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漢號救難船尾部輪轂的不斷轉動,垂入海下的纜繩的逐漸上升,船尾的海兵水管緊張的配合收著纜繩邊上通氣管,伴隨大串大串氣泡,隻聽嘩啦一聲,水麵沸騰,一個全黃銅製造的圓腦袋怪物冒出海麵,緊接是皮質的上半身,船尾站著的海兵們探出身來,幫忙拉住這怪物的兩側,用力拖到船上,等這人形怪物坐起來,自己脫掉黃銅頭盔,才發現是個光著腦袋的大明海兵。
作為大明四艘打撈船之一的“大漢”號救難船,有著較為完備的水下打撈器械和一支熟練的潛水員隊伍,該船沒來之前,由於黃海這邊海水寒冷,海底渾濁,普通人在海水裏泡個十幾分鍾就受不了了,更別說潛入海底去摸排狀況了,專業人員辦起專業的事情確實很快。
這個潛水海兵猛喝兩口邊上遞過來的大曲,然後喘了口氣,勉力站起來,神色激動的對著一直站在邊上,一動不動盯著他看的海兵少校說道:“黃艦,應當是找到了,水下30米左右有條鋼鐵軍艦,傾覆在海底,前艦首有個大洞,和萬炳德士官說的類似,應當就是大運河艦,因著海水太過渾濁,小的不敢深入,估摸著進了艦橋,拆了艦上徽標,綁在後續纜繩上,還請再提升一下”。
船上海兵們一聽,趕緊繼續提升纜繩,不多時,一個艦標順利拉上來了,定睛一看,不就是黃銅色的大運河號徽標麽,河級炮艦側影浮雕,中間是隸書大運河三個字,下麵還刻著一行艦訓:“百舸爭流,唯我大運”,頓時有人低聲歡唿,有人放聲大哭。
黃艦長勉強笑了笑,對潛水員說道:“於兄弟辛苦了,這迴要記你頭功,且先去迴艙休息,後麵我安排其他人下水”。
到了中午,分散開來查找的各船,收到大漢號發出的旗語,逐漸聚到一起,不斷有人下水摸查,更多的艦上物件被打撈出水,甚至連船鍾和值班日誌也被撈出來了。
第二天,離著大運河艦不到1000米的淮河號也被發現,淮河號斷成兩截,首尾相距不到20米,斷裂處明顯是遭遇猛烈爆炸。
受限於海上打撈水平,兩艦還無法整體吊運出水,隻能讓人密集下水,重點是還原出兩艦沉沒時受創部位,還有就是可能的攻擊武器碎片。
經過數天的打撈之後,在黃艦長帶領下,參與打撈各艦船人員,齊聚兩艦沉沒海域,脫帽致哀,等燃盡香燭,拋下祭品,一起拉響汽笛,海上軍事調研行動告一段落。
在海州前指調配下,京師來的工程師們反複查證打撈出來的各種碎片,在數天後得出魚雷攻擊和水雷碰撞的結論。
海兵裝備研究所的鄒副總工程師陪著來視察的李定國中將,邊走邊介紹道:“中將,淮河號遭遇疑似水下武器攻擊,一發導致前火炮彈藥庫爆炸,還有兩發在中後部,連機器都炸爛了,結合這爆炸威力,我們判斷攻擊武器可能是獨逸士製造的黑頭魚雷,您看這是殘留的魚雷尾部殘骸,上麵還有獨國文字”。
李定國蹲下身來,仔細看著殺死大明海兵的武器殘骸,摩挲著殘骸邊上的細細文字,皺著眉頭問道:“這邊上有哪些海兵買過獨國黑頭魚雷的”?
“中將,北麵的北虜,東邊的日本,還有經常往來大明的米立堅、獨逸士戰艦,應當都有配備,大明海兵以前也買過老式的350毫米黑頭魚雷,後麵我們參照研製了自己的魚雷型號,原理大同小異”,鄒副總想了想迴道。
李定國站起身來,拍了拍手,又問道:“淮河艦艦一共受到三次攻擊,都是魚雷嗎”?
“是的,看這受創部位都在一側,應當是數枚魚雷同時命中導致”,鄒副總說道,然後想了想補充道:“這黑頭魚雷最大射程也就800米左右,看這規模最少有四條魚雷打過來,不過沒命中的魚雷沉到黃海海底淤泥裏,很難找到”,不得不說,這副總工程師不是白叫的,盡管是通過殘骸反推,也離事實相差不遠。
黑頭魚雷,作為最新式的海戰兵器,盡管有著射程近、時常有啞彈,並且造價高昂等問題,由於有著以小博大、一發致敵的特點,一經發明之後就被後進海軍國家大量采用,350毫米口徑,居然有著近6米的長度,不過盡管看起來細長細長的,可是在渾濁的黃海海底,想找到這麽一枚沉在海底的魚雷,確實是千難萬難。
“聽大運河號幸存的海兵說,當時就聽到幾聲悶雷聲,沒有火炮射擊聲音,看來淮河艦當時一點防備也沒有啊,但凡有一點轉向,也不會連中三雷”,李定國中將感慨道,然後又走向大運河號相關殘骸。
鄒副總慚愧的說道:“根據幸存海兵說法,大運河艦是前後觸雷,屬下無能,沒能找到水雷殘骸,料想這水雷裝藥量巨大,自身也被炸得粉碎。不過普通水雷研製難度不大,隻要能造彈簧,就能組裝出水雷,東亞各國都能造,連朝鮮李氏也有這個能力。這十幾天下來,岸邊也沒有接到發現漂浮水雷的報告,看來這水雷還具備自沉能力,或者密封性不強,時間長了自己就沉下去了,不好說是哪家的水雷”。
李定國站起身,目光炯炯的看著鄒副總說道:“那其他我就不看了,這樣吧,你們鑒定組提交一份文件,說明攻擊武器類型、數量,兩艦遇襲時間、被炸部位,記住附上照片,證據要充分、確鑿。還有,就是可能發動襲擊的對手”。
鄒副總為難的說道:“前麵都好說,這最後一條是不是超出鑒定組範疇了”?
“又不是說讓你們確定誰是兇手,把可能的嫌犯都列出來,最後結論由我這個總指揮定。你不會連這個論述也不下吧”?李定國直起身來,氣勢大盛,多年老兵痞養成的積威甚重,鄒副總頓時覺得遍體生涼,這海王八怎麽說翻臉就翻臉,頓時諾諾應承。
注:最早的潛水服出現在1715年,由法國貴族pierrerémy de beauve發明,包含頭盔和帆布質地連身服,頭盔由兩根連到水麵上軟管連接,一根用於唿吸氧氣,一根用於唿出二氧化碳。而近代意義上的潛水服則在1819年8月由德國人siebe發明,分為潛水頭盔、潛水服、潛水鞋和水上送氣管幾部分,1837年,又有人將潛水鞋升級變為重腳鞋,解決了潛水員在水下頭重腳輕難以行動的問題,此後一百多年,潛水服材質變得更加輕便,增加了各式各樣的輔助器材,但使用方式一直沒有大的變化,甚至在新中國七八十年代電影中出現的潛水員裝束,仍然和這套潛水服非常類似。
作為大明四艘打撈船之一的“大漢”號救難船,有著較為完備的水下打撈器械和一支熟練的潛水員隊伍,該船沒來之前,由於黃海這邊海水寒冷,海底渾濁,普通人在海水裏泡個十幾分鍾就受不了了,更別說潛入海底去摸排狀況了,專業人員辦起專業的事情確實很快。
這個潛水海兵猛喝兩口邊上遞過來的大曲,然後喘了口氣,勉力站起來,神色激動的對著一直站在邊上,一動不動盯著他看的海兵少校說道:“黃艦,應當是找到了,水下30米左右有條鋼鐵軍艦,傾覆在海底,前艦首有個大洞,和萬炳德士官說的類似,應當就是大運河艦,因著海水太過渾濁,小的不敢深入,估摸著進了艦橋,拆了艦上徽標,綁在後續纜繩上,還請再提升一下”。
船上海兵們一聽,趕緊繼續提升纜繩,不多時,一個艦標順利拉上來了,定睛一看,不就是黃銅色的大運河號徽標麽,河級炮艦側影浮雕,中間是隸書大運河三個字,下麵還刻著一行艦訓:“百舸爭流,唯我大運”,頓時有人低聲歡唿,有人放聲大哭。
黃艦長勉強笑了笑,對潛水員說道:“於兄弟辛苦了,這迴要記你頭功,且先去迴艙休息,後麵我安排其他人下水”。
到了中午,分散開來查找的各船,收到大漢號發出的旗語,逐漸聚到一起,不斷有人下水摸查,更多的艦上物件被打撈出水,甚至連船鍾和值班日誌也被撈出來了。
第二天,離著大運河艦不到1000米的淮河號也被發現,淮河號斷成兩截,首尾相距不到20米,斷裂處明顯是遭遇猛烈爆炸。
受限於海上打撈水平,兩艦還無法整體吊運出水,隻能讓人密集下水,重點是還原出兩艦沉沒時受創部位,還有就是可能的攻擊武器碎片。
經過數天的打撈之後,在黃艦長帶領下,參與打撈各艦船人員,齊聚兩艦沉沒海域,脫帽致哀,等燃盡香燭,拋下祭品,一起拉響汽笛,海上軍事調研行動告一段落。
在海州前指調配下,京師來的工程師們反複查證打撈出來的各種碎片,在數天後得出魚雷攻擊和水雷碰撞的結論。
海兵裝備研究所的鄒副總工程師陪著來視察的李定國中將,邊走邊介紹道:“中將,淮河號遭遇疑似水下武器攻擊,一發導致前火炮彈藥庫爆炸,還有兩發在中後部,連機器都炸爛了,結合這爆炸威力,我們判斷攻擊武器可能是獨逸士製造的黑頭魚雷,您看這是殘留的魚雷尾部殘骸,上麵還有獨國文字”。
李定國蹲下身來,仔細看著殺死大明海兵的武器殘骸,摩挲著殘骸邊上的細細文字,皺著眉頭問道:“這邊上有哪些海兵買過獨國黑頭魚雷的”?
“中將,北麵的北虜,東邊的日本,還有經常往來大明的米立堅、獨逸士戰艦,應當都有配備,大明海兵以前也買過老式的350毫米黑頭魚雷,後麵我們參照研製了自己的魚雷型號,原理大同小異”,鄒副總想了想迴道。
李定國站起身來,拍了拍手,又問道:“淮河艦艦一共受到三次攻擊,都是魚雷嗎”?
“是的,看這受創部位都在一側,應當是數枚魚雷同時命中導致”,鄒副總說道,然後想了想補充道:“這黑頭魚雷最大射程也就800米左右,看這規模最少有四條魚雷打過來,不過沒命中的魚雷沉到黃海海底淤泥裏,很難找到”,不得不說,這副總工程師不是白叫的,盡管是通過殘骸反推,也離事實相差不遠。
黑頭魚雷,作為最新式的海戰兵器,盡管有著射程近、時常有啞彈,並且造價高昂等問題,由於有著以小博大、一發致敵的特點,一經發明之後就被後進海軍國家大量采用,350毫米口徑,居然有著近6米的長度,不過盡管看起來細長細長的,可是在渾濁的黃海海底,想找到這麽一枚沉在海底的魚雷,確實是千難萬難。
“聽大運河號幸存的海兵說,當時就聽到幾聲悶雷聲,沒有火炮射擊聲音,看來淮河艦當時一點防備也沒有啊,但凡有一點轉向,也不會連中三雷”,李定國中將感慨道,然後又走向大運河號相關殘骸。
鄒副總慚愧的說道:“根據幸存海兵說法,大運河艦是前後觸雷,屬下無能,沒能找到水雷殘骸,料想這水雷裝藥量巨大,自身也被炸得粉碎。不過普通水雷研製難度不大,隻要能造彈簧,就能組裝出水雷,東亞各國都能造,連朝鮮李氏也有這個能力。這十幾天下來,岸邊也沒有接到發現漂浮水雷的報告,看來這水雷還具備自沉能力,或者密封性不強,時間長了自己就沉下去了,不好說是哪家的水雷”。
李定國站起身,目光炯炯的看著鄒副總說道:“那其他我就不看了,這樣吧,你們鑒定組提交一份文件,說明攻擊武器類型、數量,兩艦遇襲時間、被炸部位,記住附上照片,證據要充分、確鑿。還有,就是可能發動襲擊的對手”。
鄒副總為難的說道:“前麵都好說,這最後一條是不是超出鑒定組範疇了”?
“又不是說讓你們確定誰是兇手,把可能的嫌犯都列出來,最後結論由我這個總指揮定。你不會連這個論述也不下吧”?李定國直起身來,氣勢大盛,多年老兵痞養成的積威甚重,鄒副總頓時覺得遍體生涼,這海王八怎麽說翻臉就翻臉,頓時諾諾應承。
注:最早的潛水服出現在1715年,由法國貴族pierrerémy de beauve發明,包含頭盔和帆布質地連身服,頭盔由兩根連到水麵上軟管連接,一根用於唿吸氧氣,一根用於唿出二氧化碳。而近代意義上的潛水服則在1819年8月由德國人siebe發明,分為潛水頭盔、潛水服、潛水鞋和水上送氣管幾部分,1837年,又有人將潛水鞋升級變為重腳鞋,解決了潛水員在水下頭重腳輕難以行動的問題,此後一百多年,潛水服材質變得更加輕便,增加了各式各樣的輔助器材,但使用方式一直沒有大的變化,甚至在新中國七八十年代電影中出現的潛水員裝束,仍然和這套潛水服非常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