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楊的話,羌渠心中頓時更加苦澀。他的兒子唿廚泉,率四萬大軍出塞截殺張楊,還不是被張楊用數千殘兵、以及一些從鮮卑救出的漢人百姓,輕易便殺得全軍覆沒,連消息都沒能傳出來。
整個匈奴更是被張楊帶頭逼迫到如今這步田地,他如何還能不相信張楊的厲害。如今張楊又要叫陣,羌渠是如何也硬氣不起來了!他也看出來了,雖然這幾人看似以張懿為尊,可很明顯都是極其重視張楊的意見。
因此,要解決如今的困境,還得說動張楊,放棄繼續對匈奴用兵,否則、匈奴隻能準備魚死網破了!想及此,羌渠又深深地向張楊低下了那瞬間蒼老了許多的頭顱,言辭懇切地道:
“張校尉如何才能放過吾兒以及匈奴,還請名言,羌渠願傾盡一切,去彌補自己的過錯,還請張校尉高抬貴手!”
張楊見火候差不多了,與張懿、郭縕對視一眼,見二人也是點頭示意,於是便道:
“既如此,那某便說說讓某罷兵的條件,汝也不必討價還價,隻需迴答:應,還是不應即可!”
羌渠聞言,心中頓時一鬆,一側的於夫羅也是鬆了一口氣。有條件便好,隻要張楊提出條件,無論如何,於夫羅的性命也就保住了!似乎是怕張楊反悔一般,羌渠連忙恭聲道:
“請!”
“第一,自今日起,雲中、定襄二郡,未經某允許,匈奴人不得涉足!”
這已經成為既成事實,此刻二郡的匈奴人、怕是也已經被張楊率軍殺光,羌渠也隻能答應下來!
“第二,給爾等十日時間,為雲中提供二十五萬漢人百姓!”
“啊?……”
羌渠聽聞第二個條件,不由頓時驚唿出聲,可還未等他繼續說話,張楊當即加碼道:
“三十萬漢人百姓!某剛才說了,汝隻需迴答:應,還是不應!這三十萬漢人百姓,少一人,某便抓十名匈奴人為奴來頂替!
而且這些漢人百姓,必須是之前便被匈奴抓去為奴之人,若是再讓某聽到、匈奴繼續抓捕漢人為奴的風聲,不必核實,某會立即與義父以及郭太守聯名上書,徹底鏟除匈奴!
當然,若是漢人不夠,汝等便去抓羌人、或讓匈奴的罪人前來做奴隸,汝若是主動交來奴隸,五人換一人即可!”
張楊說完,便靜等羌渠的迴答。羌渠湊過去與於夫羅盤算了一番,才對張楊道:
“此事南匈奴應下了,隻是代替漢人的奴隸,還請張校尉寬限一些時日!”
張楊知道羌渠的意思,寬限些時日是方便匈奴去抓捕。於是便點頭道:
“可以!漢人十日,奴隸要三十歲之內的青壯,一個月後要送到定襄即可!”
羌渠盤算了一下,狠狠地點點頭道:
“就依張校尉之言!”
張楊點了點頭,繼續道:
“第三,十日內,選良馬十五萬匹、牛十五萬頭、羊一百五十頭,送至定襄,彌補某吾等大軍的損失!”
“嘶……”
羌渠父子聽到張楊的獅子大開口,頓時又是齊齊地吸了一口涼氣,本想討價還價,可唯恐張楊又漲價,連忙又憋了迴去。羌渠如喪考妣地道:
“此時吾父子可以應下,隻是湊齊這些馬匹牛羊之後,吾父子怕是會被憤怒的匈奴各部撕成碎片!”
張楊冷哼道:
“哼!別以為某不知道,此戰過後,整個南匈奴都會懼怕大漢的兵峰,而得到大漢支持的南匈奴王廷,隻會是權勢更勝,不會有絲毫的削弱。
再者,如父子為了南匈奴的存亡,不惜以身犯險,孤身入漢營負荊請罪的光輝形象,想必此時已經隨著匈奴的快馬,傳達向所有的匈奴部落了吧?”
羌渠聞言,臉上尷尬之色一閃而過,因為他突然記起,此等手段,還是張楊教給羌渠的!
張楊沒有理會油滑無比的羌渠,繼續道:
“第四,某不想再聽到休屠各人叛亂,此次如何借助吾等漢軍的名義,打擊削弱休屠各人,不用某教吧?
汝父子若是解決不了休屠各人,某不介意與義父上書朝廷,換一個人來做這個南匈奴的單於,相信隻要某放出風聲,相信會有許多部落會樂意攻破王廷,取了汝父子的人頭前來接受朝廷的敕封!”
說實話,羌渠正在心中盤算著,如何能夠從休屠各人那裏,敲出更多的戰馬牛羊,此時被張楊說破,不禁又是一陣尷尬!
聽到張楊的後半句話,羌渠父子更是沒有了反抗的念頭,若真如張楊所說的那般,整個南匈奴就會徹底亂作一團,僅僅是內耗便會自己走向滅亡!
羌渠連忙應承道:
“張校尉放心,羌渠定然不會再讓中郎將與張校尉失望!”
張楊這才滿意地點點頭,繼續說道:
“最後一條,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十日內,將之前跟隨某出征鮮卑的六千騎兵家眷,無論男女老幼,盡數送來定襄!張固、張達、張雄!”
三人連忙出列道:
“吾等在!”
張楊繼續對羌渠父子道:
“這三人想必汝父子不陌生吧?屆時將人交給他們即可!”
三人一出現,羌渠父子的臉色便漲得通紅,感受到三人那仇恨的目光,羌渠父子隻得歉然一笑,便不再與三人對視。
張固三人對著羌渠父子冷哼一聲後,才轉身向張楊行禮道:
“多謝校尉救出吾等家人,吾等此後必定為校尉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嗯!切記,汝等的家眷若來了,要跟他們說明情況,願意做個漢人便留下,不願意的也不要強求,放其迴歸匈奴便可!
至於那些戰死之人的家眷,同樣是如此,不過要仔細甄別,若發現混進了細作、或是有不軌之人,直接斬殺即可,事後某再尋羌渠單於要個交代!”
三人連忙斬釘截鐵地應諾,之後又滿懷仇恨地瞪了羌渠父子一眼,冷哼一聲才退了下去!
張楊之所以要為張固三人討迴家眷,既是安這些人的心,又是將那些家眷當做人質。
除此之外,這些人皆是極其勇武之人,他們的家人想必也不乏勇武之輩,若是這些人出現了死傷,也好從其家人中補充。
整個匈奴更是被張楊帶頭逼迫到如今這步田地,他如何還能不相信張楊的厲害。如今張楊又要叫陣,羌渠是如何也硬氣不起來了!他也看出來了,雖然這幾人看似以張懿為尊,可很明顯都是極其重視張楊的意見。
因此,要解決如今的困境,還得說動張楊,放棄繼續對匈奴用兵,否則、匈奴隻能準備魚死網破了!想及此,羌渠又深深地向張楊低下了那瞬間蒼老了許多的頭顱,言辭懇切地道:
“張校尉如何才能放過吾兒以及匈奴,還請名言,羌渠願傾盡一切,去彌補自己的過錯,還請張校尉高抬貴手!”
張楊見火候差不多了,與張懿、郭縕對視一眼,見二人也是點頭示意,於是便道:
“既如此,那某便說說讓某罷兵的條件,汝也不必討價還價,隻需迴答:應,還是不應即可!”
羌渠聞言,心中頓時一鬆,一側的於夫羅也是鬆了一口氣。有條件便好,隻要張楊提出條件,無論如何,於夫羅的性命也就保住了!似乎是怕張楊反悔一般,羌渠連忙恭聲道:
“請!”
“第一,自今日起,雲中、定襄二郡,未經某允許,匈奴人不得涉足!”
這已經成為既成事實,此刻二郡的匈奴人、怕是也已經被張楊率軍殺光,羌渠也隻能答應下來!
“第二,給爾等十日時間,為雲中提供二十五萬漢人百姓!”
“啊?……”
羌渠聽聞第二個條件,不由頓時驚唿出聲,可還未等他繼續說話,張楊當即加碼道:
“三十萬漢人百姓!某剛才說了,汝隻需迴答:應,還是不應!這三十萬漢人百姓,少一人,某便抓十名匈奴人為奴來頂替!
而且這些漢人百姓,必須是之前便被匈奴抓去為奴之人,若是再讓某聽到、匈奴繼續抓捕漢人為奴的風聲,不必核實,某會立即與義父以及郭太守聯名上書,徹底鏟除匈奴!
當然,若是漢人不夠,汝等便去抓羌人、或讓匈奴的罪人前來做奴隸,汝若是主動交來奴隸,五人換一人即可!”
張楊說完,便靜等羌渠的迴答。羌渠湊過去與於夫羅盤算了一番,才對張楊道:
“此事南匈奴應下了,隻是代替漢人的奴隸,還請張校尉寬限一些時日!”
張楊知道羌渠的意思,寬限些時日是方便匈奴去抓捕。於是便點頭道:
“可以!漢人十日,奴隸要三十歲之內的青壯,一個月後要送到定襄即可!”
羌渠盤算了一下,狠狠地點點頭道:
“就依張校尉之言!”
張楊點了點頭,繼續道:
“第三,十日內,選良馬十五萬匹、牛十五萬頭、羊一百五十頭,送至定襄,彌補某吾等大軍的損失!”
“嘶……”
羌渠父子聽到張楊的獅子大開口,頓時又是齊齊地吸了一口涼氣,本想討價還價,可唯恐張楊又漲價,連忙又憋了迴去。羌渠如喪考妣地道:
“此時吾父子可以應下,隻是湊齊這些馬匹牛羊之後,吾父子怕是會被憤怒的匈奴各部撕成碎片!”
張楊冷哼道:
“哼!別以為某不知道,此戰過後,整個南匈奴都會懼怕大漢的兵峰,而得到大漢支持的南匈奴王廷,隻會是權勢更勝,不會有絲毫的削弱。
再者,如父子為了南匈奴的存亡,不惜以身犯險,孤身入漢營負荊請罪的光輝形象,想必此時已經隨著匈奴的快馬,傳達向所有的匈奴部落了吧?”
羌渠聞言,臉上尷尬之色一閃而過,因為他突然記起,此等手段,還是張楊教給羌渠的!
張楊沒有理會油滑無比的羌渠,繼續道:
“第四,某不想再聽到休屠各人叛亂,此次如何借助吾等漢軍的名義,打擊削弱休屠各人,不用某教吧?
汝父子若是解決不了休屠各人,某不介意與義父上書朝廷,換一個人來做這個南匈奴的單於,相信隻要某放出風聲,相信會有許多部落會樂意攻破王廷,取了汝父子的人頭前來接受朝廷的敕封!”
說實話,羌渠正在心中盤算著,如何能夠從休屠各人那裏,敲出更多的戰馬牛羊,此時被張楊說破,不禁又是一陣尷尬!
聽到張楊的後半句話,羌渠父子更是沒有了反抗的念頭,若真如張楊所說的那般,整個南匈奴就會徹底亂作一團,僅僅是內耗便會自己走向滅亡!
羌渠連忙應承道:
“張校尉放心,羌渠定然不會再讓中郎將與張校尉失望!”
張楊這才滿意地點點頭,繼續說道:
“最後一條,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十日內,將之前跟隨某出征鮮卑的六千騎兵家眷,無論男女老幼,盡數送來定襄!張固、張達、張雄!”
三人連忙出列道:
“吾等在!”
張楊繼續對羌渠父子道:
“這三人想必汝父子不陌生吧?屆時將人交給他們即可!”
三人一出現,羌渠父子的臉色便漲得通紅,感受到三人那仇恨的目光,羌渠父子隻得歉然一笑,便不再與三人對視。
張固三人對著羌渠父子冷哼一聲後,才轉身向張楊行禮道:
“多謝校尉救出吾等家人,吾等此後必定為校尉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嗯!切記,汝等的家眷若來了,要跟他們說明情況,願意做個漢人便留下,不願意的也不要強求,放其迴歸匈奴便可!
至於那些戰死之人的家眷,同樣是如此,不過要仔細甄別,若發現混進了細作、或是有不軌之人,直接斬殺即可,事後某再尋羌渠單於要個交代!”
三人連忙斬釘截鐵地應諾,之後又滿懷仇恨地瞪了羌渠父子一眼,冷哼一聲才退了下去!
張楊之所以要為張固三人討迴家眷,既是安這些人的心,又是將那些家眷當做人質。
除此之外,這些人皆是極其勇武之人,他們的家人想必也不乏勇武之輩,若是這些人出現了死傷,也好從其家人中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