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祀完天地和孝陵以後,楊競就帶著1萬神策軍步兵,在1000羽林郎的護衛下,離開了襄平城,趕往前線。駐守襄平城的一共有神策軍4個步兵旅2萬人,這次楊競抽調走了兩個旅1萬人,隻留下1萬人駐守。


    內閣大學士裏麵,崇文殿大學士吳晉和西閣趙石隨行,東閣大學士錢峰留守。這也是老規矩了,每次對外戰爭,都是錢峰留守看家。


    六部尚書中,吏部尚書由吳晉兼任,戶部尚書是趙石兼任的,禮部尚書餘成由於得承擔占領區的宣傳教育任務,所以也隨楊競一起。工部尚書徐文留在襄平城,兵部尚書宋武去了百濟,兵部右侍郎張勇隨行。刑部尚書王顯在山海關督師。


    由於今年的情況特殊,楊競特意安排楊秀寧鎮守襄平城,3000鳳凰衛也部署在襄平城外。現在襄平城內就隻有1萬神策軍,由王世安統領。


    本來楊競是想帶著楊秀寧一起去攻打高句麗的,考慮到襄平城隻留一個錢峰,楊競心理就不是很安穩。自從上次發動針對餘成的政潮後,楊競就對朝堂上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特別是這次楊競把駐守襄平城的2萬神策軍步兵帶走了1萬,襄平城的守衛力量更加的空虛。


    所以這次楊競才讓楊秀寧認李如嫣為義母,將楊秀寧的地位提升到了嫡親公主的高度,一旦楊競稱帝,楊秀寧就是長公主。楊競又把楊秀寧的鳳凰衛也安置在襄平城的附近,目的就是為了看住襄平城。


    楊秀寧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也沒有鬧著和楊競一起去前線。隻是在楊競的耳邊輕輕的說了一句什麽。楊競聽完是臉色大變,隨後又無奈的說,“你這腦袋裏一天都想些什麽?”


    離開襄平城的時候,襄平城百姓是萬人空巷來送,楊競也是身穿金龍鎧甲,騎著高頭大馬,接受百姓的歡唿。王後吳青陽,王妃徐雲徐錦和鳳凰公主楊秀寧,內閣大學士錢峰,工部尚書徐文在東城門為楊競送行。楊競向他們擺了擺手,帶著隊伍向前走去。


    今年的雨水不知道為什麽這麽大,楊競帶著1萬神策軍和1000羽林郎走到大黑山的時候,雨已經下的像瓢潑一樣。好在官道路麵硬化了,還拓寬了,楊競直接下令在官道上紮營。這要是以前,那道路泥濘的根本沒法走。


    就這樣,走走停停的,一直用了10多天,楊競帶著人才趕到了安東縣。楊競也不準備進城,就在安東縣外駐紮,準備休整一下就直接渡過霸江。現在已經是八月初四了,距離楊競規定的總攻時間八月十五午夜,還有11天。


    高句麗的朝堂也早就得到了遼藩要進攻的消息,黑龍會甚至還搞到了遼藩的進軍路線和作戰計劃,所以高句麗對這次能夠戰勝遼藩,一雪前恥充滿了信心。


    高句麗的朝堂分為三股勢力,一股是以左丞相淵蓋蘇為首的軍功集團,當年淵蓋蘇隨高句麗國王李玄賀三次出征前秦,都獲得了勝利,李玄賀因此稱帝,隨即大封群臣,淵蓋蘇因為功勞最大,被封為了左丞相。淵蓋蘇在高句麗軍中的勢力根深蒂固,是軍功集團的代表。淵蓋蘇的兒子淵蓋文上次被楊競殺了,所以淵蓋蘇對楊競是恨之入骨。


    另一股是以右丞相樸善恆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文官集團代表著大地主的利益,在朝堂上和軍功集團針鋒相對。兩股勢力一直在朝堂上針鋒相對。


    第三股就是以兵部尚書李玄拓為代表的李氏皇族的勢力,李玄拓是高句麗現任國王李成泰的親叔叔,上次高句麗和遼藩的戰爭,被楊競生擒了,楊競把李玄拓作為禮物,送給了梁帝。後來梁帝為了表示大國風範,竟然把李玄拓給放了,當時把楊競氣的半死。


    “陛下,這次遼藩舉兵20萬來攻,咱們不能等閑視之,應該速速調兵應對才是”淵蓋蘇朝堂之上,直接對高句麗皇帝李成泰說道。沒錯,高句麗早就自立為帝國了,國王稱皇帝。


    “按照黑龍會得到的情報,這次進攻主要是大梁遼王主張的,進攻的兵力也就是遼藩的兵力”淵蓋蘇自從兒子出事以後,衰老了很多,但是眼神卻是更加的銳利了。“且按照情報上所顯示,遼軍這次集中主力攻打我西海岸京畿道地區,臣請纓,率領大軍前去京畿道,抵禦遼軍的進攻”


    還沒等高句麗皇帝李成泰說話,右丞相樸善恆說話了,“陛下,左丞相所言有理,遼軍來勢洶洶,的確需要有效的應對。但臣以為,由兵部擇一大將統兵北上即可,無需勞煩左丞相親征”


    開玩笑,樸善恆怎麽可能會同意淵蓋蘇獲得率領大軍的權力?現在淵蓋蘇已經位極人臣了,這要是率領大軍再次獲勝,那麽迴到平壤,廢了陛下自立為帝都行了。一旦淵蓋蘇得勢,自己作為和他鬥爭了一輩子的文官首領,那下場還用說嗎?


    “陛下,臣也以為,淵蓋丞相功高蓋世,還是鎮守平壤城為好,臣雖不才,還是願意領兵去抵禦遼軍”這個時候,皇叔李玄拓也出班說道。


    “皇叔還是省省吧,上次10萬大軍葬送在你的手裏,平安道也丟了,這次您還要出征,是不是把平壤城丟了,您才甘心啊?”淵蓋蘇現在真是沒有了什麽顧忌,火力全開的說道。


    “本王是敗過遼藩,但是兵部選的統兵大將沒敗過?還是您的兒子沒敗過?不管怎麽說,本王對陛下至少還是忠心的”李玄拓不滿的說。由於李玄拓是高句麗皇帝李成泰的親弟弟,所以被封為親王。


    由於上次李玄拓戰敗,由親王降為了郡王,所以李玄拓自稱本王。這次他之所以想要領兵出征,除了想把兵力控製在王室手裏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要恢複親王爵位。


    三股勢力吵成一團,在遼軍大兵壓境的時候還在內訌,高句麗皇帝沒了辦法,隻能拿出傳統技能,“先退朝吧,朕再想想”


    高句麗算是錯過了防備遼軍的最有利時機。這就是黨爭的壞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