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善文一行人,出了汴京,又走了三四日的路程,已經到了直隸和江北的界限。
“過了前麵的關,就進了江北了吧?”
馬車裏,陶善文問向導官。
向導官:“再往南走,過了細竹關,就是江北地界了,再走兩三日,就到了麒麟城了。”
陶善文眸色一沉,突然道:“調轉馬頭,往西走,先到渡城,爬淮山,一樣可以進江北。”
馬車裏坐著唐熙,一臉疑惑地看著陶善文。
向導官:“大人,那至少要耽誤兩天的行程呢。”
“不要緊,照本官說的去做。”
向導官無法,隻得傳令掉轉馬頭,往西趕去。
陶善文看向唐熙,見他正有些疑惑地看著自己,嗬嗬笑道:“是不是覺得我有些南轅北轍了?”
唐熙抱著膀子,看著窗外,冷冷道:“你要怎麽走是你的事,我隻把你送到就夠了,保你平安就夠了。”
語氣並不親切,十分冰冷。
相處這麽多天,陶善文早就摸透這孩子的性子,刀子嘴,斧子心,孤傲非常,大抵是因為從小是孤兒的緣故,冷血多疑,眼裏除了收養他的蕭牧,隻怕再沒有一個好人。
可他那個主子,就是好人嗎?就沒幹過虧心事嗎?
他知道蕭牧把唐熙安排在自己身邊,不止是為了護自己周全,更多的是為了監視自己。
所以他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給唐熙解釋清楚。
管你聽不聽,我得給你說清楚,鬼知道你那個多疑的主子怎麽想我!
“如今河道冰封,咱們要走,就隻能走旱路,這點蔡慈他們一定算到了,所以,就如三爺所言,咱們進江北一定不會順利,他們既然料定咱們會走旱路,就一定會在旱路設下埋伏,既然如此,咱們倒不如給他們來一個出其不意。”
“你是說,爬淮山?”
唐熙看著他,眉毛微微揚起,眼神顯然不太讚同這個方案。
“那得耽誤多少功夫。”
“耽誤功夫再多,也比丟了命要好。除非唐少俠還有什麽更好的法子。”
唐熙撇了撇嘴,他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又不曾出過遠門,能拿出什麽法子來。
“隨便你,讓你囫圇著迴到汴京,我就算交差了。”
說著,他取出帕子來,仔仔細細地擦著放在膝上的長劍。
這劍陶善文能看他一天擦幾十遍。
能讓他交心的,除了蕭牧,大概也就隻有這把劍了......
陶善文暗思,看著他,漸漸出了神。
突然唐熙一個抬眸,血絲密布的瞳孔透著十足的殺氣,讓陶善文心裏一顫,扭頭看向窗外。
......
事實證明,陶善文的選擇是對的。
蔡慈將注意都放在了北邊的邊境,根本沒想到陶善文會繞遠路,從西邊進了江北,所以陶善文一路走得很是順利,大約走了兩三日,行至到了渡城。
陶善文突然棄了馬車,與唐熙騎馬,喬裝成趕路之人,進了城中。
進了渡城,就是江北的地界了。
江北是大周的大省,素來繁華,渡城是三省的交界之地,是商賈雲集之地,必然更加繁華。
“‘千裏黃金堤,白銀作飛雲’,說的就是渡城之繁華。”
進城之前,陶善文還饒有興致地給唐熙介紹渡城。
進城之後,陶善文傻眼了。
今日才是正月十七,元宵剛剛過完而已,可城中並無絲毫過年遺留下來的歡樂氛圍,孤零零地,空蕩蕩地,商鋪們也都緊閉著,並沒有貼類似‘招財進寶’的春聯,大多數還都貼著‘歇業’的牌子。
街上幾乎沒有人,最多的是流浪的乞丐的身影。
看著眼前的荒涼,唐熙冷冷一笑。
“千裏黃金堤,白銀做飛雲?我看是‘千裏乞丐堆,愁苦滿天飛’哦!”
陶善文並沒有與他辯解,他整個人都震驚了。
他知道,造成眼前這副荒涼之景的,除了在江北邊境猖狂許久的馬匪,就隻有官府了。
官府和盜匪站成一隊,共同對付手無寸鐵的百姓。
後者用的是兵器,奪走百姓的生命和財產。
前者兵不血刃,卻比後者還要狠辣,還要貪婪。
他們能讓百姓生不如死。
陶善文臉色凝重,走到一位行乞的老嫗麵前,取出一塊幹糧放在她碗裏,道:“老太太,剛過完年,怎麽渡城這麽冷清啊?”
老嫗大口吃著幹糧,歎道:“都活不下去了啊......”
“怎麽說?”
“儂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的,我是京城來的,老太太,能跟我說說渡城究竟發生了什麽嗎?”
陶善文操著他的河西口音,盡量把話說清楚些,也盡量能聽懂老嫗的吳儂軟語。
“活不下去啊,上麵的大人們,著了魔一般,拚了命地往老百姓身上要錢啊,過不下去了呀......”
老嫗淚眼婆娑。
“門前種樹要交錢,往溝裏倒水要交錢,動土要交錢,過河坐船要交錢,做買賣的要交財神萬福稅和關公忠義稅,讀書的要捐錢給孔子修廟,做工的要交務工稅,擺地攤的要交太平稅......你隻要會喘氣兒,你就得給官府交錢!聽說啊,是朝廷裏捅出了大簍子,這才想法子從老百姓身上摳搜錢呢。這還沒完呢......”
陶善文驚唿道:“沒完?”
“沒完!前線打仗,湊不出錢糧來,又得逼著我們捐......你看看,錢都被那些當官的給搜刮走了,要是不捐,他們有的是法子讓你蹲大牢!我兒子就是在獄裏被他們活活打死的!這才半個月啊......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數不勝數啊......青天大老爺,你開開眼吧,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啦!”
老嫗越說越悲痛,痛哭流涕。
她本來也是子孫滿堂的,被苛政害的家破人亡,兩鬢斑白了還要出門做乞丐。
陶善文鼻頭一酸,好言安慰了老嫗一番,可放眼望去,如老嫗這番的窮苦人,絕對不在少數。
他不忍心看下去了。
“蠹蟲橫行,黎民百姓誰渡......”
悠悠蒼天,何薄於子民哉,何不下一場大雨,將那些貪官汙吏天打雷劈......
陶善文攥緊了拳頭,目光變得堅毅。
他知道,有一場偌大的使命,正在等著自己去完成。
不是為了自己。
更不是不為了蕭牧。
而是他腳下這片土地上的億兆黎民。
他要為他們主持公道!
“過了前麵的關,就進了江北了吧?”
馬車裏,陶善文問向導官。
向導官:“再往南走,過了細竹關,就是江北地界了,再走兩三日,就到了麒麟城了。”
陶善文眸色一沉,突然道:“調轉馬頭,往西走,先到渡城,爬淮山,一樣可以進江北。”
馬車裏坐著唐熙,一臉疑惑地看著陶善文。
向導官:“大人,那至少要耽誤兩天的行程呢。”
“不要緊,照本官說的去做。”
向導官無法,隻得傳令掉轉馬頭,往西趕去。
陶善文看向唐熙,見他正有些疑惑地看著自己,嗬嗬笑道:“是不是覺得我有些南轅北轍了?”
唐熙抱著膀子,看著窗外,冷冷道:“你要怎麽走是你的事,我隻把你送到就夠了,保你平安就夠了。”
語氣並不親切,十分冰冷。
相處這麽多天,陶善文早就摸透這孩子的性子,刀子嘴,斧子心,孤傲非常,大抵是因為從小是孤兒的緣故,冷血多疑,眼裏除了收養他的蕭牧,隻怕再沒有一個好人。
可他那個主子,就是好人嗎?就沒幹過虧心事嗎?
他知道蕭牧把唐熙安排在自己身邊,不止是為了護自己周全,更多的是為了監視自己。
所以他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給唐熙解釋清楚。
管你聽不聽,我得給你說清楚,鬼知道你那個多疑的主子怎麽想我!
“如今河道冰封,咱們要走,就隻能走旱路,這點蔡慈他們一定算到了,所以,就如三爺所言,咱們進江北一定不會順利,他們既然料定咱們會走旱路,就一定會在旱路設下埋伏,既然如此,咱們倒不如給他們來一個出其不意。”
“你是說,爬淮山?”
唐熙看著他,眉毛微微揚起,眼神顯然不太讚同這個方案。
“那得耽誤多少功夫。”
“耽誤功夫再多,也比丟了命要好。除非唐少俠還有什麽更好的法子。”
唐熙撇了撇嘴,他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又不曾出過遠門,能拿出什麽法子來。
“隨便你,讓你囫圇著迴到汴京,我就算交差了。”
說著,他取出帕子來,仔仔細細地擦著放在膝上的長劍。
這劍陶善文能看他一天擦幾十遍。
能讓他交心的,除了蕭牧,大概也就隻有這把劍了......
陶善文暗思,看著他,漸漸出了神。
突然唐熙一個抬眸,血絲密布的瞳孔透著十足的殺氣,讓陶善文心裏一顫,扭頭看向窗外。
......
事實證明,陶善文的選擇是對的。
蔡慈將注意都放在了北邊的邊境,根本沒想到陶善文會繞遠路,從西邊進了江北,所以陶善文一路走得很是順利,大約走了兩三日,行至到了渡城。
陶善文突然棄了馬車,與唐熙騎馬,喬裝成趕路之人,進了城中。
進了渡城,就是江北的地界了。
江北是大周的大省,素來繁華,渡城是三省的交界之地,是商賈雲集之地,必然更加繁華。
“‘千裏黃金堤,白銀作飛雲’,說的就是渡城之繁華。”
進城之前,陶善文還饒有興致地給唐熙介紹渡城。
進城之後,陶善文傻眼了。
今日才是正月十七,元宵剛剛過完而已,可城中並無絲毫過年遺留下來的歡樂氛圍,孤零零地,空蕩蕩地,商鋪們也都緊閉著,並沒有貼類似‘招財進寶’的春聯,大多數還都貼著‘歇業’的牌子。
街上幾乎沒有人,最多的是流浪的乞丐的身影。
看著眼前的荒涼,唐熙冷冷一笑。
“千裏黃金堤,白銀做飛雲?我看是‘千裏乞丐堆,愁苦滿天飛’哦!”
陶善文並沒有與他辯解,他整個人都震驚了。
他知道,造成眼前這副荒涼之景的,除了在江北邊境猖狂許久的馬匪,就隻有官府了。
官府和盜匪站成一隊,共同對付手無寸鐵的百姓。
後者用的是兵器,奪走百姓的生命和財產。
前者兵不血刃,卻比後者還要狠辣,還要貪婪。
他們能讓百姓生不如死。
陶善文臉色凝重,走到一位行乞的老嫗麵前,取出一塊幹糧放在她碗裏,道:“老太太,剛過完年,怎麽渡城這麽冷清啊?”
老嫗大口吃著幹糧,歎道:“都活不下去了啊......”
“怎麽說?”
“儂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的,我是京城來的,老太太,能跟我說說渡城究竟發生了什麽嗎?”
陶善文操著他的河西口音,盡量把話說清楚些,也盡量能聽懂老嫗的吳儂軟語。
“活不下去啊,上麵的大人們,著了魔一般,拚了命地往老百姓身上要錢啊,過不下去了呀......”
老嫗淚眼婆娑。
“門前種樹要交錢,往溝裏倒水要交錢,動土要交錢,過河坐船要交錢,做買賣的要交財神萬福稅和關公忠義稅,讀書的要捐錢給孔子修廟,做工的要交務工稅,擺地攤的要交太平稅......你隻要會喘氣兒,你就得給官府交錢!聽說啊,是朝廷裏捅出了大簍子,這才想法子從老百姓身上摳搜錢呢。這還沒完呢......”
陶善文驚唿道:“沒完?”
“沒完!前線打仗,湊不出錢糧來,又得逼著我們捐......你看看,錢都被那些當官的給搜刮走了,要是不捐,他們有的是法子讓你蹲大牢!我兒子就是在獄裏被他們活活打死的!這才半個月啊......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數不勝數啊......青天大老爺,你開開眼吧,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啦!”
老嫗越說越悲痛,痛哭流涕。
她本來也是子孫滿堂的,被苛政害的家破人亡,兩鬢斑白了還要出門做乞丐。
陶善文鼻頭一酸,好言安慰了老嫗一番,可放眼望去,如老嫗這番的窮苦人,絕對不在少數。
他不忍心看下去了。
“蠹蟲橫行,黎民百姓誰渡......”
悠悠蒼天,何薄於子民哉,何不下一場大雨,將那些貪官汙吏天打雷劈......
陶善文攥緊了拳頭,目光變得堅毅。
他知道,有一場偌大的使命,正在等著自己去完成。
不是為了自己。
更不是不為了蕭牧。
而是他腳下這片土地上的億兆黎民。
他要為他們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