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城樓上,新封府數得上品級的官員都立在城樓邊,看著白益被從神吒司押解出來,都不由物傷其類,卻沒人表露在臉上。
因為一個身穿青鳥圖雲錦長袍,腰掛黃玉玦的中年男人正站在城樓邊。
他不說話,眾人也都保持著安靜,隻因這位衣著華貴的男子,就是司天宮金紫太中大夫程墨。
金紫本是諸侯三公的專有印綬,但從大夏倒數不知第幾代國君開始,印綬便混亂起來,被皇帝拿來賞著玩兒,到七天宮建立後,勢力派係更加紊亂,金紫的印綬便安到了三品大夫頭上。說起來程墨這一職銜,也是沒有實際職權的虛職,平日隻在司天宮中應上尊與聖人的詔命行事。
但這卻是最親近上尊的職位。
程墨此人少年時以辭賦聞名,也因此得到楊煉賞識,得到信任後,程墨又展現出他清除異己的狡猾狠辣,更是讓楊煉視之為左膀右臂。
程墨此番來新封府,便是楊煉派來處理白益的事,足見楊煉對白益的痛恨與重視。
但這時,程墨正看著城下。雖然他不動聲色,明眼人卻都看得出來他隱而不露的怒意。
也難怪,就在前日,程墨親自捏造了證據,要親自拷問白益,實則要在獄中廢他修行的關頭,微天宮中卻有一道諭旨傳到神吒司,生生把白益保了下來。
甚至他連夜擬定的,傳入法天宮的證據和罪狀也沒了半點動靜,原本在他眼中已是個死人的白益,此時打神吒司出來,毫發無傷。
白益乃徐門中堅的領軍人物之一,為了捏造證據,置白益於死地,程墨甚至奉楊煉之命,動用了縱橫家埋在神吒司與徐門的幾個暗子,這結果他完全無法滿意。
好在白益終究是削籍為民,在天宮的前途便斷了,而且此事徐門一定付出了極大代價,才能撥動法天宮與微天宮保下白益。
那日殿上大怒,楊煉也借機看清了司天宮中幾個向來模棱兩可,立場不明的人物。
重中之重者,白益雖與楊煉地位懸殊,但這封七罪疏正是直接挑起徐門與縱橫家的正式衝突,打破了平衡,引起眾多搖擺不定者觀望。
白益卻終究被削籍為民,流放貧地,終生不得再入天宮,徐門雖保下白益的性命,卻隻是在止損,而不能撼動楊煉絲毫,那些搖擺不定的人自然知道日後該怎麽選。這一著顯然是徐門輸了。
程墨心中盤算著,視線越過女牆,看著白益一副雲淡風輕,不緊不慢的模樣,終於冷冷道:“削籍為民,真是便宜他了。曆年來各州狀元我不知見過多少個,唯獨他最狂妄放肆,若非長目上尊有容人之量,廢他修為都是輕的。”
…………
李不琢拉三斤擠出人群,來到城門旁的南門亭下。
來送白益出城,李不琢倒是在人群中看到了幾張似曾相識的臉孔,李不琢早早凝聚劍道種子,神魂比同級坐照境煉氣士凝練許多,記得這幾人原來是曲鳶池上見過一麵的徐學門人,原來也是來送白益的。
遠遠的,李不琢見到沈一春就在城門外。
城門外,白益的老仆人駕著馬車,正等白益出城。馬車邊,站著一夥白益的友人,都是來相送的。
隻不過相比於直獄神將的地位,這零星的七八個人卻顯得有些零星了。
白家那幾位做戲做全套,倒真沒過來。
李不琢想了想,也走了過去。
這一過去,自然就落入了城樓上程墨的眼中。在此刻來為白益送行的,八成都是徐門的人。
這時候暴露在縱橫家視野下,李不琢自有考慮,一則他受白益三番提拔,此事當然瞞不過有心人。二則是出於這幾日神將府授課後,李不琢對白益的欽佩,他也要來相送。
沈一春見李不琢過來,點頭道:“來得好,這時候你肯過來,就證明我們都沒看錯你。白益提拔過的年輕後輩少說有數十人,卻隻有你一人過來,看來這世上明事理的人的確在少數。”
李不琢道:“我是見沈會長你在這,知道你不做虧本的買賣,才跟過來的。”
“來了就來了,有什麽不可承認的。”沈一春也嗬嗬一笑,又冷不丁的問:“你可知道新封府地價最貴的地界在哪?”
沈一春問得莫名其妙,李不琢卻略一沉吟,便笑了笑,指向腳下,向四周虛劃一圈。
,
“這方圓十丈之地。”
“咦。”沈一春顯然沒料到李不琢能答出來,原本他以為李不琢要說浮月坊,要說赤橋社稷壇,誰知卻直接說中了,這卻有點意思,不由想聽李不琢解釋:“何以見得?”
“因為今日過後,會有很多人後悔沒站在這裏,送白將軍離開。”李不琢頓了頓,“往日我一直在猜測,徐門的背景是什麽,前日再讀幾遍歸元論,u看書 ww.uukanhu再加上楊煉也沒能奈何得了白將軍性命這件事,終於有了頭緒。”
說話時,李不琢略微放低了聲音,看向沈一春,沈一春微微一怔,隻見李不琢背對著層疊向天際的新封府,眼中神色篤定,繼續說著:“歸元論距今已百餘年,其中自然已有不適合如今的糟粕,但有一點卻正是當今大勢。要人人煉氣,天下大同,便要大力發展機關術,代煉氣士從事生產,若不能做到這點,所謂徐門,便是一群隻會空談空想之人。”
李不琢最後說得毫不客氣,沈一春卻麵色奇異:“說的不錯,徐門的確有大背景,隻是不在中土罷了,而且往日徐門勢弱,便韜光養晦,始終未曾暴露,而今大勢已成,已能與天宮分庭抗禮,這才能在楊煉手中保下白益。”沈一春說話時一指地麵,“所以我說這方圓十丈內,寸寸黃金,隻要今日在此送人的,都能得到徐門的好感。但說了這麽多,你猜的徐門背景又是什麽?”
“這背景說出來倒真能讓人有恃無恐。”
李不琢篤定地笑了笑,沒發出聲音,隻用嘴型說了兩個字:
“匠盟。”
因為一個身穿青鳥圖雲錦長袍,腰掛黃玉玦的中年男人正站在城樓邊。
他不說話,眾人也都保持著安靜,隻因這位衣著華貴的男子,就是司天宮金紫太中大夫程墨。
金紫本是諸侯三公的專有印綬,但從大夏倒數不知第幾代國君開始,印綬便混亂起來,被皇帝拿來賞著玩兒,到七天宮建立後,勢力派係更加紊亂,金紫的印綬便安到了三品大夫頭上。說起來程墨這一職銜,也是沒有實際職權的虛職,平日隻在司天宮中應上尊與聖人的詔命行事。
但這卻是最親近上尊的職位。
程墨此人少年時以辭賦聞名,也因此得到楊煉賞識,得到信任後,程墨又展現出他清除異己的狡猾狠辣,更是讓楊煉視之為左膀右臂。
程墨此番來新封府,便是楊煉派來處理白益的事,足見楊煉對白益的痛恨與重視。
但這時,程墨正看著城下。雖然他不動聲色,明眼人卻都看得出來他隱而不露的怒意。
也難怪,就在前日,程墨親自捏造了證據,要親自拷問白益,實則要在獄中廢他修行的關頭,微天宮中卻有一道諭旨傳到神吒司,生生把白益保了下來。
甚至他連夜擬定的,傳入法天宮的證據和罪狀也沒了半點動靜,原本在他眼中已是個死人的白益,此時打神吒司出來,毫發無傷。
白益乃徐門中堅的領軍人物之一,為了捏造證據,置白益於死地,程墨甚至奉楊煉之命,動用了縱橫家埋在神吒司與徐門的幾個暗子,這結果他完全無法滿意。
好在白益終究是削籍為民,在天宮的前途便斷了,而且此事徐門一定付出了極大代價,才能撥動法天宮與微天宮保下白益。
那日殿上大怒,楊煉也借機看清了司天宮中幾個向來模棱兩可,立場不明的人物。
重中之重者,白益雖與楊煉地位懸殊,但這封七罪疏正是直接挑起徐門與縱橫家的正式衝突,打破了平衡,引起眾多搖擺不定者觀望。
白益卻終究被削籍為民,流放貧地,終生不得再入天宮,徐門雖保下白益的性命,卻隻是在止損,而不能撼動楊煉絲毫,那些搖擺不定的人自然知道日後該怎麽選。這一著顯然是徐門輸了。
程墨心中盤算著,視線越過女牆,看著白益一副雲淡風輕,不緊不慢的模樣,終於冷冷道:“削籍為民,真是便宜他了。曆年來各州狀元我不知見過多少個,唯獨他最狂妄放肆,若非長目上尊有容人之量,廢他修為都是輕的。”
…………
李不琢拉三斤擠出人群,來到城門旁的南門亭下。
來送白益出城,李不琢倒是在人群中看到了幾張似曾相識的臉孔,李不琢早早凝聚劍道種子,神魂比同級坐照境煉氣士凝練許多,記得這幾人原來是曲鳶池上見過一麵的徐學門人,原來也是來送白益的。
遠遠的,李不琢見到沈一春就在城門外。
城門外,白益的老仆人駕著馬車,正等白益出城。馬車邊,站著一夥白益的友人,都是來相送的。
隻不過相比於直獄神將的地位,這零星的七八個人卻顯得有些零星了。
白家那幾位做戲做全套,倒真沒過來。
李不琢想了想,也走了過去。
這一過去,自然就落入了城樓上程墨的眼中。在此刻來為白益送行的,八成都是徐門的人。
這時候暴露在縱橫家視野下,李不琢自有考慮,一則他受白益三番提拔,此事當然瞞不過有心人。二則是出於這幾日神將府授課後,李不琢對白益的欽佩,他也要來相送。
沈一春見李不琢過來,點頭道:“來得好,這時候你肯過來,就證明我們都沒看錯你。白益提拔過的年輕後輩少說有數十人,卻隻有你一人過來,看來這世上明事理的人的確在少數。”
李不琢道:“我是見沈會長你在這,知道你不做虧本的買賣,才跟過來的。”
“來了就來了,有什麽不可承認的。”沈一春也嗬嗬一笑,又冷不丁的問:“你可知道新封府地價最貴的地界在哪?”
沈一春問得莫名其妙,李不琢卻略一沉吟,便笑了笑,指向腳下,向四周虛劃一圈。
,
“這方圓十丈之地。”
“咦。”沈一春顯然沒料到李不琢能答出來,原本他以為李不琢要說浮月坊,要說赤橋社稷壇,誰知卻直接說中了,這卻有點意思,不由想聽李不琢解釋:“何以見得?”
“因為今日過後,會有很多人後悔沒站在這裏,送白將軍離開。”李不琢頓了頓,“往日我一直在猜測,徐門的背景是什麽,前日再讀幾遍歸元論,u看書 ww.uukanhu再加上楊煉也沒能奈何得了白將軍性命這件事,終於有了頭緒。”
說話時,李不琢略微放低了聲音,看向沈一春,沈一春微微一怔,隻見李不琢背對著層疊向天際的新封府,眼中神色篤定,繼續說著:“歸元論距今已百餘年,其中自然已有不適合如今的糟粕,但有一點卻正是當今大勢。要人人煉氣,天下大同,便要大力發展機關術,代煉氣士從事生產,若不能做到這點,所謂徐門,便是一群隻會空談空想之人。”
李不琢最後說得毫不客氣,沈一春卻麵色奇異:“說的不錯,徐門的確有大背景,隻是不在中土罷了,而且往日徐門勢弱,便韜光養晦,始終未曾暴露,而今大勢已成,已能與天宮分庭抗禮,這才能在楊煉手中保下白益。”沈一春說話時一指地麵,“所以我說這方圓十丈內,寸寸黃金,隻要今日在此送人的,都能得到徐門的好感。但說了這麽多,你猜的徐門背景又是什麽?”
“這背景說出來倒真能讓人有恃無恐。”
李不琢篤定地笑了笑,沒發出聲音,隻用嘴型說了兩個字:
“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