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喜歡日出,陽光落在自己身上,沒有陰霾,沒有雜陳,隻有暖光和希望。把自己的感受永遠置頂,清風有度,決擇有品,得失隨緣。


    五明喜歡在大都市裏自己默默無聞的感覺,正因為誰都不認識五明,某種程度上自己很自由。當然這也是一種孤獨,但孤獨有時也是自由的代名詞。無論五明在別人眼中有多少版本,那都不重要,隻要過好當下,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期望每一縷陽光都能照亮自己。而是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候懂得為自己開一扇窗。希望自己一如既往的堅強勇敢。站在迎著光的地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在北京學習的第三周,這個星期六,五明又接到了爸爸的來信。來信說,


    “五明,


    收到你的來信,我非常高興。看到你在北京的學習和生活都很不錯,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你遠離家鄉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能夠如此積極地適應新環境,我為你感到驕傲。


    聽說你在培訓班學習很努力,這讓我非常高興。我相信你的努力和聰明才智,定會在培訓班裏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你還要加強自己的英語和其他科目的學習,發揚“勤奮、自立、進取”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此外,我也很關心你的生活。北京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對於小夥子們來說,生活自理能力應該提高。你要好好利用時間,多去了解了解京城的風俗人情和文化,結交更多的朋友,開拓自己的社交圈。


    最後,我要告訴你,無論你身在何處,爸爸永遠支持你。隻要你努力學習、用功做事,我就會一直支持你,鼓勵你,祝你健康快樂,事業有成。


    爸爸


    1987年12月”


    五明收到父親的來信,當天就給父親迴了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您好!


    我很高興地收到了您來自家鄉的來信。我一直想念您和哥哥、弟弟以及家鄉的風景,我在北京學習也收獲了不少新的東西和見識。


    北京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我在這裏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和技能。我參觀了天安門廣場、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參觀了故宮、天壇、頤和園等許多著名的景點,還去參觀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學校、也參觀了博物館和藝術展覽。這些經曆讓我更加理解了我們的國家曆史和文化,也讓我更加自信和自豪地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在北京的生活也很充實。我和其他學員一起學習,互相幫助,在課堂上和課外都能取得進步。我們還組織了一些活動,參加了一些社交聚會,結交了一些新朋友。這些經曆讓我更加獨立和自信,也讓我更加享受人生。


    雖然離家鄉有些遠,但是我一直關心著您和家人的生活。我希望您們一切都好,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我也期待著早日迴到家鄉,與您們見麵。我還給您買了衣服,給哥哥、弟弟也買了禮物,迴來的時候帶給您們。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並代問哥哥弟弟好!


    期待著您的來信。


    您的兒子,五明


    1987年12月”


    五明參加北京的學習班,這個星期,利用星期天的機會,五明約了幾個一起學習的同伴,來到了北京圓明園和盧溝橋等地參觀。


    圓明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名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被譽為“萬園之園”。


    五明和同伴們來到這裏,感受到了濃厚的曆史氛圍和皇家氣息。看到的是斷壁殘垣,五明和同伴們首先來到了宮殿群,這裏有一些古色古香的殘缺建築,如寶珠翠山、靜心堂、雲嶺禪寺等。寶珠翠山是一座仿造峨眉山的山脈景觀,中間有一個形狀像寶珠的亭子,非常美麗。靜心堂則是一座修身養性的地方。雲嶺禪寺是一座仿造峨眉山金頂寺的寺廟,氣氛非常莊嚴肅穆。


    五明和同伴們接下來又參觀了西洋樓、電視塔、船屋等景點。西洋樓是圓明園中唯一一座西式建築,因為其建築風格獨特,被認為是中國園林史上的一大奇跡。電視塔是一座仿造法國埃菲爾鐵塔的鐵塔,是圓明園中的標誌性景點。船屋是圓明園中最大的一座建築,建築麵積幾千平方米,曾經是皇家遊船和寶藏的儲存地點。


    五明和同伴們在圓明園遊覽了幾個小時,雖然被燒毀,但五明也深深感受到了這座園林的魅力和曆史價值。五明對這座園林的景點和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體會到了中國古代皇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伴說,“圓明園占地麵積3.5平方千米,建築麵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裏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五明的同伴告訴五明,“北京的圓明園,這個園子從康熙46年(1707年)開始興建,一直到1860年修建就沒有停過,占地麵積有幾千畝,它是清朝的第二皇宮,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圓明園,當時京城已經無人防守,圓明園中隻有幾十個太監奮起反抗,這幾十個太監的後果可想而知,英法聯軍一進入圓明園,他們就看到圓明園中有無數金銀珠寶,書畫,玉器,亭台樓閣。他們進去以後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但是他們當時並沒有馬上動手開搶,而是做了分工,這些英法聯軍分了三等,第一天由英法聯軍中的大人物開始搶,第二天中人物開始搶,第三天最小的士兵開始搶,瘋搶之時到第三天局麵已經完全失控,所有人一起開搶,還不包括英法聯軍毀壞的,這幫兵痞破壞了多少東西,連原文版的《四庫全書》都不知道珍惜,最後為了毀滅罪證,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放了一把大火。把圓明園,暢春園,等五個皇家園林付之一炬,當時在宮裏還有二、三百個宮女和太監躲在一處院子當中,一場大火最後一個也沒有跑出來,”。同伴接著說,“現在其它的園林都已經不複存在了,圓明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保留了下來,如今成了這副樣子,不禁讓人心酸,”五明在心裏暗示自己,要銘記曆史,要讓國家強大起來,絕對不要讓曆史重演。通過參觀圓明園,五明深深感到國家要強大,落後就會挨打。


    北京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方向,是一座著名的古橋。五明和同伴們又坐公交車來到盧溝橋,看到這座橋跨越了永定河,橋麵長達266米,寬約9米,同伴說,“盧溝橋是北京市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石拱橋之一”。


    五明和同伴們參觀了北京盧溝橋,並深受其景觀的震撼。五明和同伴們發現,這座橋的石拱飛翹,氣勢磅礴,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橋的兩端分別是亭閣和城樓,增添了橋的雄偉氣勢。此外,橋下的永定河,給人以平靜的感覺。


    在參觀中,五明深刻感受到了北京盧溝橋的曆史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五明對這座橋的保存和保護表示讚賞,並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重視中國的曆史文化遺產。同伴說,“盧溝橋最初在修建的時候共有627頭石獅子,明、清兩代呢,就經曆了14次的修繕,每一次修它的時候,石獅的數量都不一樣,所以盧溝橋究竟有多少頭石獅子,你能數的清嗎?”


    同伴問五明,“盧溝橋上多少頭石獅子,你知道嗎?”五明說:“不清楚,數不清。”


    同伴說,“盧溝橋兩旁都雕刻著精美的石獅,北京有句歇後語,叫做盧溝橋上的獅子數也數不清。”同伴說,“盧溝橋始建於金代1189年,距今已經有近800年的曆史了。”


    同伴接著說:“盧溝橋畔雞鳴報曉,它是北京人心中最牛的石橋,沒有之一,也是整個華北地區現存最古老的聯拱石橋, 古時候,盧溝橋距離北京城大約30裏路,這個距離在古時候要走大約一天的時間,所以不管是來京城趕考的舉子,還是朝見帝王的官員或者是做生意的商人,走到盧溝橋這裏,一般都要住一晚,第二天佛曉動身出發,要在晚上北京城的城門關閉之前進入到北京城,當時人們拂曉上路,見明月當空,照著大地。盧溝橋上浩月如霜,曉月的意境也就來了,於是便有了燕京八景之‘盧溝曉月’。”


    同伴說:“當人們試圖紮進時間的長河裏,或許會看到在這裏,駐足撫摸盧溝橋欄杆上的石獅,驚喜激動的誇讚著它無與倫比的美麗,這個人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他寫的《馬可.波羅遊記》,書中稱讚北京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橋,是獨一無二的橋,所以西方人也稱盧溝橋為馬可波羅橋。”


    同伴繼續說:“在這座橋上,抗日將士們在這裏與侵略者肉搏廝殺,內心怒吼著唯願裹屍還,也要抗擊侵略者。”


    同伴說,“還有老實巴交中國的《駱駝祥子》,拉著他心愛的洋車,將要強和汗水融入進盧溝橋麵。還有《城南舊事》裏,六歲的英子,從盧溝橋進入北平城,從此懂得:‘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不徘徊‘的真諦。”


    五明和同伴們踏上盧溝橋,踩著留有車轍的青石板路,跺跺腳,曆史感油然而生,站在這裏。五明仿佛聽到1937年的槍聲,似乎還在耳畔迴響。同伴說,“正是在這裏,中國掀起全民抗戰,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它成為了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同伴說,“無數將士,將熱血灑在了盧溝橋畔,曆史裏有盧溝橋,盧溝橋上有曆史,這座古老的石橋寂靜而堅定,見證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奮勇抗爭的精神。”


    五明和同伴們,還有幸參觀了在離盧溝橋不遠的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這個參觀過程對五明產生了很深刻的印象,讓五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抗日戰爭的艱辛和勝利的來之不易。


    抗日戰爭紀念館是一個十分莊嚴的場所,它向人們展示了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以及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犧牲。在參觀過程中,五明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物和照片,這些讓五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日戰爭的曆史背景和戰爭過程。


    在紀念館中,五明看到了許多反映抗日戰爭的圖片和實物,如當時使用的武器裝備、生活用品和運輸工具等等。這些實物讓五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當時的情況,也讓五明更加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艱辛和困難。


    在參觀過程中,五明還聽到解說員講了許多關於抗日戰爭的曆史事實和英雄事跡。這些事實和事跡讓五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抗日戰爭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重要性,也讓五明更加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英勇和堅韌。


    總的來說,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曆。它讓五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人民的曆史和文化,也讓五明更加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艱辛和困難。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五明將不斷傳承和弘揚抗日戰爭的精神,為中國的強大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學生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果果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果果9並收藏我的學生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