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後一人的極力配合之下,張楊與其進行了一番較為順暢的問答,最後得知了這些人來曆以及目的。


    這些人乃是南匈奴單於王廷的一個百人隊,此次來雲中郡的目的,乃是為了向分散在雲中的各個匈奴部落催繳戰馬。


    匈奴最好的戰馬,幾乎都集中在了單於王廷、以及一些超大型部落,那些中型的部落為了產出優良的戰馬,便會向單於王庭或是一些超大型部落借取種馬。


    一年以後,這些中型部落不但要歸還種馬,還要另外帶上兩匹、部落內培育出得最好的戰馬。


    當然,能借到戰馬的部落,在中型部落中,也是實力極強的一些部落,而且,若是上繳的戰馬不夠好,王廷便再也不會借給他們戰馬。反之,上繳的戰馬若是足夠好,下次王廷甚至會借給他們純正的大宛馬做種馬。


    在如此政策之下,也難怪匈奴的戰馬,要遠遠強於鮮卑、烏桓這些一脈相承的胡人。


    如今又到了上繳戰馬的時間,匈奴人為了照顧到牧草的生長,牧場在放牧一段時間後,便會更換地點,因此,上繳戰馬的地點也會不斷地變動。


    王廷派出這些百人隊,便是負責四處通知那些借種馬的部落,此次將戰馬送到哪個牧場!之所以隻有十人,是因為他們為了早些完成任務,以便去找漢人弄些好處,所以分成了十股。


    沒想到剛剛完成任務,便遇上了張楊與李芸,那頭領看上了李芸的身段與二人騎乘的戰馬,因此才動了邪念!


    謝過此人並給了其一個痛快之後,張楊來到了那頭領跟前,此人早已被哀嚎聲驚醒,並目睹了整個殘忍的過程,此時不知是疼得還是嚇得渾身已經大汗淋漓,猶如從水中剛撈出來一般。


    既然知道了自己想要的,這人也就沒什麽用了,不過張楊還是向其詢問了一番,馬場的具體情況,然後才將其踩死。


    這百夫長看來家境不錯,張楊從其身上搜出了不少財貨,甚至還搜出了幾塊馬蹄金,於是,張楊快速去將所有的匈奴人、挨個搜了一遍,免得便宜了其他匈奴人,沒想到收獲頗豐。


    掂量了一番手裏頗為沉重的包裹,張楊不得不感歎:果然是殺人放火金腰帶,難怪匈奴人這麽喜歡劫掠。


    從雙方相遇到現在,其實時間並不長,但是張楊不想在此多做耽擱,於是對李芸道:


    “芸姐姐,快去收攏戰馬,留下最好的兩匹代步,其餘的盡數殺死!”


    殺死如此多的好馬,雖然有些不舍,但李芸知道,二人若是帶著如此多的好馬趕路,走到哪裏,災禍便會跟隨到哪裏。若是放走,這些好馬皆會便宜了附近的匈奴部落,因此,不得不殺!


    而他們若是隻帶兩匹,便沒有這個顧慮了,因為趕遠路之人,帶兩匹戰馬很正常。


    這名百夫長的兩匹戰馬相當不錯,幾乎能及得上張楊的那匹黑馬了,殺死了其餘的戰馬,張楊辨別了一下方向,便與李芸跨上了新得的兩匹好馬,向著九原疾馳而去。


    有了兩匹好馬輪流代步,速度更是快了許多,太陽還未落山,距離天黑還需一個時辰,張楊便隱隱約約地看見了呂家塢堡。


    當二人行至距離呂家塢堡大約還有五裏時,張楊便示意李芸停下,在李芸的詫異之下,張揚猛地勒住了戰馬,對著遠處的一片樹叢喊道:


    “周平、陳猛何在?”


    張楊話音剛落,便聽到兩個年輕的交談聲傳出,隻聽其中一人道:


    “沒錯,是稚叔兄長,此次汝去稟報少塢主,某繼續在此守著!”


    另一人道:


    “好!某與稚叔兄長打過招唿就去,快走!莫讓稚叔兄久等!”


    隨即,便從樹叢中躥出兩騎,張楊見二人出來,禁不住會心一笑,一夾馬腹迎了過去。


    這二人便是張家塢堡的哨探,比張楊要小一歲,為人十分機敏,早就與張楊混得極為熟悉。


    兩年前,十六歲的張楊遊曆到九原,聽聞當地盛傳呂布勇武,出於少年心性,張楊自然不會心服,於是便上門挑戰呂布。


    當時呂布已經十九歲,自然不會與張楊一個少年玩鬧,便好言勸張楊離去,誰知張楊感到受到了輕視,心中十分憤怒,打馬跑出大約八十步開外、迴身便唰唰唰射出三箭。


    張楊彎弓搭箭時,呂布便已經做出了防備,起初見張楊一言不合就出箭傷人,頓時心中大怒,可隨後發現箭矢的軌跡、並不是衝著人去的,呂布這才沒有出手還擊。


    待三隻箭矢在呂布腳前,整整齊齊地擺出一個品字形時,呂布這才知道小看了天下人,這少年的箭術,居然幾乎不輸自己,於是連忙向張楊道歉。


    張楊本就是個直爽性子,見呂布不輕視自己了,當即便原諒了呂布,哪裏還會記仇。於是二人便比試了步射、騎射,結果張楊除了因為年齡原因,所以力道稍弱之外,其餘的竟然與呂布相差不大。


    可惜,張楊在馬上功夫與呂布相比、實在太差,僅僅數合便被呂布挑飛了長矛。張楊當時十分地沮喪,可呂布非但沒有輕視張楊,反而是寬慰張楊道:


    “汝習箭的天賦極高,憑著汝這一手神射,便已是天下之大,皆可去得!至於馬上功夫,慢慢磨練即可,總不會太差!”


    顯然,性格極其單純的張楊,根本沒聽出呂布的含義!呂布的意思是:張楊的箭術天賦很高,馬上功夫的悟性卻不高,即便是再如何苦練,也僅僅不會太差而已!


    可張楊卻是理解成了,慢慢磨練,便不會比他的箭術差太多!呂布比張楊強出太多,出於崇拜強者的少年心性,呂布說的話,張楊自然是深信不疑,於是便更加刻苦地磨練馬上功夫,而且隔一段時間,便來尋呂布比試一次。


    對於這個直爽率真的小兄弟,呂布也是很喜歡,見到張楊如此堅韌、執著,雖然進步十分緩慢,可從來沒有再沮喪過,簡直是越挫越勇,於是,便開始指導起張楊的武藝來。


    就這樣,張楊是真得將呂布當成了兄長,任何事都會為呂布考慮,而呂布也將張楊當做了自己的弟弟,甚至將一身武藝傾囊相授,可惜,正如呂布所言的一般,兩年來,無論張楊如何努力,其武藝也隻是不差而已。


    當然,這個不差,是在超一流武將呂布眼中的不差,實際上最次也是達到了二流中等,否則張楊一個少年,也不會在並州闖下偌大的名聲。


    因為張楊喜歡四處遊曆,又讓超一流的射術、掩蓋住了二流武藝,因此,闖下的名聲,甚至比呂布還要大上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豪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羞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羞刀並收藏漢末之並州豪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