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牧被人抬迴了王府,李神醫親自前來診治,總算又一次把他從鬼門關裏拉了迴來。


    快一個月的詔獄苦寒,已經把蕭牧折磨得不成樣子,整個人骷髏一樣地消瘦,臉色暗沉,顴骨高高突起,臉頰深深地凹陷了進去,頭發灰白,兩眼無光,不過是一個會喘氣兒的死人罷了。


    陳歲宜竟也蒼老了不少,紅著眼眶坐在蕭牧身邊,緊緊握著他的手。


    “咱們不爭了,不爭了,行嗎……”


    猩紅的雙眸中是不盡的恨意,蕭牧麵無表情地看著前方\/


    “現在不是為了我自己去爭,是為了五弟,為了竇廷熹,為了大周的百姓去爭!他為了皇位,不惜拉整個天下陪葬!”


    胸中怒火肆意地燃燒,好像一頭憤怒的猛獸,他整個人都在顫抖著。


    “眼下最要緊的,是給皇上正名,不然……我隨時都有可能再迴去……五弟就白白為我而死……”


    他無神的眼中此刻突然有了光,顧不得病痛,掙紮著起身,攔都攔不住。


    “你幹什麽去?”


    “上折子,請旨到江北去。”


    “你這樣的身子怎麽能夠出遠門?”


    “顧不得了,他們都為了我,願意豁出身家性命救我,如今我出來了,總不能什麽事情也不做。”


    他腰十分疼痛,竟是一點也彎不得了,隻好一手撐著桌子,一手哆哆嗦嗦地提筆書寫。


    陳歲宜過來搶過筆。


    “你說,我寫。”


    “你來寫吧。罪臣蕭牧,再三叩拜吾皇聖體康健……”


    奏折寫好,蕭牧閱覽一遍,確認無誤後,命人送到宮裏去。


    陳歲宜:“皇上會準你麽?”


    “不知道。”


    “不準怎麽辦?”


    “繼續請旨。”


    “一定要奪得皇位,是嗎?”


    “是。”


    陳歲宜垂著雙眸,將桌上的筆墨紙硯給整理好。


    “去吧,你這樣的人,就不該有家。”


    “你什麽意思。”


    “沒什麽意思。你心裏已經被天下蒼生占滿了……可我們娘仨,也是天下蒼生。”


    陳歲宜揉了揉眼睛,離開臥房。


    ……


    玄清宮。


    慶熙帝尚未從目睹蕭信自刎的驚恐中逃離出來。


    他木訥地蜷縮在榻上,看著眼前火盆中的木炭一點一點焚燒,木炭每被燒斷一塊,啪嗒一聲,他那顆無比緊張的心就會跟著咯噔一下。


    “王忠。”


    慶熙帝嗓音沙啞。


    “奴才在。”


    “朕退位吧……”


    王忠嚇得撲通一聲跪下。


    “主子這是說的什麽話,是不是奴才伺候主子哪裏哪裏不周到了?”


    慶熙帝眼底一片晶瑩。


    “退了位,讓他們去爭,去搶吧,朕真的累了……”


    王忠心裏暗思,一切事皆是因你而起,你還在這裏喊冤……


    嘴上卻道:“主子千萬不要說這樣喪氣的話,想來皆是南方叛軍,存心要禍亂我們大周,讓君臣二心,眼下國難當頭,主子萬萬要與滿朝文武協力,一致抗敵才是啊。”


    慶熙帝緊閉雙目,默然許久。


    小夏子在門外,捧著蕭牧的奏折。


    “皇上,皇親王的折子到了。”


    慶熙帝眉頭緊皺,讓王忠把折子呈上來。


    接過折子,他疲憊地斜躺在榻上,戴上老花鏡,打開奏折。


    “字體雋秀,一看就是女人寫的,想來他已是虛弱得拿不動筆,才讓王妃代寫。”


    他輕歎一聲,說道,扶了扶老花鏡。


    奏折中道:


    罪臣蕭牧,再三叩拜吾皇聖體康泰。自國亂以來,兒臣夙夜憂慮,深恨察人不明,錯任封疆,以致有今日之禍。父皇慈悲,恕兒臣死罪,容兒臣於獄中思過。受罰以來,衣食難安,欲盡綿力而贖半分如山罪孽也。今國亂根源,猶在民心,內閣二老將掛帥討逆,自然所到之處,望風歸降,然兩江之地所失民心,絕非兵戈可挽。兒臣願替聖皇效犬馬之勞,駕前驅馳,親往江北,熄平民憤,以正陛下聖明之德,略恕兒臣罪衍也。兒臣蕭牧,謹奏。


    慶熙帝眸色深沉。


    “叫董儀和來。”


    不多時,董儀和到,慶熙帝將奏折給了他看,說道。


    “老三想去江北平息民憤,到底是真的去平息民憤,還是去再次煽動叛亂,你怎麽看?”


    “如今江北官府,已經控製住了百姓造反局麵,而且姚望秋和曲臨江已經進駐江北,平息叛亂指日可待。然江北巡撫之旨暫缺,如何收複人心,確實還無人可以托付。”


    “你的意思,就是要派老三去?”


    “皇上聖明,三爺此番去江北,無疑就是要給自己正名。皇上可派近臣隨同,倘若真的能夠恢複皇上清譽,三爺自然就是被冤枉的。若三爺真的包藏禍心,老臣說句鬥膽的話,可令近臣,就地正法。”


    慶熙帝點了點頭。


    “傳旨,複老三親王爵,隻是禮字不好,總有些人斷章取義,妄猜聖意,單憑一個字就敢斷言將來誰坐江山……”


    他想了一會兒。


    “‘車師西門佇獻捷’,朕等著他凱旋歸來,就改封獻親王吧,讓他養養傷勢便南行。另外,授北鎮撫司晏明德副鎮撫使銜,授七寶刀,隨行保衛獻親王。”


    “皇上聖明。”


    ……


    蕭信自刎,追封為仁義親王。


    他生前待人很好,待人恭敬,對下親和,廣施恩於百姓,聞知蕭信已死,整個汴京,曾受其恩惠者,莫不惋惜痛哭。


    朝中官員,皆感恩他素日恩德,更有一位主事,當年女兒大病,無錢醫治,是蕭信解囊相助,救下女兒一命,一直感恩戴德,聽說蕭信自刎,甚至一度哭到不省人事。其餘官員,哭到昏厥者,更非少數。


    蕭信素日為人,今可知也。


    蕭信喪禮那天,蕭牧抱著他才三歲的兒子,跪在他的牌位前,下定決心,一定要手刃太子,給他報仇雪恨。


    他是蕭信用命救出來的,他的身上,還背負著蕭信的命。


    太子,這皇位我就算不要了,也要讓你償命!


    我絕對不會讓你好過的……


    出殯時,蕭牧眼睜睜看著蕭信的棺材被抬走,再也忍不住了,幾次哭暈過去,被下人掐了好幾次人中才救醒。


    汴京城家家空巷,十裏長亭,恭送這位義薄雲天,廣施仁義的武親王。


    特別是三秦百姓,幾乎全省都在為蕭信哭喪。


    其為人也,仁義極矣!


    ……


    很快就是蕭信的頭七,是夜霽月如銀,萬籟俱寂。


    皇陵上許多話蕭牧不敢對蕭信說,隻好迴來對他說。


    院落裏彌漫著焚燒紙錢的青煙。


    蕭牧紅著眼眶,蹲在一個火盆前,不斷地往裏麵塞紙錢。


    一些與蕭信關係好的下人,也都送了紙錢,紙元寶來,高福和高才兄弟兩個,更是親手疊了整整一籮筐的紙元寶。


    高福:“爺生前不貪名利,施舍給我們不知多少恩惠,如今也該讓我們還迴去了。”


    高才:“爺在那裏,千萬不要舍不得花,缺了少了,隻管和奴才們要。您別疼我們,常常托夢才好,奴才們想您啊……”


    眾人聽了,都跪倒在地,哇哇大哭起來。


    高福:“咱們都別哭了,咱們哭,讓主子更傷心。”


    蕭牧蹲在火爐前,他好像更蒼老了,才三十歲,竟被折磨成四五十歲了一般。


    盆中的火焰熊熊燃燒,正如他心中不平的恨意。


    “弟弟,你在那裏安心吧,哥哥沒照顧好你……但哥哥一定會給你報仇的。明兒我就去江北了,你在那裏安心等著,我一定會弄明真相,讓太子那個畜生,到你墳前磕頭認錯,然後把他碎屍萬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稱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圍城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圍城下並收藏稱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