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一個大例會後,宣保司的大會議室裏人頭湧動,除了值班的讚劃和出外勤的幾位管事,難得看到宣保司齊聚一堂,因上官們都去參加大例會,無人拘束,大家正在熱熱鬧鬧的談論著前不久的海上校閱,談著談著不知就怎麽聊到應天府裏新出的黃梅戲《奔月》,據說出演主角的黃煌黃公子,唱念做打,樣樣精通,眉目傳神,緊拉慢唱,韻味十足,談到興起時,有票友禁不住唱到“布穀聲聲柳絲長,仙寓山頭春露香,白雲深處歌聲朗,山裏姑娘忙采茶”,不禁引起陣陣喝彩聲,在座者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突然有人發聲,“都指揮使到”,會議室裏頓時一陣慌亂,或正襟危坐,或收斂神情,或拿本提筆,不一而足。林都指揮使夾著他的黑色公文包,帶著各位司都指揮使同知、指揮使、指揮同知,推門匆匆而入。林都指揮使在前排麵向下屬而坐,各位上官或陪坐、或坐到預留位置。待各人坐齊,林都指揮使端起勤務兵準備好的香茗,淺淺抿了一口,輕咳一聲,說道:“下麵開始開會”。
原來根據駐朝鮮錦衣衛和海軍都督府職方司聯合報告,近期朝鮮大院君與閔妃一黨因門戶開放之事起了衝突,朝鮮各道隱約有不穩之勢,倭國借機在朝鮮生事,指示歆羨日本明治維新成果的朝鮮開化派煽風點火,反對閔妃一黨,鼓動獨立,並準備渡海直接出兵幹預。在大明首輔周萬鈞主持下,經兵部與海軍都督府支持,報隆勝帝禦前會議決斷,準備三管齊下:一是抽調龍江營和仁川營各一部入平壤,由海兵陸戰隊出身的都督同知吳長青中將指揮,支持閔妃盡快平息事態;二是增加海兵陸戰隊釜山營駐軍數量,抽調龍江營一部支援,抽調海軍都督府陸戰司部分軍官加強指揮,提高對馬海峽防禦能力,此事由陸戰司負責;三是抽調鬆江分艦隊四艘鐵甲艦,由都督同知李定國中將負責,護送禮部常左侍郎至日本政府遞交國書,海兵水師先訪問日本東京橫須賀軍港,而後穿越日本內海海道,至廣島訪問,然後抵達釜山港停留一周後歸建。海軍都督府準備用武力警告日本不要妄啟事端,當然明麵上是對日本參加大明海上校閱的友好迴訪,相關行程禮部已經照會了倭國駐大明特使,如無意外,三日內啟程,七日內到達倭國。
作為友好訪問,宣保司必不可缺,終於到了重頭戲了,林都指揮使清了清嗓子,環視四周,一字一句牙疼般地說道:“報經鄭都督批準,我司保衛處李指揮使擔任宣保組組長,負責抽調宣傳、保衛、翻譯相關人員參加,宣傳處朱先釺上尉在海兵校閱中技藝嫻熟,得到陛下首肯,此次出訪,宣保處朱上尉參加此差遣。聽說朱上尉對倭國兵艦情況很是上心,可要好好表現啊。此外,例行性的宣傳拍攝,由宣傳處抽調相應士官、器材一應保障”。
林都指揮使說完,也覺得甚是無趣,直接揮揮手,宣布解散。
林都指揮使走後,會議室裏頓時一片議論聲,人聲嘈雜,與朱先釺交好的同僚,紛紛上前祝賀,順便列上要采買的物品清單,林都指揮使一派則是冷言冷語,一副朱先釺小人得誌、占便宜的感覺。
作為當事人,朱先釺到渾然不覺,屁顛顛的跟著保衛處同僚們繼續開小會去也。
三日準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期間朱先釺迴了趟家,讓小妹有空去和朱三老爺子說一聲,剩下時間就是在辦公室做各種準備。
11月8日,出訪的海軍都督府人員如期出行,龍江關碼頭上的龍江號炮艦,在拉響長長的一聲汽笛後,解纜啟程。按照計劃書,兩日後,抵達鬆江海兵基地,換乘早已準備好的徐州號鐵甲艦,率領其他三艘鐵甲艦,一路直奔東京灣。
11月15日,徐州號戰隊如期抵達東京灣橫須賀軍港,在日方引導船的領航下,鄭艦長親自指揮,在“右舵三、前進一”、“左舵一,停車”這一連串口令下,徐州號穩穩的靠向3號碼頭,艦上人員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右舷接岸,穩穩靠泊,“航海長注意,左右舷降下錨鏈,右舷與岸上聯絡;航海副長注意,拋出纜繩,準備係纜;輪機長注意,鍋爐保持四分之一壓力,確保聽令十五分鍾內能加壓啟航”。
待艦上海兵伸出舷梯,並下艦固定後,先行聯絡人員、各色保障人員先行魚貫而下。碼頭上倭國海軍軍樂隊奏起了雙方國歌,樂聲陣陣,曲調歡快,迎接的倭國海軍常備艦隊司令井上良馨少將與陪同人員等候在舷梯口。
此時倭國海軍還屬於初創階段,海軍部部長也僅為中將軍銜,井上少將已經是倭國拿得出手的幾位將軍之一,並沒有軍銜不對等的怠慢之意。都督同知李定國中將率先下艦,與井上少將相互敬禮致意,宣傳處的攝像士官們不失時機的拍下照片,留下了高大艦影下雙方高級將領的親切合影。
隨後,在井上少將陪同下,李定國中將檢閱了倭國海軍儀仗隊,並發表了明日友好、海兵互訪的簡短致辭。而後與禮部官員兵分兩路,常左侍郎在倭國外交部官員的陪同下,先乘馬車,然後換乘小火車,去往倭國政府;高上將一行數十人,浩浩蕩蕩地乘坐馬車往橫須賀市的倭國海軍部駛去。
在倭國海軍省辦公大樓會議室,李定國中將與大名鼎鼎的倭國海軍大臣西鄉叢道中將握手致意後,雙方落座開始了第一次海兵會談。
西鄉叢道原為陸軍中將,明治時期九位元老之一,長期堅持大力發展海軍,不惜從陸軍中將轉為海軍中將,說服政府把海軍預算提高到陸軍一半,花大力氣向英吉利采購了扶桑、金剛、比睿號三艘準鐵甲戰艦,後麵又陸陸續續采購了一批小型艦船,並借此與英吉利政府建立了長期友好關係,堪稱倭國海軍建設柱石,常備艦隊所在的橫須賀軍港,不僅僅是因為水文條件良好,也是邊上有著目前日本最大的鋼鐵廠橫須賀海軍兵工廠和數量眾多的船塢,其內港的五個船塢可以製造和維修2000到8000噸的戰艦,堪稱是遠東僅次於大明崇明島造船廠的軍艦建造基地。
西鄉叢道此人很有戰略眼光,氣量極大,隻負責全局規劃,細節方麵向來全盤交於部下,看不懂的海軍文件經常讓下屬去解釋,經常一番了解後,一拍大腿做恍然大悟狀,然後高唿“原來如此”,下屬也搞不清是真懂還是假懂,因此海軍內部給他送了個“原來如此大臣”號稱。
後來曾擔任倭國海軍軍令部部長的山本權兵衛,其時在西鄉手下任職,作為高級讚劃,曾經與同僚不眠不休花了快一個月時間,製定了對朝鮮作戰方案,並呈於西鄉,結果一天後就讓人把方案還給山本權兵衛,不置一詞,山本很是不服氣,追上急著去喝花酒的西鄉,並質問西鄉:“身為海軍大臣,怎麽可以如此不負責任,對部下的心血不屑一顧”?
西鄉招了招手,讓山本站得更靠近些,然後壓低了嗓門說:“我是陸軍出身,反正看不懂,何苦要看這些?我作為長官,不需要看的,有你們看就行了。我的任務,就是幫你們去要錢,去要權的,事情放手讓你們去做,這樣不是更好嗎”?
這迴變成山本大佐高唿“哪路或多”。
從此山本跟定了西鄉,西鄉指向哪兒,山本就肯定打向哪。
冗長的會議繼續進行中,後排陪坐的朱先釺伸首向對麵看去,頭發卷曲、一臉絡腮胡的西鄉中將當中而坐,正在閉目養神,不知道是在琢磨事情還是在打瞌睡,兩邊分別是常備艦隊司令井上良馨少將,特意從長崎趕過來的西海警備艦隊司令伊東佑亨少將,還有就是山本權兵衛、佐藤鎮雄、新井有貫、有馬新一、阪元八郎太、鹿野勇之進大佐這些日本海軍高級讚劃和主力艦艦長。
看著排排坐後世鼎鼎有名的倭國海軍精英,朱先釺無不惡意的想到,如果此時一發300毫米開花彈打過來,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將來的海上惡戰,當然也就是想想罷了。
突然有人發聲,“都指揮使到”,會議室裏頓時一陣慌亂,或正襟危坐,或收斂神情,或拿本提筆,不一而足。林都指揮使夾著他的黑色公文包,帶著各位司都指揮使同知、指揮使、指揮同知,推門匆匆而入。林都指揮使在前排麵向下屬而坐,各位上官或陪坐、或坐到預留位置。待各人坐齊,林都指揮使端起勤務兵準備好的香茗,淺淺抿了一口,輕咳一聲,說道:“下麵開始開會”。
原來根據駐朝鮮錦衣衛和海軍都督府職方司聯合報告,近期朝鮮大院君與閔妃一黨因門戶開放之事起了衝突,朝鮮各道隱約有不穩之勢,倭國借機在朝鮮生事,指示歆羨日本明治維新成果的朝鮮開化派煽風點火,反對閔妃一黨,鼓動獨立,並準備渡海直接出兵幹預。在大明首輔周萬鈞主持下,經兵部與海軍都督府支持,報隆勝帝禦前會議決斷,準備三管齊下:一是抽調龍江營和仁川營各一部入平壤,由海兵陸戰隊出身的都督同知吳長青中將指揮,支持閔妃盡快平息事態;二是增加海兵陸戰隊釜山營駐軍數量,抽調龍江營一部支援,抽調海軍都督府陸戰司部分軍官加強指揮,提高對馬海峽防禦能力,此事由陸戰司負責;三是抽調鬆江分艦隊四艘鐵甲艦,由都督同知李定國中將負責,護送禮部常左侍郎至日本政府遞交國書,海兵水師先訪問日本東京橫須賀軍港,而後穿越日本內海海道,至廣島訪問,然後抵達釜山港停留一周後歸建。海軍都督府準備用武力警告日本不要妄啟事端,當然明麵上是對日本參加大明海上校閱的友好迴訪,相關行程禮部已經照會了倭國駐大明特使,如無意外,三日內啟程,七日內到達倭國。
作為友好訪問,宣保司必不可缺,終於到了重頭戲了,林都指揮使清了清嗓子,環視四周,一字一句牙疼般地說道:“報經鄭都督批準,我司保衛處李指揮使擔任宣保組組長,負責抽調宣傳、保衛、翻譯相關人員參加,宣傳處朱先釺上尉在海兵校閱中技藝嫻熟,得到陛下首肯,此次出訪,宣保處朱上尉參加此差遣。聽說朱上尉對倭國兵艦情況很是上心,可要好好表現啊。此外,例行性的宣傳拍攝,由宣傳處抽調相應士官、器材一應保障”。
林都指揮使說完,也覺得甚是無趣,直接揮揮手,宣布解散。
林都指揮使走後,會議室裏頓時一片議論聲,人聲嘈雜,與朱先釺交好的同僚,紛紛上前祝賀,順便列上要采買的物品清單,林都指揮使一派則是冷言冷語,一副朱先釺小人得誌、占便宜的感覺。
作為當事人,朱先釺到渾然不覺,屁顛顛的跟著保衛處同僚們繼續開小會去也。
三日準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期間朱先釺迴了趟家,讓小妹有空去和朱三老爺子說一聲,剩下時間就是在辦公室做各種準備。
11月8日,出訪的海軍都督府人員如期出行,龍江關碼頭上的龍江號炮艦,在拉響長長的一聲汽笛後,解纜啟程。按照計劃書,兩日後,抵達鬆江海兵基地,換乘早已準備好的徐州號鐵甲艦,率領其他三艘鐵甲艦,一路直奔東京灣。
11月15日,徐州號戰隊如期抵達東京灣橫須賀軍港,在日方引導船的領航下,鄭艦長親自指揮,在“右舵三、前進一”、“左舵一,停車”這一連串口令下,徐州號穩穩的靠向3號碼頭,艦上人員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右舷接岸,穩穩靠泊,“航海長注意,左右舷降下錨鏈,右舷與岸上聯絡;航海副長注意,拋出纜繩,準備係纜;輪機長注意,鍋爐保持四分之一壓力,確保聽令十五分鍾內能加壓啟航”。
待艦上海兵伸出舷梯,並下艦固定後,先行聯絡人員、各色保障人員先行魚貫而下。碼頭上倭國海軍軍樂隊奏起了雙方國歌,樂聲陣陣,曲調歡快,迎接的倭國海軍常備艦隊司令井上良馨少將與陪同人員等候在舷梯口。
此時倭國海軍還屬於初創階段,海軍部部長也僅為中將軍銜,井上少將已經是倭國拿得出手的幾位將軍之一,並沒有軍銜不對等的怠慢之意。都督同知李定國中將率先下艦,與井上少將相互敬禮致意,宣傳處的攝像士官們不失時機的拍下照片,留下了高大艦影下雙方高級將領的親切合影。
隨後,在井上少將陪同下,李定國中將檢閱了倭國海軍儀仗隊,並發表了明日友好、海兵互訪的簡短致辭。而後與禮部官員兵分兩路,常左侍郎在倭國外交部官員的陪同下,先乘馬車,然後換乘小火車,去往倭國政府;高上將一行數十人,浩浩蕩蕩地乘坐馬車往橫須賀市的倭國海軍部駛去。
在倭國海軍省辦公大樓會議室,李定國中將與大名鼎鼎的倭國海軍大臣西鄉叢道中將握手致意後,雙方落座開始了第一次海兵會談。
西鄉叢道原為陸軍中將,明治時期九位元老之一,長期堅持大力發展海軍,不惜從陸軍中將轉為海軍中將,說服政府把海軍預算提高到陸軍一半,花大力氣向英吉利采購了扶桑、金剛、比睿號三艘準鐵甲戰艦,後麵又陸陸續續采購了一批小型艦船,並借此與英吉利政府建立了長期友好關係,堪稱倭國海軍建設柱石,常備艦隊所在的橫須賀軍港,不僅僅是因為水文條件良好,也是邊上有著目前日本最大的鋼鐵廠橫須賀海軍兵工廠和數量眾多的船塢,其內港的五個船塢可以製造和維修2000到8000噸的戰艦,堪稱是遠東僅次於大明崇明島造船廠的軍艦建造基地。
西鄉叢道此人很有戰略眼光,氣量極大,隻負責全局規劃,細節方麵向來全盤交於部下,看不懂的海軍文件經常讓下屬去解釋,經常一番了解後,一拍大腿做恍然大悟狀,然後高唿“原來如此”,下屬也搞不清是真懂還是假懂,因此海軍內部給他送了個“原來如此大臣”號稱。
後來曾擔任倭國海軍軍令部部長的山本權兵衛,其時在西鄉手下任職,作為高級讚劃,曾經與同僚不眠不休花了快一個月時間,製定了對朝鮮作戰方案,並呈於西鄉,結果一天後就讓人把方案還給山本權兵衛,不置一詞,山本很是不服氣,追上急著去喝花酒的西鄉,並質問西鄉:“身為海軍大臣,怎麽可以如此不負責任,對部下的心血不屑一顧”?
西鄉招了招手,讓山本站得更靠近些,然後壓低了嗓門說:“我是陸軍出身,反正看不懂,何苦要看這些?我作為長官,不需要看的,有你們看就行了。我的任務,就是幫你們去要錢,去要權的,事情放手讓你們去做,這樣不是更好嗎”?
這迴變成山本大佐高唿“哪路或多”。
從此山本跟定了西鄉,西鄉指向哪兒,山本就肯定打向哪。
冗長的會議繼續進行中,後排陪坐的朱先釺伸首向對麵看去,頭發卷曲、一臉絡腮胡的西鄉中將當中而坐,正在閉目養神,不知道是在琢磨事情還是在打瞌睡,兩邊分別是常備艦隊司令井上良馨少將,特意從長崎趕過來的西海警備艦隊司令伊東佑亨少將,還有就是山本權兵衛、佐藤鎮雄、新井有貫、有馬新一、阪元八郎太、鹿野勇之進大佐這些日本海軍高級讚劃和主力艦艦長。
看著排排坐後世鼎鼎有名的倭國海軍精英,朱先釺無不惡意的想到,如果此時一發300毫米開花彈打過來,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將來的海上惡戰,當然也就是想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