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毓慶宮內。
竇廷熹跪在太子麵前,太子的臉色並不太好,旁邊還坐著華親王,一聲不吭地喝茶,頗有些隔岸觀火的味道。
華親王是被太子請來研討派往地方的考察官的,正好竇廷熹來了。
“微臣竇廷熹給太子殿下請安,給華親王請安。”
太子輕輕點了點頭。
“起來吧,給竇大人看茶。”
竇廷熹靜靜地起身,在最下首的椅子上坐下。
他的目光一直看著地麵,不敢抬眸。
他是來找太子討糧的,他也深知,太子是拿不出這麽多的糧食的,今日脫不了要撞一下南牆了。
因此他心裏實在是惴惴不安。
太子端著茶盞,麵無表情地輕輕撇著杯中的浮沫。
“竇大人此來,有何貴幹啊?”
“啟稟太子,微臣此來,是想向國庫借江北下個月要供給前線的九十九萬石糧食。”
太子的嘴唇輕輕地張開了一下。
“哦,是為了這件事啊。”
別說九十九萬,就是九萬,國庫現在也拿不出來,京官去年欠的俸祿到現在還沒還呢!哪有錢!
太子放下茶盞,接著又盤弄起桌上的兩個核桃來。
他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怎樣才能穩妥地把這件事解決。
本該是他的父皇要解決的事,現在卻丟給自己......
“這件事,竇大人應該找戶部啊,這樣大的事,戶部不應該推辭的。”
“迴殿下,戶部不肯借糧。”
“豈有此理!”
太子突然很是惱怒,猛地拍了一下桌子。
“戶部怎敢耽誤國家大事!竇大人,你不用管他,隻管往戶部要就是!就說是本宮的話!”
竇廷熹絲毫不信這些假大空的話,竟起身撲通一聲跪下。
“茲事體大,微臣借不到糧,斷然不敢迴江北,懇請太子發下教來,臣帶著,再去戶部借糧。”
太子臉色鐵青。
他看向座下的華親王。
“二弟,這件事,你身為首輔,知不知道?”
華親王迴答得很幹脆。
“竇廷熹可沒告訴臣弟,更沒告訴內閣,既然直接奔著太子爺您來的,自然是天大的事。大哥,竇大人一把年紀了,跪在這裏,怪可憐見兒的,您趕緊想個招吧。”
華親王笑著道,笑容實在輕蔑。
站著說話不腰疼。
太子心裏暗恨,隨即便道:“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內閣去辦,竇廷熹走之前,必須要帶著賣糧食的銀子!”
太子拍了一下驚堂木,表示這件事已經不容異議,接著就要起身。
“殿下!”
竇廷熹顯然沒有讓太子推諉的意思,再次重重地叩了一個頭。
“此事不結,微臣無顏麵見江南父老,見江南三十萬將士也!”
竇廷熹很明顯有些“不知好歹”了......
太子臉色鐵青,想脫身也脫身不得,隻得又迴到位置上坐下。
竇廷熹眼圈泛著紅,道:“殿下,東南能否能收複,對於大周,事關重大,前線多少將士在那裏拚命,糧草不敷,大勢去矣,你我有何麵目見大周的列祖列宗啊!”
“大膽!”
這些日子,國事艱難,壓得太子幾乎喘不過氣來。
太子正愁沒地方發火呢,竇廷熹突然像沒了腦子一般,說出了這樣的話來,正好讓太子抓住話柄,宣泄這些日的壓力。
“好啊,我皇皇大周,有竇大人這樣的忠臣,還愁海內不能靖平麽!無顏麵對大周的列祖列宗,怎麽,本宮是故意不給你糧草的麽?難道本宮刻意包藏禍心,要葬送了我大周江山嗎!”
太子越說越氣,臉已經通紅,把一旁的華親王都驚到了。
太子怒氣未消,從椅子上站起來,幾步下了台階,站在竇廷熹麵前,咬牙道。
“本宮有沒有和你說,讓你以本宮的名義,去戶部討糧?你在這裏撒潑,說出這些瘋話,是什麽意思!好好好,你是忠臣,我們都是奸臣!幹脆,把本宮這個位置騰出來,你竇大人來做這個太子!”
太子憤憤斥道,如同天降驚雷,震碎五嶽,嚇得竇廷熹麵如土灰,滿額頭大汗淋漓,不住地磕頭。
“微臣失言,微臣萬死不敢有此不臣之心!”
太子冰冷的目光看著他,冷笑道:“你不是說你無言麵對江北父老麽,本宮看在你一把年紀,頭發都花白了,熬到這個位置也不容易,幹脆,你也不用迴去了!”
竇廷熹懵了,一臉驚恐地看著太子,顫顫巍巍地。
“殿下要微臣去哪兒啊......”
太子抿嘴想了一想,冷冷道:“淮河總督陳純死了,你就去赴任吧!淮東還有河東兩個省,可沒有戰火,也沒有什麽供應後勤地大差事,你也到了升官的時候了,就去那裏養老吧!”
竇廷熹心裏一顫。
誰都知道,淮東還有河東的地理位置實在尷尬。
一不臨海,處於直隸省和江北省的中間,被兩個省包圍住,難以拓展海外貿易。
二境域狹小,且全是山地,如在直隸省和江北省的平原中,突然凸起的一塊疙瘩......連當軍事要衝的資格都沒有。
三是人口太少,兩個省的總人數還不如江北一半的人口多。
一般被調到這兒的官員,都是一些失去盛寵的朝廷大員,既不能留他們,又不好明麵上貶斥,便把他們“流放”到這裏。
太子冷眼看著他。
“怎麽,你不願意?”
“微臣......”
太子絲毫不給他說話的機會,當機立斷。
“不用說了,本宮心意已決,你就去那兒吧!”
“是......”
竇廷熹輕輕應聲,神情實在落寞。
一旁華親王有些得意地輕輕一笑,除去竇廷熹這個在江北的心腹大患,他自然無比高興。
太子又問道:“布政使是何人?”
竇廷熹:“迴殿下,是蔡慈。”
“讓他先暫行巡撫職權,總理江北一切差事!”
“是。”
華親王簡直是心花怒放,朝竇廷熹笑道:“竇大人,太子爺可給你升官了,你還不給太子爺謝恩?”
笑聲無比嘲諷。
竇廷熹幽幽說道:“微臣叩謝殿下大恩......”
“你跪安吧,即刻準備赴任。”
“是......”
竇廷熹從地上爬起來,緩緩轉身,踉蹌著出去。
殘陽如血,灑在竇廷熹落寞無比的背影上。
太子重新坐迴椅子上,突然聽見華親王歎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哦......”
說著,他緩緩起身,盡量地掩飾著心裏的得意,向太子作了一揖。
“既然考察官的事已經定奪下來了,臣弟告退。”
“二弟留步。”
太子起身,挽住華親王的手,眼神無比懇切。
“竇廷熹雖然被發落了,但他說的亦是實情,本宮發落了他,隻是不想有些事被老三知道,糧草的事,關鍵還要靠你啊,蔡慈上位,讓他心裏有數......”
華親王一怔,看太子是一片真心,確定他也不能容忍蕭牧上台之後,自己索性也放下戒備,點頭道:“大哥,有你這句話,臣弟還好說什麽呢,老三我是斷然不能容忍他上台的,我迴去就給蔡慈寫信,讓他湊棄買糧的錢。”
“好。”
“告辭。”
華親王轉身,風風火火地離開。
全然沒有察覺到背後太子涼薄陰森的目光,正凝視著他消失在夕陽灑下的昏黃的光暈中。
竇廷熹跪在太子麵前,太子的臉色並不太好,旁邊還坐著華親王,一聲不吭地喝茶,頗有些隔岸觀火的味道。
華親王是被太子請來研討派往地方的考察官的,正好竇廷熹來了。
“微臣竇廷熹給太子殿下請安,給華親王請安。”
太子輕輕點了點頭。
“起來吧,給竇大人看茶。”
竇廷熹靜靜地起身,在最下首的椅子上坐下。
他的目光一直看著地麵,不敢抬眸。
他是來找太子討糧的,他也深知,太子是拿不出這麽多的糧食的,今日脫不了要撞一下南牆了。
因此他心裏實在是惴惴不安。
太子端著茶盞,麵無表情地輕輕撇著杯中的浮沫。
“竇大人此來,有何貴幹啊?”
“啟稟太子,微臣此來,是想向國庫借江北下個月要供給前線的九十九萬石糧食。”
太子的嘴唇輕輕地張開了一下。
“哦,是為了這件事啊。”
別說九十九萬,就是九萬,國庫現在也拿不出來,京官去年欠的俸祿到現在還沒還呢!哪有錢!
太子放下茶盞,接著又盤弄起桌上的兩個核桃來。
他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怎樣才能穩妥地把這件事解決。
本該是他的父皇要解決的事,現在卻丟給自己......
“這件事,竇大人應該找戶部啊,這樣大的事,戶部不應該推辭的。”
“迴殿下,戶部不肯借糧。”
“豈有此理!”
太子突然很是惱怒,猛地拍了一下桌子。
“戶部怎敢耽誤國家大事!竇大人,你不用管他,隻管往戶部要就是!就說是本宮的話!”
竇廷熹絲毫不信這些假大空的話,竟起身撲通一聲跪下。
“茲事體大,微臣借不到糧,斷然不敢迴江北,懇請太子發下教來,臣帶著,再去戶部借糧。”
太子臉色鐵青。
他看向座下的華親王。
“二弟,這件事,你身為首輔,知不知道?”
華親王迴答得很幹脆。
“竇廷熹可沒告訴臣弟,更沒告訴內閣,既然直接奔著太子爺您來的,自然是天大的事。大哥,竇大人一把年紀了,跪在這裏,怪可憐見兒的,您趕緊想個招吧。”
華親王笑著道,笑容實在輕蔑。
站著說話不腰疼。
太子心裏暗恨,隨即便道:“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內閣去辦,竇廷熹走之前,必須要帶著賣糧食的銀子!”
太子拍了一下驚堂木,表示這件事已經不容異議,接著就要起身。
“殿下!”
竇廷熹顯然沒有讓太子推諉的意思,再次重重地叩了一個頭。
“此事不結,微臣無顏麵見江南父老,見江南三十萬將士也!”
竇廷熹很明顯有些“不知好歹”了......
太子臉色鐵青,想脫身也脫身不得,隻得又迴到位置上坐下。
竇廷熹眼圈泛著紅,道:“殿下,東南能否能收複,對於大周,事關重大,前線多少將士在那裏拚命,糧草不敷,大勢去矣,你我有何麵目見大周的列祖列宗啊!”
“大膽!”
這些日子,國事艱難,壓得太子幾乎喘不過氣來。
太子正愁沒地方發火呢,竇廷熹突然像沒了腦子一般,說出了這樣的話來,正好讓太子抓住話柄,宣泄這些日的壓力。
“好啊,我皇皇大周,有竇大人這樣的忠臣,還愁海內不能靖平麽!無顏麵對大周的列祖列宗,怎麽,本宮是故意不給你糧草的麽?難道本宮刻意包藏禍心,要葬送了我大周江山嗎!”
太子越說越氣,臉已經通紅,把一旁的華親王都驚到了。
太子怒氣未消,從椅子上站起來,幾步下了台階,站在竇廷熹麵前,咬牙道。
“本宮有沒有和你說,讓你以本宮的名義,去戶部討糧?你在這裏撒潑,說出這些瘋話,是什麽意思!好好好,你是忠臣,我們都是奸臣!幹脆,把本宮這個位置騰出來,你竇大人來做這個太子!”
太子憤憤斥道,如同天降驚雷,震碎五嶽,嚇得竇廷熹麵如土灰,滿額頭大汗淋漓,不住地磕頭。
“微臣失言,微臣萬死不敢有此不臣之心!”
太子冰冷的目光看著他,冷笑道:“你不是說你無言麵對江北父老麽,本宮看在你一把年紀,頭發都花白了,熬到這個位置也不容易,幹脆,你也不用迴去了!”
竇廷熹懵了,一臉驚恐地看著太子,顫顫巍巍地。
“殿下要微臣去哪兒啊......”
太子抿嘴想了一想,冷冷道:“淮河總督陳純死了,你就去赴任吧!淮東還有河東兩個省,可沒有戰火,也沒有什麽供應後勤地大差事,你也到了升官的時候了,就去那裏養老吧!”
竇廷熹心裏一顫。
誰都知道,淮東還有河東的地理位置實在尷尬。
一不臨海,處於直隸省和江北省的中間,被兩個省包圍住,難以拓展海外貿易。
二境域狹小,且全是山地,如在直隸省和江北省的平原中,突然凸起的一塊疙瘩......連當軍事要衝的資格都沒有。
三是人口太少,兩個省的總人數還不如江北一半的人口多。
一般被調到這兒的官員,都是一些失去盛寵的朝廷大員,既不能留他們,又不好明麵上貶斥,便把他們“流放”到這裏。
太子冷眼看著他。
“怎麽,你不願意?”
“微臣......”
太子絲毫不給他說話的機會,當機立斷。
“不用說了,本宮心意已決,你就去那兒吧!”
“是......”
竇廷熹輕輕應聲,神情實在落寞。
一旁華親王有些得意地輕輕一笑,除去竇廷熹這個在江北的心腹大患,他自然無比高興。
太子又問道:“布政使是何人?”
竇廷熹:“迴殿下,是蔡慈。”
“讓他先暫行巡撫職權,總理江北一切差事!”
“是。”
華親王簡直是心花怒放,朝竇廷熹笑道:“竇大人,太子爺可給你升官了,你還不給太子爺謝恩?”
笑聲無比嘲諷。
竇廷熹幽幽說道:“微臣叩謝殿下大恩......”
“你跪安吧,即刻準備赴任。”
“是......”
竇廷熹從地上爬起來,緩緩轉身,踉蹌著出去。
殘陽如血,灑在竇廷熹落寞無比的背影上。
太子重新坐迴椅子上,突然聽見華親王歎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哦......”
說著,他緩緩起身,盡量地掩飾著心裏的得意,向太子作了一揖。
“既然考察官的事已經定奪下來了,臣弟告退。”
“二弟留步。”
太子起身,挽住華親王的手,眼神無比懇切。
“竇廷熹雖然被發落了,但他說的亦是實情,本宮發落了他,隻是不想有些事被老三知道,糧草的事,關鍵還要靠你啊,蔡慈上位,讓他心裏有數......”
華親王一怔,看太子是一片真心,確定他也不能容忍蕭牧上台之後,自己索性也放下戒備,點頭道:“大哥,有你這句話,臣弟還好說什麽呢,老三我是斷然不能容忍他上台的,我迴去就給蔡慈寫信,讓他湊棄買糧的錢。”
“好。”
“告辭。”
華親王轉身,風風火火地離開。
全然沒有察覺到背後太子涼薄陰森的目光,正凝視著他消失在夕陽灑下的昏黃的光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