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主義》這一部分內容是重慶市有關部門的理論教員宗熙等老師講的。他們講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宗熙老師說,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曆史條件是社會曆史條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來源是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即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
宗熙老師說,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應用於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理論成果和理論總結。
江陵機器廠職工校的老師講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傳統、本色、使命的內容,
老師們講了重慶工人階級在重慶解放前夕,與白色恐怖下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後一戰,開展的護廠鬥爭,有效地阻止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大破壞,為保護重慶工礦企業基本完整地迴到人民手裏,履行了工人階級的光榮義務。
解放前夕的大溪溝電廠,1949年冬天,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抵重慶。國民黨反動派自知大勢已去,在逃亡前製定了“應變計劃”,準備炸毀重慶工廠礦山、燒光民房倉庫,企圖火洗山城。國民黨反動派在重慶設置了10個爆破區,計劃使用炸藥200至300噸,而大溪溝電廠作為當時重慶重要的“光明”源泉,被單獨劃為一個區進行重點爆破。
在重慶地下黨組織“保護工廠,迎接解放”的號召下,大溪溝電廠迅速組織成立了護廠糾察隊。工人們從河邊抬迴沙包修築工事,沿著圍牆架設電網,並將50支漢陽造步槍分發給會使用的工人。大家在黨的號召下,上下齊心、誓死護廠,守衛重慶的“光明”源泉。
1949年的11月28日,幾名便衣特務進入電廠做爆破前的試探和準備工作。他們企圖通過迷惑和恐嚇手段,逼迫工人們放棄護廠,結果遭到堅決抵抗,最終被轟出廠外。工人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決心:保護工廠,迎接解放!
1949年的11月29日下午,烏雲密布,寒氣逼人。60多個特務身背衝鋒槍,手拿十字鎬,開著滿載炸藥的卡車來到大溪溝電廠門口。然而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是緊閉的廠門,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拿著步槍、鐵釺和火鉗的工人們。眼看強攻有難度,特務們便提出進廠協商解決,糾察隊看穿這是敵人的伎倆,並沒有上當,而是巧計連施,跟敵人好好鬥了一迴。
大家使出的第一計,就是緩兵計。爭取時間就是爭取勝利!糾察隊選了幾個能說會道的工人,出廠到館子裏買了好些煙酒肉菜拿迴廠裏,請特務們“聚餐”。果然,特務們經不起誘惑,立刻把“任務”放在一邊,一個個劃著拳大吃大喝去了。把特務們穩住了,糾察隊的第一計就成功了!
第二計,是地雷陣。就在特務們大吃大喝的時候,糾察隊在老工人楊如坤的帶領下,開始在車間內大擺“地雷陣”。他們在機器上、過道上、欄杆上貼滿“有電!生命危險!”的字條,讓敵人無從下手,既不敢輕舉妄動,也分不清要害部位,糾察隊的第二計也成功了!
第三計,就是心理戰。雙方僵持到了下午五點,暮色降臨,解放的炮聲和槍聲也越來越近。特務們慌了手腳,既想搞破壞又想要逃命。糾察隊眼看時機已到,立即把工人隊伍調入車間,反守為攻,和特務打起了心理戰。車間裏的電燈全熄了,特務們“聚餐”的花園卻燈火通明,重機槍對準特務們,工人們一個個精神百倍,隻要敵人敢動一步,就給他來個黑處打亮處。工人們大聲喊話:“廠在人在,廠亡人亡,你們硬是要幹,我們隻有互相流血了。告訴你們,電廠一炸,方圓二十裏都要夷為平地。牛角沱、上清寺都要翻個轉,我們死了,你們也跑不脫,何況你們也有家屬在這裏!”
到了深夜10點,與大溪溝電廠一江之隔的江北劉家台藥庫被敵人炸毀了,巨大的衝擊波越過嘉陵江,使得大溪溝電廠的鍋爐開關因震動而跳閘,水泵卡住了,眼看鍋爐麵臨缺水爆炸的危險,糾察隊老工人楊如坤又帶領工友們深夜搶修,消除隱患,確保將電廠完整交到解放軍手上!
1949年的11月30日清晨,解放軍冒著山城冬雨,從南岸彈子石奔赴大溪溝電廠,廠房上空升起了五星紅旗,群眾們高唿:“我們勝利了!”經過一天一夜的不懈鬥爭,大溪溝電廠終於完整的迴到了人民的懷抱,機器依然轟鳴,電流依舊強勁。此時,東升的旭日掃清了山城的迷霧,為山城帶來了新的“光明”。
江陵機器廠職工校的老師們還給學員們講了重慶原21兵工廠,工人們的護廠鬥爭。
根據上級指示,劉兆豐、蔣仁鳳和盧光特等同誌研究決定:全體動手護廠護校。重慶工會係統立即研究了護廠的部署,盧光特與各“股頭”的同誌分析上層動態和群眾思想,由於有的單位已經開始解雇、遣散職工,群眾害怕失業,要求維持生產和保護工廠的情緒很強烈,說:“工廠、機器是我們的衣飯碗,丟了就挨餓!”,“工廠是我們的家,刀槍來趕也不走。”同誌們就利用這種情緒,去宣傳鼓動群眾,收到很好的效果,連家屬也積極響應。感到困難的是上層工作,在工廠的黨員,多半在下層(過去還力求在下層發展),最高層的不過技術員、副工程師。平時不接觸上層,直到11月間,才打開上層的門路。
護廠鬥爭的領導也有變化,1949年的9月、10月,工會沒有估計到重慶會在11月解放。仍由黃友尚、彭吉安、王堯弼等分別傳達上級指示,與各“股頭”聯係,研究工作。11月初,敵人方麵顯得緊張了,工會也加快了工作。為加強上層工作的領導,工會決定由王堯弼、劉家彝、黃友尚組成一個護廠領導小組,王堯弼負責。王堯弼在抗戰初期入黨,後來考進交通銀行作練習生,長期在職業青年中工作,社會經驗較多,適於應付上層人士。劉家彝也是抗戰初期黨員,長期在工業界工作,是29廠的老職員、副工程師。二人都比黃友尚年長,三人集體研究,處理問題要周到穩妥些。
21兵工廠黨支部的主要成員有賴宗瑜、蔣金土、郭恆、謝廷梁等。21兵工廠附設一個技工學校,畢業生實際上分在各兵工廠。支部在該校工作較有成效,培養大批進步學生與職工。蔣金士、謝廷梁便通過他們鼓動青年工人,在21廠組成100來人的自衛隊。賴宗瑜發起的職工聯誼會則主要在職員中活動。家屬在村子裏以防盜為名組織起來,實際上是防特。在上層方麵,賴宗瑜等通過技校校長蔣某與廠長俞濯之產生聯係。俞濯之曾是李承幹的秘書主任,李承幹是國民黨的兵工權威,21兵工廠的老廠長,後調偽兵工署,兵工係統許多廠級官員,曾是李承幹的部下。1949年10月左右,李承幹已去北京,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賴宗瑜用這件事使俞濯之相信黨的政策。俞濯之表示願意為護廠出力,暗示要見到黨的代表才放心。以前賴宗瑜沒亮身份,這時他不得不承認他可以找到黨。經黨支部研究,擬定了談判的條件和方式,認為需要一個廠外的人出麵才好,便由黃友尚到俞濯之的公館談判。俞濯之的態度比較真誠,介紹了兵工係統的情況。工會提出三條:俞濯之本人不離廠並號召職工嚴守崗位;必要時打開倉庫,把槍支發給工人自衛;命令工廠的警衛隊倒戈。俞濯之同意前兩條,第三條他說辦不到。後來,賴宗瑜又通過別的關係,把廠警隊隊長李某某策反過來。這樣在重慶解放前夕,21兵工廠廠內唯一的破壞力量就是稽查處。由於停產,各車間關門、門禁封閉,任何人不準通行,稽查處特務威風大滅,紛紛作逃跑準備。到1949年的11月28日,敵人派交通警備旅(特務武裝)包圍工廠、強行運進數百包炸藥,放在發電所和工具所、步槍所。交警剛撤離,工人群眾就開始拆除炸藥。結果工具所、步槍所的尚未引爆就拆完了。發電所的兩部發電機(容量1500千瓦),一部炸了透平,另一部炸了機組。重慶解放後迅速合成一部,恢複了供電。損失最大的是劉家台藥庫的爆炸,聲震市區,附近民房倒塌,傷亡了不少居民。
重慶21兵工廠工人在護廠鬥爭中的英勇氣概,湧現了不少的英雄人物。萬東康烈士,當特務圍廠準備爆破時他擔任修機所看守,敵人令他離開,他堅持不走,令他抬炸藥,又斷然拒絕,特務用槍托把他打成重傷,職工們搶救無效,英勇犧牲。吳坤山同誌,當時已60歲了,他在拆除炸藥時,下定以身護廠的決心,甘冒觸發引信的危險,第一個上前搶出炸藥,群眾一湧而上,趕在引爆時刻拆除了全部炸藥。他深受黨和工人的尊敬,重慶解放後公推為該廠第一任工會主席。
宗熙老師說,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曆史條件是社會曆史條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來源是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即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
宗熙老師說,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應用於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理論成果和理論總結。
江陵機器廠職工校的老師講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傳統、本色、使命的內容,
老師們講了重慶工人階級在重慶解放前夕,與白色恐怖下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後一戰,開展的護廠鬥爭,有效地阻止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大破壞,為保護重慶工礦企業基本完整地迴到人民手裏,履行了工人階級的光榮義務。
解放前夕的大溪溝電廠,1949年冬天,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抵重慶。國民黨反動派自知大勢已去,在逃亡前製定了“應變計劃”,準備炸毀重慶工廠礦山、燒光民房倉庫,企圖火洗山城。國民黨反動派在重慶設置了10個爆破區,計劃使用炸藥200至300噸,而大溪溝電廠作為當時重慶重要的“光明”源泉,被單獨劃為一個區進行重點爆破。
在重慶地下黨組織“保護工廠,迎接解放”的號召下,大溪溝電廠迅速組織成立了護廠糾察隊。工人們從河邊抬迴沙包修築工事,沿著圍牆架設電網,並將50支漢陽造步槍分發給會使用的工人。大家在黨的號召下,上下齊心、誓死護廠,守衛重慶的“光明”源泉。
1949年的11月28日,幾名便衣特務進入電廠做爆破前的試探和準備工作。他們企圖通過迷惑和恐嚇手段,逼迫工人們放棄護廠,結果遭到堅決抵抗,最終被轟出廠外。工人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決心:保護工廠,迎接解放!
1949年的11月29日下午,烏雲密布,寒氣逼人。60多個特務身背衝鋒槍,手拿十字鎬,開著滿載炸藥的卡車來到大溪溝電廠門口。然而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是緊閉的廠門,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拿著步槍、鐵釺和火鉗的工人們。眼看強攻有難度,特務們便提出進廠協商解決,糾察隊看穿這是敵人的伎倆,並沒有上當,而是巧計連施,跟敵人好好鬥了一迴。
大家使出的第一計,就是緩兵計。爭取時間就是爭取勝利!糾察隊選了幾個能說會道的工人,出廠到館子裏買了好些煙酒肉菜拿迴廠裏,請特務們“聚餐”。果然,特務們經不起誘惑,立刻把“任務”放在一邊,一個個劃著拳大吃大喝去了。把特務們穩住了,糾察隊的第一計就成功了!
第二計,是地雷陣。就在特務們大吃大喝的時候,糾察隊在老工人楊如坤的帶領下,開始在車間內大擺“地雷陣”。他們在機器上、過道上、欄杆上貼滿“有電!生命危險!”的字條,讓敵人無從下手,既不敢輕舉妄動,也分不清要害部位,糾察隊的第二計也成功了!
第三計,就是心理戰。雙方僵持到了下午五點,暮色降臨,解放的炮聲和槍聲也越來越近。特務們慌了手腳,既想搞破壞又想要逃命。糾察隊眼看時機已到,立即把工人隊伍調入車間,反守為攻,和特務打起了心理戰。車間裏的電燈全熄了,特務們“聚餐”的花園卻燈火通明,重機槍對準特務們,工人們一個個精神百倍,隻要敵人敢動一步,就給他來個黑處打亮處。工人們大聲喊話:“廠在人在,廠亡人亡,你們硬是要幹,我們隻有互相流血了。告訴你們,電廠一炸,方圓二十裏都要夷為平地。牛角沱、上清寺都要翻個轉,我們死了,你們也跑不脫,何況你們也有家屬在這裏!”
到了深夜10點,與大溪溝電廠一江之隔的江北劉家台藥庫被敵人炸毀了,巨大的衝擊波越過嘉陵江,使得大溪溝電廠的鍋爐開關因震動而跳閘,水泵卡住了,眼看鍋爐麵臨缺水爆炸的危險,糾察隊老工人楊如坤又帶領工友們深夜搶修,消除隱患,確保將電廠完整交到解放軍手上!
1949年的11月30日清晨,解放軍冒著山城冬雨,從南岸彈子石奔赴大溪溝電廠,廠房上空升起了五星紅旗,群眾們高唿:“我們勝利了!”經過一天一夜的不懈鬥爭,大溪溝電廠終於完整的迴到了人民的懷抱,機器依然轟鳴,電流依舊強勁。此時,東升的旭日掃清了山城的迷霧,為山城帶來了新的“光明”。
江陵機器廠職工校的老師們還給學員們講了重慶原21兵工廠,工人們的護廠鬥爭。
根據上級指示,劉兆豐、蔣仁鳳和盧光特等同誌研究決定:全體動手護廠護校。重慶工會係統立即研究了護廠的部署,盧光特與各“股頭”的同誌分析上層動態和群眾思想,由於有的單位已經開始解雇、遣散職工,群眾害怕失業,要求維持生產和保護工廠的情緒很強烈,說:“工廠、機器是我們的衣飯碗,丟了就挨餓!”,“工廠是我們的家,刀槍來趕也不走。”同誌們就利用這種情緒,去宣傳鼓動群眾,收到很好的效果,連家屬也積極響應。感到困難的是上層工作,在工廠的黨員,多半在下層(過去還力求在下層發展),最高層的不過技術員、副工程師。平時不接觸上層,直到11月間,才打開上層的門路。
護廠鬥爭的領導也有變化,1949年的9月、10月,工會沒有估計到重慶會在11月解放。仍由黃友尚、彭吉安、王堯弼等分別傳達上級指示,與各“股頭”聯係,研究工作。11月初,敵人方麵顯得緊張了,工會也加快了工作。為加強上層工作的領導,工會決定由王堯弼、劉家彝、黃友尚組成一個護廠領導小組,王堯弼負責。王堯弼在抗戰初期入黨,後來考進交通銀行作練習生,長期在職業青年中工作,社會經驗較多,適於應付上層人士。劉家彝也是抗戰初期黨員,長期在工業界工作,是29廠的老職員、副工程師。二人都比黃友尚年長,三人集體研究,處理問題要周到穩妥些。
21兵工廠黨支部的主要成員有賴宗瑜、蔣金土、郭恆、謝廷梁等。21兵工廠附設一個技工學校,畢業生實際上分在各兵工廠。支部在該校工作較有成效,培養大批進步學生與職工。蔣金士、謝廷梁便通過他們鼓動青年工人,在21廠組成100來人的自衛隊。賴宗瑜發起的職工聯誼會則主要在職員中活動。家屬在村子裏以防盜為名組織起來,實際上是防特。在上層方麵,賴宗瑜等通過技校校長蔣某與廠長俞濯之產生聯係。俞濯之曾是李承幹的秘書主任,李承幹是國民黨的兵工權威,21兵工廠的老廠長,後調偽兵工署,兵工係統許多廠級官員,曾是李承幹的部下。1949年10月左右,李承幹已去北京,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賴宗瑜用這件事使俞濯之相信黨的政策。俞濯之表示願意為護廠出力,暗示要見到黨的代表才放心。以前賴宗瑜沒亮身份,這時他不得不承認他可以找到黨。經黨支部研究,擬定了談判的條件和方式,認為需要一個廠外的人出麵才好,便由黃友尚到俞濯之的公館談判。俞濯之的態度比較真誠,介紹了兵工係統的情況。工會提出三條:俞濯之本人不離廠並號召職工嚴守崗位;必要時打開倉庫,把槍支發給工人自衛;命令工廠的警衛隊倒戈。俞濯之同意前兩條,第三條他說辦不到。後來,賴宗瑜又通過別的關係,把廠警隊隊長李某某策反過來。這樣在重慶解放前夕,21兵工廠廠內唯一的破壞力量就是稽查處。由於停產,各車間關門、門禁封閉,任何人不準通行,稽查處特務威風大滅,紛紛作逃跑準備。到1949年的11月28日,敵人派交通警備旅(特務武裝)包圍工廠、強行運進數百包炸藥,放在發電所和工具所、步槍所。交警剛撤離,工人群眾就開始拆除炸藥。結果工具所、步槍所的尚未引爆就拆完了。發電所的兩部發電機(容量1500千瓦),一部炸了透平,另一部炸了機組。重慶解放後迅速合成一部,恢複了供電。損失最大的是劉家台藥庫的爆炸,聲震市區,附近民房倒塌,傷亡了不少居民。
重慶21兵工廠工人在護廠鬥爭中的英勇氣概,湧現了不少的英雄人物。萬東康烈士,當特務圍廠準備爆破時他擔任修機所看守,敵人令他離開,他堅持不走,令他抬炸藥,又斷然拒絕,特務用槍托把他打成重傷,職工們搶救無效,英勇犧牲。吳坤山同誌,當時已60歲了,他在拆除炸藥時,下定以身護廠的決心,甘冒觸發引信的危險,第一個上前搶出炸藥,群眾一湧而上,趕在引爆時刻拆除了全部炸藥。他深受黨和工人的尊敬,重慶解放後公推為該廠第一任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