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聽到糜竺如此說,便不再堅持,隻是說道:
“既然子仲兄如此說,某便不再過多謙讓,糜家的心意、某張楊記下了!
某張楊想來不曾虧待自己人,為了迴報糜家的情誼,往後這雲定二郡的馬匹牛羊以及皮毛生意,便盡數交予糜家打理,某同樣給糜家兩成利,如何?”
糜竺聞言大喜,若真能長期如此,對糜家的好處可就大了,於是連忙起身行禮道:
“那竺便先行謝過稚叔了,不過,糜家隻取一成即可!好事那句話,某糜家做的是長久的生意,而不是追求一時的暴利。”
張楊聞言,有些不確定的道:
“若如此,糜家的利潤會不會太薄了?”
糜竺笑著搖頭道:
“若論行軍打仗,某自然不敢與稚叔想比,若論做生意,稚叔恐怕就比不上某糜竺了!
吾等來算一筆賬,如今大漢的戰馬,在五尺九寸到六尺二寸之間、算是普通戰馬,價格在兩萬錢到十萬錢不等,六尺二寸往上,每增加一寸價格翻倍,也就是說,六尺三寸的戰馬便要二十萬錢。而這僅是良馬的最低價格。
稚叔此次要求匈奴送來的戰馬必須是良馬,也就是說,最便宜的戰馬也要二十萬錢。某看過稚叔的那些戰馬,六尺四寸乃至六尺五寸的都有,即便取個中間數字六尺四寸,那也要四十萬錢。
如此算來,五萬匹戰馬,那便是兩百億錢,若糜家從中取一成便是二十億錢,換算成金子也是二十萬金,換成糧草那就是五百萬石以上的精糧。
而糜家此次捐給雲定二州五十萬百姓一個月的口糧,也不過是一百五十萬石,等將這五萬戰馬賣出,糜家便能獲得三倍的利潤,這是何等的暴利,即便再破除人工成本,那也有兩倍的利潤,這已經是難以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嘶……
糜竺這一算,周圍頓時傳來一陣吸氣之聲,張懿更是直言道:
“如此說來,某與郭太守就出了出兵,卻要了稚叔至少兩百億軍費?相當於並州三四年的賦稅了!”
郭縕也是出言道:
“這也是大漢戰馬稀缺的原因,養馬之地大都被異族占據,還限製戰馬向大漢出售,致使大漢戰馬價格逐步高升。以至於像如今這般,即便異族向大漢出售戰馬,大漢也買不起太多的戰馬了!”
隨即郭縕吧唧吧唧嘴又道:
“雖然某知道占了稚叔天大的便宜,作為其叔父,如此做有些不厚道,但戰馬某已經充入了軍中培養騎兵,要想讓某再吐出來,哼,千難萬難!”
眾人聽到郭縕作為一郡太守,居然說出如此無賴的話,頓時發出一陣哄笑。
待眾人笑罷,張楊對張懿與郭縕道:
“義父與郭叔父不必介懷,若無義父與郭叔父相助,某豈能逼得匈奴心甘情願的交出戰馬?因此,那些戰馬都是義父與郭叔父應得的戰利品。
更何況,若是十餘萬匹戰馬進入大漢,戰馬的價格定然暴跌,所以,這賬不能如此算!”
眾人見張楊麵對如此暴利,依舊能夠如此冷靜,皆是露出一臉欽佩之色。糜竺此時出言道:
“稚叔所言不錯,所以,即便是稚叔所要出售的五萬匹戰馬,也要慢慢的投入大漢,用數月乃至一年的時間售完,才能利益最大化!”
張楊盤算了一番,如今的糧草已經能夠撐上三個月,相信三個月後,糜竺已經陸續的賣出了一些戰馬,所換迴的糧食,足夠這些百姓支撐到糧食收獲的季節了!於是便點頭道:
“可以,此事便全權交給子仲兄處置即可!”
見糧食的問題解決了,眾人心中也輕鬆了不少,張懿又道:
“稚叔!朝廷沒有將雲定二郡看在眼中,但吾等卻不能讓將士們、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陷入混亂,因此,二郡還要有官員進行治理,不知稚叔可有好的人選?”
這二郡全靠張楊從匈奴要迴來的,自然由張楊說了算,即便朝廷派來官員,也得張楊說了算。畢竟,這二郡的百姓都是張楊救出來的,也靠著張楊活命,他們心中除了張楊,恐怕連張懿這個並州刺史都不認!
要換成是其他人做並州刺史,遇上此等情況,肯定會安插上自己的人手,將二郡控製在自己手中!但張懿乃是張楊的義父,自然會支持自己的義子,因此,將此事大大方方地交給張楊決定。
張楊聽聞張懿之言,思索了片刻也沒有什麽頭緒,因為他手下根本沒有治政的人才。突然,張楊靈機一動,既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兩郡要靠商業發展,不如將定襄打造成一個商業城市,將大漢的商人們慢慢引到定襄來交易。
既然是商業城市,那便由糜竺掌管定襄吧,至於雲中,張楊一歪頭,恰好看到在那裏百無聊賴的汪銘,於是張楊便對張懿道:
“義父,太守人選某倒是暫時沒有,這二郡也沒有多少百姓,就先空著吧,待某物色到了願意來並州的人才,再向朝廷舉薦不遲!如今先任命兩位長史,掌管二州軍政即可!”
說到此,張楊便直接道:
“誌遠,某會向朝廷舉薦汝為雲中郡長史,與某父親一起,打理好雲中的一切事物!”
汪銘聞言頓時大驚,他可是一介匠人,若是成為長史,朝廷那些達官顯貴豈會允許,於是連忙道:
“稚叔不可!……稚叔好意,汪銘感激不盡!隻是汪銘乃是一介匠人,若是成為了一郡長史,會讓稚叔遭受大漢官場詬病,那些世家人才,也不會願意來雲中為官了!這對稚叔的發展極為不利!
還請稚叔另請賢能,需要某汪銘出力之處,某汪銘必定竭盡所能!”
張楊不以為意的擺手道:
“誌遠多慮了!即便沒有汝做長史,那些世家人才也不會願意來雲中為官!此事就如此定下了,不必多言!”
緊接著,張楊對張懿道:
“義父,孩兒打算日後將在定襄發展商業,日後某從草原各族搶掠的馬匹牛羊,便在定襄由糜家統一出售,不如幹脆由糜子仲擔任定襄長史!”
眾人聞言一陣無語,這才任命了一個匠人為長史,眾人還沒從震驚中緩過神來,張楊又瞄上了糜竺這個商人。
“既然子仲兄如此說,某便不再過多謙讓,糜家的心意、某張楊記下了!
某張楊想來不曾虧待自己人,為了迴報糜家的情誼,往後這雲定二郡的馬匹牛羊以及皮毛生意,便盡數交予糜家打理,某同樣給糜家兩成利,如何?”
糜竺聞言大喜,若真能長期如此,對糜家的好處可就大了,於是連忙起身行禮道:
“那竺便先行謝過稚叔了,不過,糜家隻取一成即可!好事那句話,某糜家做的是長久的生意,而不是追求一時的暴利。”
張楊聞言,有些不確定的道:
“若如此,糜家的利潤會不會太薄了?”
糜竺笑著搖頭道:
“若論行軍打仗,某自然不敢與稚叔想比,若論做生意,稚叔恐怕就比不上某糜竺了!
吾等來算一筆賬,如今大漢的戰馬,在五尺九寸到六尺二寸之間、算是普通戰馬,價格在兩萬錢到十萬錢不等,六尺二寸往上,每增加一寸價格翻倍,也就是說,六尺三寸的戰馬便要二十萬錢。而這僅是良馬的最低價格。
稚叔此次要求匈奴送來的戰馬必須是良馬,也就是說,最便宜的戰馬也要二十萬錢。某看過稚叔的那些戰馬,六尺四寸乃至六尺五寸的都有,即便取個中間數字六尺四寸,那也要四十萬錢。
如此算來,五萬匹戰馬,那便是兩百億錢,若糜家從中取一成便是二十億錢,換算成金子也是二十萬金,換成糧草那就是五百萬石以上的精糧。
而糜家此次捐給雲定二州五十萬百姓一個月的口糧,也不過是一百五十萬石,等將這五萬戰馬賣出,糜家便能獲得三倍的利潤,這是何等的暴利,即便再破除人工成本,那也有兩倍的利潤,這已經是難以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嘶……
糜竺這一算,周圍頓時傳來一陣吸氣之聲,張懿更是直言道:
“如此說來,某與郭太守就出了出兵,卻要了稚叔至少兩百億軍費?相當於並州三四年的賦稅了!”
郭縕也是出言道:
“這也是大漢戰馬稀缺的原因,養馬之地大都被異族占據,還限製戰馬向大漢出售,致使大漢戰馬價格逐步高升。以至於像如今這般,即便異族向大漢出售戰馬,大漢也買不起太多的戰馬了!”
隨即郭縕吧唧吧唧嘴又道:
“雖然某知道占了稚叔天大的便宜,作為其叔父,如此做有些不厚道,但戰馬某已經充入了軍中培養騎兵,要想讓某再吐出來,哼,千難萬難!”
眾人聽到郭縕作為一郡太守,居然說出如此無賴的話,頓時發出一陣哄笑。
待眾人笑罷,張楊對張懿與郭縕道:
“義父與郭叔父不必介懷,若無義父與郭叔父相助,某豈能逼得匈奴心甘情願的交出戰馬?因此,那些戰馬都是義父與郭叔父應得的戰利品。
更何況,若是十餘萬匹戰馬進入大漢,戰馬的價格定然暴跌,所以,這賬不能如此算!”
眾人見張楊麵對如此暴利,依舊能夠如此冷靜,皆是露出一臉欽佩之色。糜竺此時出言道:
“稚叔所言不錯,所以,即便是稚叔所要出售的五萬匹戰馬,也要慢慢的投入大漢,用數月乃至一年的時間售完,才能利益最大化!”
張楊盤算了一番,如今的糧草已經能夠撐上三個月,相信三個月後,糜竺已經陸續的賣出了一些戰馬,所換迴的糧食,足夠這些百姓支撐到糧食收獲的季節了!於是便點頭道:
“可以,此事便全權交給子仲兄處置即可!”
見糧食的問題解決了,眾人心中也輕鬆了不少,張懿又道:
“稚叔!朝廷沒有將雲定二郡看在眼中,但吾等卻不能讓將士們、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陷入混亂,因此,二郡還要有官員進行治理,不知稚叔可有好的人選?”
這二郡全靠張楊從匈奴要迴來的,自然由張楊說了算,即便朝廷派來官員,也得張楊說了算。畢竟,這二郡的百姓都是張楊救出來的,也靠著張楊活命,他們心中除了張楊,恐怕連張懿這個並州刺史都不認!
要換成是其他人做並州刺史,遇上此等情況,肯定會安插上自己的人手,將二郡控製在自己手中!但張懿乃是張楊的義父,自然會支持自己的義子,因此,將此事大大方方地交給張楊決定。
張楊聽聞張懿之言,思索了片刻也沒有什麽頭緒,因為他手下根本沒有治政的人才。突然,張楊靈機一動,既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兩郡要靠商業發展,不如將定襄打造成一個商業城市,將大漢的商人們慢慢引到定襄來交易。
既然是商業城市,那便由糜竺掌管定襄吧,至於雲中,張楊一歪頭,恰好看到在那裏百無聊賴的汪銘,於是張楊便對張懿道:
“義父,太守人選某倒是暫時沒有,這二郡也沒有多少百姓,就先空著吧,待某物色到了願意來並州的人才,再向朝廷舉薦不遲!如今先任命兩位長史,掌管二州軍政即可!”
說到此,張楊便直接道:
“誌遠,某會向朝廷舉薦汝為雲中郡長史,與某父親一起,打理好雲中的一切事物!”
汪銘聞言頓時大驚,他可是一介匠人,若是成為長史,朝廷那些達官顯貴豈會允許,於是連忙道:
“稚叔不可!……稚叔好意,汪銘感激不盡!隻是汪銘乃是一介匠人,若是成為了一郡長史,會讓稚叔遭受大漢官場詬病,那些世家人才,也不會願意來雲中為官了!這對稚叔的發展極為不利!
還請稚叔另請賢能,需要某汪銘出力之處,某汪銘必定竭盡所能!”
張楊不以為意的擺手道:
“誌遠多慮了!即便沒有汝做長史,那些世家人才也不會願意來雲中為官!此事就如此定下了,不必多言!”
緊接著,張楊對張懿道:
“義父,孩兒打算日後將在定襄發展商業,日後某從草原各族搶掠的馬匹牛羊,便在定襄由糜家統一出售,不如幹脆由糜子仲擔任定襄長史!”
眾人聞言一陣無語,這才任命了一個匠人為長史,眾人還沒從震驚中緩過神來,張楊又瞄上了糜竺這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