趙雲在曹軍之中往來衝突,徐晃於軍外看得分明,心中也不由歎服、膽寒,但見趙雲槍起槍落處,竟是倒地的曹軍,天地已然被他的長槍挑起一片血雨。
徐晃忍住懼意,勉力指揮大軍繼續裏三層、外三層將他團團圍住。
可不多時,趙雲便憑借馬克如雄獅般的衝撞力和自己絕頂的武藝衝開重圍,向著營中殺去。
“越兮!你出來!”趙雲一邊衝一邊怒喊道。
“越兮,你不是有話要和我說嗎?你出來啊!”
“越兮,你個縮頭烏龜!快出來啊,決一生死!”
“越兮——”
趙雲怒喊著,身邊不斷有糾纏上來的曹軍被他長槍挑翻。
忽然,麵前三根旗杆在前方攔住了去路,趙雲抬頭看去,乃是三軍使命的大旗。
中間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曹”字,倚著“曹”字兩側寫著“大漢丞相、理內外事”。
左右兩麵各有一支小旗,左麵的旗上寫著“奉旨出師”;右麵的旗上寫道:“吊民伐罪”,隨風飛舞。
趙雲看罷,一邊是壓不住的心中怒火,一邊是想激越兮出來,於是上前,拔出青釭寶劍將這三麵大旗砍倒。
軍旗乃是軍陣之威,軍旗落,軍威墮。三軍見軍旗被趙雲砍倒,不由為之一滯。
張南、焦觸、劉虎、馬勝四將立時殺了上來,領軍將趙雲團團圍住。
張南、焦觸所持乃是雙鐧、鋼鞭,劉虎、馬勝所持乃是長矛、大戟。
他們分作兩隊,一隊長兵,一隊短兵,一左一右攻了上來。趙雲當即左手持槍,右手拔出腰間青釭寶劍與之相對。
長槍立時刺死張南、焦觸二人,青釭劍亦是手起刀落,砍斷劉虎、馬勝的長矛、大戟。
劉虎、馬勝大驚,正欲迴頭而去,趙雲長槍攢刺,立時將二人挑翻落馬。
眼見徐晃仍在外圍調動兵馬圍攻自己,趙雲立時長槍在地上一挑,將焦觸的鋼鞭挑起,跟著以青釭劍的刃麵在鞭上一彈,鋼鞭立時打著旋擊出。
徐晃見那鋼鞭越飛越遠,還道趙雲準度不足,未作他想。
豈料那鋼鞭竟而在空中橫向劃了個弧度,自背後向徐晃擊去。
徐晃聽得背後罡風來襲,慌忙躲避,可為時已晚,那鋼鞭竟重重擊在了徐晃的左肩。徐晃吃痛,當即被打翻在地。
趙雲立即縱馬,趁著曹軍尚未合攏之際衝開包圍,直取徐晃。
可剛一接近,一支長戟立時刺來。趙雲不猜也知道,來人必然是越兮。
“你總算肯出來了!我師父和白毛師叔在哪?你要將他們怎樣?”趙雲聲嘶力竭道。
越兮輕蔑笑道:“想知道?闖出來,我告訴你!”
說罷,他立時退出步兵軍陣外,步兵軍陣合攏,將他和越兮隔開。
趙雲豈會被這些曹軍格擋,當即縱馬上前,忽然一道白影閃過,竟而將他前路死死封住。
“方位搶得好準,簡直是預判了自己的進攻方位!”趙雲不由心頭巨震。
他仔細看向來將,隻見他白袍白甲,腳跨白馬,與自己的裝束甚為相似。
“嚴藝?”趙雲脫口而出道。
他並不認識什麽嚴藝,但是他的記憶之中對這個名字甚為熟悉,因而不及思慮便將這個名字喊出。
“趙將軍,別來無恙!”嚴藝抱拳拱手道。
他的身後慢慢聚集來十數名與他同樣白袍白甲、腳跨白馬的戰將,一同向趙雲拱手道:“趙將軍,別來無恙!”
趙雲的記憶深處開始慢慢活泛起來,他想起來了,這些都是當年與他同在公孫瓚帳下的白馬義從。
在他穿越之前,趙雲與這些人同為白馬義從先鋒。
公孫瓚在幽州為抵禦烏丸胡虜,在軍中挑選善騎善射之士配以白馬,組成白馬義從。人數不多,僅有三千,卻極善衝陣。公孫瓚卻憑借這支軍隊橫掃塞外,連戰連捷,胡虜皆奔走相告:“當避白馬。”
能讓鮮卑、烏丸這樣在馬上生存的勇武民族都聞風喪膽,白馬義從實力可見一斑。
然而,公孫瓚與袁紹爭鋒之時,袁紹大將鞠義竟以八百先登死士大破白馬義從,大將嚴綱被斬,連公孫瓚都被逼入絕境。
雖後來趙雲力挽狂瀾,挑鞠義、破先登,力救公孫瓚,可自此白馬義從也一蹶不振。
趙雲性格剛直,本就不為公孫瓚所喜,白馬義從已散,趙雲更加英雄無用武之地。所幸劉備慧眼識英雄,在平原郡為相時,趁機借走趙雲,作為自己的主騎將軍。
再後來,趙雲被柳如是下毒害死,他這個冒牌趙雲穿越,借殼重生,便有了他和越兮在這三國之中來迴翻覆曆史。
“嚴將軍、各位!”趙雲向這些白馬義從拱手道,“你們怎麽會在此地,效忠曹賊?”
白馬義從迴禮,嚴藝答道:“趙將軍離開幽州不久,幽州為袁紹所並,易侯也被袁紹斬殺。我等白馬義從雖被袁紹收歸麾下,免於意思。可我們與袁紹軍爭戰已久,積怨頗深,自此便為袁軍所報複、打壓。”
易侯就是公孫瓚,幽州州牧本是漢室宗親劉虞,因不滿公孫瓚掠奪百姓,政見相左,最後被公孫瓚所殺。漢庭衰弱,見幽州已完全落入公孫瓚之手,隻得封其為易侯。
“後來,官渡之戰,袁紹這個惡賊又被丞相所滅。”嚴藝繼續說道,“越將軍將我等收歸麾下,聽聞我們是白馬義從舊部,一直禮遇有加,還答應我們,待有機會就重建白馬義從!”
“所以,你們就做了曹操的爪牙,為他辦事?你們可知我剛才為何要斬斷那三麵大旗?”
麵對趙雲的質問,白馬義從沉默不語。
趙雲複又道:“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哪裏是‘奉旨出師’?他欺君害民,又有誰認他是大漢丞相?至於‘吊民伐罪’,更是掛羊頭,賣狗肉。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討伐奸人賊子,才是吊民伐罪。他一手遮天,興師動眾,來追以民為本的使君,致使數十萬百姓蒙難。他吊的什麽民?伐的是誰的罪?他這是道道地地的害國害民。你們焉能助紂為虐?”
“不!是丞相殺了袁紹,報了故主之仇,於我們有雪恨之義;也是丞相將我們從袁軍手中解脫,對我們禮遇有加,與我們有知遇之恩。我們白馬義從,最重的就是‘義’字,豈可忘恩負義?”嚴藝義正言辭道。
徐晃忍住懼意,勉力指揮大軍繼續裏三層、外三層將他團團圍住。
可不多時,趙雲便憑借馬克如雄獅般的衝撞力和自己絕頂的武藝衝開重圍,向著營中殺去。
“越兮!你出來!”趙雲一邊衝一邊怒喊道。
“越兮,你不是有話要和我說嗎?你出來啊!”
“越兮,你個縮頭烏龜!快出來啊,決一生死!”
“越兮——”
趙雲怒喊著,身邊不斷有糾纏上來的曹軍被他長槍挑翻。
忽然,麵前三根旗杆在前方攔住了去路,趙雲抬頭看去,乃是三軍使命的大旗。
中間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曹”字,倚著“曹”字兩側寫著“大漢丞相、理內外事”。
左右兩麵各有一支小旗,左麵的旗上寫著“奉旨出師”;右麵的旗上寫道:“吊民伐罪”,隨風飛舞。
趙雲看罷,一邊是壓不住的心中怒火,一邊是想激越兮出來,於是上前,拔出青釭寶劍將這三麵大旗砍倒。
軍旗乃是軍陣之威,軍旗落,軍威墮。三軍見軍旗被趙雲砍倒,不由為之一滯。
張南、焦觸、劉虎、馬勝四將立時殺了上來,領軍將趙雲團團圍住。
張南、焦觸所持乃是雙鐧、鋼鞭,劉虎、馬勝所持乃是長矛、大戟。
他們分作兩隊,一隊長兵,一隊短兵,一左一右攻了上來。趙雲當即左手持槍,右手拔出腰間青釭寶劍與之相對。
長槍立時刺死張南、焦觸二人,青釭劍亦是手起刀落,砍斷劉虎、馬勝的長矛、大戟。
劉虎、馬勝大驚,正欲迴頭而去,趙雲長槍攢刺,立時將二人挑翻落馬。
眼見徐晃仍在外圍調動兵馬圍攻自己,趙雲立時長槍在地上一挑,將焦觸的鋼鞭挑起,跟著以青釭劍的刃麵在鞭上一彈,鋼鞭立時打著旋擊出。
徐晃見那鋼鞭越飛越遠,還道趙雲準度不足,未作他想。
豈料那鋼鞭竟而在空中橫向劃了個弧度,自背後向徐晃擊去。
徐晃聽得背後罡風來襲,慌忙躲避,可為時已晚,那鋼鞭竟重重擊在了徐晃的左肩。徐晃吃痛,當即被打翻在地。
趙雲立即縱馬,趁著曹軍尚未合攏之際衝開包圍,直取徐晃。
可剛一接近,一支長戟立時刺來。趙雲不猜也知道,來人必然是越兮。
“你總算肯出來了!我師父和白毛師叔在哪?你要將他們怎樣?”趙雲聲嘶力竭道。
越兮輕蔑笑道:“想知道?闖出來,我告訴你!”
說罷,他立時退出步兵軍陣外,步兵軍陣合攏,將他和越兮隔開。
趙雲豈會被這些曹軍格擋,當即縱馬上前,忽然一道白影閃過,竟而將他前路死死封住。
“方位搶得好準,簡直是預判了自己的進攻方位!”趙雲不由心頭巨震。
他仔細看向來將,隻見他白袍白甲,腳跨白馬,與自己的裝束甚為相似。
“嚴藝?”趙雲脫口而出道。
他並不認識什麽嚴藝,但是他的記憶之中對這個名字甚為熟悉,因而不及思慮便將這個名字喊出。
“趙將軍,別來無恙!”嚴藝抱拳拱手道。
他的身後慢慢聚集來十數名與他同樣白袍白甲、腳跨白馬的戰將,一同向趙雲拱手道:“趙將軍,別來無恙!”
趙雲的記憶深處開始慢慢活泛起來,他想起來了,這些都是當年與他同在公孫瓚帳下的白馬義從。
在他穿越之前,趙雲與這些人同為白馬義從先鋒。
公孫瓚在幽州為抵禦烏丸胡虜,在軍中挑選善騎善射之士配以白馬,組成白馬義從。人數不多,僅有三千,卻極善衝陣。公孫瓚卻憑借這支軍隊橫掃塞外,連戰連捷,胡虜皆奔走相告:“當避白馬。”
能讓鮮卑、烏丸這樣在馬上生存的勇武民族都聞風喪膽,白馬義從實力可見一斑。
然而,公孫瓚與袁紹爭鋒之時,袁紹大將鞠義竟以八百先登死士大破白馬義從,大將嚴綱被斬,連公孫瓚都被逼入絕境。
雖後來趙雲力挽狂瀾,挑鞠義、破先登,力救公孫瓚,可自此白馬義從也一蹶不振。
趙雲性格剛直,本就不為公孫瓚所喜,白馬義從已散,趙雲更加英雄無用武之地。所幸劉備慧眼識英雄,在平原郡為相時,趁機借走趙雲,作為自己的主騎將軍。
再後來,趙雲被柳如是下毒害死,他這個冒牌趙雲穿越,借殼重生,便有了他和越兮在這三國之中來迴翻覆曆史。
“嚴將軍、各位!”趙雲向這些白馬義從拱手道,“你們怎麽會在此地,效忠曹賊?”
白馬義從迴禮,嚴藝答道:“趙將軍離開幽州不久,幽州為袁紹所並,易侯也被袁紹斬殺。我等白馬義從雖被袁紹收歸麾下,免於意思。可我們與袁紹軍爭戰已久,積怨頗深,自此便為袁軍所報複、打壓。”
易侯就是公孫瓚,幽州州牧本是漢室宗親劉虞,因不滿公孫瓚掠奪百姓,政見相左,最後被公孫瓚所殺。漢庭衰弱,見幽州已完全落入公孫瓚之手,隻得封其為易侯。
“後來,官渡之戰,袁紹這個惡賊又被丞相所滅。”嚴藝繼續說道,“越將軍將我等收歸麾下,聽聞我們是白馬義從舊部,一直禮遇有加,還答應我們,待有機會就重建白馬義從!”
“所以,你們就做了曹操的爪牙,為他辦事?你們可知我剛才為何要斬斷那三麵大旗?”
麵對趙雲的質問,白馬義從沉默不語。
趙雲複又道:“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哪裏是‘奉旨出師’?他欺君害民,又有誰認他是大漢丞相?至於‘吊民伐罪’,更是掛羊頭,賣狗肉。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討伐奸人賊子,才是吊民伐罪。他一手遮天,興師動眾,來追以民為本的使君,致使數十萬百姓蒙難。他吊的什麽民?伐的是誰的罪?他這是道道地地的害國害民。你們焉能助紂為虐?”
“不!是丞相殺了袁紹,報了故主之仇,於我們有雪恨之義;也是丞相將我們從袁軍手中解脫,對我們禮遇有加,與我們有知遇之恩。我們白馬義從,最重的就是‘義’字,豈可忘恩負義?”嚴藝義正言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