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收迴了思緒繼續觀看,便見那邊的張遼,聽見那少年對自己的不滿,當即反應過來,似乎是自己的思索表情、引起了眾少年的誤會,連忙拱手向著眾少年致歉:


    “諸位兄長誤會了!遼從未輕視過諸位兄長,隻是近日來有許多招式想不通,總覺得越練越覺得、自己以往的招式有些不對勁,卻又不知道錯在哪裏,因此有些煩悶,怠慢諸位兄長之處,還請海涵!”


    少年的氣,來得快、去得更快!這些少年都不是小肚雞腸之人,自幼一起長大,而張遼的年齡又最小,因此,並沒有真的生張遼的氣,隻是見張遼一臉的怪異之色,隨意地抱怨了一句罷了。


    此時見到張遼雖然武藝今時不同往日,已經遠遠地將他們這些夥伴、拋在了身後,卻依舊能夠保持一貫的謙遜,不禁對張遼的好感更是大增。心中的一絲芥蒂,早已經拋到了九霄雲外。


    那位年齡稍大些的少年,甚至還開始安慰張遼道:


    “張遼賢弟,汝年方十三歲、便有如今的勇武,已經是極其難能可貴,切勿心浮氣躁、操之過急!


    家父曾教導過某,習練武藝,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突飛猛進,也離不開夜以繼日的水磨工夫、去夯實根基。


    汝如今剛經曆了一次飛躍式的進步,可能是根基不夠牢靠、不能與如今的實力相匹配吧?想必正如家父所言,需要更加耐心地夯實基礎,才能適應如今的進步吧!


    除非遇上真正的高手、為汝點撥一番,汝或許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張楊與呂布雖然距離這些少年較遠,但二人皆是六識敏銳之人,無論是視力還是聽力,皆是遠超常人,少年們的對話,被他們一字不落地聽見了耳中。


    聽到那個少年說出的一番話,二人不禁大感詫異!這話要是從呂布這等超一流武將、或是張楊這等一流武將口中說出,還算正常。


    此時,卻從這武藝平平的少年嘴中說出,足以說明,這少年的父親雖然武藝未必如何高明,但對武藝的認知與研究,必然也是極其高深的。


    這少年之所以武藝平平,怕是正如其方才所言,一直在不斷地夯實根基,將來一旦有武藝高強之輩、對其稍加點撥,定然也會有一番不小的成就。


    想及此,二人不禁對這些少年,更加地感興趣起來,尤其是張楊,此時腦海中思緒翻湧,梳理著那段記憶中,有關自己以及呂布張遼的信息,同時在想著如何拉攏張遼。


    畢竟人才難得,尤其是像張遼這等、經過曆史檢驗的頂級名將,更是極為難得。再者說,自己與這個張遼乃是州裏,有著天然的優勢,待此人成長起來,若能得其相助,自己的謀劃會有更大概率會實現。


    在那段記憶中,自己以勇武聞名州郡後,不久便被並州刺史張懿征辟為了武猛從事,大概也就是明年的事。


    至於自己為何會放棄了張家塢堡,接受張懿的征辟,那段記憶中並沒有。張楊估計,要不就是張家塢堡與李家塢堡沒守住,或許在上次的鮮卑入侵中,不知什麽原因被攻破了。


    不過想想自己之前的婦人之仁,鮮卑人驅趕漢人百姓攻打塢堡,自己定然是不會忍心、向手無寸鐵的鄉裏下殺手的。想及此,張楊不得不暗罵自己一句:“大漢第一蠢貨,害人害己!”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打退了鮮卑,卻因為懼怕鮮卑報複,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舉家搬遷到了雁門。而且這種可能性更大,因為自己一個弱智,並不能左右父親的決定,畢竟自己的父親、可不是易與之輩!


    而張遼則是少為郡吏,同樣以勇武名傳並州後,被張懿征辟為兵曹從事,不過要比自己晚上幾年。


    後來張懿意外戰死後,新任並州刺史丁原一到任,便將自己與張遼雙雙奪了兵權,趁著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之機,派往了洛陽任職。


    而兄長呂布因為軍中威望過高,丁原不能做得太過,為了籠絡呂布,丁原便將兄長收為了義子,並讓其做了主簿,隻負責衝鋒陷陣,卻同樣沒有了兵權。


    就如此,丁原總共做了不到一年的並州刺史,卻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並州的武將拆分得七零八落,自己則是快速徹底掌控了兵權。


    估計這也就是兄長呂布殺了丁原,自己與張遼以及並州軍的將士,沒有一人為其鳴不平的原因吧。


    自己甚至在兄長呂布落難時,多次不顧及自身實力不夠,全力相救,甚至是為了救呂布,引起了麾下將領不滿,被麾下將領楊醜偷襲殺死!


    想到此,張楊想不下去了,因為自己竟然癡傻到、麾下造反都不忍責罰,哭著勸其悔改,自己不死誰死!死得憋屈、死得丟人、死得活該啊!


    趕緊拋開私心雜念,張楊繼續將注意力,放在了這些少年身上,尋找能夠拉近關係的時機。


    隻見那少年說完一通頗有見解的言論之後,不僅是張遼,就連其餘少年也是陷入了深思,片刻後,皆是露出了若有所悟的樣子,紛紛向那名年長少年行禮致謝,張遼也是誠摯地向那名少年行禮道:


    “多謝王賢兄長指點,聽兄長一席話,遼心中頓生醍醐灌頂、撥雲見月之感!王賢兄長的眼界、見識、心胸,遼深感佩服!”


    眾少年也紛紛道:


    “張遼說的是,若是尋常之人戰敗後,隻會想著如何提高自己,哪裏還顧得上去提點他人,王賢兄長,無愧於一個‘賢’字,著實令人欽佩!”


    “不錯,兄長胸襟,吾等佩服!”


    ……


    聽到這些感謝之言,那少年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臉色一紅,連忙衝眾人擺擺手道:


    “過了!過了!某不過是按照父親教導之言,照本宣科罷了,又非是何等高深的秘訣,汝等太過誇大了!


    再者,誇讚某便誇讚某,為何還要提某戰敗之事?平白揭人傷疤,端的不當人子!”


    眾少年聽聞王賢之言,頓時發出一陣哄笑,眾人又是一陣說笑打鬧,顯得其樂融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豪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羞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羞刀並收藏漢末之並州豪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