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寧凝視著太子。
好歹也做了幾十年的官,他很快就反應過來,江北究竟因何而大亂。
“殿下金貴之體,屈臨大獄,隻怕會讓殿下沾染了汙濁之氣。必然是有要事。”
他怎麽可能會猜不出太子此時來找自己是為了什麽。
太子剛要說話,武建寧卻接著說道。
“是非對錯,老臣相信皇上心中自有論斷。太子何必多言。”
太子臉色瞬間僵硬,眸中透過陰森的殺氣。
“好個武中堂啊,真不愧是從皇上刀山血海裏殺出來的。你都這樣說了,本宮索性就直說了。你以為你隨皇上出生入死這麽多年,皇上會顧念舊情,放你一馬。可你別忘了,皇上當年就是因為看重你,才把江北交付給了你,可結果呢,江北亂了,而且是在你手上亂的!”
太子表情猙獰。
“江北出了內鬼,你不知道麽?你為什麽要幫著竇廷熹?!江北大亂,竇廷熹難逃其咎!保不準背後還有主使,他們故意縱然內鬼,就是為了天下大亂,好行篡逆之舉!而你武建寧,就是奸賊的同黨!”
武建寧緊閉雙目,竟是一臉決然。
“我武建寧,苟活六十二年,未曾有半點謀逆之意,無愧君父,不負摯友,清清白白,問心無愧,死則死爾......何懼之有。”
太子冷冷一笑,走近武建寧,眼神無比陰森。
“好一個鐵骨錚錚的忠臣,你自己清白,不怕死,你的家人也不怕死?你自己活夠了,還要帶挈著你的家人一起送命?”
武建寧怔住了,他沒想到太子會卑鄙到用家人來威脅自己。
“武大人,自古忠孝難以兩全,你既要做忠臣,就不該有家,你既要顧家,就不要還想著做什麽忠臣。”
武建寧不敢置信地凝視著太子,灰白的胡子劇烈地顫抖著。
他終究還是屈服了。
老竇啊,六十年的交情,對不住了......
“我......聽你的......”
......
皇親王府。
夏壽將皇親王府圍得水泄不通,連隻鳥也飛不進去,飛不出來。
蕭牧裹著大氅,呆呆地坐在院落裏。才幾天的功夫,他的頭發竟已變得灰白,神情也不再同從前那般,意氣風發。
看著頭頂四四方方的天,昏昏沉沉,一點日光也沒有。
李迴軒走了進來。
蕭牧緩緩開口,幽幽說道。
“竇廷熹和武建寧被押送進京了吧?”
李迴軒神情嚴肅,點了點頭。
蕭牧眼眶通紅,布滿了滲人的血絲,自從出事以來,他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日日惶惶不可終日,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你說,竇廷熹會不會為了保命,而屈服太子,說是本王指使他所為?”
“竇廷熹未必會指認殿下,武建寧就難說了......”
蕭牧絕望地閉上眼睛。
“難道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麽......”
李迴軒看了看院外,確定沒有圍王府的人後,才小聲道:“殿下真的以為,江北大亂,是因為叛軍內鬼之過麽?”
蕭牧大驚,雙手緊緊抓住了椅子的把柄。
“是太子所為......”
“有了內鬼,竇廷熹不上報,是為了自己,既然為了自己,竇廷熹自然會不遺餘力去查如程寶生一類的內鬼。五年了,沈方雲連連吃敗仗,為什麽不早早就把事情給捅出來,偏偏要等著皇上知道了這件事才捅出來?”
蕭牧臉色蒼白,渾身驚起了雞皮疙瘩,背後一股血流蹭的就湧進了腦中。
“這個混賬,為了自己,不惜拉整個大周陪葬!”
蕭牧咬牙罵道。
“皇上被他給蒙騙了啊!”
“三爺!慎言!”
蕭牧低著頭,強忍著體內的疼痛,眼淚啪嗒啪嗒掉在了衣服上。
“眼下當真是束手無策了......”
......
都察院大堂。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如期會審竇廷熹,武建寧。
先審的是竇廷熹。
大堂內,高掛著寫著明鏡高懸的大匾,左邊還有一塊寫著執法如山,右邊還有一塊,是慶熙帝親自寫的,上善若水。
一百多名官員,凝視著站在大堂中央的竇廷熹。
竇廷熹一身囚服,身帶鐐銬,縱然蓬頭垢麵,依舊昂首挺胸。
大理寺卿崔忠平,猛地拍了一下醒木,喝道。
“罪臣竇廷熹,還不跪下!”
竇廷熹麵無表情,高揚著下巴。
“尚未定罪,我何罪之有。”
都察院左都禦使趙偉康冷笑道:“江北大亂,你總督難逃其咎,更縱容境內內鬼猖狂數年,致使誹謗朝廷,誹謗君父,還敢說無罪?”
竇廷熹看向趙偉康,一對雙眸,銳利如鷹。
“禍國的內鬼,究竟是在江北,還是在朝廷,尚未可知。”
趙偉康勃然大怒,噌的一聲站了起來。
“大膽竇廷熹!還敢誹謗朝廷!我看你就是禍亂江北的罪魁禍首!來人,給我行刑!”
刑部尚書張徹,咳嗽了一聲,冷冷道。
“我說趙大人,皇上讓召開三部會審,就是為了審清楚背後主使究竟是何人。大人上來就動刑,就不怕屈打成招麽。”
趙偉康瞪了張徹一眼,一句話也說不出。
竇廷熹:“我沒什麽好說的,你們雖說奉了聖旨召開三部會審,可又都收了誰的指使,我不想明說,你們也都清楚。你們奉了他的命,想給我竇廷熹安插什麽罪名,我也都清楚。我把話放在這兒,你們沆瀣一氣,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惜陷害忠良,告訴你們,做夢!”
所有人的臉上都掛不住了。
竇廷熹眼角掛著淚珠,眼中寫滿了堅決,灰白的胡須微微顫抖著。
“想我竇廷熹,武安九年中進士,進翰林院,又進上書房,九位皇子,是我竇廷熹眼睜睜看大的,後來我升任大學士,又迴到翰林院,承蒙皇上知遇之恩,三爺舉薦,我才到了江北做了巡撫,又做了總督,宦海沉浮數十載,自問忠心耿耿,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天家的事!
有些人吃著皇糧,忝居高位,口口聲聲江山社稷,實際上盡幹著坑害國家,坑害天下百姓的事!跟這種人比起來,我竇廷熹還算會做人!今日你們想讓我招認?做夢去吧!要殺便殺,守忠義而死,文人之幸也!”
聲如洪鍾,震肅九霄。
大堂內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他們中絕大部分人,都不過是趨炎附勢,委身於太子之下,太子是什麽為人,他們心裏也清楚。
竇廷熹的話,仍在他們耳邊迴響,他們既羞愧,又敬佩,想想寒窗苦讀十載,碌碌無為一生,有時候倒還不如竇廷熹這般,來的風光,不白費了寒窗苦讀數十載。
所有人都清楚,竇廷熹是什麽也審問不出來了。
崔忠平揮了揮手,把竇廷熹帶了下去。
武建寧被帶進來了......
好歹也做了幾十年的官,他很快就反應過來,江北究竟因何而大亂。
“殿下金貴之體,屈臨大獄,隻怕會讓殿下沾染了汙濁之氣。必然是有要事。”
他怎麽可能會猜不出太子此時來找自己是為了什麽。
太子剛要說話,武建寧卻接著說道。
“是非對錯,老臣相信皇上心中自有論斷。太子何必多言。”
太子臉色瞬間僵硬,眸中透過陰森的殺氣。
“好個武中堂啊,真不愧是從皇上刀山血海裏殺出來的。你都這樣說了,本宮索性就直說了。你以為你隨皇上出生入死這麽多年,皇上會顧念舊情,放你一馬。可你別忘了,皇上當年就是因為看重你,才把江北交付給了你,可結果呢,江北亂了,而且是在你手上亂的!”
太子表情猙獰。
“江北出了內鬼,你不知道麽?你為什麽要幫著竇廷熹?!江北大亂,竇廷熹難逃其咎!保不準背後還有主使,他們故意縱然內鬼,就是為了天下大亂,好行篡逆之舉!而你武建寧,就是奸賊的同黨!”
武建寧緊閉雙目,竟是一臉決然。
“我武建寧,苟活六十二年,未曾有半點謀逆之意,無愧君父,不負摯友,清清白白,問心無愧,死則死爾......何懼之有。”
太子冷冷一笑,走近武建寧,眼神無比陰森。
“好一個鐵骨錚錚的忠臣,你自己清白,不怕死,你的家人也不怕死?你自己活夠了,還要帶挈著你的家人一起送命?”
武建寧怔住了,他沒想到太子會卑鄙到用家人來威脅自己。
“武大人,自古忠孝難以兩全,你既要做忠臣,就不該有家,你既要顧家,就不要還想著做什麽忠臣。”
武建寧不敢置信地凝視著太子,灰白的胡子劇烈地顫抖著。
他終究還是屈服了。
老竇啊,六十年的交情,對不住了......
“我......聽你的......”
......
皇親王府。
夏壽將皇親王府圍得水泄不通,連隻鳥也飛不進去,飛不出來。
蕭牧裹著大氅,呆呆地坐在院落裏。才幾天的功夫,他的頭發竟已變得灰白,神情也不再同從前那般,意氣風發。
看著頭頂四四方方的天,昏昏沉沉,一點日光也沒有。
李迴軒走了進來。
蕭牧緩緩開口,幽幽說道。
“竇廷熹和武建寧被押送進京了吧?”
李迴軒神情嚴肅,點了點頭。
蕭牧眼眶通紅,布滿了滲人的血絲,自從出事以來,他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日日惶惶不可終日,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你說,竇廷熹會不會為了保命,而屈服太子,說是本王指使他所為?”
“竇廷熹未必會指認殿下,武建寧就難說了......”
蕭牧絕望地閉上眼睛。
“難道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麽......”
李迴軒看了看院外,確定沒有圍王府的人後,才小聲道:“殿下真的以為,江北大亂,是因為叛軍內鬼之過麽?”
蕭牧大驚,雙手緊緊抓住了椅子的把柄。
“是太子所為......”
“有了內鬼,竇廷熹不上報,是為了自己,既然為了自己,竇廷熹自然會不遺餘力去查如程寶生一類的內鬼。五年了,沈方雲連連吃敗仗,為什麽不早早就把事情給捅出來,偏偏要等著皇上知道了這件事才捅出來?”
蕭牧臉色蒼白,渾身驚起了雞皮疙瘩,背後一股血流蹭的就湧進了腦中。
“這個混賬,為了自己,不惜拉整個大周陪葬!”
蕭牧咬牙罵道。
“皇上被他給蒙騙了啊!”
“三爺!慎言!”
蕭牧低著頭,強忍著體內的疼痛,眼淚啪嗒啪嗒掉在了衣服上。
“眼下當真是束手無策了......”
......
都察院大堂。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如期會審竇廷熹,武建寧。
先審的是竇廷熹。
大堂內,高掛著寫著明鏡高懸的大匾,左邊還有一塊寫著執法如山,右邊還有一塊,是慶熙帝親自寫的,上善若水。
一百多名官員,凝視著站在大堂中央的竇廷熹。
竇廷熹一身囚服,身帶鐐銬,縱然蓬頭垢麵,依舊昂首挺胸。
大理寺卿崔忠平,猛地拍了一下醒木,喝道。
“罪臣竇廷熹,還不跪下!”
竇廷熹麵無表情,高揚著下巴。
“尚未定罪,我何罪之有。”
都察院左都禦使趙偉康冷笑道:“江北大亂,你總督難逃其咎,更縱容境內內鬼猖狂數年,致使誹謗朝廷,誹謗君父,還敢說無罪?”
竇廷熹看向趙偉康,一對雙眸,銳利如鷹。
“禍國的內鬼,究竟是在江北,還是在朝廷,尚未可知。”
趙偉康勃然大怒,噌的一聲站了起來。
“大膽竇廷熹!還敢誹謗朝廷!我看你就是禍亂江北的罪魁禍首!來人,給我行刑!”
刑部尚書張徹,咳嗽了一聲,冷冷道。
“我說趙大人,皇上讓召開三部會審,就是為了審清楚背後主使究竟是何人。大人上來就動刑,就不怕屈打成招麽。”
趙偉康瞪了張徹一眼,一句話也說不出。
竇廷熹:“我沒什麽好說的,你們雖說奉了聖旨召開三部會審,可又都收了誰的指使,我不想明說,你們也都清楚。你們奉了他的命,想給我竇廷熹安插什麽罪名,我也都清楚。我把話放在這兒,你們沆瀣一氣,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惜陷害忠良,告訴你們,做夢!”
所有人的臉上都掛不住了。
竇廷熹眼角掛著淚珠,眼中寫滿了堅決,灰白的胡須微微顫抖著。
“想我竇廷熹,武安九年中進士,進翰林院,又進上書房,九位皇子,是我竇廷熹眼睜睜看大的,後來我升任大學士,又迴到翰林院,承蒙皇上知遇之恩,三爺舉薦,我才到了江北做了巡撫,又做了總督,宦海沉浮數十載,自問忠心耿耿,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天家的事!
有些人吃著皇糧,忝居高位,口口聲聲江山社稷,實際上盡幹著坑害國家,坑害天下百姓的事!跟這種人比起來,我竇廷熹還算會做人!今日你們想讓我招認?做夢去吧!要殺便殺,守忠義而死,文人之幸也!”
聲如洪鍾,震肅九霄。
大堂內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他們中絕大部分人,都不過是趨炎附勢,委身於太子之下,太子是什麽為人,他們心裏也清楚。
竇廷熹的話,仍在他們耳邊迴響,他們既羞愧,又敬佩,想想寒窗苦讀十載,碌碌無為一生,有時候倒還不如竇廷熹這般,來的風光,不白費了寒窗苦讀數十載。
所有人都清楚,竇廷熹是什麽也審問不出來了。
崔忠平揮了揮手,把竇廷熹帶了下去。
武建寧被帶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