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末時期名將。太仆夏侯嬰之後,夏侯惇族兄弟。


    夏侯淵代曹操承擔在家鄉受某案件牽連的後果,後曹操又設法營救,得以免禍。後跟隨曹操起兵。建安五年(200年),從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操擊敗袁紹後,夏侯淵又督兗、豫、徐等州軍糧,幫助曹操平定黃河以北。曹操平定冀州後,又派其與於禁合兵征討,大敗昌豨,收降其千餘屯,夏侯淵被封為典軍校尉。後又率軍鎮壓濟南、樂安等地黃巾軍,並收其糧草,補充軍用。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複叛,夏侯淵與於禁合力攻擊,昌豨再降,後官至典軍校尉。建安十四年(209年),隨曹操征孫權,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擊敗後,平定廬江叛將雷緒。建安十六年(211年),以征西護軍督徐晃等攻太原平定商曜之亂,屠太原城。建安十七年(212年),夏侯淵率兵征伐梁興,將其斬殺,因功封為博昌亭侯。建安十九年(214年),其親率精兵輕裝疾進,一舉擊潰韓遂,乘勝攻克高平等地。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曹操率夏侯淵攻降張魯,升為都護將軍。迴師後拜其為征西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親率大軍北征,進軍至陽平關,夏侯淵、張合、徐晃等率軍阻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淵被黃忠斬殺,諡號為湣。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的太廟。


    夏侯淵是西漢太仆夏侯嬰之後,他夫人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鄉受某案件的牽連,夏侯淵代其承擔。後曹操又設法營救,才得以免禍。當時兗、豫大亂,夏侯淵因為饑乏,舍棄了幼子,而養活亡弟孤女。


    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在陳留起兵,夏侯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職追隨曹操。


    建安初,遷為陳留太守、後又遷潁川太守。


    建安五年(200年)八月,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以夏侯淵行督軍校尉職。十月,袁紹敗,夏侯淵督運兗州、豫州、徐州軍糧,當時軍中糧乏,夏侯淵及時運輸補給,軍勢遂得以重振。


    同年,夏侯淵所養當時13、4歲的亡弟之女出城拾柴時為張飛所得,娶為妻。


    建安六年(201年)九月,袁紹派劉備攻掠汝南,昌豨複叛為劉備,夏侯淵與張遼圍昌豨於東海,數月後糧盡。諸將皆認為應當撤軍,唯獨張遼看出昌豨有動搖之心,認為可以說降昌豨,遂出使昌豨。昌豨果降,隨張遼拜見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昌豨又叛,曹操派遣於禁攻打,於禁無法攻克昌豨。遂又派夏侯淵與於禁同攻昌豨,攻落其十餘座據點。昌豨因與於禁是昔日舊友,遂赴於禁營投降,於禁以“圍而後降者不赦”,斬昌豨。夏侯淵迴軍後拜為典軍校尉。當時軍中因夏侯淵用兵奇疾常出敵不意,有“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可行五百裏,六日可赴千裏”之語流傳。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乙巳,濟南、樂安黃巾軍徐和、司馬俱等部侵掠城池,斬殺官吏,又殺濟南王劉贇。夏侯淵率泰山、齊、平原三郡兵剿之,大破,斬徐和,收複諸縣,收其糧穀以補充軍糧。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以夏侯淵行領軍職。十二月,曹操討伐孫權後迴譙,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效忠劉備,曹操任命夏侯淵都督諸將剿滅雷緒。


    建安十六年(211年),正月,太原人商曜據大陵叛,曹操以夏侯淵行征西護軍職,督徐晃擊之,攻落其二十餘座據點,斬其帥商曜,屠大陵。


    三月,曹操命司隸校尉鍾繇討伐漢中張魯,使夏侯淵等率兵出河東,與鍾繇會合。關中諸將懷疑鍾繇打算襲擊自己,於是起兵。


    八月,夏侯淵從曹操征討馬超、韓遂等部,雙方戰於渭南。渭南之戰,以曹軍獲勝而告終。


    十月,夏侯淵督徐晃、朱靈等平隃糜、汧氐,與曹操會於安定,楊秋投降。十二月,曹操自安定迴軍。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返迴鄴城。夏侯淵行護軍將軍職,督朱靈、路招等駐長安,擊破聚眾數千據五關道口作亂的南山賊劉雄(又作劉雄鳴),收降其部,劉雄逃奔漢中。


    韓遂、馬超的餘部梁興駐軍藍田、鄜、夏陽等地,寇略左馮翊一帶。夏侯淵得鄭渾領當地兵民相助,督張合、徐晃率兵圍而剿之,破斬梁興於鄜(《徐晃傳》和《鄭渾傳》皆作鄜而非《夏侯淵傳》所寫的鄠,《通鑒》也寫作鄜)、殺夏陽賊寇靳富等,救出夏陽長、邵陵令及其官吏,將靳富等掠取附近諸縣的物資歸還,共收降三千餘戶賊寇。以此功被曹操封為博昌亭侯。


    這年正月,馬超率諸戎渠帥攻擊隴上,諸郡縣皆響應。馬超盡數兼並隴右之眾,張魯也遣大將楊昂相助馬超,共集結萬餘人,圍攻涼州刺史韋康於冀城。冀城自正月堅守至八月,救兵遲遲不到,韋康遣別駕閻溫向夏侯淵求救,被馬超擒殺。韋康與漢陽郡太守大驚失色,隻得派人請和,並打開城門投降,結果被馬超指使楊昂殺害。當夏侯淵進兵至距冀城200餘裏時,馬超領兵前來進攻,夏侯淵的軍隊交戰不利。又恰逢汧氐複叛響應馬超,夏侯淵遂撤軍。


    建安十八年(213年),馬超在漢陽,再次聯合羌胡為患,氐王楊千萬叛應馬超,屯駐興國。同年冬,曹操給夏侯淵下了道西征的命令。


    建安十九年(214年),趙衢、尹奉、楊阜、薑敘等人共討馬超,薑敘、楊阜起兵於鹵城,趙衢勸說馬超出戰,之後關閉城門,殺死馬超妻兒,馬超奔漢中投張魯。


    注:陳壽《武帝紀》、《夏侯淵傳》及範曄《後漢書董卓傳》皆作起兵之事在建安十九年(214年),《楊阜傳》稱此事在建安十七年(212年)九月,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則認為此事在建安十八年(213年)九月。


    馬超從張魯處求兵,北取涼州,還圍祁山。薑敘等人急向夏侯淵求救,諸將認為應當聽從曹操調度,而夏侯淵認為:“魏公在鄴城,往來反複四千裏,路程遙遠,等收到指令,薑敘等人必敗,故此舉不適合救急。”商議結束後,夏侯淵即刻出兵,先派張合率步騎五千為先鋒,抄近路由陳倉小道進兵,自己則督運糧草隨後出發。當張合兵至渭水時,馬超率氐、羌數千前來進攻。但雙方未交鋒馬超不戰而退,張合於後收整馬超軍遺留器械。(《資治通鑒》則記載馬超是戰敗而走)當夏侯淵率軍趕到時,諸縣都已經投降了張合。


    而此時韓遂也正駐於顯親,於是夏侯淵又轉擊韓遂,韓遂不敵敗走,夏侯淵收其軍糧後繼續追擊韓遂直至略陽。此地離韓遂軍約二十餘裏,部將中有的傾向繼續進攻韓遂,也有的認為應當轉攻興國氐,而夏侯淵本人則認為,韓遂的部隊精銳,興國的城堡堅固,就算勉強進攻也沒法立即攻克,還不如進攻長離的諸多羌部老巢,蓋因韓遂軍中多長離羌兵,攻其必救,如此一來韓遂如放任羌兵自救則陷入獨守之境,往救長離則必須出城與夏侯淵軍野戰,可一戰而擒之。於是夏侯淵留下負責監查的部將守衛輜重,自己親率精銳步騎突襲焚毀長離羌屯,斬首頗多。聽聞消息的韓遂軍中羌兵紛紛迴援各自的部落,韓遂不得已,果然率軍來救,而與夏侯淵對陣。諸部將眼看韓遂軍力龐大,非常頭痛,準備紮營挖塹做持久戰。夏侯淵又鼓勵大家說:“我軍轉戰千裏,如果當時就紮營挖溝,那麽士卒們就會士氣低落無法堅持作戰,敵人雖然軍力龐大,但很容易對付。”於是擊鼓進兵,大破韓遂軍,得到了其帥旗等一幹物品。


    迴略陽稍加調整後,又乘勝圍攻興國,興國氐王阿貴、百項氐王楊千萬(即五胡時的仇池,其後代中多出猛將如楊駒勇健多計略、楊定果勇善戰、僅次於高敖曹的北朝第二悍將楊大眼等等)雖然驍勇也不敵夏侯淵猛攻,阿貴被擊滅,千萬逃奔馬超,其餘士卒全部投降。接著又轉擊高平、屠各,全部大勝,收其軍糧牛馬物資等。於是夏侯淵獲得了假節的權利。


    十月,曹操又命夏侯淵率領張合、張既等討伐在枹罕稱王置官為亂三十餘年的隴西人宋建,夏侯淵遂自興國出兵,迅速進軍並圍攻枹罕,僅僅月餘,就大破宋建,自宋建起如丞相等所置官員一概斬首。


    此外,夏侯淵又派張合等人率兵平定河關,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諸羌部全部投降,自此,長期為禍的隴右被平定。迴軍時,以韓遂所聚羌、胡數萬兵有威脅,夏侯淵命令因與韓遂不和而投靠曹軍的韓遂女婿閻行斷後。而夏侯淵因此大功,為曹操褒獎,稱其一舉剿滅為亂三十餘年的宋建,如同老虎那樣橫行關右,所向無敵,引用孔子之言“吾與爾不如也”而自歎不如。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張魯,夏侯淵率駐涼州諸將及羌、胡諸王與曹操會師休亭。而曹操每次會見羌、胡的首領,都命夏侯淵陪同出席以威懾諸羌、胡王。


    十一月,張魯投降,漢中平定。曹操以夏侯淵行都護將軍職,都督張合、徐晃等平巴郡,開始展開遷民事宜。


    十二月,曹操自南鄭迴,留夏侯淵守備漢中,立即拜夏侯淵為征西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侯淵被增封食邑三百戶,加之前所封共八百戶。之後,夏侯淵迴軍攻打武都、下辯等地的氐羌部落,收氐部穀梁十餘萬斛。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軍至陽平關,夏侯淵率張合、徐晃等將與其相拒,以徐晃破陳式、張合駐廣石,劉備攻而不克,雙方相持至第二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自陽平渡過沔水,駐於定軍山,夏侯淵率軍相爭。劉備率精銳萬餘人,分十部夜襲張合,張合率親衛奮戰反擊,劉備不能克,夏侯淵派張合守備東圍鹿角,自率精銳守備南圍鹿角,劉備於是全力猛攻張合,張合不敵,夏侯淵遂分軍一半往救張合,於是劉備又在走馬穀采用燒圍角之策,夏侯淵帶領著400精兵前去救火、修補鹿角,劉備派遣討虜將軍黃忠居高臨下突襲淵軍,夏侯淵遂戰死。諡曰湣侯。夏侯淵的戰死導致了夏侯淵軍隊“軍中擾擾”。黃忠軍隊在“一戰斬淵”之後,立即從南圍鹿角攻向夏侯淵大營,“淵軍大敗”。淵軍潰散之後,夏侯淵的司馬郭淮收斂散卒,並推舉張合為軍中之主,魏軍諸將都願接受張合的調遣。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曹芳詔祀夏侯淵等已故舊臣於太祖曹操宗廟。


    人物評價


    軍中之眾:1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2白地將軍。


    曹操:1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餘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2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3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唿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魏書》:淵為將,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


    《魏略》:淵雖為都督,劉備憚合而易淵。


    《三國誌》: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鹹有效勞。


    軼事典故


    白地將軍


    夏侯淵作戰勇猛,與其兄夏侯惇一樣性格剛烈,但對於使用計謀比較忽視。當初,曹操也常常告誡他:“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但最後,還是因為修補鹿角之事而戰死。曹操在得知夏侯淵的死訊後感歎道:“敵人燒鹿角,該鹿角距離本營達十五裏。夏侯淵卻親率400士兵去大營外的鹿角陣地,然後讓士兵修補被破壞的鹿角。敵人在山上望見此景,從穀中出兵。夏侯淵率兵與敵人搏鬥,敵人於是繞出其後。夏侯淵的軍隊退迴大本營而夏侯淵本人未能歸來,非常令人傷感。夏侯淵本來就不是會用兵的人。軍中之眾都稱唿夏侯淵是‘白地將軍’。身為督帥尚且不應該親自作戰,更何況是去修補鹿角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分蜀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分蜀酒並收藏從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