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郭嘉
漢末三國:從揚州開始爭霸 作者:王伯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不知這位兄台亦可是要輔佐哪家世家子弟?”鄭寶反唇相譏道。
年輕書生並沒有立刻答話,剛才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確實讓他感覺驚豔不已,甚至內心中產生了一絲共鳴。他也出身寒門,同門師兄弟也多有看不起他,好在他自幼才華橫溢,也算交識了許多寒門的朋友,因此也不會感到孤單。
“奉孝絕對沒有嘲笑兄台的意思,實不相瞞,在下也是寒門出身,所以經常被其他的同門師兄弟嘲笑。”年輕書生臉上露出了一絲悲傷。
鄭寶是萬萬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年輕人竟然是曆史上鼎鼎有名的郭嘉郭奉孝。正是由於他對曆史的先知先覺,所以才能正視這些在曆史上留下濃重墨彩的人物。
“同飲一杯!”鄭寶沒有多說,而是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兩個人在之後非常有默契,鄭寶來自後世的觀點讓郭嘉耳目一新,他雖然平日裏機智過人,但是對於鄭寶那些有趣的詞匯還是非常感興趣。
這讓得郭嘉對於鄭寶越來越好奇,他不知道為什麽一個生在蠻荒之地的人竟然有如此博學多識的才識。
“今日一見,相談甚歡,不知奉孝可願意出山輔佐鄭某成就霸業?”鄭寶最後詢問道。
“不知鄭兄對當前的形勢如何判斷?”郭嘉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問了他一個問題。
“現在天子不理朝政,任由十常侍買官鬻爵,引起天下民怨久矣,若有外將帶兵入朝,大漢天下必遭生靈塗炭之苦,甚至極大可能群雄割據,逐鹿中原!”鄭寶痛飲一杯,慢慢悠悠的說道。
郭嘉雖然不相信鄭寶所說的外將入京,但是對於天下即將大亂,群雄割據還是比較認可的。
“既然如此,吾將輔佐明公成就霸業!”郭嘉最終還是同意了。
“吾得奉孝,如魚之得水也!”鄭寶連忙說道。對於這樣和他同心同德的人,自然是不能怠慢。
隨後,鄭寶便把自己當前的計劃全部告訴了郭嘉,郭嘉非常讚同。並且提出了先東後西、先南後北的外交戰爭策略,鄭寶對於郭嘉可謂是相見恨晚。
兩個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最後同榻相睡。
第二天一大早,鄭寶便詢問道:“不知奉孝可有和同窗好友願意共謀一起發展?”
“我有戲誌才,與我誌氣相投,某願前去勸說!至於其他的人還是比較難辦,畢竟現在大漢天威猶在,大家都想謀一個好職位!”郭嘉有些無奈的說道。
鄭寶聽了之後眼睛一亮,決定和郭嘉兩個人一起前去戲誌才那裏勸說。
看著鄭寶那迫不及待的樣子,郭嘉的心裏有些好奇,畢竟他和戲誌才兩個人都沒有任何名氣,不知道為什麽鄭寶如此欣喜若狂,到讓他的心裏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好在郭嘉也沒有多想,既然鄭寶如此認可他,那他也絕對不能辜負明公的期望。
兩人匆匆吃完早飯之後,便一同前往戲誌才的住處,可讓鄭寶頗為失望的是,戲誌才在這幾天竟然出門遊玩,他來的可真不是時候。最後無奈之下,他也隻得寫了一封書信交給門童,希望戲誌才迴家之後立刻遞送給他。
“明公不必灰心喪意,我也留下一封書信與他,他定然會去揚州投奔於我,不如我們先行前往揚州。”郭嘉提議道。
鄭寶並不想和這位大才失之交臂,於是他說道:“再等幾天也無妨,或許我在這裏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獲。”
一行人就繼續在酒店裏住著,期間鄭寶也多次前往穎川書院,但無一例外都被一一拒絕。
在前世他也是一個臉皮很薄的人,但現在為了自己的生存發展,他也隻能厚著臉皮一次又一次的出賣自己的……
不過好在他也認識了荀彧、荀攸、鍾繇等人,也算是不虛此行。
……
過了幾天,鄭寶仍然不死心的說道:“奉孝,你我二人再次去找戲誌才!”
“喏!”郭嘉對於這件事情也很積極,如果自己的同窗好友能和自己一起共事,那也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兩人匆匆收拾好之後,就急忙先去拜訪戲誌才,可是戲誌才仍然沒有迴家,這讓二人頗感失望。鄭寶無奈之下也隻得再次留下書信一封,表達了自己對戲誌才的無比仰慕,希望他可以前往揚州輔佐自己,共創大業。
鄭寶前往潁川書院也隻是得到了郭嘉的輔佐,不過他已經心滿意足,他堅信等到自己的勢力發展壯大,一定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前來投靠。
“事不宜遲,我們即刻出發前往揚州!”鄭寶斬釘截鐵的說道。
“喏!”許乾、裴元紹、郭嘉三人說道。
……
鄭府
突然一大群人闖進了鄭府,這讓在書房坐著的鄭父有些心神不寧,他連忙前去查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知縣公子獰笑著對鄭府眾人說道:“沒想到你們竟然如此膽大包天,竟敢勾結牛頭寨的山匪,現在證據確鑿,你們還是乖乖的束手就擒,交出鄭寶可饒你們一死!或者你就乖乖做我的嶽父大人,我就當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過!”
“這怎麽可能?”鄭父雖然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但他絕對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勾結山匪。
不過他也不是傻子,看著知縣公子對他身旁的鄭月垂涎三尺,他就知道這件事情絕對不簡單。
“快,準備逃走!”鄭父雖然家中有著萬貫家財,但他心裏卻非常清楚,家人的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
經商這麽多年,自然也有不少的仆人效忠鄭府,鄭父、鄭母、鄭月等人在忠心耿耿的仆從的掩護之下迅速逃離。
知縣公子看著到手的鴨子竟然飛了,他氣不打一處來,連忙指揮手底下的將士對他們展開圍剿。
鄭府的仆從在官兵的圍剿之下死傷慘重,但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在這十幾年的時間以來,一直受著鄭府的大恩,現在是得報的時候。
年輕書生並沒有立刻答話,剛才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確實讓他感覺驚豔不已,甚至內心中產生了一絲共鳴。他也出身寒門,同門師兄弟也多有看不起他,好在他自幼才華橫溢,也算交識了許多寒門的朋友,因此也不會感到孤單。
“奉孝絕對沒有嘲笑兄台的意思,實不相瞞,在下也是寒門出身,所以經常被其他的同門師兄弟嘲笑。”年輕書生臉上露出了一絲悲傷。
鄭寶是萬萬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年輕人竟然是曆史上鼎鼎有名的郭嘉郭奉孝。正是由於他對曆史的先知先覺,所以才能正視這些在曆史上留下濃重墨彩的人物。
“同飲一杯!”鄭寶沒有多說,而是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兩個人在之後非常有默契,鄭寶來自後世的觀點讓郭嘉耳目一新,他雖然平日裏機智過人,但是對於鄭寶那些有趣的詞匯還是非常感興趣。
這讓得郭嘉對於鄭寶越來越好奇,他不知道為什麽一個生在蠻荒之地的人竟然有如此博學多識的才識。
“今日一見,相談甚歡,不知奉孝可願意出山輔佐鄭某成就霸業?”鄭寶最後詢問道。
“不知鄭兄對當前的形勢如何判斷?”郭嘉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問了他一個問題。
“現在天子不理朝政,任由十常侍買官鬻爵,引起天下民怨久矣,若有外將帶兵入朝,大漢天下必遭生靈塗炭之苦,甚至極大可能群雄割據,逐鹿中原!”鄭寶痛飲一杯,慢慢悠悠的說道。
郭嘉雖然不相信鄭寶所說的外將入京,但是對於天下即將大亂,群雄割據還是比較認可的。
“既然如此,吾將輔佐明公成就霸業!”郭嘉最終還是同意了。
“吾得奉孝,如魚之得水也!”鄭寶連忙說道。對於這樣和他同心同德的人,自然是不能怠慢。
隨後,鄭寶便把自己當前的計劃全部告訴了郭嘉,郭嘉非常讚同。並且提出了先東後西、先南後北的外交戰爭策略,鄭寶對於郭嘉可謂是相見恨晚。
兩個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最後同榻相睡。
第二天一大早,鄭寶便詢問道:“不知奉孝可有和同窗好友願意共謀一起發展?”
“我有戲誌才,與我誌氣相投,某願前去勸說!至於其他的人還是比較難辦,畢竟現在大漢天威猶在,大家都想謀一個好職位!”郭嘉有些無奈的說道。
鄭寶聽了之後眼睛一亮,決定和郭嘉兩個人一起前去戲誌才那裏勸說。
看著鄭寶那迫不及待的樣子,郭嘉的心裏有些好奇,畢竟他和戲誌才兩個人都沒有任何名氣,不知道為什麽鄭寶如此欣喜若狂,到讓他的心裏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好在郭嘉也沒有多想,既然鄭寶如此認可他,那他也絕對不能辜負明公的期望。
兩人匆匆吃完早飯之後,便一同前往戲誌才的住處,可讓鄭寶頗為失望的是,戲誌才在這幾天竟然出門遊玩,他來的可真不是時候。最後無奈之下,他也隻得寫了一封書信交給門童,希望戲誌才迴家之後立刻遞送給他。
“明公不必灰心喪意,我也留下一封書信與他,他定然會去揚州投奔於我,不如我們先行前往揚州。”郭嘉提議道。
鄭寶並不想和這位大才失之交臂,於是他說道:“再等幾天也無妨,或許我在這裏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獲。”
一行人就繼續在酒店裏住著,期間鄭寶也多次前往穎川書院,但無一例外都被一一拒絕。
在前世他也是一個臉皮很薄的人,但現在為了自己的生存發展,他也隻能厚著臉皮一次又一次的出賣自己的……
不過好在他也認識了荀彧、荀攸、鍾繇等人,也算是不虛此行。
……
過了幾天,鄭寶仍然不死心的說道:“奉孝,你我二人再次去找戲誌才!”
“喏!”郭嘉對於這件事情也很積極,如果自己的同窗好友能和自己一起共事,那也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兩人匆匆收拾好之後,就急忙先去拜訪戲誌才,可是戲誌才仍然沒有迴家,這讓二人頗感失望。鄭寶無奈之下也隻得再次留下書信一封,表達了自己對戲誌才的無比仰慕,希望他可以前往揚州輔佐自己,共創大業。
鄭寶前往潁川書院也隻是得到了郭嘉的輔佐,不過他已經心滿意足,他堅信等到自己的勢力發展壯大,一定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前來投靠。
“事不宜遲,我們即刻出發前往揚州!”鄭寶斬釘截鐵的說道。
“喏!”許乾、裴元紹、郭嘉三人說道。
……
鄭府
突然一大群人闖進了鄭府,這讓在書房坐著的鄭父有些心神不寧,他連忙前去查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知縣公子獰笑著對鄭府眾人說道:“沒想到你們竟然如此膽大包天,竟敢勾結牛頭寨的山匪,現在證據確鑿,你們還是乖乖的束手就擒,交出鄭寶可饒你們一死!或者你就乖乖做我的嶽父大人,我就當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過!”
“這怎麽可能?”鄭父雖然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但他絕對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勾結山匪。
不過他也不是傻子,看著知縣公子對他身旁的鄭月垂涎三尺,他就知道這件事情絕對不簡單。
“快,準備逃走!”鄭父雖然家中有著萬貫家財,但他心裏卻非常清楚,家人的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
經商這麽多年,自然也有不少的仆人效忠鄭府,鄭父、鄭母、鄭月等人在忠心耿耿的仆從的掩護之下迅速逃離。
知縣公子看著到手的鴨子竟然飛了,他氣不打一處來,連忙指揮手底下的將士對他們展開圍剿。
鄭府的仆從在官兵的圍剿之下死傷慘重,但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在這十幾年的時間以來,一直受著鄭府的大恩,現在是得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