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十多天的晴熱之後,朝鮮西邊終於有了降雨的跡象,疲憊不堪的海州混成部殘部,在幸存的最高指揮官、工兵哨都司劉奇震上校帶領下,順著地形,一路向東南方向,越過安城川後,留下一個哨的步兵和工兵警戒,其餘勉強在成歡驛站立住腳跟,並於半個小時前北上轉進到此的釜山營餘部接上了頭。


    甫一碰頭,劉上校迫不及待的就準備向熊衝中將交接軍務,光著頭連帽子都沒戴的熊中將一臉疲憊的擺擺手,說道:“召陵兄,咱們都不客氣了,兩軍建製不同,倭寇追擊甚急,驀然合兵很容易造成混亂”。


    “我下個手令,名義上兩軍合並,我任總統製官,任命召陵兄為海州混成部代理參將,成歡驛以北,還是海州部負責防務,成歡驛和成歡驛以南,由釜山營阻擋”,熊中將背著手看著地圖說道。


    “不知道中將閣下有沒有什麽後續作戰計劃,下官這邊也好配合”,劉奇震上校想了想,潰敗之際,也不去講究什麽辭讓了,直截了當的問道。


    “現在釜山營士氣低落,當務之急是找出突破口,千萬別被倭寇給包餃子了,你來之前,指揮部粗粗定了個計劃,原準備一路向北,看到你們這情況,估計全力向北還是有不少難度,現在考慮向牙山方向突破,隻要到了海邊,還不是大明水師的天下”,熊中將淡淡的迴道。


    “中將閣下,北麵敵人戰力猶存,釜山營能不能支援一部分彈藥給海州部,被倭寇伏擊之後,我們重武器基本上都丟光了”,劉奇震上校苦笑著問道。


    “光山,我們哈乞開司炮和格林炮還有幾門”?熊中將問向立在邊上的副官李雄韜中校。


    “47毫米的哈乞開司全丟了,格林炮因為是馬馱的,倒還是有幾門,就是彈藥不多了”,李雄韜中校吞吞吐吐的迴道。


    “這樣,傳我命令,分四門給召陵兄,彈藥對半分,現在當務之急是立住腳,擋住倭寇南北夾擊,同時組織部隊向牙山方向轉進,隻要到了牙山就好辦了。對了,召陵兄,海州混成部的指揮部可以和釜山營駐在一起,走起來也有個相互照應”,熊中將一腦門的想著轉進,至於其他的,都是小事爾。


    半個小時的討論後,劉奇震上校謝絕了熊中將開設聯合指揮部的好意,打著抓緊布防的名義,帶著分來的4門格林炮、20箱彈藥和部分傷藥迴到海州旅團駐地。


    進了指揮部,劉奇震上校頓時變得心事重重,作為一個工兵哨軍官,開路架橋,修築工事,甚至埋設地雷,劉上校絕對是合格的,讓他指揮陸戰,那肯定是不合格的。


    看指揮部裏麵的校級軍官們,劉奇震疲憊的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揮了揮手,憂心忡忡的自嘲道:“沒想到我老劉現在成了海州部代理參將了,開路鋪橋炸堡壘啥的,交給我老劉沒問題,論到打仗,我老劉可是七竅通了六竅,剩下的一竅就交給各位兄弟了,兄弟們,尤其是你們幾個千總,大家都說說這仗怎麽打”。


    一場惡戰下來,3000人的海州混成部突圍之後,經過簡單清點,隻有不到1200人衝出來,還有接近300的傷員,還好都是些輕傷,重傷的兄弟大部分都丟在平澤城南麵了。


    高級軍官裏麵,參加加七個都司,就剩工兵哨都司劉奇震上校毫發無損,參將和第一步兵哨都司在第一輪遇襲時就已當場陣亡,第二步兵哨、騎兵哨、馬炮哨的四個都司在後續作戰中陣亡,第三步兵哨都司、輜重大隊千總重傷,被各自的親兵們拚了小命背出來,兩人到現在都還昏迷不醒。


    大明海兵陸戰隊軍製也怪,在部這一級別,一般不設副職務,按慣例是高級軍官出現傷亡,排名第一個的下屬軍官接替,美其名曰精簡軍官編製,實則上還是當年海兵陸戰隊擴編時受到兵部和陸兵擠壓,迫不得已臨時為之。可惜,很多事情,一旦形成祖製、慣例,再想改就難了。


    現在好了,海州混成部猝然遇襲,高級軍官被一掃而空,居然讓個工兵哨的都司擔當,老劉表示提拔高升是極好的一件事,不過布陣打仗真的是亞曆山大。


    不過中層軍官方麵,18個正副步槍兵千總,還有七個活蹦亂跳,剩餘步槍兵1000餘人;八個騎兵和馬炮正副千總,就剩兩個把總,馬是一匹也沒有了,炮手還有幾個;工兵稍好,還有三個千總和把總全須全尾,剩餘戰鬥工兵200餘人;4個輜重千總、把總,就剩一個快五十歲的衛生千總官,坐在邊上,不停的揪著下巴的胡須,瑟瑟發抖。


    至於武器彈藥,步兵、工兵們表示尚可做到人手一槍,彈藥還能支撐一場中等規模戰鬥,剩下的就隻有釜山營支援的4門格林炮了。


    整個海州指揮部吵吵嚷嚷良久,最後還是老劉實在受不了軍官們拍桌子對罵,親自拍板,前線指揮由第五總王槐軒千總臨時充任阻擊指揮,帶一個把總和一個主動請纓的沒馬騎兵把總,率600兵力和兩門格林炮,埋伏在安城渡附近,阻擊敵軍,至於怎麽阻擊,那就是王千總的事了。


    第九總高英俊千總充任支援指揮,帶剩餘400兵力和裝備擔任支援任務,駐紮牛歇裏,其餘傷員和非戰鬥人員暫駐成歡驛,做好向牙山轉進準備。


    王千總領受任務後,同樣憂心忡忡的帶著分來的裝備,中午時分趕到已經在布防的安城渡。


    安城河位於素沙場之南,起源於安城縣境內,由東向西,從平澤縣北流入牙山灣。河之南北兩岸皆澤國水鄉,沼澤與水田交錯。唯中通一線,為漢城南來必經之路,跨河為橋,這就是安城渡。過安城渡而南行,即為成歡驛。


    倭寇若想南下圍堵釜山營,必須經過安城渡,此時的安成渡因為十來天沒有下雨,河水稍緩,不過兩岸沼澤密布,因為天氣幹燥,反而看起來一馬平川,是個設置陷阱的好地方;南岸丘陵密布,地勢複雜,易守難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海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月逆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月逆流並收藏大明海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