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本身也是好酒之人,聽聞皇帝賜宴自然十分地開心,畢竟宮中的禦酒可非尋常酒水可比,不過,他的奏報還未結束,自然不能與群臣那般歡欣鼓舞,於是道:


    “陛下,臣的捷報還未念完,後麵還有!”


    劉宏與眾臣聞言一愣,心道:還未念完?不是並州大捷嗎?這不已經大捷了嗎?忽然,劉宏一拍腦門道:


    “朕是高興糊塗了!羌渠,還有羌渠的六萬大軍!快!後麵如何,盧尚書快快道來!”


    群臣也是反應過來,紛紛緊張地看向盧植,好像生怕盧植將他們的一頓禦酒說沒了一般。盧植見此,向眾臣投去一個放心的眼神,才繼續道:


    “將定襄的胡人盡數殺散以後,張懿亮出護匈奴中郎將的旗號,率領雁門太守郭縕、度遼校尉張楊,發兵西河、直撲匈奴王廷!嚇得羌渠父子連忙舍棄大軍,隻兩人兩騎前往張懿軍前負荊請罪!


    又是張楊的一番恫嚇之下,逼得羌渠父子答應,放棄雲中、定襄二郡,未經允許,不得有一個匈奴人踏入此二郡!


    同時令羌渠送還三十萬被抓去奴役的漢人百姓,少一個漢人百姓,張楊便要抓十個匈奴人為奴!並聲明:若是再聽聞有漢人被匈奴奴役的風聲,不必核實,他必定與張懿聯名奏請陛下,發大軍將匈奴滅族!”


    聽到此,劉宏與群臣又是一陣振奮不已!令皇帝與眾世家大臣如此振奮的,並不是張懿與張楊等人收複了故土,也並非是因為要迴了三十萬漢人百姓。


    無論是皇帝劉宏還是這些世家公卿,對於收複二郡並不熱衷,畢竟這兩郡夾雜在匈奴、烏桓、鮮卑、羌人等胡人中間,危險度實在是太高了,很難得到穩定的發展,還要派出重兵去守護。


    至於那些被救迴的百姓,更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這是因為並州原本便民風彪悍,再加上長時間的苦難生活,讓他們對大漢官府或者朝廷認可度不高,極其難以管束。


    非但如此,這些百姓被救出後,短時間內並不能自給自足,還要拿出大量的糧食去養活他們,誰會願意背負此等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更何況,如今天災人禍連年不斷,就連大漢腹地的百姓還顧不過來,哪有閑心去顧及一些、對大漢沒多少忠心的邊民!


    因此,此時皇帝劉宏與眾大臣振奮的是:張懿與張楊等人能夠逼得匈奴單於跑去負荊請罪!這無疑是提振了大漢軍心氣勢、彰顯了大漢朝廷威儀、震懾了大漢境內、降而複叛的異族宵小!


    高興過後,劉宏這才記起盧植手中曾出現的奏疏,連忙對盧植道:


    “盧尚書,快將張懿的奏疏呈上來!”


    盧植這才又從袖子裏掏出了剛才塞迴去的奏疏,微微躬身,雙手舉過頭頂。不過在張讓倒騰著小碎步來到跟前之時,二人依舊是互相冷哼一聲。雖然今日眾人都高興,可盧植與張讓互相看過眼、已經成為常態,不如此,二人反而不習慣!


    待張讓恭敬地送上奏疏,劉宏連忙仔細地看了起來,一邊看還一邊擊節叫好,連續看了數遍後,在戀戀不舍地合上奏疏,隨即大喝一聲道:


    “張常侍,擬旨!”


    張讓當即又小跑過去,一通忙碌後提筆靜候。


    劉宏站起身來,來到大殿中央,意氣風發地踱了幾步,才朗聲開口道:


    “護匈奴中郎將、並州刺史張懿,及雁門郡太守郭蘊,平定匈奴之亂,於國有大功,封張懿為都亭侯,食邑千戶!封郭縕為關內侯!”


    顯然,平定匈奴叛亂的大功,一大部分要落在張懿這個護匈奴中郎將身上。封賞完這二人之後,接下來就是張楊的封賞了,這才是此次封賞的重頭戲,畢竟張楊僅憑斬殺鮮卑大單於和連功勞太大,在草原上率軍殺敵又太多,張懿與郭縕等人平定匈奴叛亂之功,反而是有些小打小鬧了!


    隻見劉宏又來迴踱了幾步,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般繼續封賞道:


    “朕聞國家有難、必出賢良!今大漢邊境,時常遭受鮮卑蠻夷侵犯,朝廷不勝其擾、百姓深受其害!


    護匈奴中郎將麾下別營、虓虎營軍司馬張楊、張稚叔,年方弱冠、勇謀兼備!因提前探得鮮卑又欲犯吾邊境,不畏艱險、不避生死,深入鮮卑腹地,斬殺鮮卑單於和連於萬軍之中,更是殺敵逾十倍於己,使鮮卑蠻夷陷入混亂,保邊境百姓得以安寧!


    此舉,於國於民皆有大功,頗有冠軍侯霍驃騎之遺風,大漢軍人之表率!”


    劉宏念到此處,群臣盡皆大驚,以為劉宏要封賞張楊為冠軍侯,張楊功勞是不小,可還達不到獲封冠軍侯的高度!大漢有功之臣太多了,然自霍驃騎之後,能獲得此爵位者,僅兩人而已,可見此爵位之尊崇!


    劉宏沒有讓群臣久等,繼續道:


    “歸來後,又率軍擊敗匈奴、殺敵無數,接連收複雲中、定襄二郡,解救百姓數十萬,使得匈奴震恐、諸胡膽寒!”


    劉宏慷慨激昂地念叨此處,又稍稍停頓了一番,喘勻了氣,掃視了一遍側耳靜聽的群臣,故意掉了一番群臣的胃口,才繼續道:


    “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以化天下,故此,為酬張楊之功,特授張楊為度遼將軍,使持節,校尉與校尉之下,可任免、可先斬後奏。可視情形對匈奴、羌人、烏桓、鮮卑、高句麗等諸胡用兵!


    另加封度遼將軍張楊為雲中縣侯,食邑三千戶!”


    眾臣聽聞皇帝對張楊的封賞,反應各不相同,有的羨慕不已,有的點頭讚成,有的欲言又止,似乎是想要反對,可又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這份封賞對於張楊的功勞來說,可謂是中規中矩,如今張楊闖下的威勢,無疑是擔任度遼將軍的最佳人選,而劉宏所給度遼將軍的權限,隻是加了個“使持節”,其餘的本就是度遼將軍原有的職權。


    原本度遼將軍要受持節的護匈奴中郎將節製,可張楊多了個使持節,如此,張楊無論在權利還是俸祿上,都高於了他義父的護匈奴中郎將,因此便不再受護匈奴中郎將節製!


    可張楊太年輕、資曆太淺薄,剛成為邊軍的一營司馬已經是破格提升,如今還不過兩個月,便一躍成為了兩千石的度遼將軍,這讓那些還在苦苦熬資曆的文武、如何能夠甘心!


    可是若想反對,還真找不出借口來,誰讓張楊立下了名垂青史的潑天大功、而他們寸功未立呢!


    至於張楊的雲中縣侯,那就沒人羨慕了,雲中那偏遠苦寒、危機重重之地,張楊這個三千戶的縣侯也就剩個榮譽,真給他三千戶百姓說不定還賠錢,還不如富庶之地的一個亭侯實在!


    當然,這隻是在並州不安定的情況下才會如此,若是並州安定下來,雖然依舊是苦寒,可雲中土地可並非全部貧瘠,黃河的河岔大黑河、小黑河、沙河衝積形成的肥沃平原地區,養活個數十上百萬的百姓,絲毫沒有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豪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羞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羞刀並收藏漢末之並州豪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