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的政令頒布已經數日,然而捐款的官員卻寥寥無幾。
對外一致口徑是,家道艱難,有心無力。
陶善文這才反應過來,他一直以為萬無一失的計策其實有很大的漏洞。
漏洞就在大周百年來的祖製。
官員的俸祿太少了。
連正一品大員的月俸也不過九十石。
盡管江北官場貪汙腐敗已經成了眾人共識,但始終沒人拆穿,沒人揭發。
沒人管,那就是沒貪。
沒貪,指著那點薄俸度日,哪有閑錢捐款!
更何況江北官員官官相護,一致對外。
對陶善文。
他能收上錢來才怪。
程寶生說隻要不鬥倒蔡慈,就什麽事情也幹不成,不可不謂是高瞻遠矚。
可前線催糧的文書,幾乎是一日一封,迫在眉睫。
陶善文為此,夙夜憂歎。
他深知如今已經到了決戰的時候,拚的就是兩方的後援,一旦缺糧,就會功虧一簣。
倘若他和別人一樣,隻負責做一個考察官也就罷了,但蕭牧將整個江北的吏治都交到了自己身上,就是為了讓自己既能補上國庫虧空,又能穩妥地供應後勤。
倘若有失,前線兵敗,他又有何麵目見前線三十萬將士,見天下百姓,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蕭牧呢……
江北多雨,此時淅淅瀝瀝,又下起春雨來。
陶善文躺在走廊的搖椅上,看著院落裏杏花一點點地飄落,落進泥中。
他伸出手來,接住一片杏花,修長的手指輕輕捏著,自覺百無聊賴,碾碎之後,丟進泥中。
他目光逐漸變得惆悵,淫雨霏霏,視線一片朦朧,他逐漸看不清前方,更看不清自己的前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他一心要做君王的輔弼之臣。太子偽善陰毒,華親王飛揚跋扈,皆非可托付之人。
唯有蕭牧,是將天下臣民放在心上的。
否則本可坐看江北大亂,坐收漁翁之利的他,也不會派自己來趟這趟渾水。
他將所有的寶都押在了蕭牧身上,甘心去做護花的泥土,扶持蕭牧成就帝業。
他要做的,是管仲,是蕭何。
是諸葛丞相。
是周公。
甚至是要超過他們的千古賢相。
可現在局勢不容樂觀,他真的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夙願麽……
他迷茫了。
程寶生捧著一個冊子,走了過來。
“陶大人?”
陶善文一怔,趕緊道:“明惠啊,來,快坐。”
程寶生笑道:“春雨綿綿,想來大人是想家了。”
陶善文微微一笑:“說起來,我竟有四五年不曾迴河西老家看過了。”
“大人是河西人麽?常聽大人說話有點兒像汴京那裏的口音,還以為大人是汴京人。”
“我是春州人,離汴京很近,口音是有些像。”
程寶生眸色一亮,嘴角微微上揚,隱隱有些寒意。
“不說這個了,大人,這是卑職清算好的近五年來江北的收支表。”
陶善文接過冊子,驚訝道:“藩庫裏自然就有,你何必還要親自算呢?”
“在下也是怕蔡慈會弄手段。”
“如何?”
“還好,與藩庫整理的相差不大......一片狼藉。”
陶善文冷冷一笑:“江北天災不斷,收支本來就比往年要少,更何況,在這之前都是竇廷熹擔任巡撫,就是找也找不到蔡慈身上,他自然沒有理由隱瞞什麽。”
“但藩庫記的都是籠統賬目,在下細細算過,發現慶熙三十年這一年,收上來的絲綢,較之往年,明顯少了一半。”
“少了一半?”
陶善文眉頭緊皺,翻看起冊子來。
“據本官所知,江北的桑田一直沒有減產過,絲綢上交的數目一直都很穩定,如果上交國庫的少了,那隻能是......”
程寶生神情嚴肅:“沒有入藩庫,就隻能是出去了。”
“官府並沒有張羅什麽海外貿易......”
陶善文突然意識到了什麽,打了一個激勵。
“有人拿官中的絲綢往外勾結!”
“很有可能。”
陶善文蹭的一聲跳下躺椅,皺著眉頭在走廊來迴踱步。
“慶熙二十九年,江南造反,三十年絲綢外流......流到江南?可他流到江南幹什麽呢?”
“這還隻是猜測。”
程寶生收起冊子。
“如果在下沒有猜錯,這流失的幾百萬匹絲綢,必然與江北高層有關係。或許是緩兵之計,用這幾百萬匹絲綢,與江南叛軍講和,讓他們去打福南,湖建兩省......亦或者,就是什麽利益關係了......”
陶善文臉色鐵青,沒有說話。
如果這是真的,那會是誰呢?
竇廷熹?
不,竇廷熹幹不出這種事來。
是蔡慈?
很有可能。
程寶生剛要說話,唐熙冒著雨跑進園子來,幾步就跳到廊下。
陶善文見他傘也不曾打,渾身被雨水濕透,忍不住又嘮叨道:“風寒才好了幾天啊,怎麽又淋雨了,傘呢?”
“哎呀,別絮叨了,快進來!”
唐熙一把扯住陶善文,拉著他進了房內,將程寶生丟在外麵。
程寶生臉色僵硬一瞬,沒有走,而是站在窗外,留神聽著房內二人說著什麽。
......
房間內,唐熙從懷裏取出一封信來,扔到桌上。
陶善文:“什麽啊這是。”
唐熙換下衣服,拿毛巾擦著濕透了的頭發,說道:“竇廷熹迴信了。”
“迴信了?”
陶善文大喜過望,趕緊拆開信件。
“長卿見字如唔,收汝慰問之信,老夫感慨非常。老夫年邁,身處偏僻之鄉,隻可盡綿薄之力,助長卿一臂之力。你我同為國家臣子,受禮親王提攜大恩,萬望長卿心念江北幾十萬之生靈,勿忘禮親王知遇之恩也。老夫在江北數十年,深感江北吏治,刑名為要,政通人和,百廢待興也。刑名正則吏治正,長卿欲成就大事,完成禮親王功業,整頓吏治,首當其衝也。”
短短幾十字,信息量極大。
陶善文歎道:“竇老深知我心也。”
唐熙收拾幹淨,從屏風後走出來,接著就打了一個噴嚏。
“又風寒了吧。”
“小毛病,問題不大。信上寫的什麽?”
“竇老也告訴我,要在江北幹成大事,首先要除掉江北。另外,他暗示我,刑獄司的人,可以用。”
“尚明貞他們?”
陶善文點了點頭。
“將信收好,今夜我要去尚明貞府上。”
“行......阿嚏!阿嚏!阿嚏!”
“不聽話,打傘能累死你還是怎麽著?快去看郎中去!”
陶善文走進內室,拿出自己的一個大褂,給他寄好。
唐熙咳嗽著,有些頭疼。
陶善文派了個小廝,去請郎中,摸了摸唐熙的頭,燙得嚇人。
“乖乖,發燒了啊。”
“剛才還好好的。”
“水土不服吧大概,來,我扶你去睡覺。”
唐熙起身,登時天旋地轉,讓陶善文扶著,緩緩進了內室。
那封信被二人忘在了桌子上......
......
郎中來開了幾劑藥,唐熙吃了,接著就睡著了。
陶善文守在他旁邊,看著熟睡的唐熙,第一次這樣仔細地看著他。
“將來不知道要禍害多少小姑娘呢......”
轉念一想,不禁又道。
“隻怕將來能娶個真正心儀的姑娘,怕是難上加難啊,你主子還能不讓你跟哪個大權貴結親麽,若你喜歡倒也罷了,要是被逼無奈,才真是白白可惜了。”
“說話小聲些,我能聽見。”
陶善文笑道:“你沒睡著啊。”
“睡不著。”
“難受?”
唐熙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陶善文笑了。
“到底是難受還是不難受。”
“你剛才說的話不錯,三爺確實想讓我跟大家族結親。”
“真的啊,誰啊?”
“武寧侯,姚家。”
“姚望秋的千金?”
“三爺有那個心思,之前在京城,常撮合我倆在一塊,但......”
“但你不喜歡她,是不是?”
唐熙點了點頭。
“論起容貌才情,姚家千金皆是上乘,你還嫌她配不上你?”
“我不在乎這個,她就是天下第一才女又如何,我不喜歡,也是無用。我隻要我覺得好就行。”
“看你的意思,是有意中人了?”
唐熙臉一紅,不承認,但也沒否認。
“呦嗬,誰啊?”
“不告訴你。”
“不說拉倒。你心裏既然沒有姚家姑娘,也別耽誤了人家啊。”
“我早就跟她說明白了,我不喜歡她,她也沒說什麽,想來她也對我無意,隻是父母之命,命,不得不聽罷了。”
“禮親王那兒呢?”
“我不敢說。”
“為何不敢?”
“我這條命是三爺給的,沒有三爺,就沒有我今天。這麽多年,我也沒什麽能夠報答他的,他一心想要籠絡些人脈......我不想讓他不高興。再說了......”
“再說了,你倆這門親事實在不錯,他也未必能夠站在你身上考量。”
唐熙點了點頭。
陶善文歎道:“誰也不可能真正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哪怕是親人......隻是你要真不願意,還是跟禮親王說明白為好,畢竟是一輩子的事。”
唐熙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病中最忌諱傷心,別想了,睡一會兒吧。我出去了。”
......
陶善文走了出去,突然想起竇廷熹那封信落在正廳桌子上了,心裏一緊,趕緊跑出去。
最害怕的還是來了。
信沒了......
陶善文頓時五雷轟頂一般,通身震悚起來。
天塌了。
這封信要是流露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首先自己就會被判一個勾結朝廷大員的罪名!
必然是家賊幹的。
“來人!來人!”
陶善文怒不可遏,臉色蒼白,立刻召集了官驛內所有的下人。
......
底下跪著五六個下人,都是官驛派來伺候陶善文的。
陶善文坐在太師椅上,臉色鐵青,冰冷的目光掃視著這群下人。
“剛才,誰進這間屋子了?”
無人應聲。
“再問一遍,誰進這間屋子了!要是現在承認,我還能從輕發落,要是讓我查出來,別怪我不留情麵!”
下人麵麵廝覷,誰也沒有進來過。
陶善文閉上眼睛,控製著即將到達極點的怒火。
“告訴你們,誰曾來過,本官心裏已經有數了,之所以這樣問,是想給你一個機會,你別讓本官親自動手!”
還是無人應聲。
陶善文的怒火再也控製不住了。
“順風!順意!”
“在!”
“把這群狗奴才拉出去,照死了打,打到招供為止!”
二人一怔,侍奉主子多年,誰也沒見過主子會發這麽大的火。
與其是惱怒,更不如說是恐慌。
見貼身仆人也不為所動,陶善文憤怒地將桌上的建盞摔得粉碎。
他麵目猙獰,歇斯底裏吼道:“去啊!”
“是!”
......
陶善文坐在廳內,雙手緊緊抓著椅子的扶手。
他緊閉著眼睛,額頭上排了一排豆大的汗珠。
外麵木杖錘打的聲音,慘叫的聲音,傳進室內,十分刺耳。
恐懼占據了陶善文的大腦,他無法冷靜了。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這封信流露出去會是什麽後果,根本來不及去想內鬼會不會另有其人。
......
一盞茶的功夫,順風開門來報。
無一人招供,還有兩個被打暈了。
吹進來的涼風讓陶善文逐漸冷靜。
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衝動,揮了揮手,讓順風好生安頓這些下人。
“是。”
陶善文疲憊地癱軟在椅子上,無比陰森的眼神看向前方。
隻可能是一個人了......
對外一致口徑是,家道艱難,有心無力。
陶善文這才反應過來,他一直以為萬無一失的計策其實有很大的漏洞。
漏洞就在大周百年來的祖製。
官員的俸祿太少了。
連正一品大員的月俸也不過九十石。
盡管江北官場貪汙腐敗已經成了眾人共識,但始終沒人拆穿,沒人揭發。
沒人管,那就是沒貪。
沒貪,指著那點薄俸度日,哪有閑錢捐款!
更何況江北官員官官相護,一致對外。
對陶善文。
他能收上錢來才怪。
程寶生說隻要不鬥倒蔡慈,就什麽事情也幹不成,不可不謂是高瞻遠矚。
可前線催糧的文書,幾乎是一日一封,迫在眉睫。
陶善文為此,夙夜憂歎。
他深知如今已經到了決戰的時候,拚的就是兩方的後援,一旦缺糧,就會功虧一簣。
倘若他和別人一樣,隻負責做一個考察官也就罷了,但蕭牧將整個江北的吏治都交到了自己身上,就是為了讓自己既能補上國庫虧空,又能穩妥地供應後勤。
倘若有失,前線兵敗,他又有何麵目見前線三十萬將士,見天下百姓,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蕭牧呢……
江北多雨,此時淅淅瀝瀝,又下起春雨來。
陶善文躺在走廊的搖椅上,看著院落裏杏花一點點地飄落,落進泥中。
他伸出手來,接住一片杏花,修長的手指輕輕捏著,自覺百無聊賴,碾碎之後,丟進泥中。
他目光逐漸變得惆悵,淫雨霏霏,視線一片朦朧,他逐漸看不清前方,更看不清自己的前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他一心要做君王的輔弼之臣。太子偽善陰毒,華親王飛揚跋扈,皆非可托付之人。
唯有蕭牧,是將天下臣民放在心上的。
否則本可坐看江北大亂,坐收漁翁之利的他,也不會派自己來趟這趟渾水。
他將所有的寶都押在了蕭牧身上,甘心去做護花的泥土,扶持蕭牧成就帝業。
他要做的,是管仲,是蕭何。
是諸葛丞相。
是周公。
甚至是要超過他們的千古賢相。
可現在局勢不容樂觀,他真的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夙願麽……
他迷茫了。
程寶生捧著一個冊子,走了過來。
“陶大人?”
陶善文一怔,趕緊道:“明惠啊,來,快坐。”
程寶生笑道:“春雨綿綿,想來大人是想家了。”
陶善文微微一笑:“說起來,我竟有四五年不曾迴河西老家看過了。”
“大人是河西人麽?常聽大人說話有點兒像汴京那裏的口音,還以為大人是汴京人。”
“我是春州人,離汴京很近,口音是有些像。”
程寶生眸色一亮,嘴角微微上揚,隱隱有些寒意。
“不說這個了,大人,這是卑職清算好的近五年來江北的收支表。”
陶善文接過冊子,驚訝道:“藩庫裏自然就有,你何必還要親自算呢?”
“在下也是怕蔡慈會弄手段。”
“如何?”
“還好,與藩庫整理的相差不大......一片狼藉。”
陶善文冷冷一笑:“江北天災不斷,收支本來就比往年要少,更何況,在這之前都是竇廷熹擔任巡撫,就是找也找不到蔡慈身上,他自然沒有理由隱瞞什麽。”
“但藩庫記的都是籠統賬目,在下細細算過,發現慶熙三十年這一年,收上來的絲綢,較之往年,明顯少了一半。”
“少了一半?”
陶善文眉頭緊皺,翻看起冊子來。
“據本官所知,江北的桑田一直沒有減產過,絲綢上交的數目一直都很穩定,如果上交國庫的少了,那隻能是......”
程寶生神情嚴肅:“沒有入藩庫,就隻能是出去了。”
“官府並沒有張羅什麽海外貿易......”
陶善文突然意識到了什麽,打了一個激勵。
“有人拿官中的絲綢往外勾結!”
“很有可能。”
陶善文蹭的一聲跳下躺椅,皺著眉頭在走廊來迴踱步。
“慶熙二十九年,江南造反,三十年絲綢外流......流到江南?可他流到江南幹什麽呢?”
“這還隻是猜測。”
程寶生收起冊子。
“如果在下沒有猜錯,這流失的幾百萬匹絲綢,必然與江北高層有關係。或許是緩兵之計,用這幾百萬匹絲綢,與江南叛軍講和,讓他們去打福南,湖建兩省......亦或者,就是什麽利益關係了......”
陶善文臉色鐵青,沒有說話。
如果這是真的,那會是誰呢?
竇廷熹?
不,竇廷熹幹不出這種事來。
是蔡慈?
很有可能。
程寶生剛要說話,唐熙冒著雨跑進園子來,幾步就跳到廊下。
陶善文見他傘也不曾打,渾身被雨水濕透,忍不住又嘮叨道:“風寒才好了幾天啊,怎麽又淋雨了,傘呢?”
“哎呀,別絮叨了,快進來!”
唐熙一把扯住陶善文,拉著他進了房內,將程寶生丟在外麵。
程寶生臉色僵硬一瞬,沒有走,而是站在窗外,留神聽著房內二人說著什麽。
......
房間內,唐熙從懷裏取出一封信來,扔到桌上。
陶善文:“什麽啊這是。”
唐熙換下衣服,拿毛巾擦著濕透了的頭發,說道:“竇廷熹迴信了。”
“迴信了?”
陶善文大喜過望,趕緊拆開信件。
“長卿見字如唔,收汝慰問之信,老夫感慨非常。老夫年邁,身處偏僻之鄉,隻可盡綿薄之力,助長卿一臂之力。你我同為國家臣子,受禮親王提攜大恩,萬望長卿心念江北幾十萬之生靈,勿忘禮親王知遇之恩也。老夫在江北數十年,深感江北吏治,刑名為要,政通人和,百廢待興也。刑名正則吏治正,長卿欲成就大事,完成禮親王功業,整頓吏治,首當其衝也。”
短短幾十字,信息量極大。
陶善文歎道:“竇老深知我心也。”
唐熙收拾幹淨,從屏風後走出來,接著就打了一個噴嚏。
“又風寒了吧。”
“小毛病,問題不大。信上寫的什麽?”
“竇老也告訴我,要在江北幹成大事,首先要除掉江北。另外,他暗示我,刑獄司的人,可以用。”
“尚明貞他們?”
陶善文點了點頭。
“將信收好,今夜我要去尚明貞府上。”
“行......阿嚏!阿嚏!阿嚏!”
“不聽話,打傘能累死你還是怎麽著?快去看郎中去!”
陶善文走進內室,拿出自己的一個大褂,給他寄好。
唐熙咳嗽著,有些頭疼。
陶善文派了個小廝,去請郎中,摸了摸唐熙的頭,燙得嚇人。
“乖乖,發燒了啊。”
“剛才還好好的。”
“水土不服吧大概,來,我扶你去睡覺。”
唐熙起身,登時天旋地轉,讓陶善文扶著,緩緩進了內室。
那封信被二人忘在了桌子上......
......
郎中來開了幾劑藥,唐熙吃了,接著就睡著了。
陶善文守在他旁邊,看著熟睡的唐熙,第一次這樣仔細地看著他。
“將來不知道要禍害多少小姑娘呢......”
轉念一想,不禁又道。
“隻怕將來能娶個真正心儀的姑娘,怕是難上加難啊,你主子還能不讓你跟哪個大權貴結親麽,若你喜歡倒也罷了,要是被逼無奈,才真是白白可惜了。”
“說話小聲些,我能聽見。”
陶善文笑道:“你沒睡著啊。”
“睡不著。”
“難受?”
唐熙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陶善文笑了。
“到底是難受還是不難受。”
“你剛才說的話不錯,三爺確實想讓我跟大家族結親。”
“真的啊,誰啊?”
“武寧侯,姚家。”
“姚望秋的千金?”
“三爺有那個心思,之前在京城,常撮合我倆在一塊,但......”
“但你不喜歡她,是不是?”
唐熙點了點頭。
“論起容貌才情,姚家千金皆是上乘,你還嫌她配不上你?”
“我不在乎這個,她就是天下第一才女又如何,我不喜歡,也是無用。我隻要我覺得好就行。”
“看你的意思,是有意中人了?”
唐熙臉一紅,不承認,但也沒否認。
“呦嗬,誰啊?”
“不告訴你。”
“不說拉倒。你心裏既然沒有姚家姑娘,也別耽誤了人家啊。”
“我早就跟她說明白了,我不喜歡她,她也沒說什麽,想來她也對我無意,隻是父母之命,命,不得不聽罷了。”
“禮親王那兒呢?”
“我不敢說。”
“為何不敢?”
“我這條命是三爺給的,沒有三爺,就沒有我今天。這麽多年,我也沒什麽能夠報答他的,他一心想要籠絡些人脈......我不想讓他不高興。再說了......”
“再說了,你倆這門親事實在不錯,他也未必能夠站在你身上考量。”
唐熙點了點頭。
陶善文歎道:“誰也不可能真正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哪怕是親人......隻是你要真不願意,還是跟禮親王說明白為好,畢竟是一輩子的事。”
唐熙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病中最忌諱傷心,別想了,睡一會兒吧。我出去了。”
......
陶善文走了出去,突然想起竇廷熹那封信落在正廳桌子上了,心裏一緊,趕緊跑出去。
最害怕的還是來了。
信沒了......
陶善文頓時五雷轟頂一般,通身震悚起來。
天塌了。
這封信要是流露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首先自己就會被判一個勾結朝廷大員的罪名!
必然是家賊幹的。
“來人!來人!”
陶善文怒不可遏,臉色蒼白,立刻召集了官驛內所有的下人。
......
底下跪著五六個下人,都是官驛派來伺候陶善文的。
陶善文坐在太師椅上,臉色鐵青,冰冷的目光掃視著這群下人。
“剛才,誰進這間屋子了?”
無人應聲。
“再問一遍,誰進這間屋子了!要是現在承認,我還能從輕發落,要是讓我查出來,別怪我不留情麵!”
下人麵麵廝覷,誰也沒有進來過。
陶善文閉上眼睛,控製著即將到達極點的怒火。
“告訴你們,誰曾來過,本官心裏已經有數了,之所以這樣問,是想給你一個機會,你別讓本官親自動手!”
還是無人應聲。
陶善文的怒火再也控製不住了。
“順風!順意!”
“在!”
“把這群狗奴才拉出去,照死了打,打到招供為止!”
二人一怔,侍奉主子多年,誰也沒見過主子會發這麽大的火。
與其是惱怒,更不如說是恐慌。
見貼身仆人也不為所動,陶善文憤怒地將桌上的建盞摔得粉碎。
他麵目猙獰,歇斯底裏吼道:“去啊!”
“是!”
......
陶善文坐在廳內,雙手緊緊抓著椅子的扶手。
他緊閉著眼睛,額頭上排了一排豆大的汗珠。
外麵木杖錘打的聲音,慘叫的聲音,傳進室內,十分刺耳。
恐懼占據了陶善文的大腦,他無法冷靜了。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這封信流露出去會是什麽後果,根本來不及去想內鬼會不會另有其人。
......
一盞茶的功夫,順風開門來報。
無一人招供,還有兩個被打暈了。
吹進來的涼風讓陶善文逐漸冷靜。
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衝動,揮了揮手,讓順風好生安頓這些下人。
“是。”
陶善文疲憊地癱軟在椅子上,無比陰森的眼神看向前方。
隻可能是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