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在這睡了?”
睡夢中,耳邊傳來唿聲。
李不琢忽然驚覺。
張元浱在身邊道:“過了午時,可要一同去吃飯?”
李不琢茫然看向四周,最終目光才停留在張元浱身上,有恍若隔世之感,不由迴想起夢中習精習弓槍劍術的經曆,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猶如兵刃出鞘,帶著股逼人銳氣。
張元浱不由後退一步,麵露驚訝,一瞬間過後,這銳氣消失,李不琢又變為那個普通年輕人。
“附近有哪家味道好的食肆,我請元浱老哥吃頓便飯。”李不琢笑了笑。
張元浱欣然答應。
午後,再迴藏書大庫讀書時,李不琢便沒入夢,隻是找出現世中的武學書籍翻閱。
夢中隻能假練,真要練到心體合一,還是要實打實的打熬,該去買把好槍了。
李不琢在書局上值七日。
這日,應十一帶三斤來河東縣探望李不琢,李不琢便帶著三斤上街購買兵器。
…………
嗤嗤——
通紅的鐵條浸入從山頂引來的冰冷泉水,冒出大片白氣,白氣之中,漢子赤裸的上身泛著汗漬和油光,將鍛造成型的鐵條端至鼻尖嗅了嗅,然後將它放到一旁。
不大的鐵匠鋪中堆滿了鐵器,鋤頭鐵鍋還有犁把,十分髒亂,與之相對的,牆上掛著的兵器也賣相十分之差,無論槍頭、長劍、樸刀,都蒙著一層薄灰甚至鏽跡,晦暗無光。
白氣散盡,可以看見一塊灰布條裹在漢子雙目上,竟是蒙著眼打鐵,這時他放下鐵錘擦了把汗,解下蒙著雙眼的布條,雙眼依舊緊閉,眼眶四周肌肉萎縮,凸起的青紫色血管扭曲如一條條蚯蚓,原來是個盲人,也難怪店裏生意慘淡門可羅雀。
李不琢走進鐵匠鋪時,這鐵匠側了側耳朵,先開口道:“要什麽東西,自己挑吧。地上的半銀錁子一斤,牆上的兩銀錁一斤。”
李不琢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賣東西的,價錢也不算便宜。他打量四周,目光落到雜亂堆放的黑鐵農具上,這番前來是想挑兩件趁手的兵器,為練弓槍做準備,眼下看來多半要失望而歸。
“就這些了?”他問道。
鐵匠往爐子扔了柄鐵條,一邊拉風匣一邊道:“就這些,河東縣你找不出第二家比我打得好的。”
李不琢笑了笑沒說話,開始端詳牆上的兵器,跟在他身後的三斤歪著腦袋認真道:“你這鐵匠好大口氣!算起來一柄鋤頭就要幾兩銀子,莫不欺負我們是外地人?”
那漢子淡淡笑道:“小姑娘,做生意也講一個兩廂情願,我又不逼你買,你若瞧不上眼走便是了。”
這時鐵匠鋪角落裏一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學徒少年喊道:“我師父打的鋤頭用上十年都不會壞,真要計較可劃算得很呢!”
小丫頭扁了扁嘴,揶揄道:“那怎麽不見有人來買。”
那漢子對他沉聲道:“今天的鐵打完了?”
“沒。”少年嘟囔一句,不情不願低下頭去,三斤得意揚起下巴。
李不琢看牆上懸掛的兵器都是普通黑鐵所造,平凡無奇,但形狀都十分精巧,刃身弧度圓潤自然,竟看不出什麽瑕疵,當下便看出這鐵匠原來是個有手藝的,便靜下心來,一件件兵器觀察過去。
待看到後麵,忽的輕咦一聲,李不琢打量那漢子兩眼,又再度看了看牆上的一柄短刀。
刀長兩尺三寸,寬一寸三分,刀首、刀柄、刀鐔均為黃銅打造,刀鐔做工最精,是一龍一雀環繞,龍鱗雀羽間雖積滿塵灰,仍可依稀窺其精致。刀鞘通體裹著獸皮,鞘口一道鐵箍纏匝。
這般精巧的技藝出現在一個小縣城中已令人十分驚奇,吸引李不琢注意的是那刀鐔。
若沒記錯,在藏書大庫中閱讀雜書,便見過前朝大夏精銳龍雀軍的記述,龍雀軍中將士們皆佩刀三柄,刀鐔正是龍雀之形。
眼前這半長不短的刀,便和祖父口中龍雀軍用來攻城的雲梯刀相似,龍雀軍的兵器鎧甲是不傳之秘,隻由當時的宮廷匠師全權製作。
就看眼前這口龍雀雲梯刀,用材差些,細節處卻毫無瑕疵,鍛造者至少是宗匠。
瞥了一眼那盲眼匠人,李不琢心道:“這人恐怕是前朝內務府的匠人無疑。”試探道:“先生技藝精湛,鍛造的兵器乃前朝形製,沒想到河東縣裏還藏有你這樣的匠人。”
學徒少年一怔,而後看向那漢子。
隻見漢子搖頭道:“你怕是認錯人了。”說著自顧自地打鐵,也不解釋什麽。uu看書 .uuksh.c
李不琢心下了然,也不點破,從牆上取下一把鐵胎弓試了試手,放下弓,又看準一枚槍頭,問道:“此處可有槍杆出售?”
那鐵匠對徒弟揚了揚下巴,徒弟會意,進屋裏拿出一根丈長的大槍杆子,足有鴨蛋粗細,說道:“這可是十年的白蠟木杆子,不算在鐵兵的錢裏頭,要另加五銀錁。”
李不琢接過槍杆一拎一抖,軟硬適中,彈性十足,讚了一聲好槍,這時學徒把鐵胎弓與槍頭稱了,說道:“槍頭和弓共十一斤重,零頭就不算您的了,加上那白蠟木杆子,承惠二十七銀錁。”
李不琢便掏出五十兩銀錁遞給了學徒。
學徒正要找零,卻見李不琢安好槍頭,背上鐵胎弓便向外走去。
“公子,還餘二十三銀錁子呢!”
學徒抬頭喊道,卻見李不琢頭也不迴地擺了擺手說:“不必,值這個價。”徑直走出了鐵匠鋪。
學徒怔了好一會,心想有錢人出手就是闊氣,喜笑顏開:“師父,這位公子多給的都夠咱們兩月的利錢了。”
卻見漢子不知何時放下了錘子,側耳向著李不琢離開的方向,一言不發。
學徒疑惑喚了他一聲,漢子迴過神來,說道:“多出來的銀錁子給他送迴去。”
學徒爭辯道:“為什麽,又不是咱們要的,是那位公子自己要給的呀!”
“送迴去,平日怎麽教你的,外財不該拿的不要拿,拿了麻煩多。”
漢子語氣雖平淡,學徒張了張嘴,卻提不起勇氣反駁,不舍地看了一眼銀票,長歎不止。
睡夢中,耳邊傳來唿聲。
李不琢忽然驚覺。
張元浱在身邊道:“過了午時,可要一同去吃飯?”
李不琢茫然看向四周,最終目光才停留在張元浱身上,有恍若隔世之感,不由迴想起夢中習精習弓槍劍術的經曆,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猶如兵刃出鞘,帶著股逼人銳氣。
張元浱不由後退一步,麵露驚訝,一瞬間過後,這銳氣消失,李不琢又變為那個普通年輕人。
“附近有哪家味道好的食肆,我請元浱老哥吃頓便飯。”李不琢笑了笑。
張元浱欣然答應。
午後,再迴藏書大庫讀書時,李不琢便沒入夢,隻是找出現世中的武學書籍翻閱。
夢中隻能假練,真要練到心體合一,還是要實打實的打熬,該去買把好槍了。
李不琢在書局上值七日。
這日,應十一帶三斤來河東縣探望李不琢,李不琢便帶著三斤上街購買兵器。
…………
嗤嗤——
通紅的鐵條浸入從山頂引來的冰冷泉水,冒出大片白氣,白氣之中,漢子赤裸的上身泛著汗漬和油光,將鍛造成型的鐵條端至鼻尖嗅了嗅,然後將它放到一旁。
不大的鐵匠鋪中堆滿了鐵器,鋤頭鐵鍋還有犁把,十分髒亂,與之相對的,牆上掛著的兵器也賣相十分之差,無論槍頭、長劍、樸刀,都蒙著一層薄灰甚至鏽跡,晦暗無光。
白氣散盡,可以看見一塊灰布條裹在漢子雙目上,竟是蒙著眼打鐵,這時他放下鐵錘擦了把汗,解下蒙著雙眼的布條,雙眼依舊緊閉,眼眶四周肌肉萎縮,凸起的青紫色血管扭曲如一條條蚯蚓,原來是個盲人,也難怪店裏生意慘淡門可羅雀。
李不琢走進鐵匠鋪時,這鐵匠側了側耳朵,先開口道:“要什麽東西,自己挑吧。地上的半銀錁子一斤,牆上的兩銀錁一斤。”
李不琢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賣東西的,價錢也不算便宜。他打量四周,目光落到雜亂堆放的黑鐵農具上,這番前來是想挑兩件趁手的兵器,為練弓槍做準備,眼下看來多半要失望而歸。
“就這些了?”他問道。
鐵匠往爐子扔了柄鐵條,一邊拉風匣一邊道:“就這些,河東縣你找不出第二家比我打得好的。”
李不琢笑了笑沒說話,開始端詳牆上的兵器,跟在他身後的三斤歪著腦袋認真道:“你這鐵匠好大口氣!算起來一柄鋤頭就要幾兩銀子,莫不欺負我們是外地人?”
那漢子淡淡笑道:“小姑娘,做生意也講一個兩廂情願,我又不逼你買,你若瞧不上眼走便是了。”
這時鐵匠鋪角落裏一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學徒少年喊道:“我師父打的鋤頭用上十年都不會壞,真要計較可劃算得很呢!”
小丫頭扁了扁嘴,揶揄道:“那怎麽不見有人來買。”
那漢子對他沉聲道:“今天的鐵打完了?”
“沒。”少年嘟囔一句,不情不願低下頭去,三斤得意揚起下巴。
李不琢看牆上懸掛的兵器都是普通黑鐵所造,平凡無奇,但形狀都十分精巧,刃身弧度圓潤自然,竟看不出什麽瑕疵,當下便看出這鐵匠原來是個有手藝的,便靜下心來,一件件兵器觀察過去。
待看到後麵,忽的輕咦一聲,李不琢打量那漢子兩眼,又再度看了看牆上的一柄短刀。
刀長兩尺三寸,寬一寸三分,刀首、刀柄、刀鐔均為黃銅打造,刀鐔做工最精,是一龍一雀環繞,龍鱗雀羽間雖積滿塵灰,仍可依稀窺其精致。刀鞘通體裹著獸皮,鞘口一道鐵箍纏匝。
這般精巧的技藝出現在一個小縣城中已令人十分驚奇,吸引李不琢注意的是那刀鐔。
若沒記錯,在藏書大庫中閱讀雜書,便見過前朝大夏精銳龍雀軍的記述,龍雀軍中將士們皆佩刀三柄,刀鐔正是龍雀之形。
眼前這半長不短的刀,便和祖父口中龍雀軍用來攻城的雲梯刀相似,龍雀軍的兵器鎧甲是不傳之秘,隻由當時的宮廷匠師全權製作。
就看眼前這口龍雀雲梯刀,用材差些,細節處卻毫無瑕疵,鍛造者至少是宗匠。
瞥了一眼那盲眼匠人,李不琢心道:“這人恐怕是前朝內務府的匠人無疑。”試探道:“先生技藝精湛,鍛造的兵器乃前朝形製,沒想到河東縣裏還藏有你這樣的匠人。”
學徒少年一怔,而後看向那漢子。
隻見漢子搖頭道:“你怕是認錯人了。”說著自顧自地打鐵,也不解釋什麽。uu看書 .uuksh.c
李不琢心下了然,也不點破,從牆上取下一把鐵胎弓試了試手,放下弓,又看準一枚槍頭,問道:“此處可有槍杆出售?”
那鐵匠對徒弟揚了揚下巴,徒弟會意,進屋裏拿出一根丈長的大槍杆子,足有鴨蛋粗細,說道:“這可是十年的白蠟木杆子,不算在鐵兵的錢裏頭,要另加五銀錁。”
李不琢接過槍杆一拎一抖,軟硬適中,彈性十足,讚了一聲好槍,這時學徒把鐵胎弓與槍頭稱了,說道:“槍頭和弓共十一斤重,零頭就不算您的了,加上那白蠟木杆子,承惠二十七銀錁。”
李不琢便掏出五十兩銀錁遞給了學徒。
學徒正要找零,卻見李不琢安好槍頭,背上鐵胎弓便向外走去。
“公子,還餘二十三銀錁子呢!”
學徒抬頭喊道,卻見李不琢頭也不迴地擺了擺手說:“不必,值這個價。”徑直走出了鐵匠鋪。
學徒怔了好一會,心想有錢人出手就是闊氣,喜笑顏開:“師父,這位公子多給的都夠咱們兩月的利錢了。”
卻見漢子不知何時放下了錘子,側耳向著李不琢離開的方向,一言不發。
學徒疑惑喚了他一聲,漢子迴過神來,說道:“多出來的銀錁子給他送迴去。”
學徒爭辯道:“為什麽,又不是咱們要的,是那位公子自己要給的呀!”
“送迴去,平日怎麽教你的,外財不該拿的不要拿,拿了麻煩多。”
漢子語氣雖平淡,學徒張了張嘴,卻提不起勇氣反駁,不舍地看了一眼銀票,長歎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