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
蕭牧輕輕摸了摸那把銅鎖,接著就有下人來攔道:“爺,皇上有旨,誰也不能見七爺的……”
蕭牧冰涼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也不再難為他,歎了口氣,轉身離開。
七爺雍郡王蕭業,三年前因事頂撞慶熙帝,被慶熙帝廢為庶人,囚禁宗人府。
蕭牧懷疑,那件事很有可能與江北有關。
因為在被囚禁之前,蕭業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風雲人物。
當時官場有句暗諷朝局的黑話。
北二南七,保駕大龍。
北二指的是弄權汴京的二皇子華親王蕭宸。
南七說的便是坐鎮兩江的雍郡王蕭業。
大龍便說的是太子了。
這句話其實是在暗諷慶熙帝縱容華親王和雍郡王作弄權勢,淩駕太子之上。
而在當時的朝局,能與華親王抗衡的,除了太子,也隻有雍郡王一人。
雍郡王蕭業,母親是敬和皇貴妃鄭氏。鄭氏家世顯赫,隻怕放眼大周,無人可比。
作為梁魯大族,鄭氏一族的曆史,已經九百多年。
九百年來,世世為官,即使有家道中落的時候,也不過是沒有位列公侯而已。
當年大周高祖皇帝率義軍起於梁魯之地,能夠推翻暴君,兼並諸侯,縱橫天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娶了鄭氏女子。
也就是說,鄭氏在大周建國的時候,就是皇親國戚。
若非慶熙帝登基之後,大力打擊梁魯地區的舊貴族們,鄭氏逐漸倒台,隻怕雍郡王的出身比華親王還要尊貴。
蕭業天資聰穎,更有過目不忘之能。宗人府需要給皇子們的資質進行請假,以便皇帝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可以參考。
而宗人府給雍郡王的評價隻有一個字。
明。
深曉大義為明。
秋毫必察為明。
果敢忠勇為明。
聰敏過人為明。
日月齊天為明……
慶熙帝對蕭業很是器重,本有封為親王之意,但當時鄭氏風頭正盛,因此作罷。
當年蕭業封王建府,大婚三日後,便被慶熙帝派往江北,任為兩江總督,總督兩江軍政大權。
起初蕭業幹的確實不錯,兩江大治,為朝廷帶來了不錯的收入。
但後來,在慶熙帝的默許下,華親王的勢力逐漸蔓延整個兩江,而他素來清明,不行黨爭之事,無法與華親王抗衡。
兩江吏治逐漸敗壞,民不聊生。
最後局麵徹底失控,江南大亂,沈方雲率領起義軍,吞並南方數省,儼然成了割據一方的大軍閥。
而在江南叛亂不久,蕭業曾進京進獻祥瑞,隨後與慶熙帝發生了爭執,最後被廢,囚禁宗人府中。
而因為什麽爭執,誰也不知道。
但蕭牧斷定,這件事絕對與江北有關。
……
蕭牧坐在廊下抽著水煙袋,心中煩悶。
“爹爹!”
春光曬得蕭牧困意大生,在躺椅上幾乎快睡著了,突然聽見一孩子的聲音,他睜開眼,隻見蕭景仁一路小跑著跑進院子裏來。
蕭景仁抱著一個風箏,小臉通紅。
“爹爹說了要陪我放風箏的,怎麽在這兒睡覺呢?”
蕭牧還沒說話,一個二十來歲的太監跑進來。
“哎呦,小祖宗,可讓奴才好找,您怎麽跑到這兒來啦?”
蕭牧看向那個太監,道:“陳生,世子的書讀完了?”
陳生看了眼蕭景仁,蕭景仁衝他遞了個眼色。
顯然蕭景仁沒有讀完,不知道又用了什麽花招誆騙了先生,溜出來玩兒的。
陳生不敢得罪蕭景仁,又不敢騙蕭牧,低著頭不敢說話。
蕭牧見狀,冷冷地看著蕭景仁。
“怎麽著,學問比先生高了?不用學了?”
“沒有。”
“自己領罰去。”
“爹爹……”
蕭景仁有些委屈地看著蕭牧。
“可是是爹爹昨日說的要陪孩兒放風箏,爹爹平日裏日理萬機,不知道什麽時候又出門了,孩兒平日裏連爹爹的麵也見不到幾次,今日好容易爹爹在家,孩兒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大不了孩兒今夜晚睡,把欠下的功課補上就是了。”
蕭牧聽言,一陣恍惚,心裏好似被人抽了一鞭一樣,十分疼痛。
他一心籌謀將來,竟將身邊人全忽視了。
陳歲宜也好,蕭景仁也好,他一生最重要的兩個人,為了那皇位,他全都拋諸腦後了。
看著委屈巴巴的蕭景仁,蕭牧嘴角抽動了一下,摸了摸蕭景仁的小腦袋,和聲道:“是爹爹疏忽了,爹爹現在就陪你去放風箏。”
“真的!”
小孩子就是這樣,上一刻為一件事悶悶不樂,下一刻就能拋諸腦後。
“走,咱們到花園裏放風箏去。”
蕭牧起身,拉著蕭景仁的手,往院子外走去。
才走下台階,高才跑了進來。
“殿下,皇上召您進宮呢。”
蕭牧臉色一僵,正不知該怎麽對蕭景仁說,突然感覺到蕭景仁那隻小手已經從自己手裏抽出來了。
他心裏一驚,低頭愧疚地看著蕭景仁,卻見蕭景仁並無半點不悅的表情。
“爹爹快去吧,皇爺爺等著您呢。”
“景仁……”
蕭牧從來不知道他的孩子原來這麽懂事。
蕭景仁仰頭看著蕭牧,水靈靈的大眼睛中,明明是不舍,卻偏要笑道:“母親說了,爹爹如此操勞,是因為皇爺爺看重爹爹,爹爹且莫讓皇爺爺失望。景仁等著爹爹迴來。”
蕭牧笑了。
罕見地對蕭景仁有笑臉。
他不僅高興蕭景仁的懂事,更是興奮。
興奮他小小年紀就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知道以大局為重。
將來必成大器啊。
“行,咱倆拉鉤。”
“拉鉤。”
……
蕭牧來到玄清宮時,慶熙帝穿著素雅,正跪在三清麵前。
“朕躬德薄,忝居高位,恐江山有失,托付不效,無顏麵對大周列祖列宗,江山父老也。今南蠻未平,北寇又行,肆擾江山。伏望天慈!佑我大周江山,海晏河清!”
三跪九叩,無比虔誠。
蕭牧站在簾後,心內不禁冷笑。
要真的有神,還要人幹什麽!
隻是北燕難道又進犯了麽……
作為北疆大國,北燕一直是大周北方邊境最大的威脅。
之前華親王掌權的時候,北燕皇帝是他的外祖父,牽涉著這層關係,大周與北燕關係還算不錯。
如今華親王已死,北燕沒有理由再與大周維持和平了。
如今南方叛亂,大周應接不暇,不趁著這個時候好好敲詐劫掠一把,更待何時!
……
蕭牧一直等著慶熙帝祝告完出來。
一向自負的慶熙帝,臉上罕見地有擔憂的神情。
這次他是真的害怕了。
“邊防告急,北燕三十萬大軍陳兵雁門關外,你有什麽看法?”
蕭牧:“朝廷主力都在南方,不能調兵,眼下似乎隻有求和一法。”
“求和?南方戰事膠著,豈不動搖軍心?”
“這隻是緩兵之計,先穩住北燕,然後向西與西秦結盟,共同伐燕。北燕與西秦曾有過背盟之仇,秦深恨之,我們準許每年贈與他們缺少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並準許兩國通商,他們必然會答應。”
慶熙帝聞言,連連點頭。
“這倒是個辦法。隻是眼下該派誰去向北燕求和呢?”
看著慶熙帝那大有深意的雙眸,蕭牧怎會不知,他想讓自己去。
自己去了北燕,就沒空管江北。
江北到底發生過什麽事,慶熙帝要這樣刻意隱瞞?
沒等蕭牧說話,慶熙帝便道:“這件事,非同小可,放眼滿朝,朕誰也信不過,思來想去,隻有你最合適。”
“兒臣願往。”
慶熙帝顯然沒有料到蕭牧會答應的如此幹脆,狐疑的眼神在眸中拂過一瞬。
你既然提防我,我不走,你也會想辦法讓我走的。
蕭牧暗思。
蕭牧輕輕摸了摸那把銅鎖,接著就有下人來攔道:“爺,皇上有旨,誰也不能見七爺的……”
蕭牧冰涼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也不再難為他,歎了口氣,轉身離開。
七爺雍郡王蕭業,三年前因事頂撞慶熙帝,被慶熙帝廢為庶人,囚禁宗人府。
蕭牧懷疑,那件事很有可能與江北有關。
因為在被囚禁之前,蕭業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風雲人物。
當時官場有句暗諷朝局的黑話。
北二南七,保駕大龍。
北二指的是弄權汴京的二皇子華親王蕭宸。
南七說的便是坐鎮兩江的雍郡王蕭業。
大龍便說的是太子了。
這句話其實是在暗諷慶熙帝縱容華親王和雍郡王作弄權勢,淩駕太子之上。
而在當時的朝局,能與華親王抗衡的,除了太子,也隻有雍郡王一人。
雍郡王蕭業,母親是敬和皇貴妃鄭氏。鄭氏家世顯赫,隻怕放眼大周,無人可比。
作為梁魯大族,鄭氏一族的曆史,已經九百多年。
九百年來,世世為官,即使有家道中落的時候,也不過是沒有位列公侯而已。
當年大周高祖皇帝率義軍起於梁魯之地,能夠推翻暴君,兼並諸侯,縱橫天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娶了鄭氏女子。
也就是說,鄭氏在大周建國的時候,就是皇親國戚。
若非慶熙帝登基之後,大力打擊梁魯地區的舊貴族們,鄭氏逐漸倒台,隻怕雍郡王的出身比華親王還要尊貴。
蕭業天資聰穎,更有過目不忘之能。宗人府需要給皇子們的資質進行請假,以便皇帝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可以參考。
而宗人府給雍郡王的評價隻有一個字。
明。
深曉大義為明。
秋毫必察為明。
果敢忠勇為明。
聰敏過人為明。
日月齊天為明……
慶熙帝對蕭業很是器重,本有封為親王之意,但當時鄭氏風頭正盛,因此作罷。
當年蕭業封王建府,大婚三日後,便被慶熙帝派往江北,任為兩江總督,總督兩江軍政大權。
起初蕭業幹的確實不錯,兩江大治,為朝廷帶來了不錯的收入。
但後來,在慶熙帝的默許下,華親王的勢力逐漸蔓延整個兩江,而他素來清明,不行黨爭之事,無法與華親王抗衡。
兩江吏治逐漸敗壞,民不聊生。
最後局麵徹底失控,江南大亂,沈方雲率領起義軍,吞並南方數省,儼然成了割據一方的大軍閥。
而在江南叛亂不久,蕭業曾進京進獻祥瑞,隨後與慶熙帝發生了爭執,最後被廢,囚禁宗人府中。
而因為什麽爭執,誰也不知道。
但蕭牧斷定,這件事絕對與江北有關。
……
蕭牧坐在廊下抽著水煙袋,心中煩悶。
“爹爹!”
春光曬得蕭牧困意大生,在躺椅上幾乎快睡著了,突然聽見一孩子的聲音,他睜開眼,隻見蕭景仁一路小跑著跑進院子裏來。
蕭景仁抱著一個風箏,小臉通紅。
“爹爹說了要陪我放風箏的,怎麽在這兒睡覺呢?”
蕭牧還沒說話,一個二十來歲的太監跑進來。
“哎呦,小祖宗,可讓奴才好找,您怎麽跑到這兒來啦?”
蕭牧看向那個太監,道:“陳生,世子的書讀完了?”
陳生看了眼蕭景仁,蕭景仁衝他遞了個眼色。
顯然蕭景仁沒有讀完,不知道又用了什麽花招誆騙了先生,溜出來玩兒的。
陳生不敢得罪蕭景仁,又不敢騙蕭牧,低著頭不敢說話。
蕭牧見狀,冷冷地看著蕭景仁。
“怎麽著,學問比先生高了?不用學了?”
“沒有。”
“自己領罰去。”
“爹爹……”
蕭景仁有些委屈地看著蕭牧。
“可是是爹爹昨日說的要陪孩兒放風箏,爹爹平日裏日理萬機,不知道什麽時候又出門了,孩兒平日裏連爹爹的麵也見不到幾次,今日好容易爹爹在家,孩兒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大不了孩兒今夜晚睡,把欠下的功課補上就是了。”
蕭牧聽言,一陣恍惚,心裏好似被人抽了一鞭一樣,十分疼痛。
他一心籌謀將來,竟將身邊人全忽視了。
陳歲宜也好,蕭景仁也好,他一生最重要的兩個人,為了那皇位,他全都拋諸腦後了。
看著委屈巴巴的蕭景仁,蕭牧嘴角抽動了一下,摸了摸蕭景仁的小腦袋,和聲道:“是爹爹疏忽了,爹爹現在就陪你去放風箏。”
“真的!”
小孩子就是這樣,上一刻為一件事悶悶不樂,下一刻就能拋諸腦後。
“走,咱們到花園裏放風箏去。”
蕭牧起身,拉著蕭景仁的手,往院子外走去。
才走下台階,高才跑了進來。
“殿下,皇上召您進宮呢。”
蕭牧臉色一僵,正不知該怎麽對蕭景仁說,突然感覺到蕭景仁那隻小手已經從自己手裏抽出來了。
他心裏一驚,低頭愧疚地看著蕭景仁,卻見蕭景仁並無半點不悅的表情。
“爹爹快去吧,皇爺爺等著您呢。”
“景仁……”
蕭牧從來不知道他的孩子原來這麽懂事。
蕭景仁仰頭看著蕭牧,水靈靈的大眼睛中,明明是不舍,卻偏要笑道:“母親說了,爹爹如此操勞,是因為皇爺爺看重爹爹,爹爹且莫讓皇爺爺失望。景仁等著爹爹迴來。”
蕭牧笑了。
罕見地對蕭景仁有笑臉。
他不僅高興蕭景仁的懂事,更是興奮。
興奮他小小年紀就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知道以大局為重。
將來必成大器啊。
“行,咱倆拉鉤。”
“拉鉤。”
……
蕭牧來到玄清宮時,慶熙帝穿著素雅,正跪在三清麵前。
“朕躬德薄,忝居高位,恐江山有失,托付不效,無顏麵對大周列祖列宗,江山父老也。今南蠻未平,北寇又行,肆擾江山。伏望天慈!佑我大周江山,海晏河清!”
三跪九叩,無比虔誠。
蕭牧站在簾後,心內不禁冷笑。
要真的有神,還要人幹什麽!
隻是北燕難道又進犯了麽……
作為北疆大國,北燕一直是大周北方邊境最大的威脅。
之前華親王掌權的時候,北燕皇帝是他的外祖父,牽涉著這層關係,大周與北燕關係還算不錯。
如今華親王已死,北燕沒有理由再與大周維持和平了。
如今南方叛亂,大周應接不暇,不趁著這個時候好好敲詐劫掠一把,更待何時!
……
蕭牧一直等著慶熙帝祝告完出來。
一向自負的慶熙帝,臉上罕見地有擔憂的神情。
這次他是真的害怕了。
“邊防告急,北燕三十萬大軍陳兵雁門關外,你有什麽看法?”
蕭牧:“朝廷主力都在南方,不能調兵,眼下似乎隻有求和一法。”
“求和?南方戰事膠著,豈不動搖軍心?”
“這隻是緩兵之計,先穩住北燕,然後向西與西秦結盟,共同伐燕。北燕與西秦曾有過背盟之仇,秦深恨之,我們準許每年贈與他們缺少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並準許兩國通商,他們必然會答應。”
慶熙帝聞言,連連點頭。
“這倒是個辦法。隻是眼下該派誰去向北燕求和呢?”
看著慶熙帝那大有深意的雙眸,蕭牧怎會不知,他想讓自己去。
自己去了北燕,就沒空管江北。
江北到底發生過什麽事,慶熙帝要這樣刻意隱瞞?
沒等蕭牧說話,慶熙帝便道:“這件事,非同小可,放眼滿朝,朕誰也信不過,思來想去,隻有你最合適。”
“兒臣願往。”
慶熙帝顯然沒有料到蕭牧會答應的如此幹脆,狐疑的眼神在眸中拂過一瞬。
你既然提防我,我不走,你也會想辦法讓我走的。
蕭牧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