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雪茄,抽多了也會上頭,慢慢吸了幾口之後,朱三老爺子放下雪茄,拿起剪刀仔細的剪掉煙頭,開始了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
“遠洋,當今陛下待你如何”?朱三老爺子看著朱先釺問道。
“陛下與大宗正待我兄妹如自家後輩,先是允許我與小妹從入皇族五服,讓我這一支朱姓過世先輩得償心願,再就是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小子任職上多加照拂,讓我兄妹感激涕零,銘記於心。小子還從來沒有當麵謝過三爺爺”,說到此,朱先釺站起身來,畢恭畢敬的給朱三老爺子行了個禮。
朱三老爺子也不避讓,受了朱先釺一禮,然後示意朱先釺坐下,繼續說道:“陛下憐愛你兄妹,也是遠洋用性命換來的,這個不算得數,你可知為什麽我要同意陛下收你們重迴五服”?
“小子不知,還請三爺爺示下”,朱先釺恭敬的迴道。
“不用這麽正式,就當是親戚之間說閑話”,朱三老爺子換了個舒服的姿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看著朱先釺說道:“你救駕受傷,剛好我們在海兵總醫院裏一起住院,一番交往之後,發現你對海兵一道很有見地,假以時日必將是個大明海兵好將領。古人雲,富貴不過三代,你也知道,安宗皇帝之後,皇族氣運不昌,六代傳承之後,更是無甚拔尖人才,現如今世界變化日新月異,首輔一派要求皇家下放更多權利,更有甚者要求效仿西夷行君主立憲製度,皇族原本依仗的海兵現在也是一盤散沙,估計這立憲之事勢在必行,為了讓大明皇族永續,不至於大權旁落,我與陛下前麵也商議過好幾次,想來逆勢而上估計困難重重,倒不如順勢而為,把皇族相關的好苗子也推上去,隻要我皇族人才濟濟,皇家優秀的人才越多,皇族才能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說到此,我真覺得安宗皇帝乃天人下凡,二百多年前就料到我皇族將來人丁不興,專門定下來重歸五服的條例。不過我選人,重才更重德,看你也是個有擔當又顧家的好孩子,這才推薦於陛下,可不能讓我失望啊”。
“三爺爺對我兄妹的大恩大德沒齒難忘,尤其是小妹,小子不在京師,一直是三爺爺在關照,您的恩情小子牢記於心,但凡您有所差遣,小子願服長者勞”,朱先釺再次起身施禮。
朱三老爺子擺擺手,繼續說道:“話也說開了,有時候利益關係比恩情更牢靠,你需要皇家給你助力,皇家需要你來撐場麵,各取所需,不需要客套,你在宣保司用軟釘子對付林道宏,效果不錯,連陛下都有所耳聞,覺得你能力不錯,很有點手腕,到海兵校閱,你現場解說和專業知識讓陛下很滿意,加上先顏在皇後娘娘那裏印象也很好,陛下和我原本想春節後在海兵裏麵給你某個好點的職位,這才讓你出訪日本去鍍層金,不曾想你捅出了這麽大的簍子”。
“這個事情,我也反省了,確實是小子太衝動,沒考慮到大局,顧了海兵的麵子,沒想到讓都督府裏的林派抓著不放,要不是您讓朱太爺爺出場,真沒把握過關”,朱先釺苦笑著第三次站起來給朱三老爺子施禮。
“原本陛下震怒,覺得皇家的恩情快被你用光了,我三番五次跟陛下說,遠洋是個不顧身的孩子,海兵五年,三次受傷,沒有一次是因為私事。你在倭國的舉動,民間可是讚譽有加,也算是給皇族臉麵上爭光,讓人也知道皇族除了統領萬民、溫文爾雅,還是有血性、會殺人的,這才讓你過關。這一次,說到底還是海兵自身拉胯,有紀不遵,有令不行,偌大一個戰隊,居然校官以上集體外出,讓你這麽一個小小的尉官來頂崗,要不是你辣手處置,說不得要鬧多大的笑話,大明海兵不多的遮羞布都快被人扯的幹幹淨淨”,說道此朱三老爺子搖搖頭,長歎一口氣。
“不過,這事說壞不壞,說好不好,今年五月份時候,陛下借著遇刺的事,讓林朝風一級上將提前致仕,總算是讓與皇家齊心的鄭家上位,這幾個月下來海兵還是變化不大,陛下覺得非下重手不可,剛好趕上這個廣島事件,也算是讓陛下找著機會了。隻可惜你要受委屈,還得下放地方,剛好也避避風頭。讓你去海州鎮守府,是我的意思,這地方瀕臨北虜,有危險,但是也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富貴險中求,萬事求人不如求己,有了實打實的戰功,後麵你的路才會走得更順一點,遠洋你不會有意見吧”?朱三老爺子眯著眼睛問道。
“全憑三爺爺做主”,朱先釺暗自腹誹,還不是讓小小的上尉頂缸,嘴上還是說的很漂亮。
說到此,朱三老爺子對朱先釺的態度很滿意,沒有鬧情緒,也沒有提過分要求,接著說道:“當今皇家日子不好過呀,首輔一派處處緊逼,通過工廠主們鼓動所謂的民意,要求工業自治,現在大明工廠眾多,涉及到的工人和家屬更多,一直盼著能通過工廠自治能提高收入。國內的文化人們也跟著在報紙上鼓吹西夷君主立憲製種種好處,前幾年大朝會都有人跳出來要求立憲,都給陛下用立憲準備期給拖延下去了。嗯,記得是517年大朝會提出來是五年預備期,我估計著,今年過完春節的初十大朝會,五年期滿,肯定會有人出來把立憲的事鬧大,此事勢在必行,就不知道陛下怎麽考慮,是真立憲還是以立憲為名,繼續拖延,我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就是這麽拖下去,皇家權力會越來越小”。
“三爺爺,小子別的不知道,但從日常感受和民間輿論看,百姓還是支持皇家的多,不管是大明立國之初百姓的愛戴,還是安宗皇帝穩定南方以來對百姓的種種善策,這都是短短數十年內難以動搖的”,朱先釺迴道。
“遠洋你應當知道民意如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二百多年下來,安宗皇帝遺下的善策早就快消耗一空。百十年前,大明國策是農耕自給和軍隊海外征戰,隻要皇家能帶頭,讓百姓能填飽肚子有個晉升渠道,讓權貴有大把收入、能過上窮奢極欲的生活,大家都能相安無事。這工業化以來,世界變化日新月異,城市越來越大,財富越來越集中,國內海外交流越來越容易,那些有了錢又沒有地位的工廠主和商人們,看到西夷有些政治家、資本家居然能當上首相,都動了心思變著法子在爭取政治地位。這百姓以前也就是在百裏之地過活,隻要吃飽穿暖,平平安安就行,現在睜眼看世界,當驚世界殊,人心不足蛇吞象,有樣學樣,誰都想更上一層樓啊”,朱三老爺子感慨道。
“遠洋,當今陛下待你如何”?朱三老爺子看著朱先釺問道。
“陛下與大宗正待我兄妹如自家後輩,先是允許我與小妹從入皇族五服,讓我這一支朱姓過世先輩得償心願,再就是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小子任職上多加照拂,讓我兄妹感激涕零,銘記於心。小子還從來沒有當麵謝過三爺爺”,說到此,朱先釺站起身來,畢恭畢敬的給朱三老爺子行了個禮。
朱三老爺子也不避讓,受了朱先釺一禮,然後示意朱先釺坐下,繼續說道:“陛下憐愛你兄妹,也是遠洋用性命換來的,這個不算得數,你可知為什麽我要同意陛下收你們重迴五服”?
“小子不知,還請三爺爺示下”,朱先釺恭敬的迴道。
“不用這麽正式,就當是親戚之間說閑話”,朱三老爺子換了個舒服的姿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看著朱先釺說道:“你救駕受傷,剛好我們在海兵總醫院裏一起住院,一番交往之後,發現你對海兵一道很有見地,假以時日必將是個大明海兵好將領。古人雲,富貴不過三代,你也知道,安宗皇帝之後,皇族氣運不昌,六代傳承之後,更是無甚拔尖人才,現如今世界變化日新月異,首輔一派要求皇家下放更多權利,更有甚者要求效仿西夷行君主立憲製度,皇族原本依仗的海兵現在也是一盤散沙,估計這立憲之事勢在必行,為了讓大明皇族永續,不至於大權旁落,我與陛下前麵也商議過好幾次,想來逆勢而上估計困難重重,倒不如順勢而為,把皇族相關的好苗子也推上去,隻要我皇族人才濟濟,皇家優秀的人才越多,皇族才能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說到此,我真覺得安宗皇帝乃天人下凡,二百多年前就料到我皇族將來人丁不興,專門定下來重歸五服的條例。不過我選人,重才更重德,看你也是個有擔當又顧家的好孩子,這才推薦於陛下,可不能讓我失望啊”。
“三爺爺對我兄妹的大恩大德沒齒難忘,尤其是小妹,小子不在京師,一直是三爺爺在關照,您的恩情小子牢記於心,但凡您有所差遣,小子願服長者勞”,朱先釺再次起身施禮。
朱三老爺子擺擺手,繼續說道:“話也說開了,有時候利益關係比恩情更牢靠,你需要皇家給你助力,皇家需要你來撐場麵,各取所需,不需要客套,你在宣保司用軟釘子對付林道宏,效果不錯,連陛下都有所耳聞,覺得你能力不錯,很有點手腕,到海兵校閱,你現場解說和專業知識讓陛下很滿意,加上先顏在皇後娘娘那裏印象也很好,陛下和我原本想春節後在海兵裏麵給你某個好點的職位,這才讓你出訪日本去鍍層金,不曾想你捅出了這麽大的簍子”。
“這個事情,我也反省了,確實是小子太衝動,沒考慮到大局,顧了海兵的麵子,沒想到讓都督府裏的林派抓著不放,要不是您讓朱太爺爺出場,真沒把握過關”,朱先釺苦笑著第三次站起來給朱三老爺子施禮。
“原本陛下震怒,覺得皇家的恩情快被你用光了,我三番五次跟陛下說,遠洋是個不顧身的孩子,海兵五年,三次受傷,沒有一次是因為私事。你在倭國的舉動,民間可是讚譽有加,也算是給皇族臉麵上爭光,讓人也知道皇族除了統領萬民、溫文爾雅,還是有血性、會殺人的,這才讓你過關。這一次,說到底還是海兵自身拉胯,有紀不遵,有令不行,偌大一個戰隊,居然校官以上集體外出,讓你這麽一個小小的尉官來頂崗,要不是你辣手處置,說不得要鬧多大的笑話,大明海兵不多的遮羞布都快被人扯的幹幹淨淨”,說道此朱三老爺子搖搖頭,長歎一口氣。
“不過,這事說壞不壞,說好不好,今年五月份時候,陛下借著遇刺的事,讓林朝風一級上將提前致仕,總算是讓與皇家齊心的鄭家上位,這幾個月下來海兵還是變化不大,陛下覺得非下重手不可,剛好趕上這個廣島事件,也算是讓陛下找著機會了。隻可惜你要受委屈,還得下放地方,剛好也避避風頭。讓你去海州鎮守府,是我的意思,這地方瀕臨北虜,有危險,但是也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富貴險中求,萬事求人不如求己,有了實打實的戰功,後麵你的路才會走得更順一點,遠洋你不會有意見吧”?朱三老爺子眯著眼睛問道。
“全憑三爺爺做主”,朱先釺暗自腹誹,還不是讓小小的上尉頂缸,嘴上還是說的很漂亮。
說到此,朱三老爺子對朱先釺的態度很滿意,沒有鬧情緒,也沒有提過分要求,接著說道:“當今皇家日子不好過呀,首輔一派處處緊逼,通過工廠主們鼓動所謂的民意,要求工業自治,現在大明工廠眾多,涉及到的工人和家屬更多,一直盼著能通過工廠自治能提高收入。國內的文化人們也跟著在報紙上鼓吹西夷君主立憲製種種好處,前幾年大朝會都有人跳出來要求立憲,都給陛下用立憲準備期給拖延下去了。嗯,記得是517年大朝會提出來是五年預備期,我估計著,今年過完春節的初十大朝會,五年期滿,肯定會有人出來把立憲的事鬧大,此事勢在必行,就不知道陛下怎麽考慮,是真立憲還是以立憲為名,繼續拖延,我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就是這麽拖下去,皇家權力會越來越小”。
“三爺爺,小子別的不知道,但從日常感受和民間輿論看,百姓還是支持皇家的多,不管是大明立國之初百姓的愛戴,還是安宗皇帝穩定南方以來對百姓的種種善策,這都是短短數十年內難以動搖的”,朱先釺迴道。
“遠洋你應當知道民意如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二百多年下來,安宗皇帝遺下的善策早就快消耗一空。百十年前,大明國策是農耕自給和軍隊海外征戰,隻要皇家能帶頭,讓百姓能填飽肚子有個晉升渠道,讓權貴有大把收入、能過上窮奢極欲的生活,大家都能相安無事。這工業化以來,世界變化日新月異,城市越來越大,財富越來越集中,國內海外交流越來越容易,那些有了錢又沒有地位的工廠主和商人們,看到西夷有些政治家、資本家居然能當上首相,都動了心思變著法子在爭取政治地位。這百姓以前也就是在百裏之地過活,隻要吃飽穿暖,平平安安就行,現在睜眼看世界,當驚世界殊,人心不足蛇吞象,有樣學樣,誰都想更上一層樓啊”,朱三老爺子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