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雙方悶頭交戰十餘天後,也就是正月初二,在537年臨時國是會議見證下,大本營緊急召集海陸兵和首輔並六部,在嚴詞譴責北虜毫無信譽的偷襲和野蠻舉動後,對戰死的劉準將破格追授大明陸兵中將軍銜,對戰亡的徐州方向將士表示哀悼,由大本營接管對北虜一切事務。


    帝國皇帝、大元帥朱先鉞陛下在得到國是會議授權後,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開始局部動員,並現場誦讀了對北虜宣戰詔書,提出繼承先安宗皇帝遺誌,一勞永逸解決北虜問題。


    隨著動員令和戰爭令下達,大明國內與軍事相關工廠開工率不斷提升,失業率陡降,盡管局勢不明朗,不過萬民確信大明必將打贏這場統一之戰。


    在徐州戰區不斷宣傳下,弱小、可憐、無助、憋屈的陸兵形象躍然於京師各大報紙,意外身亡的劉準將在帝國機器包裝下,變成幼時聰慧、年輕好學、成年敬業、為南北和平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偉光正將軍,並在京師立碑塑像進行紀念,於是乎在應天府和直隸地區掀起一波波參軍熱潮。


    在宣戰前的大本營和陸海兵聯席會議中,大本營參議朱先釺反倒沒有像陸兵將領們一樣沒腦子的高唿開戰口號,出人意料的提出戰爭延後論,認為原計劃的五年備戰計劃剛剛進入第三年,基礎剛打好,離速戰速決的戰略目標相差甚遠,並拿出了海兵方麵的資料。


    目前,大明對外作戰的艦船主要為中央艦隊,編成一個戰列艦隊,兩個巡洋艦隊,兩個驅逐艦隊,一個特業艦隊。


    其中,第一戰列艦隊編有兩艘老式徐州級鐵甲艦、四艘福州級戰列艦,分別是海州艦、杭州艦,福州艦、廣州艦、梧州艦、貴州艦。


    第十一巡洋艦隊由朝鮮戰爭後各水師上交的巡洋艦,一共有八艘,按照陽字重新命名後,為朝鮮戰爭後緊急建造的鳳陽級樅陽艦、青陽艦,更老一點的和陽艦、鬆陽艦、瀏陽艦等,原本還有鳳陽艦,因朝鮮戰爭受創太重,已經在一年前退役。


    第十二巡洋艦隊,均為新式裝甲巡洋艦,6艘,包括服役即參戰、然後又返廠改裝的漢陽艦、朐陽艦,還有去年底剛剛服役的沭陽艦、泗陽艦、渦陽艦、德陽艦。


    兩個驅逐艦隊,第二十一驅逐艦隊,12艘艦,分別是錦江艦、之江艦、閩江艦、珠江艦、湘江艦、贛江艦、鄱江艦、資江艦、綏江艦、沱江艦、涪江艦、昌江艦。


    第二十二驅逐艦隊,12艘艦,包括漓江艦、柳江艦、桂江艦、邕江艦、靈江艦、鼇江艦、金江艦、高江艦、甌江艦、衢江艦、汀江艦、員江艦。


    第九十一特業艦隊,包括6艘艦隊級快速補給艦,包括陽澄湖艦、石臼湖艦、東錢湖艦、瀘沽湖艦、撫仙湖艦、星雲湖艦,還有若幹供應船、醫療船、維修船。


    這近十年的建設,也就是533年前後,主力艦才開始批量下水,這三年多,累計服役4艘戰列艦,6艘裝甲巡洋艦,24艘大型驅逐艦,看起來數量不少,服役噸位僅有15.5萬噸,算上老舊戰艦,戰鬥艦艇總噸位21.7萬噸,遠遠算不算兵強馬壯。


    反觀對手,據錦衣外衛和海兵職方司報告,北虜現有新式戰列艦3艘,老式鐵甲艦1艘,新式萬噸級裝甲巡洋艦4艘、防護巡洋艦4艘,老式巡洋艦5艘,大型雷擊艦近70艘,總噸位21萬噸,紙麵實力與大明中央艦隊類似。


    一旦與北虜開戰,不得不慮倭寇狼子野心,因為經濟危機緣故,倭寇采取和大明一樣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軍工,六六艦隊已然成型,其新服役的六艘新式戰列艦、六艘裝甲巡洋艦,加上各型老舊巡洋艦20餘艘,近40艘小型驅逐艦和近100艘魚雷艇,總噸位近20萬噸。


    況且,北虜還在大沽口和旅順口修建了號稱世界前五的兩個要塞群,大明海兵同時與兩個對手、兩個要塞群作戰,盡管號稱要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不過口號喊喊可以,真的拉上場比試比試,誰也不敢拍胸脯保證沒問題。


    看會場上一時冷場,主管軍備的大本營後勤裝備總管朱時烽打岔道:“我大明年底還有兩艘戰列艦、六艘裝甲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服役,總得來說還是穩壓北虜、倭寇一頭”。


    朱先釺這時候反倒開始較真,又抽出一份報告說道:“據各個方向匯總的資料,今年倭寇還有向外采購的2艘戰列艦、4艘裝甲巡洋艦服役。同時,按照北虜的建造速度,一旦開戰,一年內可服役30艘以上雷擊艦”。


    原本以為會無條件支持自己的朱先釺,沒想到到了這麽一個關節眼上,居然跳出來反對,並且一席話,讓原本鼓吹盡快開戰、堅持海陸並進的朱時烽頓時啞火。


    平日裏宣傳的太多,大明戰艦在報紙上出鏡率非常高,尤其是從印尼調迴的攝影大師,拍攝的照片讓大明艦隊的實力看起來,比紙麵上要高出數倍,隻有深諳其道的老軍務,細細算來,才發現並沒有壓倒性優勢。


    休會期間,朱先釺用著私人身份,專門麵見治武帝,提出海兵實力還沒有達到兩強標準,勉強作戰,勝負可能在五五之數。


    尤其是曆數大明海兵戰備的各項不足,提出來凡是沒準備的,很有可能在戰時是沒法彌補的漏洞。


    治武帝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大明這幾年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尤其在戰力上已經是先景宗帝時數倍,北虜土雞瓦狗也,不值一提。


    反倒認為時間長了,朱先釺變得不再積極進取,對朱先釺在會上的唱反調很失望,兩人私下溝通無果而終,尤其是治武帝周邊圍繞著各色主戰派人士,各位大佬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將大明優勢放大無數倍,將對手劣勢同樣誇大無數倍,讓年輕的治武帝更覺得勝券在握,至於朱先釺危言聳聽之論,讓這幾年順風順水的治武帝聽起來格外刺耳。


    再加上朱時烽朱三老爺子,對於朱先釺這種白眼狼式的反對,更是不以為然,認為朱先釺因為婚禮一事嚇破了膽,連帶著朱先釺在皇室心目中的地位急劇下降。


    短短一席會的時間,朱先釺在大明名義上最高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耀眼的海戰英雄,變成了不思進取的反麵典型,真真是做好十件事給領導留下的影響,不如反對一件事印象大。


    複會之後,在徐州戰區的劉右都督代表哭訴下,由於大明這些日子明麵上吃虧不少,因此在治武帝、大元帥朱先鉞陛下決斷下,盡管有著朱先釺等一小撮微弱的反對聲,大本營依然是狂熱的通過了宣戰決定,並且定調為海上決戰、陸上決勝。


    在通過開戰決議後,會場上所有代表起立,有節奏的拊掌高唿:“陛下萬歲,大明萬勝”。一時間會場上下陷入狂熱之中,震耳欲聾的歡唿聲甚至傳到遠處的樹林中,驚起一片片鳥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海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月逆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月逆流並收藏大明海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