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得此玉璽 如得天助
漢末三國:從揚州開始爭霸 作者:王伯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寶不敢怠慢,連忙稟退左右,隻留下了徐盛和他兩個人。他顫抖著雙手激動地打開了小匣子,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
看到這裏,鄭寶更加激動,他小心翼翼的拿起了玉璽,果不其然,下麵寫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還沒來得及等徐盛仔細端詳,鄭寶連忙便扣上了盒子,並且叮囑徐盛,一定不要把這件事情說出去,徐盛見事關重大,連忙點頭答應。本來徐盛在丹陽郡投降之後,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外人,沒想到借此機會自己也成了主公信任的人。
事關重大,在曆史上就是因為有人泄密,所以導致孫堅被袁術懷疑,最後身死人手,所以絕對不能泄密。
鄭寶倒不是因為迷信傳說,而是他覺得這塊玉璽很有價值,曆史上正是因為孫策憑借這塊玉璽向袁術借兵,最後打下了整個江東,奠定了整個吳國的基礎。
萬一以後有需要袁術的地方,自己用這塊玉璽來作為交換,想必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
在找到玉璽之後,鄭寶便命令軍士停止搜集物資,原地歇息,明日一早出發。
戲誌才也對此表示非常不解,他向鄭寶詢問道:“關東諸侯進入洛陽,便不思東進,蓋因董卓勢大,現在我們原地休整、靜觀其變是最好的策略。主公千萬不要急於冒進,以免折損兵馬。”
“軍師多慮了,前麵有曹操和孫堅兩路人馬為我們探路,我們隻需要跟在後麵撿些便宜,絕對不會貪功冒進!”鄭寶微笑著說道。
戲誌才從揚州出發隨軍來到洛陽,所有兵馬皆是由其一手指揮,也省得了鄭寶很多功夫,所以對戲誌才也十分信任,想了想,他還是把獲得玉璽的事情告訴了他,畢竟作為一個謀士,戲誌才是懂得如何獲得更大的利益。
……
第二天清晨,鄭寶就率領八千兵馬前去追趕曹操和孫堅,這個刷名望的好機會,自己可是要把握得住,有了這兩個人為自己探路,隻需要謹慎小心行軍便可安然無恙。
當然他也知道,董卓的部下徐榮會在弘農把曹操殺得大敗,曹操撤走之後,諸侯聯軍也相繼撤走,這一次討伐董卓的行動也就算落下了帷幕,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進展。
自己跟在後麵刷刷名聲,如果有便宜的話,能撿個便宜,那也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
曹操帶領部下夏侯惇、夏侯淵等人率領本部一萬兵馬,日夜兼程追趕董卓。卻沒想到在滎陽碰見了在此奉令等候的呂布,呂布勇猛無人能敵,率領本部三千並州狼騎將曹操殺的大敗而退。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騎兵對步兵簡直是無解的存在,呂布僅僅用了三千人馬就把曹操一萬餘人殺的丟盔棄甲,望風而逃。
幸好孫堅出發及時,遇見了呂布追趕曹操,於是便立馬帶領黃蓋、程普支援曹操,這才擊退了呂布的兵馬。可是沒等他們安穩下來,隻聽見四周殺聲大起,徐榮率領五千涼州軍從四麵八方殺來,可憐孫堅、曹操二人還沒來得敘舊就被亂軍衝走。
滎陽太守徐榮死死咬住曹操不放,而曹操運氣也非常不好,被徐榮一箭射到右胳膊上,隻能讓左右軍士攙扶逃跑。徐榮可知道曹操就是這次諸侯聯軍的發起者,把他抓住獻給董太師,自己將獲得數不盡的榮華富貴,於是便一直追擊曹軍。
追擊了半個中午的時間,徐榮手底下的西涼將士早已疲憊不堪,而曹操也已經沒見了蹤跡。無可奈何之下,徐榮隻得鳴金收兵,收攏手底下的兵馬,經過一番清點,也隻剩下了兩千人馬。
正當他命令將士休息之時,卻沒想到身後又傳來了殺聲,率軍趕來的正是鄭寶。雖然晚一天出發,但鄭寶卻是急速行軍,畢竟前麵已經有曹操和孫堅兩部兵馬為自己探路,他也不用那麽謹慎。
等他趕到之時,徐榮正在和曹操交戰,為了以防萬一,他並沒有立即加入戰場,而是令斥侯前去打探消息,在打探清楚四周無人之後,他才發起了對徐榮的進攻。
此時,疲於逃命的曹操確是來到了鄭寶的軍中,感激的說道:“多謝將軍前來搭救,曹某不勝感激!”
鄭寶也客氣的迴敬道:“曹將軍深明大義,我也是佩服的緊,本想一起率軍追擊董卓,卻沒想到遇到將軍受難,幫將軍一把是應該的事情,千萬不要如此!”
不管怎麽說,曹操也算是欠了自己的一個人情,說不定某一天就會用到。
“衝啊!”
“殺啊!”
揚州軍勢如破竹,疲憊的涼州軍哪裏是他們的對手?再加上太史慈武藝精湛,徐榮也不是對手,僅僅過了二十餘迴合,徐榮便被生擒,他的涼州軍大半也已被俘虜。
僅僅過了半個時辰,鄭寶就得到了大獲全勝的好消息,這一戰不僅俘虜了滎陽太守徐榮,就是連他手底下的一千兩百餘兵馬也已經做了階下囚。
望著跪在地上的徐榮,鄭寶朗聲說道:“逆賊董卓,逆天行道,挾持皇帝,遷都長安,禍亂天下,人人得而除之,不知將軍為何卻助紂為虐?”
徐榮低著頭並不搭話,在他看來,這次完全是疏忽大意,沒有想到敵人的援兵竟然來的如此之快。
鄭寶知道曆史上在董卓死後,王允便招降了徐榮,並且派他去和西涼軍作戰,可惜最後卻戰死沙場,所以應該還可以收服。
於是便繼續追問道:“現在吾等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董卓,將軍既然兵敗被俘,何不早日投降?”
“徐榮願降!”徐榮無奈的歎了口氣,畢竟自己也是心向大漢,現在鄭寶用大義來壓他,他也沒有什麽可以辯解的。
“來人,速速給將軍鬆綁!”
鄭寶親自給徐榮鬆綁,並且扶他到椅子上坐好。
“不知將軍部下可願和將軍一起歸順於吾?”
“某願盡力一試!”徐榮連忙答應。
看到這裏,鄭寶更加激動,他小心翼翼的拿起了玉璽,果不其然,下麵寫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還沒來得及等徐盛仔細端詳,鄭寶連忙便扣上了盒子,並且叮囑徐盛,一定不要把這件事情說出去,徐盛見事關重大,連忙點頭答應。本來徐盛在丹陽郡投降之後,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外人,沒想到借此機會自己也成了主公信任的人。
事關重大,在曆史上就是因為有人泄密,所以導致孫堅被袁術懷疑,最後身死人手,所以絕對不能泄密。
鄭寶倒不是因為迷信傳說,而是他覺得這塊玉璽很有價值,曆史上正是因為孫策憑借這塊玉璽向袁術借兵,最後打下了整個江東,奠定了整個吳國的基礎。
萬一以後有需要袁術的地方,自己用這塊玉璽來作為交換,想必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
在找到玉璽之後,鄭寶便命令軍士停止搜集物資,原地歇息,明日一早出發。
戲誌才也對此表示非常不解,他向鄭寶詢問道:“關東諸侯進入洛陽,便不思東進,蓋因董卓勢大,現在我們原地休整、靜觀其變是最好的策略。主公千萬不要急於冒進,以免折損兵馬。”
“軍師多慮了,前麵有曹操和孫堅兩路人馬為我們探路,我們隻需要跟在後麵撿些便宜,絕對不會貪功冒進!”鄭寶微笑著說道。
戲誌才從揚州出發隨軍來到洛陽,所有兵馬皆是由其一手指揮,也省得了鄭寶很多功夫,所以對戲誌才也十分信任,想了想,他還是把獲得玉璽的事情告訴了他,畢竟作為一個謀士,戲誌才是懂得如何獲得更大的利益。
……
第二天清晨,鄭寶就率領八千兵馬前去追趕曹操和孫堅,這個刷名望的好機會,自己可是要把握得住,有了這兩個人為自己探路,隻需要謹慎小心行軍便可安然無恙。
當然他也知道,董卓的部下徐榮會在弘農把曹操殺得大敗,曹操撤走之後,諸侯聯軍也相繼撤走,這一次討伐董卓的行動也就算落下了帷幕,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進展。
自己跟在後麵刷刷名聲,如果有便宜的話,能撿個便宜,那也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
曹操帶領部下夏侯惇、夏侯淵等人率領本部一萬兵馬,日夜兼程追趕董卓。卻沒想到在滎陽碰見了在此奉令等候的呂布,呂布勇猛無人能敵,率領本部三千並州狼騎將曹操殺的大敗而退。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騎兵對步兵簡直是無解的存在,呂布僅僅用了三千人馬就把曹操一萬餘人殺的丟盔棄甲,望風而逃。
幸好孫堅出發及時,遇見了呂布追趕曹操,於是便立馬帶領黃蓋、程普支援曹操,這才擊退了呂布的兵馬。可是沒等他們安穩下來,隻聽見四周殺聲大起,徐榮率領五千涼州軍從四麵八方殺來,可憐孫堅、曹操二人還沒來得敘舊就被亂軍衝走。
滎陽太守徐榮死死咬住曹操不放,而曹操運氣也非常不好,被徐榮一箭射到右胳膊上,隻能讓左右軍士攙扶逃跑。徐榮可知道曹操就是這次諸侯聯軍的發起者,把他抓住獻給董太師,自己將獲得數不盡的榮華富貴,於是便一直追擊曹軍。
追擊了半個中午的時間,徐榮手底下的西涼將士早已疲憊不堪,而曹操也已經沒見了蹤跡。無可奈何之下,徐榮隻得鳴金收兵,收攏手底下的兵馬,經過一番清點,也隻剩下了兩千人馬。
正當他命令將士休息之時,卻沒想到身後又傳來了殺聲,率軍趕來的正是鄭寶。雖然晚一天出發,但鄭寶卻是急速行軍,畢竟前麵已經有曹操和孫堅兩部兵馬為自己探路,他也不用那麽謹慎。
等他趕到之時,徐榮正在和曹操交戰,為了以防萬一,他並沒有立即加入戰場,而是令斥侯前去打探消息,在打探清楚四周無人之後,他才發起了對徐榮的進攻。
此時,疲於逃命的曹操確是來到了鄭寶的軍中,感激的說道:“多謝將軍前來搭救,曹某不勝感激!”
鄭寶也客氣的迴敬道:“曹將軍深明大義,我也是佩服的緊,本想一起率軍追擊董卓,卻沒想到遇到將軍受難,幫將軍一把是應該的事情,千萬不要如此!”
不管怎麽說,曹操也算是欠了自己的一個人情,說不定某一天就會用到。
“衝啊!”
“殺啊!”
揚州軍勢如破竹,疲憊的涼州軍哪裏是他們的對手?再加上太史慈武藝精湛,徐榮也不是對手,僅僅過了二十餘迴合,徐榮便被生擒,他的涼州軍大半也已被俘虜。
僅僅過了半個時辰,鄭寶就得到了大獲全勝的好消息,這一戰不僅俘虜了滎陽太守徐榮,就是連他手底下的一千兩百餘兵馬也已經做了階下囚。
望著跪在地上的徐榮,鄭寶朗聲說道:“逆賊董卓,逆天行道,挾持皇帝,遷都長安,禍亂天下,人人得而除之,不知將軍為何卻助紂為虐?”
徐榮低著頭並不搭話,在他看來,這次完全是疏忽大意,沒有想到敵人的援兵竟然來的如此之快。
鄭寶知道曆史上在董卓死後,王允便招降了徐榮,並且派他去和西涼軍作戰,可惜最後卻戰死沙場,所以應該還可以收服。
於是便繼續追問道:“現在吾等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董卓,將軍既然兵敗被俘,何不早日投降?”
“徐榮願降!”徐榮無奈的歎了口氣,畢竟自己也是心向大漢,現在鄭寶用大義來壓他,他也沒有什麽可以辯解的。
“來人,速速給將軍鬆綁!”
鄭寶親自給徐榮鬆綁,並且扶他到椅子上坐好。
“不知將軍部下可願和將軍一起歸順於吾?”
“某願盡力一試!”徐榮連忙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