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張安國招供了!”
啪的一聲,蕭灼竟將手中的毛筆硬生生握斷了。
他臉色蒼白,一點血色也沒有,木頭一般癱軟在椅子上。
他知道,自己死到臨頭了......
他看著自己書房堆得滿滿的書卷,突然鼻頭一酸。
倘若自己還和以前一樣,隻是埋頭於學問之中,倘若他沒有對權勢榮寵也生了那麽一點幻想,何至於到了如此地步......
他立刻起身,到東宮去找太子。
眼下隻有太子能夠救他了。
“四爺!”
幕僚方迴叫住了他。
“四爺何往?”
“去找太子。”
“眼下太子自身難保,您去找他有何益處?”
“先生有何良策?”
“快去找皇親王請罪,說是太子所為,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蕭灼卻連連搖頭。
“我生母被害,是太子為我找到的兇手,這份大恩未報,我又豈能忘恩負義。”
方迴長歎道:“此時不去,悔之晚矣!”
“我誓不為此背信棄義之事。”
......
玄清宮。
蕭牧和太子跪在大殿中央。
殿內煙霧繚繞,除了他二人,再也沒有一個人影。
大殿很空,很靜,充滿了慶熙帝的憤怒,無形的壓迫感將二人緊緊包圍。
慶熙帝不在大殿,又好像無處不在。
“一個是朕的親生骨肉,一個是朕親手提拔的心腹,就這樣勾結在一起,殘害親王。好,好啊。”
輕煙散去,高台上重重帷幔後隱隱透出慶熙帝的背影。
“還有什麽是你們幹不出來的?”
他語氣無比的憤怒,但更多的是一個老人的無力。
縱橫朝堂,玩弄他人於股掌之中,他自信自己尚有天下無敵的氣勢,但當得知張安國與蕭灼勾結時,他還是感覺到了一股他無法戰勝的無力感。
他真的老了。
太子:“兒臣沒有教育好兄弟,是兒臣的錯,萬望父皇不要動怒,將息龍體。”
“怪不得人人稱讚你賢能,這麽多年連朕都被你蒙騙了。”
太子的表情頓時僵住了,嚇出了一身的冷汗,連連磕頭道。
“兒臣不敢!兒臣不敢!”
“朕問你,你和容郡王,有沒有交集。”
慶熙帝明明是在問太子,可語氣怎麽聽都好像已經肯定了。
太子立刻迴應。
“沒有。”
甚至於慶熙帝的話尾沒有一絲間隙。
若不是提早準備好了答案,怎麽會迴答的如此幹脆。
“你們兩個仔細迴話!說錯一句,殿外的武士就能立刻進來要了你們的性命。”
太子打了一個寒顫。
“兒臣......不敢欺瞞君父。”
“那你說,應該怎麽處置二人?”
“兒臣但從君父。”
“朕就是要聽聽你的看法!”
太子又打了一個寒噤,額頭上的汗啪嗒啪嗒往地上掉。
他顫抖著嘴角,努力使語氣穩定些。
“兒臣以為,張安國應當論罪處斬......四弟,兒臣覺得問一問皇親王比較合適,畢竟皇親王是受害人,不知......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蕭牧心裏暗恨,做惡人還不忘拉自己一把。
“迴父皇,我大周自有律法!”
“王忠!”
王忠一路小跑著從殿外跑進來。
“主子有何吩咐?”
“把夏壽叫來!”
王忠一聽,便知道慶熙帝要抓人了,趕緊退下。
不多時,夏壽進來。
“給主子請安。”
“立刻帶領禦林軍,將容郡王逮捕歸案,打入詔獄!”
夏壽心裏暗恨,好事輪不到自己,抓人殺人這樣的惡人倒是讓自己來做!
“是。”
夏壽退下,偷偷白了王忠一眼。
慶熙帝長歎一聲,無比疲憊。
“老天啊老天,朕何等虔心,為何要給朕這麽多不孝的子孫......”
此時太子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而蕭牧閉著眼睛,隻裝做沒有聽到。他素來不逢迎慶熙帝。
沒有得到迴應的慶熙帝有些不滿,啪的一聲將身邊的一個玉盞摔得粉碎。
二人這才磕頭道:“父皇息怒。”
“連堂堂親王都敢害,下一步要幹什麽,弑君嗎!你們誰要這個皇位?朕現在就讓給他!省得他在這裏機關算盡,用盡心機!”
“都是容郡王等不孝之徒,兒臣等唯父皇馬首是瞻也!”
“馬首是瞻......朕不用你們馬首是瞻!隻求你們記得朕還是你們的老父親,朕就要去給三清磕頭,說他們顯靈了!太子退下吧!”
太子一怔,抬起頭來茫然地看向慶熙帝。
“朕讓你退下,聽不懂嗎!”
“是!是!兒臣告退......”
太子爬起來,踉蹌著跑了出去。
事情到此,應該就結束了吧......
......
慶熙帝拉開帷幔,從高台上緩緩走了下來。
目光陰沉,宛如正在等待獵物的蒼鷹,陰森而銳利,透著可怕的殺氣。
他臉色鐵青,緩緩走到跪著的蕭牧麵前,一把捏起蕭牧的下巴。
“看著朕!”
蕭牧目光並未躲閃,平和而堅定地直視著慶熙帝。
慶熙帝心頭一顫,他不但沒有從蕭牧眼中看到他想要的驚恐,自己的氣勢反而弱了幾分。
“這幾天,你算計張安國,算計四郎,算計太子,算計朕,汴京多少人都被你給算計了,想幹什麽,造反嗎!”
看著慶熙帝恨不能活吞了自己的表情,哪裏有一點父親的樣子。
蕭牧心裏一陣心寒。
他此刻什麽也沒想,隻是在想,他原來一直沒有父親。
他眸中拂過一絲委屈,緩緩道:“父皇是對這個案子的結果有什麽不滿麽?”
“一場三部會審,你幾乎操縱了全場,不是明擺著算計四郎和太子,又是為了什麽?你為了他們,不惜動搖朝局,更不惜連朕也算計了去!”
當收到會審的案宗的時候,慶熙帝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原來不知不覺也被蕭牧算計去了。
蕭牧要的就是讓他開口召開三部會審,而且他算準了自己疑心深重,必然會派“自己人”張安國去旁聽。
“父皇認為,兒臣不應該算計太子和容郡王麽?是他們要害死兒臣的啊......”
蕭牧眼眶一紅,哽咽起來。
“如今是兒臣迴來了,可要是迴不來呢?事情就這樣了結了麽?他們是您的孩子,兒臣就不是嗎?”
慶熙帝臉色一僵。
“您說兒臣不顧及江山社稷,難道他們謀劃淹殺百餘口朝廷大員,就是為了江山社稷嗎?死兒臣一命不足惜,可他們害的還有奉旨出使北疆的使團啊,萬一這百餘口人全都葬身黃河,誰去談判?談判不成,雁門關破,父皇您還能站在這裏問罪兒臣嗎?為什麽真正危害國家的人您不追究,偏偏要抓住兒臣一個受害者不放呢?”
或許是對慶熙帝再也不抱一絲關於父親的任何期望,蕭牧的語氣始終都很平和,卻已然像一把刀子一樣,狠狠戳痛了慶熙帝的心。
他不覺地將手放下了。
“您生氣,到底是因為兒臣不顧江山社稷,還是因為兒臣為了報仇將您也算計了進去?真正的幕後主使是誰,父皇您比誰都清楚,兒臣顧全大局,不願弄得天下震動,才將事情卡在容郡王這裏,難道兒臣真的是不顧江山社稷,隻為一己私欲的人嗎?真正為了一己私欲不惜葬送整個國家的是誰,難道父皇您真的不清楚嗎!”
慶熙帝臉色蒼白無比,一項能言善辯的他此刻麵對蕭牧,卻隻有瞠目結舌的份兒。
“兒臣今日饒太子一命,不僅是為了大周江山穩定,更是為了父皇您。二十七年了,兒臣在您眼裏,可曾有一日是被您當親生兒子對待過?二哥在世,您提拔兒臣,不過是把兒臣當作一個製衡二哥的棋子。二哥已死,您又拿兒臣來製衡太子,有時候兒臣自己都懷疑,兒臣是不是您親生的......兒臣一直都在強迫著自己去想您對兒臣的好,可怎麽想也想不出來,好像兒臣真的沒有父親,真的沒有......”
“你信不信朕現在就殺了你。”
蕭牧無比平和的眼神看著慶熙帝,竟然有些許不屑。
“您敢嗎?”
盡管如今是蕭牧跪在地上,仰視著慶熙帝,但二人的氣勢,卻恰恰反了過來。
慶熙帝絲毫沒有居高臨下的威嚴,反而像極一個窮途末路的老人。
蕭牧入主內閣,把控三部九卿,更有孫河掌管步軍衙門,武親王在關中,竇廷熹在江北,蕭牧一旦出事,兩個大省立刻就能起兵勤王。
更別說或許河西還有蕭牧的勢力......
他終於看出蕭牧的野心了。
這麽多年,他猜忌了這麽多人,提防了這麽多人,唯獨沒有地方過蕭牧。
就這樣讓他手握了數省的軍政大權,就這樣讓他威脅到自己。
蕭牧目光始終平和,盡管野心暴露,也未曾驚慌。
他蟄伏這麽多年,取得慶熙帝的信任,就是為了權力。
如今不是他不能篡位,而是他不願意背負弑君的罵名而已。
他緩緩起身,看著慶熙帝。
“父皇,承認吧,您真的老了,但這一切,不都是您自找的麽?咱們蕭家,骨肉飄零,您手上沾了多少蕭家的血。”
他無視著臉色蒼白的慶熙帝,行禮離開。
慶熙帝突然癱軟在地,看著那扇前方那扇朱紅的宮門,看了許久。
此時日薄西山,夕陽照進大殿,刺痛了他垂老的雙眸,他下意識躲閃了一下,但陽光已經照進整個大殿,他又該往何處躲藏呢?隻能任由夕陽將他蒼老佝僂的身軀籠罩著。
啪的一聲,蕭灼竟將手中的毛筆硬生生握斷了。
他臉色蒼白,一點血色也沒有,木頭一般癱軟在椅子上。
他知道,自己死到臨頭了......
他看著自己書房堆得滿滿的書卷,突然鼻頭一酸。
倘若自己還和以前一樣,隻是埋頭於學問之中,倘若他沒有對權勢榮寵也生了那麽一點幻想,何至於到了如此地步......
他立刻起身,到東宮去找太子。
眼下隻有太子能夠救他了。
“四爺!”
幕僚方迴叫住了他。
“四爺何往?”
“去找太子。”
“眼下太子自身難保,您去找他有何益處?”
“先生有何良策?”
“快去找皇親王請罪,說是太子所為,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蕭灼卻連連搖頭。
“我生母被害,是太子為我找到的兇手,這份大恩未報,我又豈能忘恩負義。”
方迴長歎道:“此時不去,悔之晚矣!”
“我誓不為此背信棄義之事。”
......
玄清宮。
蕭牧和太子跪在大殿中央。
殿內煙霧繚繞,除了他二人,再也沒有一個人影。
大殿很空,很靜,充滿了慶熙帝的憤怒,無形的壓迫感將二人緊緊包圍。
慶熙帝不在大殿,又好像無處不在。
“一個是朕的親生骨肉,一個是朕親手提拔的心腹,就這樣勾結在一起,殘害親王。好,好啊。”
輕煙散去,高台上重重帷幔後隱隱透出慶熙帝的背影。
“還有什麽是你們幹不出來的?”
他語氣無比的憤怒,但更多的是一個老人的無力。
縱橫朝堂,玩弄他人於股掌之中,他自信自己尚有天下無敵的氣勢,但當得知張安國與蕭灼勾結時,他還是感覺到了一股他無法戰勝的無力感。
他真的老了。
太子:“兒臣沒有教育好兄弟,是兒臣的錯,萬望父皇不要動怒,將息龍體。”
“怪不得人人稱讚你賢能,這麽多年連朕都被你蒙騙了。”
太子的表情頓時僵住了,嚇出了一身的冷汗,連連磕頭道。
“兒臣不敢!兒臣不敢!”
“朕問你,你和容郡王,有沒有交集。”
慶熙帝明明是在問太子,可語氣怎麽聽都好像已經肯定了。
太子立刻迴應。
“沒有。”
甚至於慶熙帝的話尾沒有一絲間隙。
若不是提早準備好了答案,怎麽會迴答的如此幹脆。
“你們兩個仔細迴話!說錯一句,殿外的武士就能立刻進來要了你們的性命。”
太子打了一個寒顫。
“兒臣......不敢欺瞞君父。”
“那你說,應該怎麽處置二人?”
“兒臣但從君父。”
“朕就是要聽聽你的看法!”
太子又打了一個寒噤,額頭上的汗啪嗒啪嗒往地上掉。
他顫抖著嘴角,努力使語氣穩定些。
“兒臣以為,張安國應當論罪處斬......四弟,兒臣覺得問一問皇親王比較合適,畢竟皇親王是受害人,不知......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蕭牧心裏暗恨,做惡人還不忘拉自己一把。
“迴父皇,我大周自有律法!”
“王忠!”
王忠一路小跑著從殿外跑進來。
“主子有何吩咐?”
“把夏壽叫來!”
王忠一聽,便知道慶熙帝要抓人了,趕緊退下。
不多時,夏壽進來。
“給主子請安。”
“立刻帶領禦林軍,將容郡王逮捕歸案,打入詔獄!”
夏壽心裏暗恨,好事輪不到自己,抓人殺人這樣的惡人倒是讓自己來做!
“是。”
夏壽退下,偷偷白了王忠一眼。
慶熙帝長歎一聲,無比疲憊。
“老天啊老天,朕何等虔心,為何要給朕這麽多不孝的子孫......”
此時太子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而蕭牧閉著眼睛,隻裝做沒有聽到。他素來不逢迎慶熙帝。
沒有得到迴應的慶熙帝有些不滿,啪的一聲將身邊的一個玉盞摔得粉碎。
二人這才磕頭道:“父皇息怒。”
“連堂堂親王都敢害,下一步要幹什麽,弑君嗎!你們誰要這個皇位?朕現在就讓給他!省得他在這裏機關算盡,用盡心機!”
“都是容郡王等不孝之徒,兒臣等唯父皇馬首是瞻也!”
“馬首是瞻......朕不用你們馬首是瞻!隻求你們記得朕還是你們的老父親,朕就要去給三清磕頭,說他們顯靈了!太子退下吧!”
太子一怔,抬起頭來茫然地看向慶熙帝。
“朕讓你退下,聽不懂嗎!”
“是!是!兒臣告退......”
太子爬起來,踉蹌著跑了出去。
事情到此,應該就結束了吧......
......
慶熙帝拉開帷幔,從高台上緩緩走了下來。
目光陰沉,宛如正在等待獵物的蒼鷹,陰森而銳利,透著可怕的殺氣。
他臉色鐵青,緩緩走到跪著的蕭牧麵前,一把捏起蕭牧的下巴。
“看著朕!”
蕭牧目光並未躲閃,平和而堅定地直視著慶熙帝。
慶熙帝心頭一顫,他不但沒有從蕭牧眼中看到他想要的驚恐,自己的氣勢反而弱了幾分。
“這幾天,你算計張安國,算計四郎,算計太子,算計朕,汴京多少人都被你給算計了,想幹什麽,造反嗎!”
看著慶熙帝恨不能活吞了自己的表情,哪裏有一點父親的樣子。
蕭牧心裏一陣心寒。
他此刻什麽也沒想,隻是在想,他原來一直沒有父親。
他眸中拂過一絲委屈,緩緩道:“父皇是對這個案子的結果有什麽不滿麽?”
“一場三部會審,你幾乎操縱了全場,不是明擺著算計四郎和太子,又是為了什麽?你為了他們,不惜動搖朝局,更不惜連朕也算計了去!”
當收到會審的案宗的時候,慶熙帝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原來不知不覺也被蕭牧算計去了。
蕭牧要的就是讓他開口召開三部會審,而且他算準了自己疑心深重,必然會派“自己人”張安國去旁聽。
“父皇認為,兒臣不應該算計太子和容郡王麽?是他們要害死兒臣的啊......”
蕭牧眼眶一紅,哽咽起來。
“如今是兒臣迴來了,可要是迴不來呢?事情就這樣了結了麽?他們是您的孩子,兒臣就不是嗎?”
慶熙帝臉色一僵。
“您說兒臣不顧及江山社稷,難道他們謀劃淹殺百餘口朝廷大員,就是為了江山社稷嗎?死兒臣一命不足惜,可他們害的還有奉旨出使北疆的使團啊,萬一這百餘口人全都葬身黃河,誰去談判?談判不成,雁門關破,父皇您還能站在這裏問罪兒臣嗎?為什麽真正危害國家的人您不追究,偏偏要抓住兒臣一個受害者不放呢?”
或許是對慶熙帝再也不抱一絲關於父親的任何期望,蕭牧的語氣始終都很平和,卻已然像一把刀子一樣,狠狠戳痛了慶熙帝的心。
他不覺地將手放下了。
“您生氣,到底是因為兒臣不顧江山社稷,還是因為兒臣為了報仇將您也算計了進去?真正的幕後主使是誰,父皇您比誰都清楚,兒臣顧全大局,不願弄得天下震動,才將事情卡在容郡王這裏,難道兒臣真的是不顧江山社稷,隻為一己私欲的人嗎?真正為了一己私欲不惜葬送整個國家的是誰,難道父皇您真的不清楚嗎!”
慶熙帝臉色蒼白無比,一項能言善辯的他此刻麵對蕭牧,卻隻有瞠目結舌的份兒。
“兒臣今日饒太子一命,不僅是為了大周江山穩定,更是為了父皇您。二十七年了,兒臣在您眼裏,可曾有一日是被您當親生兒子對待過?二哥在世,您提拔兒臣,不過是把兒臣當作一個製衡二哥的棋子。二哥已死,您又拿兒臣來製衡太子,有時候兒臣自己都懷疑,兒臣是不是您親生的......兒臣一直都在強迫著自己去想您對兒臣的好,可怎麽想也想不出來,好像兒臣真的沒有父親,真的沒有......”
“你信不信朕現在就殺了你。”
蕭牧無比平和的眼神看著慶熙帝,竟然有些許不屑。
“您敢嗎?”
盡管如今是蕭牧跪在地上,仰視著慶熙帝,但二人的氣勢,卻恰恰反了過來。
慶熙帝絲毫沒有居高臨下的威嚴,反而像極一個窮途末路的老人。
蕭牧入主內閣,把控三部九卿,更有孫河掌管步軍衙門,武親王在關中,竇廷熹在江北,蕭牧一旦出事,兩個大省立刻就能起兵勤王。
更別說或許河西還有蕭牧的勢力......
他終於看出蕭牧的野心了。
這麽多年,他猜忌了這麽多人,提防了這麽多人,唯獨沒有地方過蕭牧。
就這樣讓他手握了數省的軍政大權,就這樣讓他威脅到自己。
蕭牧目光始終平和,盡管野心暴露,也未曾驚慌。
他蟄伏這麽多年,取得慶熙帝的信任,就是為了權力。
如今不是他不能篡位,而是他不願意背負弑君的罵名而已。
他緩緩起身,看著慶熙帝。
“父皇,承認吧,您真的老了,但這一切,不都是您自找的麽?咱們蕭家,骨肉飄零,您手上沾了多少蕭家的血。”
他無視著臉色蒼白的慶熙帝,行禮離開。
慶熙帝突然癱軟在地,看著那扇前方那扇朱紅的宮門,看了許久。
此時日薄西山,夕陽照進大殿,刺痛了他垂老的雙眸,他下意識躲閃了一下,但陽光已經照進整個大殿,他又該往何處躲藏呢?隻能任由夕陽將他蒼老佝僂的身軀籠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