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者,國之基石也。


    這也是為什麽容郡王蕭灼修大典,慶熙帝就算在國庫虧空嚴重的情況下也要支持他的原因。


    但有一人與他的看法不盡相同。


    這個人就是蕭牧。


    自從執掌大權以來,蕭牧在政事上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會全心全意按照慶熙帝的意願辦事。


    比如修大典這件事。


    蕭牧一直認為,修纂大典,應該是王朝興盛,錦上添花之事,如今國勢衰微,四方戰亂未平,國家將全部精力投在上麵,依舊捉襟見肘,再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修撰大典這種可有可無的事情上,除了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他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好處。


    每次蕭灼來找他要錢,他都無比頭疼。


    既不想給他錢,又不能因為他得罪了皇帝,實在是進退兩難。


    竇廷熹請朝廷派兵剿匪後,蕭牧索性抓住這個機會,告訴蕭灼,如今國家財政困難,僅有的銀兩已經支給神秀去支援江北剿匪了,修大典的事情,能緩緩就緩緩吧。


    蕭灼也不含糊,轉頭就找慶熙帝告狀去了。


    慶熙帝很生氣,將蕭牧叫來訓話。


    ......


    蕭牧站在玄清宮門前,輕輕歎了口氣。


    這個地方他一天數不清要來多少次,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慶熙帝叫來訓話。


    別看慶熙帝表麵不問朝綱,可他的鷹犬遍及天下,就是蕭牧今天中午吃的什麽膳食他也能知道。


    他整了整衣冠,進入殿內。


    依舊是那無比刺鼻的木炭焚燒的氣味。


    “兒臣給父皇請安。”


    蕭牧強忍著腹中的惡心,跪下磕頭。


    他悄悄抬眸,帷帳內隱約透出慶熙帝背對著他的身影,似乎在看什麽書。


    突然,帷帳內傳來慶熙帝的聲音,陰陽怪氣。


    “‘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老祖宗的話,真是對啊!”


    蕭牧心裏翻了個白眼。


    什麽良相才能經得起你這樣的皇帝鬧騰!


    “不知有何事致使君父反心,兒臣願為君父解憂。”


    慶熙帝並不理他,卻高聲叫著王忠。


    “王忠!‘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也!’這句話什麽意思啊?”


    王忠:“老奴昏聵,實在不解。”


    “你自然不解!他們也不解!不解朕的良苦用心!”


    王忠:“皇上聖意,豈是老奴等愚昧之人可以忖度的,想來皇親王英明神武,必然可以知曉聖意。”


    說著,他給蕭牧遞了個眼色。


    蕭牧趕緊道:“迴父皇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讓人以史為鑒。”


    慶熙帝冷冷一笑。


    “虧你也知道以史為鑒!既然如此,你為何罷了老四的差事啊?”


    蕭牧全然沒想到一向喜歡踢皮球看底下人自己鬥的慶熙帝這次竟然會自己出麵,心裏一陣害怕,不覺額頭上竟排了一頭的大汗。


    “迴父皇的話,國庫緊張,供應前線依舊捉襟見肘,兒臣不得已,讓四弟的差事稍微緩一下,沒有要停了的意思。修撰大典,是國家盛舉,兒臣萬死不敢阻攔。”


    “既然沒錢,便應該想辦法才是,怎麽打仗沒錢知道想辦法湊錢,這件事就不知道湊錢呢?你是刻意讓人家覺得我大周是隻知道打仗流血的武夫嗎?文治比武治還要重要,你知道嗎!”


    慶熙帝的責問聲越來越大,好像蕭牧真的犯了什麽不可饒恕的大罪一樣。


    蕭牧眸色一狠,小心答道。


    “迴父皇的話,如今要湊錢修大典,倒還有一個辦法,隻是要父皇允準,兒臣才敢說。”


    “什麽啊?”


    “二哥雖說薨逝,但生前貪贓枉法之事,並沒有少幹,如今就算追封懿德親王,可也還是代罪之身,他的家產,至今沒有抄沒,若要湊齊修撰大典的錢,兒臣想可以將二哥留下的家產悉數歸公,用來供應四弟修撰大典。”


    慶熙帝被氣得連連咳嗽了好幾聲。


    華親王的家產慶熙帝沒有下令抄沒,一是為了愛子心切,保全華親王的體麵;二是留下來供應華親王王妃的用度,華親王死了,可王妃照舊還是他們蕭家的兒媳,慶熙帝既不想讓別人覺得他太薄情,更是怕王妃會到處亂說什麽,畢竟當年的很多齷齪事都是華親王替他這位皇帝做的,也算是用這些家產堵住王妃的口。


    現在為了修一個可有可無的大典,斷了人家的活路,這種事要是幹出來,他們蕭家可真的要在史書上遺臭萬年了。


    “好啊,虧你想的出來!”


    慶熙帝緩了緩。


    “現在翅膀硬了是不是?敢跟朕頂嘴了是不是!”


    “兒臣不敢,兒臣不過是就事論事。四弟不懂國家政務,任性妄為,可父皇您怎麽也任性呢?兒臣從來沒有讓四弟停止修那個大典,隻是現在國庫緊張,實在難以拿出錢來,兒臣便說要讓四弟先緩一緩,他怎麽就說是兒臣不讓他辦了呢?實不相瞞,兒臣已經在想湊齊修撰大典的錢了,如今與北燕通市,國家又多了一筆收入,可以供給四弟修撰大典。”


    聽了此言,慶熙帝的語氣竟溫和了許多。


    “你既然早就想到了辦法,怎麽不和你四弟說呢。”


    蕭牧氣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這錢是他留著當棺材本的!萬一不知道哪裏又要用錢,拿出來好應急的!


    ......


    離開玄清宮,蕭牧臉色鐵青,一些認識他的下人朝他請安,他也全然不理。


    迎麵撞見了蕭灼。


    蕭牧一肚子火差點就要發泄出來,可理智又讓他不得不收起陰沉的臉,但臉色終究還是不怎麽好看。


    蕭灼看他這樣子,知道是被慶熙帝臭罵了一頓,心裏暗自竊喜。


    “給三哥請安。”


    蕭牧點了點頭。


    “四弟啊,這陣子你先歇歇,差不多月底,就有錢給你了。”


    “是。”


    “好好修吧,別浪費了你這一肚子墨水。”


    蕭牧還是沒忍住,白了他一眼,徑自離開。


    蕭灼修這大典,不過是想讓他那些文才有用武之地罷了,根本不懂一個國家的運作是何等艱難。


    不然,他還能幹什麽呢。


    而慶熙帝明知國庫艱難,為何要求全力支持修這大典。


    不過是得國不正,不想遺臭萬年罷了。


    蕭灼修這大典,將慶熙帝當年奪嫡,殘害手足這件不太光彩的曆史盡數抹去,他慶熙帝就是名正言順繼承的大統。


    蕭牧想到這裏,不禁冷笑一聲。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豈是人力所能更改的。


    曆史不僅在史官的筆下,更在人們心裏。


    就算慶熙帝將所有記載他殘害手足的史籍全部焚燒,將所有史官全部誅殺,也改變不了他得國不正的事實。


    曆史,是抹不去的。


    經過這件事,蕭牧和蕭灼,原本就不太深的兄弟情誼,這是算是真的撕破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稱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圍城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圍城下並收藏稱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