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迴軒坐在石凳上,輕輕搖著羽扇,溫和地看著蕭牧。
“所以殿下自從南歸歸來,一直沒有提起在黃河的事,就是在等時機,對嗎?”
“不錯。”
“可殿下為什麽會覺得現在就已經到了時機呢?”
“父皇送來的那首《臨江仙》的暗示,還不能證明嗎?”
“三爺難道忘記華親王的下場了嗎?”
李迴軒搖著羽扇,輕飄飄迴複道。
蕭牧心裏一顫,表情立馬就怔住了。
“如果華親王沒有威脅到太子的儲君之位,太子會趕盡殺絕嗎?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三爺,不要重蹈華親王的覆轍啊。”
李迴軒語重心長,無比懇切的目光看著蕭牧。
“眼下且不說皇上這隻不過是暗示,就是現在將聖旨頒下來,說明了立您為太子,您也不能接受。自古以來,隻有別人給的天下,沒有自己搶來的天下啊!”
最後一句話,猶如一聲驚雷,驚醒了還在夢中的蕭牧。
隻有別人給的天下,沒有搶來的天下。
何其諷刺……
他長歎一聲,感歎道:“我竟糊塗了!果真動了東宮,且不說勝負難知,隻要做了,豈不就是遺臭萬年麽。司馬氏背洛水之誓,當街弑君,至今為後人不齒。我也算研究過史的人,怎麽好想不到這一點呢。”
隻能說慶熙帝馭人之術實在是爐火純青,蕭牧的弱點,太子的弱點,他一紙詩詞就能夠無限放大,並加以利用。
蕭牧眸色深邃,咬牙道。
“隻是他恨不能讓我死無全屍,屍骨無存,這樣的大仇,豈能夠忍氣吞聲。”
“黃河的水淹不死您,也淹不死太子,卻可以淹死另一個人。”
蕭牧想了想,驚道:“老四?”
李迴軒點了點頭,捋著胡須。
“三爺離開汴京,臣一直為三爺留神京中之事,四爺素來不與你們往來過密,如今卻與太子往來密切,就是他出的主意將您……而且……您的死訊傳來汴京,五爺曾在東宮大鬧一場,就是四爺下令將五爺給囚禁的。”
蕭牧聽言,想起蕭灼在慶熙帝麵前告自己狀的事,心裏不禁火起,冷笑道。
“原先以為他不過是個書呆子,倒是小看他了! 他還囚禁五爺來著?”
“如今四爺在太子身邊,儼然是為虎作倀,您何不借著這個機會,把老虎的這對爪牙拔去?”
蕭牧目露寒光,透著陰森無比的殺氣。
“想來我也沒有對不住他的地方,如今是他自找的!還敢囚禁老五?也不打量打量自己幾斤幾兩重!”
“三爺心中已經有主意了?”
蕭牧沉思道:“這件事,父皇也知道,關鍵是怎麽讓父皇願意廢了老四……老四還修著大典呢,還有太子護著……”
想到這裏,他又犯了難。
李迴軒:“製而用之存乎變,變而通之存乎道,製約您的可以轉化為機會,機會也可以轉化為製約,此陰陽平衡之道也。”
“願聞其詳。”
“兵法雲,‘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方可稱之為善戰者。黃河事敗,太子和四爺心中必然是心虛後怕的,不僅怕您請求徹查,太子更怕四爺倒戈,四爺更怕太子為了自保拋下他,因此他二人雖然綁在了一條賊船上,和衷共濟,其實心裏早就有嫌隙了,而且這個嫌隙,隻要您越得勢,這個嫌隙就會越來越大。”
蕭牧若有所思。
“所以,本王要讓這個嫌隙越來越大,讓他們自相殘殺?”
“正是。”
“本王知道怎麽做了。”
老四,這次是你自找的。
……
不久之後,汴京突然有了些議論蕭牧在黃河時的風聲,有的說蕭牧大難不死,從黃河裏活了迴來,但更多的聲音是
但更多的聲音是蕭牧在黃河遭到了不知道誰的暗算。
這種聲音越來越大,起先不過是一些官員之間茶餘飯後的閑話,後來竟越鬧越大,幾乎滿汴京傳得風言風語,說什麽的都有。
甚至還有人說是有人故意要害死蕭牧,才把他派到那裏去的。
接著,曾作為驍騎將軍護送蕭牧出使北疆,現任步軍衙門統領的孫河突然上奏折請罪,說自己虛報喪情,犯下欺君大罪。
奏折上到內閣,內閣不敢擅專,況且涉及軍權的官職,一向都是慶熙帝親自任免,所以這封請罪的奏折,內閣原封不動,送到慶熙帝那裏。
緊接著,十幾名禦史聯名上奏,請求慶熙帝查明事情原委,已正天下,正國法,並請求進行三堂會審。
顯然這一切都是提前預謀好的。
慶熙帝不傻,誰傻都不可能是他傻。
他答應了三堂會審,而且親自下旨,一定要審出一個前因後果來。
對於這件事,他表現得十分積極,重視程度甚至都超過了他打坐煉丹。
但是,他派了錦衣衛監聽會審,以“協助辦案”。
他倒要看看蕭牧要整什麽幺蛾子……
三堂會審還沒召開,已經有兩個人嚇得魂飛喪膽。
這一天果然來了。
從蕭牧迴京,二人便提心吊膽,生怕這一天會來臨,如今果然來了。
從京城有風波的時候,二人就已經預感到了遲早會有這一天,太子甚至派人暗中調查都是誰提起的這些事,隻要被抓住,一定會嚴懲不貸。
然,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這恰恰暴露了太子的心虛。
太子這次是真的慌了。
甚至怨恨起蕭灼,辦事不力,給他出的這麽一個餿主意。
都是手下的大將,蕭牧身邊的李迴軒運籌帷幄,竇廷熹辦事得力,位列封疆,陶善文也是未來可期。
憑什麽到了自己這裏,就一個一個都不堪重用!王合撞死在玄清宮前,簡春來鷹視狼顧,用他六分還要提防他四分,蕭灼更是心狠手辣,到最後自作自受……都不中用,不中用!
……
太子急得在書房來迴踱步。
簡春來:“棄車保帥,把四爺推到前麵去。”
太子目光陰沉,冷冷道。
“怎麽推?你就不怕他幹脆弄個魚死網破?”
簡春來:“不,皇上送來的那首《臨江仙》,已經證明了您儲君之位依舊穩固,皇親王不過是製衡您的一個棋子,容郡王更不必多言,一個可有可無的棋子罷了。如今皇親王鬧起事來,皇上不可能不管,但皇親王把矛頭對準東宮,皇上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太子:“你的意思是,查到老四那裏戛然而止,是父皇最想要的事情結果?”
“不錯,所以,殿下若要自保,如今隻能棄了容郡王!”
太子看著簡春來,他的計策素來陰狠毒辣他早已習慣,隻是他為了獨占自己的信賴,急於除掉容郡王,才更令他心寒。
若非當日他陷害華親王事敗,人心失盡,現在無人可用,他怎麽會用這麽一個心狠意狠,不擇手段的豺狼。
他不禁想起半年前,他同樣是為了自保,將一向忠於他的蕭牧推到前麵。
如今,他又要做小人了。
“那你說,怎麽推?”
“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您,皇上,皇親王其實都心知肚明,弄這麽一個三堂會審,不過是為了給天下人看。先看看三部會審,皇親王的矛頭到底是對準了誰,如果是容郡王,任由他去,如果對準了您,您就立刻向皇上揭發容郡王,將髒水全潑到容郡王身上!皇親王愛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隻有平息了他的憤怒,這件事才算有了了結,才能圖謀之後的事。”
太子背對著簡春來,聽著他的毒計,眉頭皺得越來越深。
他沒有說話,唿吸卻越來越凝重,走到桌前,拿起朝好的那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這樣辦吧……”
人都是自私的,他不相信蕭灼此刻就沒有私心。
“所以殿下自從南歸歸來,一直沒有提起在黃河的事,就是在等時機,對嗎?”
“不錯。”
“可殿下為什麽會覺得現在就已經到了時機呢?”
“父皇送來的那首《臨江仙》的暗示,還不能證明嗎?”
“三爺難道忘記華親王的下場了嗎?”
李迴軒搖著羽扇,輕飄飄迴複道。
蕭牧心裏一顫,表情立馬就怔住了。
“如果華親王沒有威脅到太子的儲君之位,太子會趕盡殺絕嗎?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三爺,不要重蹈華親王的覆轍啊。”
李迴軒語重心長,無比懇切的目光看著蕭牧。
“眼下且不說皇上這隻不過是暗示,就是現在將聖旨頒下來,說明了立您為太子,您也不能接受。自古以來,隻有別人給的天下,沒有自己搶來的天下啊!”
最後一句話,猶如一聲驚雷,驚醒了還在夢中的蕭牧。
隻有別人給的天下,沒有搶來的天下。
何其諷刺……
他長歎一聲,感歎道:“我竟糊塗了!果真動了東宮,且不說勝負難知,隻要做了,豈不就是遺臭萬年麽。司馬氏背洛水之誓,當街弑君,至今為後人不齒。我也算研究過史的人,怎麽好想不到這一點呢。”
隻能說慶熙帝馭人之術實在是爐火純青,蕭牧的弱點,太子的弱點,他一紙詩詞就能夠無限放大,並加以利用。
蕭牧眸色深邃,咬牙道。
“隻是他恨不能讓我死無全屍,屍骨無存,這樣的大仇,豈能夠忍氣吞聲。”
“黃河的水淹不死您,也淹不死太子,卻可以淹死另一個人。”
蕭牧想了想,驚道:“老四?”
李迴軒點了點頭,捋著胡須。
“三爺離開汴京,臣一直為三爺留神京中之事,四爺素來不與你們往來過密,如今卻與太子往來密切,就是他出的主意將您……而且……您的死訊傳來汴京,五爺曾在東宮大鬧一場,就是四爺下令將五爺給囚禁的。”
蕭牧聽言,想起蕭灼在慶熙帝麵前告自己狀的事,心裏不禁火起,冷笑道。
“原先以為他不過是個書呆子,倒是小看他了! 他還囚禁五爺來著?”
“如今四爺在太子身邊,儼然是為虎作倀,您何不借著這個機會,把老虎的這對爪牙拔去?”
蕭牧目露寒光,透著陰森無比的殺氣。
“想來我也沒有對不住他的地方,如今是他自找的!還敢囚禁老五?也不打量打量自己幾斤幾兩重!”
“三爺心中已經有主意了?”
蕭牧沉思道:“這件事,父皇也知道,關鍵是怎麽讓父皇願意廢了老四……老四還修著大典呢,還有太子護著……”
想到這裏,他又犯了難。
李迴軒:“製而用之存乎變,變而通之存乎道,製約您的可以轉化為機會,機會也可以轉化為製約,此陰陽平衡之道也。”
“願聞其詳。”
“兵法雲,‘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方可稱之為善戰者。黃河事敗,太子和四爺心中必然是心虛後怕的,不僅怕您請求徹查,太子更怕四爺倒戈,四爺更怕太子為了自保拋下他,因此他二人雖然綁在了一條賊船上,和衷共濟,其實心裏早就有嫌隙了,而且這個嫌隙,隻要您越得勢,這個嫌隙就會越來越大。”
蕭牧若有所思。
“所以,本王要讓這個嫌隙越來越大,讓他們自相殘殺?”
“正是。”
“本王知道怎麽做了。”
老四,這次是你自找的。
……
不久之後,汴京突然有了些議論蕭牧在黃河時的風聲,有的說蕭牧大難不死,從黃河裏活了迴來,但更多的聲音是
但更多的聲音是蕭牧在黃河遭到了不知道誰的暗算。
這種聲音越來越大,起先不過是一些官員之間茶餘飯後的閑話,後來竟越鬧越大,幾乎滿汴京傳得風言風語,說什麽的都有。
甚至還有人說是有人故意要害死蕭牧,才把他派到那裏去的。
接著,曾作為驍騎將軍護送蕭牧出使北疆,現任步軍衙門統領的孫河突然上奏折請罪,說自己虛報喪情,犯下欺君大罪。
奏折上到內閣,內閣不敢擅專,況且涉及軍權的官職,一向都是慶熙帝親自任免,所以這封請罪的奏折,內閣原封不動,送到慶熙帝那裏。
緊接著,十幾名禦史聯名上奏,請求慶熙帝查明事情原委,已正天下,正國法,並請求進行三堂會審。
顯然這一切都是提前預謀好的。
慶熙帝不傻,誰傻都不可能是他傻。
他答應了三堂會審,而且親自下旨,一定要審出一個前因後果來。
對於這件事,他表現得十分積極,重視程度甚至都超過了他打坐煉丹。
但是,他派了錦衣衛監聽會審,以“協助辦案”。
他倒要看看蕭牧要整什麽幺蛾子……
三堂會審還沒召開,已經有兩個人嚇得魂飛喪膽。
這一天果然來了。
從蕭牧迴京,二人便提心吊膽,生怕這一天會來臨,如今果然來了。
從京城有風波的時候,二人就已經預感到了遲早會有這一天,太子甚至派人暗中調查都是誰提起的這些事,隻要被抓住,一定會嚴懲不貸。
然,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這恰恰暴露了太子的心虛。
太子這次是真的慌了。
甚至怨恨起蕭灼,辦事不力,給他出的這麽一個餿主意。
都是手下的大將,蕭牧身邊的李迴軒運籌帷幄,竇廷熹辦事得力,位列封疆,陶善文也是未來可期。
憑什麽到了自己這裏,就一個一個都不堪重用!王合撞死在玄清宮前,簡春來鷹視狼顧,用他六分還要提防他四分,蕭灼更是心狠手辣,到最後自作自受……都不中用,不中用!
……
太子急得在書房來迴踱步。
簡春來:“棄車保帥,把四爺推到前麵去。”
太子目光陰沉,冷冷道。
“怎麽推?你就不怕他幹脆弄個魚死網破?”
簡春來:“不,皇上送來的那首《臨江仙》,已經證明了您儲君之位依舊穩固,皇親王不過是製衡您的一個棋子,容郡王更不必多言,一個可有可無的棋子罷了。如今皇親王鬧起事來,皇上不可能不管,但皇親王把矛頭對準東宮,皇上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太子:“你的意思是,查到老四那裏戛然而止,是父皇最想要的事情結果?”
“不錯,所以,殿下若要自保,如今隻能棄了容郡王!”
太子看著簡春來,他的計策素來陰狠毒辣他早已習慣,隻是他為了獨占自己的信賴,急於除掉容郡王,才更令他心寒。
若非當日他陷害華親王事敗,人心失盡,現在無人可用,他怎麽會用這麽一個心狠意狠,不擇手段的豺狼。
他不禁想起半年前,他同樣是為了自保,將一向忠於他的蕭牧推到前麵。
如今,他又要做小人了。
“那你說,怎麽推?”
“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您,皇上,皇親王其實都心知肚明,弄這麽一個三堂會審,不過是為了給天下人看。先看看三部會審,皇親王的矛頭到底是對準了誰,如果是容郡王,任由他去,如果對準了您,您就立刻向皇上揭發容郡王,將髒水全潑到容郡王身上!皇親王愛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隻有平息了他的憤怒,這件事才算有了了結,才能圖謀之後的事。”
太子背對著簡春來,聽著他的毒計,眉頭皺得越來越深。
他沒有說話,唿吸卻越來越凝重,走到桌前,拿起朝好的那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這樣辦吧……”
人都是自私的,他不相信蕭灼此刻就沒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