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伊豆半島以東海域夜戰開始,隨著嶽陽艦的全艦集火攻擊,通過密集彈著點提高命中概率,也給朱先釺極大的啟發,在琉球運天港緊急維修期間,朱先釺與炮術聯絡組,以及當時的嶽陽艦艦長黃鐵生上校,還有暫時下崗的曾宗鏗中校一起,多次推演計算後又拿出了兩種射擊引導方法。
第一種針對快速集火炮擊,就是光學測距儀測得目標相對位置後,火控係統按照射擊頻率,解算出一段時間內的連續射擊諸元。比如,第一次測得對手距離八千米,相對角度30度,相對速度32節,本艦一號炮塔的射擊諸元則是左31度、高21度、二號裝藥,根據相對航速和角度,給出修正量,急速射擊時每次向左微調1個密位(注),正常射速時3個密位,保證沒有新觀測結果前,一號炮塔可以按照這個修正值不斷調整後開火,這樣可以避免火控儀無法快速解算諸元,隻能讓各炮塔的炮長根據經驗自行估算開火問題,進一步壓縮了人為經驗誤差,提高了集火攻擊的命中率,這種方法被命名為嶽陽射擊術,並在伏擊春日編隊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第二種針對遠程引導炮擊,比如可以派遣一艘搭載光學測距儀的小型戰艦,抵近到對手較近距離,準確測算出對手的相對位置,畢竟距離越近測算的誤差越小,同時不斷通報後方大型戰艦,後方大型戰艦一方麵不斷測量前方小型戰艦的相對位置,一方麵接收小型戰艦上報的目標運動參數和自身的航行航速,然後通過火控儀,將兩組參數結合,解算出目標的射擊諸元,然後引導己方戰艦和周邊戰艦同時進行集火攻擊,這種方法難度較大,尤其是涉及到多艦協同,隻要有一個環節不到位,就會讓引導炮擊誤差極大,並且對無線電通信效率要求極高,因此這種方法,隻能算是理論上有可行性,由於戰局緊迫,隻在鬆江外海簡單進行過兩次白晝情況下的引導。
這次與北虜雷擊艦的遭遇戰,反倒讓這種戰法具備了一定的實戰條件,特別是己方四艦對陣對手八艦,很難說鹿死誰手。
尤其是開火之後,編隊指揮官要麽伸手接管所在戰艦指揮權,搶艦長的活幹,這根本不是一個戰隊指揮官的任務,要麽隻能是作壁上觀,在戰術上就行微調,至於戰果如何,除了勇氣,更多的隻能交給運氣了。
既然如此,曾宗鏗上校想幹脆利用新戰術搏一把,再壞也不會差到哪裏去,無線電發送後,第三十三戰隊四艘驅逐艦與北虜八艘雷擊艦相距不到兩千米,估計還有一半分鍾就能進入相互雷擊距離。
就在雙方仍然用艦上速射炮相互開火時,第三十三戰隊上空傳過低沉的蒸汽機車唿嘯聲,久於陣戰的曾宗鏗上校一聽就知道是己方200毫米以上重炮炮彈劃過空氣的撕裂聲,反應神速的第三十一戰隊開火了。
緊接著北虜雷擊艦編隊前方形成三十餘根密集的水柱,其中半數騰起的水柱之高,讓人感覺一度要澆滅緩緩下落的照明彈。
不到二十秒,第二輪炮彈唿嘯而過,在對手的戰艦群前麵一點再次形成水柱群,這次數根不斷擴大的水柱將其中的三艘雷擊艦包裹,其中一艘被海水包裹的戰艦突然迸發出明亮火光,然後急速開始膨脹,數秒後膨脹到極點的艦體爆炸變成一團耀眼的煙火,將下落的海水炙烤的白霧陣陣,散發出一種妖異的美感,此時爆炸的轟鳴聲才傳到第三十三戰隊的各艦上。
再二十秒,第三輪炮擊抵達,這次直接在北虜雷擊艦編隊偏左一點的位置上開花,伴隨著後方傳來的隆隆炮擊聲,水柱散去,海麵上隻剩四艘北虜雷擊艦漂浮在海麵上,其中還有兩艘燃起熊熊大火,就像漆黑的海麵上點起兩具熊熊燃燒的火炬,周邊還有無數的火點漂浮在海麵上,分外明亮、分外奪目,可惜此時夜空中每一道亮光,要麽是附著在奪取人性命的殺器上,要麽是附著在受損的戰艦上,也許每道光上都有一個戰死的靈魂,曾宗鏗站在艦橋上暗暗想到。
大口徑火炮炮擊威力和造成的慘狀,讓近距離接觸的第三十三戰隊四艦甚至一時間忘記開火,各艦上所有人都在呆呆看著上一刻還氣勢十足的對手現在這幅淒慘模樣,短暫的停火後,各個戰位的傳聲筒中傳來艦長們的怒罵聲:“開火,開火”。
正麵交火可不是講究君子風度的時候,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王道。
恢複開火的火炮轟鳴聲,掩蓋了艦長們的怒罵,不到一千五百米距離上熊熊燃燒的戰艦,已經不需要觀測手進行指示,各個炮位的炮管都可以直瞄看到明亮的火光,各艦上六門速射炮恢複開火,讓燃燒的火焰更是增高數米,還能動彈的北虜兩艘雷擊艦拋棄重傷起火的同伴,開始轉向逃離戰場,停頓了近一分鍾,距離對手八千米的後方戰艦恢複開火。
廬州艦高大的艦橋上方炮術指揮所內,憑借著遠處火光,讓廬州艦不再需要第三十三戰隊費勁的轉發目標位置,兩名海兵準尉操作的12米光學測距儀將微弱的北虜雷擊艦上下剪影,穩穩的合在一起,對齊,消除重影,一連串精細的微調動作後,觀測數據快速的下發到邊上的兩台火控儀,每台火控儀邊上,各有六名海兵靈活的轉動轉軸,標定好各項參數,站立在各自火控儀邊上的軍官們,看著最終的射擊諸元,其中一名通過話筒,迅速將射擊諸元通報給各個炮塔,另一名上尉抓著德律風將數據通報給第三層艦橋後側的通訊室,通訊海兵一手抓著聽筒,一手熟練的將聽到的數據轉化為摩斯碼,隨著長長短短的滴滴按鍵聲,轉化為無線電波飛快的傳向四周海域。
數秒後,湖州艦、襄陽艦、資陽艦的無線電通訊室的通訊士官將接收到的摩爾斯電報還原為數字並且抄寫在特定格式的電報上,邊上的炮術聯絡官則利用傳聲筒,再次將廬州艦通報的射擊諸元向各個炮塔進行通報。
半分鍾後,第三十一戰隊再次開火,一艘仍在轉向的北虜雷擊艦被擊中起火,須臾之後接連發生爆炸,串起近百米高的火焰,看來是發射管中的魚雷被引爆了。
戰至9月10日淩晨二時四十五分,來襲的披勇號、堅勇號、執勇號、銳勇號、戰勇號、陣勇號、棘勇號、鐵勇號等八艘北虜雷擊艦還沒有進入雷擊距離,就被大明半個第三艦隊短短十數分鍾內全部打沉,北虜聯魁總兵以下1300餘人盡數戰死。
第三艦隊僅有清江艦、羅江艦中彈數發,9人戰死,37人受傷,遠程炮擊引導術正式列入大明海兵戰術操典,新一代戰列艦登場,首戰即大獲全勝。
此戰之後,恆齡提督徹底絕了利用雷擊艦偷襲大明艦隊的念頭,老老實實的在旅順口基地中當起了存在艦隊。
按照水師上報的奏折,此次夜戰,聯魁總兵與第五鎮奮不顧身,奮勇殺敵,至少擊沉偽明大型戰艦和驅逐艦三艘以上、擊傷無算,但終因南蠻過於狡猾、寡不敵眾,與眾多部屬壯烈犧牲,懇請陛下和朝廷撫恤優待其遺屬。
然後折子上話鋒一轉,認為水師現在至少牽製偽明半數戰艦於此,並讓其靡費錢糧、損耗機器,現水師正在蓄精養銳,準備待其師老兵疲、銳氣消弭之際,一鼓作氣、戰而勝之,請陛下等著水師紅旗報捷的好消息。
注:密位是一種測量單位,就是把一個圓360度等分為6000份,1密位相當於0.06度,可以粗略的看作1000米外,正對觀察者的1米寬度物體的角度。如果調整測量角度以度為單位,誤差可能達到16米左右,如果以密位為單位進行精細調整,則誤差小於1米,因此,如果開火距離達到8千米,按照密位調整,理論誤差小於32米,對於此時動輒120至150米長度的大型戰艦,如果從側麵進行觀測後開火,在最高速射時彈著點誤差完全可以覆蓋對手的側麵投影長度,當然實際開火時,由於風力風向,以及自身橫搖、縱搖速度,還有炮管磨損程度,對手在己方炮彈出膛後的機動方向、航速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是否直接命中,因此一次觀測後,需要足夠多的炮彈同時打向彈著點,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命中率。
第一種針對快速集火炮擊,就是光學測距儀測得目標相對位置後,火控係統按照射擊頻率,解算出一段時間內的連續射擊諸元。比如,第一次測得對手距離八千米,相對角度30度,相對速度32節,本艦一號炮塔的射擊諸元則是左31度、高21度、二號裝藥,根據相對航速和角度,給出修正量,急速射擊時每次向左微調1個密位(注),正常射速時3個密位,保證沒有新觀測結果前,一號炮塔可以按照這個修正值不斷調整後開火,這樣可以避免火控儀無法快速解算諸元,隻能讓各炮塔的炮長根據經驗自行估算開火問題,進一步壓縮了人為經驗誤差,提高了集火攻擊的命中率,這種方法被命名為嶽陽射擊術,並在伏擊春日編隊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第二種針對遠程引導炮擊,比如可以派遣一艘搭載光學測距儀的小型戰艦,抵近到對手較近距離,準確測算出對手的相對位置,畢竟距離越近測算的誤差越小,同時不斷通報後方大型戰艦,後方大型戰艦一方麵不斷測量前方小型戰艦的相對位置,一方麵接收小型戰艦上報的目標運動參數和自身的航行航速,然後通過火控儀,將兩組參數結合,解算出目標的射擊諸元,然後引導己方戰艦和周邊戰艦同時進行集火攻擊,這種方法難度較大,尤其是涉及到多艦協同,隻要有一個環節不到位,就會讓引導炮擊誤差極大,並且對無線電通信效率要求極高,因此這種方法,隻能算是理論上有可行性,由於戰局緊迫,隻在鬆江外海簡單進行過兩次白晝情況下的引導。
這次與北虜雷擊艦的遭遇戰,反倒讓這種戰法具備了一定的實戰條件,特別是己方四艦對陣對手八艦,很難說鹿死誰手。
尤其是開火之後,編隊指揮官要麽伸手接管所在戰艦指揮權,搶艦長的活幹,這根本不是一個戰隊指揮官的任務,要麽隻能是作壁上觀,在戰術上就行微調,至於戰果如何,除了勇氣,更多的隻能交給運氣了。
既然如此,曾宗鏗上校想幹脆利用新戰術搏一把,再壞也不會差到哪裏去,無線電發送後,第三十三戰隊四艘驅逐艦與北虜八艘雷擊艦相距不到兩千米,估計還有一半分鍾就能進入相互雷擊距離。
就在雙方仍然用艦上速射炮相互開火時,第三十三戰隊上空傳過低沉的蒸汽機車唿嘯聲,久於陣戰的曾宗鏗上校一聽就知道是己方200毫米以上重炮炮彈劃過空氣的撕裂聲,反應神速的第三十一戰隊開火了。
緊接著北虜雷擊艦編隊前方形成三十餘根密集的水柱,其中半數騰起的水柱之高,讓人感覺一度要澆滅緩緩下落的照明彈。
不到二十秒,第二輪炮彈唿嘯而過,在對手的戰艦群前麵一點再次形成水柱群,這次數根不斷擴大的水柱將其中的三艘雷擊艦包裹,其中一艘被海水包裹的戰艦突然迸發出明亮火光,然後急速開始膨脹,數秒後膨脹到極點的艦體爆炸變成一團耀眼的煙火,將下落的海水炙烤的白霧陣陣,散發出一種妖異的美感,此時爆炸的轟鳴聲才傳到第三十三戰隊的各艦上。
再二十秒,第三輪炮擊抵達,這次直接在北虜雷擊艦編隊偏左一點的位置上開花,伴隨著後方傳來的隆隆炮擊聲,水柱散去,海麵上隻剩四艘北虜雷擊艦漂浮在海麵上,其中還有兩艘燃起熊熊大火,就像漆黑的海麵上點起兩具熊熊燃燒的火炬,周邊還有無數的火點漂浮在海麵上,分外明亮、分外奪目,可惜此時夜空中每一道亮光,要麽是附著在奪取人性命的殺器上,要麽是附著在受損的戰艦上,也許每道光上都有一個戰死的靈魂,曾宗鏗站在艦橋上暗暗想到。
大口徑火炮炮擊威力和造成的慘狀,讓近距離接觸的第三十三戰隊四艦甚至一時間忘記開火,各艦上所有人都在呆呆看著上一刻還氣勢十足的對手現在這幅淒慘模樣,短暫的停火後,各個戰位的傳聲筒中傳來艦長們的怒罵聲:“開火,開火”。
正麵交火可不是講究君子風度的時候,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王道。
恢複開火的火炮轟鳴聲,掩蓋了艦長們的怒罵,不到一千五百米距離上熊熊燃燒的戰艦,已經不需要觀測手進行指示,各個炮位的炮管都可以直瞄看到明亮的火光,各艦上六門速射炮恢複開火,讓燃燒的火焰更是增高數米,還能動彈的北虜兩艘雷擊艦拋棄重傷起火的同伴,開始轉向逃離戰場,停頓了近一分鍾,距離對手八千米的後方戰艦恢複開火。
廬州艦高大的艦橋上方炮術指揮所內,憑借著遠處火光,讓廬州艦不再需要第三十三戰隊費勁的轉發目標位置,兩名海兵準尉操作的12米光學測距儀將微弱的北虜雷擊艦上下剪影,穩穩的合在一起,對齊,消除重影,一連串精細的微調動作後,觀測數據快速的下發到邊上的兩台火控儀,每台火控儀邊上,各有六名海兵靈活的轉動轉軸,標定好各項參數,站立在各自火控儀邊上的軍官們,看著最終的射擊諸元,其中一名通過話筒,迅速將射擊諸元通報給各個炮塔,另一名上尉抓著德律風將數據通報給第三層艦橋後側的通訊室,通訊海兵一手抓著聽筒,一手熟練的將聽到的數據轉化為摩斯碼,隨著長長短短的滴滴按鍵聲,轉化為無線電波飛快的傳向四周海域。
數秒後,湖州艦、襄陽艦、資陽艦的無線電通訊室的通訊士官將接收到的摩爾斯電報還原為數字並且抄寫在特定格式的電報上,邊上的炮術聯絡官則利用傳聲筒,再次將廬州艦通報的射擊諸元向各個炮塔進行通報。
半分鍾後,第三十一戰隊再次開火,一艘仍在轉向的北虜雷擊艦被擊中起火,須臾之後接連發生爆炸,串起近百米高的火焰,看來是發射管中的魚雷被引爆了。
戰至9月10日淩晨二時四十五分,來襲的披勇號、堅勇號、執勇號、銳勇號、戰勇號、陣勇號、棘勇號、鐵勇號等八艘北虜雷擊艦還沒有進入雷擊距離,就被大明半個第三艦隊短短十數分鍾內全部打沉,北虜聯魁總兵以下1300餘人盡數戰死。
第三艦隊僅有清江艦、羅江艦中彈數發,9人戰死,37人受傷,遠程炮擊引導術正式列入大明海兵戰術操典,新一代戰列艦登場,首戰即大獲全勝。
此戰之後,恆齡提督徹底絕了利用雷擊艦偷襲大明艦隊的念頭,老老實實的在旅順口基地中當起了存在艦隊。
按照水師上報的奏折,此次夜戰,聯魁總兵與第五鎮奮不顧身,奮勇殺敵,至少擊沉偽明大型戰艦和驅逐艦三艘以上、擊傷無算,但終因南蠻過於狡猾、寡不敵眾,與眾多部屬壯烈犧牲,懇請陛下和朝廷撫恤優待其遺屬。
然後折子上話鋒一轉,認為水師現在至少牽製偽明半數戰艦於此,並讓其靡費錢糧、損耗機器,現水師正在蓄精養銳,準備待其師老兵疲、銳氣消弭之際,一鼓作氣、戰而勝之,請陛下等著水師紅旗報捷的好消息。
注:密位是一種測量單位,就是把一個圓360度等分為6000份,1密位相當於0.06度,可以粗略的看作1000米外,正對觀察者的1米寬度物體的角度。如果調整測量角度以度為單位,誤差可能達到16米左右,如果以密位為單位進行精細調整,則誤差小於1米,因此,如果開火距離達到8千米,按照密位調整,理論誤差小於32米,對於此時動輒120至150米長度的大型戰艦,如果從側麵進行觀測後開火,在最高速射時彈著點誤差完全可以覆蓋對手的側麵投影長度,當然實際開火時,由於風力風向,以及自身橫搖、縱搖速度,還有炮管磨損程度,對手在己方炮彈出膛後的機動方向、航速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是否直接命中,因此一次觀測後,需要足夠多的炮彈同時打向彈著點,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