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議事廳之內,張楊環視了眾人一圈後,對著李勝與父親張武道:
“祖父,父親!此次吾等全殲了來犯之敵,由於路途遙遠,加之鮮卑狗賊外出劫掠,往往會一兩個月才迴歸,因此待鮮卑狗賊察覺事情不對,最快也要兩月以上。
因此,想請祖父與父親代為訓練虓虎營,某要去一趟九原赴約。某那奉先兄長早就說過,其一家會在立秋之後前往晉陽,因此,受呂家庇護的百姓、便沒有了依靠。
不是他們不想帶上這些百姓一起遷徙,可遷往晉陽之後,這些百姓便成了流民,呂家可沒那麽多財力,在晉陽購買如此多的土地,來養活這些百姓。
更何況,即便有足夠的財力,以呂家如今無權無勢的境況,也買不到太多的土地。因此,某便答應奉先兄長,待其一家搬遷之時,某願意將那些受呂家庇護的百姓,從九原遷至張家塢堡,從此,這些人便是張家塢堡的百姓!
此次某前去九原,其一便是遷徙百姓,不過奉先兄會帶人與某將這些百姓護送到雲中,其二便是一路護送奉先兄長一家,從雲中直達到晉陽!
這一來一迴便需月餘,某不在的這段時間裏,虓虎營建立之事,切莫走露了消息,免得徒生禍端!”
李勝與張武自然是點頭應下此事,有這兩位老將在,張家塢堡不說固若金湯,隻要不是上千的軍隊來攻打,便可保無虞,張楊對此很放心!
隨即,張楊便問向汪銘道:
“誌遠兄!此後,汝便為虓虎營副統領,掌管虓虎營所有的武器、鎧甲、馬匹、以及糧草物資的調配,汝麾下工匠皆歸入虓虎營輔兵,待吾等壯大一些後,這些人便如軍中士兵一般,吃軍糧領軍餉,享受士兵待遇!”
汪銘聞言,頓時大驚,當即推辭道:
“不可……”
見到張楊皺眉,汪銘苦笑道:
“非是銘不願出力,銘早已向稚叔宣誓效忠,即便是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隻不過銘是一介匠人,何德何能去做這虓虎營副統領,如此,恐人心不服啊!”
張楊聽聞汪銘之言,緊緊皺起的眉頭才舒展開來,不過還是語氣不容置疑地說道:
“誌遠兄多慮了!如今對虓虎營貢獻最大的,便是誌遠兄及身後的百餘工匠!正是有了誌遠兄的鎧甲武器支持,某才有信心將虓虎營打造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否則,僅憑兩百雲中兒郎,即便再如何勇武,也用不了幾次戰鬥,便會死傷殆盡!甚至是,連張家塢堡也會因此、麵臨著滅頂之災!
誌遠兄的貢獻如此巨大,為何做不得虓虎營副統領!更何況,誌遠兄以後的貢獻,會更加巨大,若是有人不服,張家塢堡不留無恩無義之輩,不用誌遠兄費心,吾父子定然會將其逐出張家塢堡!”
張武點頭附和道:
“稚叔所言不差,此事某亦是如此看法,誌遠盡可安心任事便可,一切有某在,量也無妨!更何況,如今雲中殘存的百姓,大都是有血性的豪傑之士,不會有那等無恩無義之輩!”
李勝也是表態道:
“不錯!兒郎們雖然武勇,但終究是有著巨大的缺陷,那便是人數太過稀少!
如今,每一個雲中兒郎都珍貴無比,誌遠貢獻的鎧甲兵器,非但能增強兒郎們的戰力,還能避免兒郎們大量死傷,這不但是大功,還是大恩!
相信此後做了副統領,更加方便誌遠為虓虎營乃至張家塢堡出力,老朽亦是讚成此事!”
隨即張楊將目光看向了下方的幾個少年,眾少年紛紛表態道:
“某讚成!”
“某讚成!”
“某亦讚成!”
……
汪銘見此,內心大為感動,沒想到自己區區一介匠人,如今在張家塢堡、不但受到了莫大的禮遇與重視,居然被委以如此重任!
莫看虓虎營僅有兩百人,還是剛由一群少年組成,卻是承載了整個張家塢堡兩千百姓最後的希望,更是張楊這個少年英豪的根基所在。
看著一雙雙信任的眼神,汪銘鼻頭不禁有些發酸,深深地吸了口氣,壓抑住了就要流出的熱淚,向著在座的人紛紛施了一禮,隨後重新麵向張楊、擲地有聲道:
“銘必定為虓虎營、為張家塢堡,竭盡全力、至死不渝!”
張楊這才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對其餘人道:
“其餘人的任命,待真正成軍之日,某會根據諸位的表現,再行任命!”
其餘幾位少年紛紛拱手應諾!
隨後,張楊又囑托張武道:
“父親!此次鮮卑狗賊劫掠的物資,被吾等盡數奪取,因此,塢堡之內無論是糧食還是肉食,暫時較為富裕,因此,塢堡內的其餘百姓,可以加大一些供應。
盡量讓百姓們吃飽喝足,甚至能每日吃上些葷腥,尤其是能治療夜盲的羊內髒,清洗幹淨了煮上一些,讓百姓們時常吃上一些。
如此,往後除了必要的勞作,其餘時間也好有體力隨父親操練,雖不用出城野戰,可往後說不定會有人來攻打塢堡,將生疏的武藝撿起來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就是,鼓勵生育,之前是生多了孩子怕養不起,以後孩兒會讓百姓們過上富足的生活,讓百姓們放心地生養,他們養不起,吾父子幫他們養!”
張武點頭讚歎道:
“不錯,某也正有此意!如今雲中郡就那麽多人口,即便吾父子全部收攏過來,也難以使得雲中人口興盛起來,還是要從根本上,讓百姓們多生孩子才能解決問題!”
老李勝聞言,又為老不尊道:
“此事文韜倒是可以做個表率,汝還不到四十歲,正是春秋鼎盛、龍精虎猛之時,光說不練,可不能服眾啊!謔謔謔哈哈哈哈……”
在座的眾人聞言,自然不敢像老李勝那便般放肆大笑,不過也是在那裏紛紛忍俊不禁,而李芸則是直接送了這、沒正行的祖父一個白眼。
說笑過後,張楊又對汪銘道:
“誌遠兄,去為某準備一副好甲!某這一身武藝,箭法、矛法與張成、張琦、程遠、陳青一般,皆是傳自父親,而某的戟法卻是傳自奉先兄,此次某去九原,為其帶上一副好甲、聊表謝意!”
汪銘當即道:
“汪家密室內取迴的幾套魚鱗甲,非但全套甲胄齊全,且是用精鐵鍛造成鋼後而成的鋼甲,雖比不上稚叔的那套镔鐵甲,亦是相去不遠!
銘自信,即便在整個大漢,能與之比擬的寶甲亦不多見,稚叔拿去作為謝禮,極其合適!”
“祖父,父親!此次吾等全殲了來犯之敵,由於路途遙遠,加之鮮卑狗賊外出劫掠,往往會一兩個月才迴歸,因此待鮮卑狗賊察覺事情不對,最快也要兩月以上。
因此,想請祖父與父親代為訓練虓虎營,某要去一趟九原赴約。某那奉先兄長早就說過,其一家會在立秋之後前往晉陽,因此,受呂家庇護的百姓、便沒有了依靠。
不是他們不想帶上這些百姓一起遷徙,可遷往晉陽之後,這些百姓便成了流民,呂家可沒那麽多財力,在晉陽購買如此多的土地,來養活這些百姓。
更何況,即便有足夠的財力,以呂家如今無權無勢的境況,也買不到太多的土地。因此,某便答應奉先兄長,待其一家搬遷之時,某願意將那些受呂家庇護的百姓,從九原遷至張家塢堡,從此,這些人便是張家塢堡的百姓!
此次某前去九原,其一便是遷徙百姓,不過奉先兄會帶人與某將這些百姓護送到雲中,其二便是一路護送奉先兄長一家,從雲中直達到晉陽!
這一來一迴便需月餘,某不在的這段時間裏,虓虎營建立之事,切莫走露了消息,免得徒生禍端!”
李勝與張武自然是點頭應下此事,有這兩位老將在,張家塢堡不說固若金湯,隻要不是上千的軍隊來攻打,便可保無虞,張楊對此很放心!
隨即,張楊便問向汪銘道:
“誌遠兄!此後,汝便為虓虎營副統領,掌管虓虎營所有的武器、鎧甲、馬匹、以及糧草物資的調配,汝麾下工匠皆歸入虓虎營輔兵,待吾等壯大一些後,這些人便如軍中士兵一般,吃軍糧領軍餉,享受士兵待遇!”
汪銘聞言,頓時大驚,當即推辭道:
“不可……”
見到張楊皺眉,汪銘苦笑道:
“非是銘不願出力,銘早已向稚叔宣誓效忠,即便是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隻不過銘是一介匠人,何德何能去做這虓虎營副統領,如此,恐人心不服啊!”
張楊聽聞汪銘之言,緊緊皺起的眉頭才舒展開來,不過還是語氣不容置疑地說道:
“誌遠兄多慮了!如今對虓虎營貢獻最大的,便是誌遠兄及身後的百餘工匠!正是有了誌遠兄的鎧甲武器支持,某才有信心將虓虎營打造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否則,僅憑兩百雲中兒郎,即便再如何勇武,也用不了幾次戰鬥,便會死傷殆盡!甚至是,連張家塢堡也會因此、麵臨著滅頂之災!
誌遠兄的貢獻如此巨大,為何做不得虓虎營副統領!更何況,誌遠兄以後的貢獻,會更加巨大,若是有人不服,張家塢堡不留無恩無義之輩,不用誌遠兄費心,吾父子定然會將其逐出張家塢堡!”
張武點頭附和道:
“稚叔所言不差,此事某亦是如此看法,誌遠盡可安心任事便可,一切有某在,量也無妨!更何況,如今雲中殘存的百姓,大都是有血性的豪傑之士,不會有那等無恩無義之輩!”
李勝也是表態道:
“不錯!兒郎們雖然武勇,但終究是有著巨大的缺陷,那便是人數太過稀少!
如今,每一個雲中兒郎都珍貴無比,誌遠貢獻的鎧甲兵器,非但能增強兒郎們的戰力,還能避免兒郎們大量死傷,這不但是大功,還是大恩!
相信此後做了副統領,更加方便誌遠為虓虎營乃至張家塢堡出力,老朽亦是讚成此事!”
隨即張楊將目光看向了下方的幾個少年,眾少年紛紛表態道:
“某讚成!”
“某讚成!”
“某亦讚成!”
……
汪銘見此,內心大為感動,沒想到自己區區一介匠人,如今在張家塢堡、不但受到了莫大的禮遇與重視,居然被委以如此重任!
莫看虓虎營僅有兩百人,還是剛由一群少年組成,卻是承載了整個張家塢堡兩千百姓最後的希望,更是張楊這個少年英豪的根基所在。
看著一雙雙信任的眼神,汪銘鼻頭不禁有些發酸,深深地吸了口氣,壓抑住了就要流出的熱淚,向著在座的人紛紛施了一禮,隨後重新麵向張楊、擲地有聲道:
“銘必定為虓虎營、為張家塢堡,竭盡全力、至死不渝!”
張楊這才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對其餘人道:
“其餘人的任命,待真正成軍之日,某會根據諸位的表現,再行任命!”
其餘幾位少年紛紛拱手應諾!
隨後,張楊又囑托張武道:
“父親!此次鮮卑狗賊劫掠的物資,被吾等盡數奪取,因此,塢堡之內無論是糧食還是肉食,暫時較為富裕,因此,塢堡內的其餘百姓,可以加大一些供應。
盡量讓百姓們吃飽喝足,甚至能每日吃上些葷腥,尤其是能治療夜盲的羊內髒,清洗幹淨了煮上一些,讓百姓們時常吃上一些。
如此,往後除了必要的勞作,其餘時間也好有體力隨父親操練,雖不用出城野戰,可往後說不定會有人來攻打塢堡,將生疏的武藝撿起來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就是,鼓勵生育,之前是生多了孩子怕養不起,以後孩兒會讓百姓們過上富足的生活,讓百姓們放心地生養,他們養不起,吾父子幫他們養!”
張武點頭讚歎道:
“不錯,某也正有此意!如今雲中郡就那麽多人口,即便吾父子全部收攏過來,也難以使得雲中人口興盛起來,還是要從根本上,讓百姓們多生孩子才能解決問題!”
老李勝聞言,又為老不尊道:
“此事文韜倒是可以做個表率,汝還不到四十歲,正是春秋鼎盛、龍精虎猛之時,光說不練,可不能服眾啊!謔謔謔哈哈哈哈……”
在座的眾人聞言,自然不敢像老李勝那便般放肆大笑,不過也是在那裏紛紛忍俊不禁,而李芸則是直接送了這、沒正行的祖父一個白眼。
說笑過後,張楊又對汪銘道:
“誌遠兄,去為某準備一副好甲!某這一身武藝,箭法、矛法與張成、張琦、程遠、陳青一般,皆是傳自父親,而某的戟法卻是傳自奉先兄,此次某去九原,為其帶上一副好甲、聊表謝意!”
汪銘當即道:
“汪家密室內取迴的幾套魚鱗甲,非但全套甲胄齊全,且是用精鐵鍛造成鋼後而成的鋼甲,雖比不上稚叔的那套镔鐵甲,亦是相去不遠!
銘自信,即便在整個大漢,能與之比擬的寶甲亦不多見,稚叔拿去作為謝禮,極其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