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這些行商的議論,張繡內心之中一陣悵然若失。對於張楊的事跡,張繡作為縣吏,雖然遠在涼州,也要比這些行商先知道。畢竟朝廷有任何旨意,肯定先將邸報傳達各州,各州再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各縣。
每次看到有關張楊的邸報,張繡都是十分地上心,隻是了解得越多、心裏越不是滋味。當然,張繡倒不是嫉妒,若是異地相處、前往草原的是他張繡,他並不認為自己能活下來,更不要說達到張楊那便等成就。
他就是有些哀自己不幸、怒自己不爭,同時又對張楊充滿了欽佩,恨不得以身代之、恨不能與其並肩作戰罷了。
有事張繡會想,他學藝有成歸來後,也是抗擊異族、不曾懈怠。那張楊闖下了雲中大小的名頭,他張繡也獲得了北地槍王的殊榮,為何就差距如此巨大呢?
更讓張繡無奈的事,他可是比張揚要大上五六歲,如今張楊已經是度遼將軍、而他張繡還是一介小小的縣吏,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甚至連他的叔父張濟,如今在河東太守董卓麾下,也不過是一個軍司馬,掌管著千餘兵馬罷了。而如今張楊,如此年幼已經達到了、與董卓這位河東郡守平起平坐、同為兩千石高官的地步。人與人的差距,為何會如此巨大?
正在張繡一邊與一群沒心沒肺的遊俠兒喝酒,一邊想著心事的時候,酒肆中突然有一個縣吏匆匆闖了進來,張繡定睛一看,正是自己的同僚、祖厲縣的門下賊曹李平。
隻見李平在酒肆中掃視了一圈,當看見張繡後,立即喜道:
“張遊繳,汝果然在此!”
說罷,扭頭便跑出了酒肆。
張繡等人見此、不禁一頭霧水,這李平平日裏頗為沉穩,今日為何如此毛毛躁躁,沒頭沒尾地說了句話便跑了出去?
就在眾人疑惑時,李平又掀開酒肆的布簾鑽了進來,其身後還跟著兩位身穿鎧甲,腰懸環首刀的年輕小將,他們的環首刀與大漢環首刀,在形製上有些差異,刀柄上並沒有環首刀的圓環。這二人正是受張楊委派,前來尋訪張繡的張成、張琦二人。
李平重新進入酒肆之後便對張繡道:
“張遊繳,這兩位乃是度遼將軍的親衛統領,受度遼將軍的委派,特意不遠千裏,前來尋訪張遊繳!”
張繡聞言不禁一愣,自己剛才還在想著度遼將軍的事,沒想到度遼將軍的親衛統領便找上門來了,當真是無巧不成書。不過張繡有些想不明白,祖厲距離雲中,可不止千裏,恐怕是兩千裏也有了吧,那度遼將軍張楊是如何知道自己的?
張成與張琦見找到了正主,不僅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們率領五十騎,星夜兼程地向著祖厲城而來,一連跑了五日才到,到了祖厲之後,二人記得兄長說過,張繡可能在祖厲縣為吏,於是便徑直去了祖厲縣衙碰碰運氣,沒想到去縣衙一問果然如此。
隻是張繡今日並不當值,祖厲長聽聞二人乃是度遼將軍的親衛統領,便沒有怠慢,立即派門下賊曹帶二人去尋張繡。這門下賊曹也是對張繡頗為熟悉,徑直帶著二人來到了酒肆,果然在酒肆中尋到了張繡。
雖然找到了正主,可二人覺得太過順利,心中還有些不敢相信,因此,張成當即客氣地抱拳試探道:
“想必這位就是北地槍王張繡吧?”
感受道二人身上那陣陣殺伐之氣,張繡沒有因為二人看上去極其年輕而怠慢,同樣抱拳道:
“某正是張繡,槍王之說不過是百姓們誇讚之言,張繡愧不敢當!不知二位尋某何事?”
張成聞言心中大定,隻要是正主便好,否則,萬一請迴去個冒牌貨,即便張楊不收拾自己,他兄弟二人也抬不起頭來了。於是介紹道:
“某乃是度遼將軍親衛統領、張成,這位乃是副統領張琦,吾等皆是度遼將軍從弟!奉兄長之命,前來邀請北地槍王加入度遼營!”
張成此言一出,酒肆中頓時一片嘩然,張楊的事跡已經傳遍了大漢,尤其是這些邊地百姓,對張楊更是敬佩不已,如今他們祖厲的槍王張繡,能夠得張楊看重,派親衛跑出兩千裏來相請,讓他們感到莫名地自豪。
與張繡一起喝酒的遊俠兒,更是眼睛放光,他們也是些不安分的熱血之人,自然也想著跟隨度遼將軍建功立業,博一個萌妻蔭子、光耀門楣的機會,就是不知道度遼將軍能否看得上他們。
張成沒有理會酒肆中的嘈雜,掏出一封手書遞給張繡道:
“此乃某兄長手書,還請張槍王過目!”
張繡連忙上前接過手書,打開細看起來,隻見上麵寫道:
“張繡兄長在上,弟自幼遊曆州郡之時,素聞兄長北地槍王之大名,本欲上門結識求教,怎奈瑣事繁雜,一直沒能成行,實乃人生憾事!
當今大漢邊郡,胡人猖獗,屢屢犯吾邊境,使得漢人百姓罹難、生活苦不堪言。當此時機,正需要吾輩大丈夫拔劍奮起、斬盡敵寇,搏一個封妻蔭子,還漢人百姓一片安寧。
今弟立下些許微功,蒙朝廷不棄,對弟委度遼將軍之重任!弟自覺能力低微,難以擔此重任,特厚顏請兄長出山相助,與弟共同組建度遼營!
弟本欲親自前往祖厲相請,怎奈大戰剛剛結束,雲中、定襄二郡新定,周遭胡人還需弟率軍震懾,數十萬獲救百姓亦需加緊安置,因此,派出某兩位從弟待為前去相請,還請兄長勿怪,弟冒昧幹請,惟望兄長幸許為盼,若蒙概允,弟將不勝感激!
弟張楊、張稚叔敬上!”
張楊的姿態放得極低,可以說對張繡十分地尊崇,這讓張繡十分感動。實際上他叔父張濟,也曾多次邀他前往董卓麾下效力,隻是他生性好強,不想事事憑借叔父。
如今張楊這封書信,確實讓張繡十分心動,隻是對張楊還不了解,不知道其是否如傳言那般好相處,這樣貿然答應,不知道將來是福是禍!
每次看到有關張楊的邸報,張繡都是十分地上心,隻是了解得越多、心裏越不是滋味。當然,張繡倒不是嫉妒,若是異地相處、前往草原的是他張繡,他並不認為自己能活下來,更不要說達到張楊那便等成就。
他就是有些哀自己不幸、怒自己不爭,同時又對張楊充滿了欽佩,恨不得以身代之、恨不能與其並肩作戰罷了。
有事張繡會想,他學藝有成歸來後,也是抗擊異族、不曾懈怠。那張楊闖下了雲中大小的名頭,他張繡也獲得了北地槍王的殊榮,為何就差距如此巨大呢?
更讓張繡無奈的事,他可是比張揚要大上五六歲,如今張楊已經是度遼將軍、而他張繡還是一介小小的縣吏,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甚至連他的叔父張濟,如今在河東太守董卓麾下,也不過是一個軍司馬,掌管著千餘兵馬罷了。而如今張楊,如此年幼已經達到了、與董卓這位河東郡守平起平坐、同為兩千石高官的地步。人與人的差距,為何會如此巨大?
正在張繡一邊與一群沒心沒肺的遊俠兒喝酒,一邊想著心事的時候,酒肆中突然有一個縣吏匆匆闖了進來,張繡定睛一看,正是自己的同僚、祖厲縣的門下賊曹李平。
隻見李平在酒肆中掃視了一圈,當看見張繡後,立即喜道:
“張遊繳,汝果然在此!”
說罷,扭頭便跑出了酒肆。
張繡等人見此、不禁一頭霧水,這李平平日裏頗為沉穩,今日為何如此毛毛躁躁,沒頭沒尾地說了句話便跑了出去?
就在眾人疑惑時,李平又掀開酒肆的布簾鑽了進來,其身後還跟著兩位身穿鎧甲,腰懸環首刀的年輕小將,他們的環首刀與大漢環首刀,在形製上有些差異,刀柄上並沒有環首刀的圓環。這二人正是受張楊委派,前來尋訪張繡的張成、張琦二人。
李平重新進入酒肆之後便對張繡道:
“張遊繳,這兩位乃是度遼將軍的親衛統領,受度遼將軍的委派,特意不遠千裏,前來尋訪張遊繳!”
張繡聞言不禁一愣,自己剛才還在想著度遼將軍的事,沒想到度遼將軍的親衛統領便找上門來了,當真是無巧不成書。不過張繡有些想不明白,祖厲距離雲中,可不止千裏,恐怕是兩千裏也有了吧,那度遼將軍張楊是如何知道自己的?
張成與張琦見找到了正主,不僅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們率領五十騎,星夜兼程地向著祖厲城而來,一連跑了五日才到,到了祖厲之後,二人記得兄長說過,張繡可能在祖厲縣為吏,於是便徑直去了祖厲縣衙碰碰運氣,沒想到去縣衙一問果然如此。
隻是張繡今日並不當值,祖厲長聽聞二人乃是度遼將軍的親衛統領,便沒有怠慢,立即派門下賊曹帶二人去尋張繡。這門下賊曹也是對張繡頗為熟悉,徑直帶著二人來到了酒肆,果然在酒肆中尋到了張繡。
雖然找到了正主,可二人覺得太過順利,心中還有些不敢相信,因此,張成當即客氣地抱拳試探道:
“想必這位就是北地槍王張繡吧?”
感受道二人身上那陣陣殺伐之氣,張繡沒有因為二人看上去極其年輕而怠慢,同樣抱拳道:
“某正是張繡,槍王之說不過是百姓們誇讚之言,張繡愧不敢當!不知二位尋某何事?”
張成聞言心中大定,隻要是正主便好,否則,萬一請迴去個冒牌貨,即便張楊不收拾自己,他兄弟二人也抬不起頭來了。於是介紹道:
“某乃是度遼將軍親衛統領、張成,這位乃是副統領張琦,吾等皆是度遼將軍從弟!奉兄長之命,前來邀請北地槍王加入度遼營!”
張成此言一出,酒肆中頓時一片嘩然,張楊的事跡已經傳遍了大漢,尤其是這些邊地百姓,對張楊更是敬佩不已,如今他們祖厲的槍王張繡,能夠得張楊看重,派親衛跑出兩千裏來相請,讓他們感到莫名地自豪。
與張繡一起喝酒的遊俠兒,更是眼睛放光,他們也是些不安分的熱血之人,自然也想著跟隨度遼將軍建功立業,博一個萌妻蔭子、光耀門楣的機會,就是不知道度遼將軍能否看得上他們。
張成沒有理會酒肆中的嘈雜,掏出一封手書遞給張繡道:
“此乃某兄長手書,還請張槍王過目!”
張繡連忙上前接過手書,打開細看起來,隻見上麵寫道:
“張繡兄長在上,弟自幼遊曆州郡之時,素聞兄長北地槍王之大名,本欲上門結識求教,怎奈瑣事繁雜,一直沒能成行,實乃人生憾事!
當今大漢邊郡,胡人猖獗,屢屢犯吾邊境,使得漢人百姓罹難、生活苦不堪言。當此時機,正需要吾輩大丈夫拔劍奮起、斬盡敵寇,搏一個封妻蔭子,還漢人百姓一片安寧。
今弟立下些許微功,蒙朝廷不棄,對弟委度遼將軍之重任!弟自覺能力低微,難以擔此重任,特厚顏請兄長出山相助,與弟共同組建度遼營!
弟本欲親自前往祖厲相請,怎奈大戰剛剛結束,雲中、定襄二郡新定,周遭胡人還需弟率軍震懾,數十萬獲救百姓亦需加緊安置,因此,派出某兩位從弟待為前去相請,還請兄長勿怪,弟冒昧幹請,惟望兄長幸許為盼,若蒙概允,弟將不勝感激!
弟張楊、張稚叔敬上!”
張楊的姿態放得極低,可以說對張繡十分地尊崇,這讓張繡十分感動。實際上他叔父張濟,也曾多次邀他前往董卓麾下效力,隻是他生性好強,不想事事憑借叔父。
如今張楊這封書信,確實讓張繡十分心動,隻是對張楊還不了解,不知道其是否如傳言那般好相處,這樣貿然答應,不知道將來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