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方停戰
漢末三國:從揚州開始爭霸 作者:王伯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身在合浦郡的鄭寶本來希望自己的水軍能有新的突破,可以打開新的局麵。但是沒想到也出師不利,隻能掠奪糧草。
不過確是能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這也相當不錯了,於是他便寫信讓徐盛小心行事,千萬不要被擊潰。
又是一個月過去了,處於戰火之中的交州卻陷入到了詭異的平靜之中,隻有身在暴風旋渦裏的人能深切的感受到是這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寧靜。
距離出征也有三個月之久了,眼看著新年即將來臨,看來今年也隻能在外地過一個新年了。不過好在南方氣候溫和,雖然冬天也不至於太過於寒冷。
鄭寶的思緒迴到了家鄉,迴到了那個無比溫馨的家裏,他想念著自己的父親、母親、妹妹和妻子。
在這期間,他也收到了豫章的書信。原來在十月份自己出征的時候,糜貞便剛剛懷了身孕,現在孩子也已經有三個月大了,預計等到今年七月份,就會生出他第一個孩子。
這讓鄭寶高興壞了,自己終於在這個世界上有了自己的血脈,也算是有了一絲牽掛。
鄭父鄭母也十分高興,整日裏都派人小心伺候著糜貞,天天對她噓寒問暖,希望可以生出一個大胖小子來。
所以雖然現在正在交戰,鄭寶的心思早就已經飛迴了家鄉,他急迫的想見到家人。
就在這個時候,士燮也派人前來和談。鄭寶並沒有拒絕,畢竟他也有此意,不過麵子上也是表現的非常冷淡,以便更好的坐地起價。
士徵作為士燮的長子,此次前來和談是非常有誠意的,他說道:“揚州刺史此番前來出兵是為了征討殘暴的朱符,而現在朱符卻坐壁上觀,反倒是我士氏損兵折將,不知這卻是為何?”
“士氏在交州境內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既然所屬交州,必然要為朱符效忠!”
“我父子在交州二十餘年,一直對地方治理有佳,並未做過過分的事情。”
……
兩個人唇槍舌戰,互不相讓,最終也達成了協議。
士氏同意把南海郡和合浦郡兩郡的治理權交給揚州管理,一切人事任命皆由鄭寶所控;同時俘虜的近萬餘人馬,也交給揚州,他們的家眷也將送還至揚州。
而揚州則要釋放董奉、士頌二將,並且承諾不再進攻士氏,雙方組成聯盟,共同抵禦北部的交州刺史朱符。
這樣的結果是交州刺史朱符沒有預料過的,他本想來一個坐山觀虎鬥,卻沒想到這場戰鬥竟然草草結束。自己在其中沒有獲得任何的利益,這讓他有點心痛,畢竟機會白白的在他眼前,卻沒有抓住。
不過好在士燮的實力進一步被削弱,現在和自己平分秋色。但更壞的一點是揚州的勢力更加強大,雙方加起來也沒有他的一半實力。
又是長達一個月時間的處理政務,鄭寶才慢慢的掌控了合浦郡和南海郡。至於兩郡的太守人選,鄭寶早有考慮,那就是現任長沙太守郭嘉。必須得要有一個文臣來處理交州複雜的情況,保證隨時可以做出調整變化。
韓驥暫時接任長沙太守,郭嘉暫為合浦郡、南海郡太守,周倉、裴元紹二人輔佐,統兵六千駐守,水軍統領徐盛率軍兩千駐紮在徐聞縣,也歸郭嘉調度。
經過前期的初步統計,合浦郡有戶兩萬三千,人口九萬餘,南海郡有戶五萬八千,人口二十餘萬。因為沒有受到黃巾之亂的波及,所以交州人口整體波動不大。
鄭寶率命剩餘的大軍和這場戰爭中俘虜的士卒返迴了豫章郡。
……
大漢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三月,在辛苦征戰六個月之後,揚州刺史鄭寶終於率軍返迴豫章郡。加上交州南海郡和合浦郡的人口,現在鄭寶的勢力人口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之多。
第一件事情,鄭寶便是迴家和家人團聚。在家裏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糜貞,兩人許久不見,甚是想念,有很多悄悄話要說,周圍的人見狀也不再打擾。
鄭父、鄭母也已經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一家五口整整齊齊的終於團聚了。鄭月這些年也已經長成了大姑娘,鄭寶準備讓她和郭嘉今年就完婚。鄭月聽了之後臉紅紅的,頭也不迴的返迴了自己的房間。
從家人的口中,鄭寶也了解到這半年以來他的大舅子糜竺一直在北方為自己收購糧草和馬匹,這讓他的內心十分感動。雖然說自己和糜貞兩個人結合,有著利益聯姻的一方麵考慮,但是現在成為了一家人,糜竺也大力支持自己,自己以後也會絕不吝嗇,為糜氏提供幫助。
第二天早上,鄭寶便迴到了刺史府,聽魯肅稟報各地傳來的公文。
同時還有一件要緊的事,那就是抓緊擴軍,眼見著離中原大亂的時候越來越近,自己手中的兵馬卻隻有三萬餘人,這讓他每次出征都顯得捉襟見肘。所以這次無論如何得要擴充自己的實力,近半年來,糜竺為自己收購了大量的糧草,暫時也不用擔心後勤問題。
他把自己規劃的擴軍情況分別用書信的形式送給了周瑜、戲誌才郭嘉等人,征求他們的意見。
並且從交州俘虜的一萬人馬之中挑出了六千兵馬,擴充進了自己的軍隊之中。因為這麽多人的家眷已經全部遷往豫章郡生活,所以鄭寶也不擔心他們的忠誠。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會慢慢的效忠自己,保衛家人。
……
因為揚州的勢力越來越大,這段時間又有幾個人前來投靠鄭寶。
第一個便是虞翻,他本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在王朗遭到囚禁之後便在家不出,後來經過王朗的勸說,也投靠了鄭寶。傳聞他既可日行三百裏,善使長矛,於經學也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又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
第二個便是在曆史上都鼎鼎有名的張昭。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琅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
不過確是能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這也相當不錯了,於是他便寫信讓徐盛小心行事,千萬不要被擊潰。
又是一個月過去了,處於戰火之中的交州卻陷入到了詭異的平靜之中,隻有身在暴風旋渦裏的人能深切的感受到是這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寧靜。
距離出征也有三個月之久了,眼看著新年即將來臨,看來今年也隻能在外地過一個新年了。不過好在南方氣候溫和,雖然冬天也不至於太過於寒冷。
鄭寶的思緒迴到了家鄉,迴到了那個無比溫馨的家裏,他想念著自己的父親、母親、妹妹和妻子。
在這期間,他也收到了豫章的書信。原來在十月份自己出征的時候,糜貞便剛剛懷了身孕,現在孩子也已經有三個月大了,預計等到今年七月份,就會生出他第一個孩子。
這讓鄭寶高興壞了,自己終於在這個世界上有了自己的血脈,也算是有了一絲牽掛。
鄭父鄭母也十分高興,整日裏都派人小心伺候著糜貞,天天對她噓寒問暖,希望可以生出一個大胖小子來。
所以雖然現在正在交戰,鄭寶的心思早就已經飛迴了家鄉,他急迫的想見到家人。
就在這個時候,士燮也派人前來和談。鄭寶並沒有拒絕,畢竟他也有此意,不過麵子上也是表現的非常冷淡,以便更好的坐地起價。
士徵作為士燮的長子,此次前來和談是非常有誠意的,他說道:“揚州刺史此番前來出兵是為了征討殘暴的朱符,而現在朱符卻坐壁上觀,反倒是我士氏損兵折將,不知這卻是為何?”
“士氏在交州境內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既然所屬交州,必然要為朱符效忠!”
“我父子在交州二十餘年,一直對地方治理有佳,並未做過過分的事情。”
……
兩個人唇槍舌戰,互不相讓,最終也達成了協議。
士氏同意把南海郡和合浦郡兩郡的治理權交給揚州管理,一切人事任命皆由鄭寶所控;同時俘虜的近萬餘人馬,也交給揚州,他們的家眷也將送還至揚州。
而揚州則要釋放董奉、士頌二將,並且承諾不再進攻士氏,雙方組成聯盟,共同抵禦北部的交州刺史朱符。
這樣的結果是交州刺史朱符沒有預料過的,他本想來一個坐山觀虎鬥,卻沒想到這場戰鬥竟然草草結束。自己在其中沒有獲得任何的利益,這讓他有點心痛,畢竟機會白白的在他眼前,卻沒有抓住。
不過好在士燮的實力進一步被削弱,現在和自己平分秋色。但更壞的一點是揚州的勢力更加強大,雙方加起來也沒有他的一半實力。
又是長達一個月時間的處理政務,鄭寶才慢慢的掌控了合浦郡和南海郡。至於兩郡的太守人選,鄭寶早有考慮,那就是現任長沙太守郭嘉。必須得要有一個文臣來處理交州複雜的情況,保證隨時可以做出調整變化。
韓驥暫時接任長沙太守,郭嘉暫為合浦郡、南海郡太守,周倉、裴元紹二人輔佐,統兵六千駐守,水軍統領徐盛率軍兩千駐紮在徐聞縣,也歸郭嘉調度。
經過前期的初步統計,合浦郡有戶兩萬三千,人口九萬餘,南海郡有戶五萬八千,人口二十餘萬。因為沒有受到黃巾之亂的波及,所以交州人口整體波動不大。
鄭寶率命剩餘的大軍和這場戰爭中俘虜的士卒返迴了豫章郡。
……
大漢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三月,在辛苦征戰六個月之後,揚州刺史鄭寶終於率軍返迴豫章郡。加上交州南海郡和合浦郡的人口,現在鄭寶的勢力人口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之多。
第一件事情,鄭寶便是迴家和家人團聚。在家裏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糜貞,兩人許久不見,甚是想念,有很多悄悄話要說,周圍的人見狀也不再打擾。
鄭父、鄭母也已經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一家五口整整齊齊的終於團聚了。鄭月這些年也已經長成了大姑娘,鄭寶準備讓她和郭嘉今年就完婚。鄭月聽了之後臉紅紅的,頭也不迴的返迴了自己的房間。
從家人的口中,鄭寶也了解到這半年以來他的大舅子糜竺一直在北方為自己收購糧草和馬匹,這讓他的內心十分感動。雖然說自己和糜貞兩個人結合,有著利益聯姻的一方麵考慮,但是現在成為了一家人,糜竺也大力支持自己,自己以後也會絕不吝嗇,為糜氏提供幫助。
第二天早上,鄭寶便迴到了刺史府,聽魯肅稟報各地傳來的公文。
同時還有一件要緊的事,那就是抓緊擴軍,眼見著離中原大亂的時候越來越近,自己手中的兵馬卻隻有三萬餘人,這讓他每次出征都顯得捉襟見肘。所以這次無論如何得要擴充自己的實力,近半年來,糜竺為自己收購了大量的糧草,暫時也不用擔心後勤問題。
他把自己規劃的擴軍情況分別用書信的形式送給了周瑜、戲誌才郭嘉等人,征求他們的意見。
並且從交州俘虜的一萬人馬之中挑出了六千兵馬,擴充進了自己的軍隊之中。因為這麽多人的家眷已經全部遷往豫章郡生活,所以鄭寶也不擔心他們的忠誠。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會慢慢的效忠自己,保衛家人。
……
因為揚州的勢力越來越大,這段時間又有幾個人前來投靠鄭寶。
第一個便是虞翻,他本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在王朗遭到囚禁之後便在家不出,後來經過王朗的勸說,也投靠了鄭寶。傳聞他既可日行三百裏,善使長矛,於經學也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又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
第二個便是在曆史上都鼎鼎有名的張昭。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琅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