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熙帝責問的信蕭牧已經收到,他特意在王寧川等官員麵前念了這封信。
神情很是焦急。
他長歎一聲,道:“咱們辛苦了有一個多月,才湊齊這些銀子,辛苦歸辛苦,可天下最辛苦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皇上,皇上操勞了大半輩子,就想住個好一點的園子,咱們做臣子的,總不能連君父的這點要求也不滿足。”
底下官員皆默不作聲,他們都聽懂了蕭牧是什麽意思。
蕭牧看向王寧川:“王大人,你是一省文官之長,你有什麽看法?”
“迴殿下的話,卑職以為,皇上聖明燭照,統禦大周凡三十載,勞苦功高,臣等皆感恩皇上恩德,願效犬馬之勞,願聽殿下指揮,以酬君父恩德也。”
說了這麽多,等於什麽也沒說。
蕭牧微微一笑,眸中拂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
不聽話?有的是辦法讓你聽話!
李桂芳站了起來:“啟稟殿下,惹君父大怒,終究還是臣下失職。”
蕭牧歎道:“李大人不必自責,此次湊錢,李大人出力最多,本王都是記在心裏的。當然,一些故意哭窮,不把君父放在心上的,本王心裏也都清楚,皇上心裏更是同明鏡一般。以小見大啊,皇上這樣的小事都不放在心上,將來有了大事,隻怕更會......不說了,怕傷了某些人的心。”
蕭牧說著,瞥了王寧川一眼。
“行了,今日就說到這兒吧,還望有司官員都用些心,本王沒法交差,你們更沒法交差!”
“是。”
眾官起身退下,蕭牧突然叫住了王寧川。
“王大人留步。”
“殿下還有何吩咐?”
蕭牧笑著拍了拍他的肩。
“有些話本王是說給別人聽的,有些話當然隻能說給大人聽。來來來,坐。”
王寧川心裏敲起了鼓,還沒說話,就被蕭牧摁迴椅子上。
“來啊,把茶葉送上來。”
一個小童捧著一個朱紅的托盤進來,上麵放著三罐茶葉,每一罐都貼著蕭牧親自寫的紅條:峨眉竹葉青。
茶葉放到王寧川麵前,王寧川大驚,忙問這是何意。
蕭牧笑道:“聽說王大人是四川人,在三秦這麽多年都還沒有迴過家,想來也是思鄉之情難滅啊,這竹葉青本王常吃的,特地給大人準備了些,讓大人聊解思鄉之情啊。”
王寧川大喜過望,連連謝恩。
“其實茶葉還在其次,殿下這筆字才是天下難得,如今能親眼見殿下墨寶,卑職竟也不枉做了這幾年官了。”
蕭牧的書法,說是當今大周書家泰鬥也不為過,連北燕那位潤親王都對他瞻仰膜拜,更別說王寧川了。
天下文人,莫不以有蕭牧片言墨寶而為榮也。
“不過隨便寫寫罷了,王大人,吃了茶,可就得辦事啊,這件事辦好了,有的是竹葉青供您喝。”
蕭牧開玩笑道。
王寧川的笑容僵硬了一瞬,心裏不禁又活動起來。
他早就想調到迴四川去了,隻是他那位老丈人為了陳家有個靠山,死死拽著自己不放,甚至還打點了吏部,讓自己在這裏連任了兩屆。
沒辦法,自己當年就是靠著陳狩上下打點才做成了三秦巡撫,陳狩沒有兒子,族中子孫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學問不精通,吃喝嫖賭卻樣樣在行,自己不好意思走,陳狩也不會放自己走。
整整六年,他一次老家的家門都沒迴去過。
說自己不想家,鬼都不信。
蕭牧心細如發,很容易就捕捉到王寧川神情細微的變化。
總算讓他找出矛盾來了,他就知道王寧川與陳家不可能沒有矛盾。
“大人在三秦這是第六年了吧?”
“是。”
“要是能把這件事情幹好,明年或許就能升職啦,如今雲貴那邊不太平,朝廷想著在四川也安置總督,大人是四川人,要是能到那裏任職,自然要比別人去還要強。”
“大周才能勝過卑職者比比皆是,卑職但從朝廷安排。”
“有大人這句話,本王就放心啦。”
“卑職告退。”
“去吧。”
王寧川起身,抱著茶葉離開,心裏依舊忐忑安安。
他深知,眼前有兩條路等著他選擇,要是繼續留在三秦當巡撫,背後有陳家,自然可以穩如泰山,若沒有什麽大的變故,隻怕自己可以一直做到死,但前提是陳家依舊得勢。
他是個聰明人,蕭牧來三秦的一舉一動,擺明了就是想打壓三秦的這些大家族,因為有這些大家族的裹挾,蕭牧根本沒辦法培植自己的勢力。
倘若自己再跟陳家綁在一條船上,隻怕陳家真的倒台了,自己也得跟著遭殃。
另一條路,便是依附蕭牧,去當一口替他殺人的刀,來換取自己的前程,自己才四十多歲,還幹得動,還能拚一把,他也不想就這樣待在三秦,一眼望到頭。
可自己現在的地位,離不開陳狩的提攜,他現在替蕭牧,去砍陳家,與那些背信棄義之徒,又有何異?
矛盾的心情在他心頭層層交織,讓他心裏忐忑難安。
眼下無非就是舍生取義,舍義取生的選擇。
他突然想起若幹日子前,那個叫宋長卿的年輕官員,對自己說的話。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他奉之一生的不可兼得之道,在見到那個年輕人之後轟然崩塌。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前途和信義也是不可兼得。
就看人怎麽選了。
王寧川此刻是惆悵的,他不可避免地敗在了貪心之下,得此顧彼,絞盡腦汁卻想不出一個兩全的辦法來。
他反複追問自己,是否也能像宋長卿那樣,舍生取義,得到的答案都是不行。
他和宋長卿不一樣,他已經步入中年,同絕大多數中年人一樣,追求的不再是無限的風光,他有孩子,有妻子,有家庭,生活的安定遠比驚濤駭浪要適合他。
他不願意將整個家庭陪著他去賭,賭陳家會不會倒台,賭陳家倒台會不會牽連向自己。
一股無力感將他緊緊籠罩著,他好像被好多人用刀逼著向前走,蕭牧逼他做自己的刀,去砍百姓,去砍陳家,陳狩拿刀逼著自己,去給陳家謀求利益。
所有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把他當作木偶一般操控。
可他不是木偶,他總要為自己的前程,為自己的家人著想。
思來想去,他都要選擇一個最穩妥的路。
人人都說皇親王位同儲君,抱緊這顆大樹,比跟著陳氏將來陪葬,要明智地多......
神情很是焦急。
他長歎一聲,道:“咱們辛苦了有一個多月,才湊齊這些銀子,辛苦歸辛苦,可天下最辛苦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皇上,皇上操勞了大半輩子,就想住個好一點的園子,咱們做臣子的,總不能連君父的這點要求也不滿足。”
底下官員皆默不作聲,他們都聽懂了蕭牧是什麽意思。
蕭牧看向王寧川:“王大人,你是一省文官之長,你有什麽看法?”
“迴殿下的話,卑職以為,皇上聖明燭照,統禦大周凡三十載,勞苦功高,臣等皆感恩皇上恩德,願效犬馬之勞,願聽殿下指揮,以酬君父恩德也。”
說了這麽多,等於什麽也沒說。
蕭牧微微一笑,眸中拂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
不聽話?有的是辦法讓你聽話!
李桂芳站了起來:“啟稟殿下,惹君父大怒,終究還是臣下失職。”
蕭牧歎道:“李大人不必自責,此次湊錢,李大人出力最多,本王都是記在心裏的。當然,一些故意哭窮,不把君父放在心上的,本王心裏也都清楚,皇上心裏更是同明鏡一般。以小見大啊,皇上這樣的小事都不放在心上,將來有了大事,隻怕更會......不說了,怕傷了某些人的心。”
蕭牧說著,瞥了王寧川一眼。
“行了,今日就說到這兒吧,還望有司官員都用些心,本王沒法交差,你們更沒法交差!”
“是。”
眾官起身退下,蕭牧突然叫住了王寧川。
“王大人留步。”
“殿下還有何吩咐?”
蕭牧笑著拍了拍他的肩。
“有些話本王是說給別人聽的,有些話當然隻能說給大人聽。來來來,坐。”
王寧川心裏敲起了鼓,還沒說話,就被蕭牧摁迴椅子上。
“來啊,把茶葉送上來。”
一個小童捧著一個朱紅的托盤進來,上麵放著三罐茶葉,每一罐都貼著蕭牧親自寫的紅條:峨眉竹葉青。
茶葉放到王寧川麵前,王寧川大驚,忙問這是何意。
蕭牧笑道:“聽說王大人是四川人,在三秦這麽多年都還沒有迴過家,想來也是思鄉之情難滅啊,這竹葉青本王常吃的,特地給大人準備了些,讓大人聊解思鄉之情啊。”
王寧川大喜過望,連連謝恩。
“其實茶葉還在其次,殿下這筆字才是天下難得,如今能親眼見殿下墨寶,卑職竟也不枉做了這幾年官了。”
蕭牧的書法,說是當今大周書家泰鬥也不為過,連北燕那位潤親王都對他瞻仰膜拜,更別說王寧川了。
天下文人,莫不以有蕭牧片言墨寶而為榮也。
“不過隨便寫寫罷了,王大人,吃了茶,可就得辦事啊,這件事辦好了,有的是竹葉青供您喝。”
蕭牧開玩笑道。
王寧川的笑容僵硬了一瞬,心裏不禁又活動起來。
他早就想調到迴四川去了,隻是他那位老丈人為了陳家有個靠山,死死拽著自己不放,甚至還打點了吏部,讓自己在這裏連任了兩屆。
沒辦法,自己當年就是靠著陳狩上下打點才做成了三秦巡撫,陳狩沒有兒子,族中子孫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學問不精通,吃喝嫖賭卻樣樣在行,自己不好意思走,陳狩也不會放自己走。
整整六年,他一次老家的家門都沒迴去過。
說自己不想家,鬼都不信。
蕭牧心細如發,很容易就捕捉到王寧川神情細微的變化。
總算讓他找出矛盾來了,他就知道王寧川與陳家不可能沒有矛盾。
“大人在三秦這是第六年了吧?”
“是。”
“要是能把這件事情幹好,明年或許就能升職啦,如今雲貴那邊不太平,朝廷想著在四川也安置總督,大人是四川人,要是能到那裏任職,自然要比別人去還要強。”
“大周才能勝過卑職者比比皆是,卑職但從朝廷安排。”
“有大人這句話,本王就放心啦。”
“卑職告退。”
“去吧。”
王寧川起身,抱著茶葉離開,心裏依舊忐忑安安。
他深知,眼前有兩條路等著他選擇,要是繼續留在三秦當巡撫,背後有陳家,自然可以穩如泰山,若沒有什麽大的變故,隻怕自己可以一直做到死,但前提是陳家依舊得勢。
他是個聰明人,蕭牧來三秦的一舉一動,擺明了就是想打壓三秦的這些大家族,因為有這些大家族的裹挾,蕭牧根本沒辦法培植自己的勢力。
倘若自己再跟陳家綁在一條船上,隻怕陳家真的倒台了,自己也得跟著遭殃。
另一條路,便是依附蕭牧,去當一口替他殺人的刀,來換取自己的前程,自己才四十多歲,還幹得動,還能拚一把,他也不想就這樣待在三秦,一眼望到頭。
可自己現在的地位,離不開陳狩的提攜,他現在替蕭牧,去砍陳家,與那些背信棄義之徒,又有何異?
矛盾的心情在他心頭層層交織,讓他心裏忐忑難安。
眼下無非就是舍生取義,舍義取生的選擇。
他突然想起若幹日子前,那個叫宋長卿的年輕官員,對自己說的話。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他奉之一生的不可兼得之道,在見到那個年輕人之後轟然崩塌。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前途和信義也是不可兼得。
就看人怎麽選了。
王寧川此刻是惆悵的,他不可避免地敗在了貪心之下,得此顧彼,絞盡腦汁卻想不出一個兩全的辦法來。
他反複追問自己,是否也能像宋長卿那樣,舍生取義,得到的答案都是不行。
他和宋長卿不一樣,他已經步入中年,同絕大多數中年人一樣,追求的不再是無限的風光,他有孩子,有妻子,有家庭,生活的安定遠比驚濤駭浪要適合他。
他不願意將整個家庭陪著他去賭,賭陳家會不會倒台,賭陳家倒台會不會牽連向自己。
一股無力感將他緊緊籠罩著,他好像被好多人用刀逼著向前走,蕭牧逼他做自己的刀,去砍百姓,去砍陳家,陳狩拿刀逼著自己,去給陳家謀求利益。
所有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把他當作木偶一般操控。
可他不是木偶,他總要為自己的前程,為自己的家人著想。
思來想去,他都要選擇一個最穩妥的路。
人人都說皇親王位同儲君,抱緊這顆大樹,比跟著陳氏將來陪葬,要明智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