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楊競陸續收到了很多的消息。先是政保司長安分司把不久前永安帝和群臣關於對燕王、燕軍的處置,以及關於李奇大軍下一步的進攻方向給傳了過來。永安帝君臣在商議了數次以後,終於還是決定讓李奇的大軍南下,去平定齊藩。無他,就是因為揚州的稅收實在是太重要了。


    當然了,李奇至少還需要在幽州調整一個月才能南下,畢竟幽州新歸,有很多頭尾的事情需要去做。還有就是籌集糧草、轉運軍需都需要時間。除此之外,單就是對新組建的河北鎮、天興軍和幽燕節度使的守備軍進行恢複性訓練,至少就需要一個月。


    而燕王楊棣的死亡,更是讓大梁朝堂震動、天下震驚。燕王可是大八大親王之一、先帝血脈,坐擁10萬大軍的親王啊。這歸順朝廷才1個月,就在返京的途中被殺了?而且還是蛤蟆一樣,被軍用床駑一箭釘在地上,這實在是聳人聽聞。


    永安帝得知消息後震怒,立即下旨申飭錦衣衛指揮使沈自山,同時命令錦衣衛和影衛,會同刑部、大理寺,一同查辦此案,務必要將兇手繩之以法。


    同時派遣中書省中書令王素為迎靈大使,親自去開封,將楊棣及兩個兒子的靈柩迎接迴長安,另外派遣欽天監在長安周圍選址,為楊棣建造陵墓。又下令恢複了楊棣的燕王名號。


    永安帝的這一波操作隻有一個目的,向天下表明楊棣不是他下令殺的,他非常重視自己的這個四弟。正所謂欲蓋彌彰,永安帝不這麽還好些,永安帝采取的這些措施,更讓人有一種永安帝做賊心虛的感覺。


    這幾天楊棣忙的不行,幾乎整天都呆在承運殿裏,和內閣還有六部九卿的官員議事。現在天下的局勢變化有些快,楊競不得不考慮調整內外策略了。


    “先說第一個事情,你們對朝廷準備讓李奇南下這件事情怎麽看?”楊競有些疲憊的揉揉額頭。一連幾天,楊競一直在和群臣議事,弄得楊競十分的疲憊。


    “大王,臣以為,這是好事”曾泰出班了,“朝廷把精力用在齊藩,就給了我們寶貴的時間,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繼續擴充軍備,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曾泰的出發點一直沒有變化,他在楊競隻有300人的時候就投靠了楊競,他也一直認為楊競應該君臨天下。現在楊競擁有20萬大軍,300多萬百姓,曾泰甚至覺得,長安城奉天殿的那個位置,就是楊競的。


    “大王,臣有些不太讚同樞密使大人的話”錢峰也發言了,“現在看來,大梁朝廷的戰鬥力並不弱。幽州八郡可以說是傳檄而定。現在大梁朝廷又改編了7萬燕兵,勢力更是大漲。臣以為,未來咱們大遼的戰略,還是牢牢守住山海關,穩定發展為好”


    錢峰的話其實也是大多數遼藩大臣的話,他們現在也漸漸的從楊競的各項改革中獲得了好處,進攻關內的欲望減弱了很多。畢竟打下大梁天下,還得他們去勞心勞力去治理。還是那句話,什麽樣的君主就有什麽樣的臣子,楊競相對淡然的心態,也影響了大遼的大臣們。


    “錢閣老的話有理”兵部尚書宋武也說道,“從這次大梁朝廷摧枯拉朽似的平定燕藩,可以看得出,大梁朝廷的底蘊還在,永安帝對軍隊、對朝局的掌控很強。現在大梁朝廷占據了有了有利地形,更是通過改編擴充了7萬兵力,臣以為,還是死守山海關為好”


    在議事上,楊競還是非常民主的,能夠讓大臣充分發表意見,大臣們也不會因言獲罪,所以大臣們在廷議的時候,都是積極的發言,建言獻策。


    緊接著,又有幾個尚書一級的大臣都發言了,核心也是大梁朝廷現在兵鋒日盛,齊藩也不會抵擋多久,遼藩還是謹守邊界為好,避免激怒大梁朝廷,使得大梁官軍攻打山海關。


    “長平,你怎麽看?”見群臣的意見比較統一,楊競就讓吳晉這個內閣首輔發言。


    “大王,諸位臣工的話不無道理,臣也覺得,如果李奇全力南下,齊王抵擋不住多久。至於說晉王殿下,晉王能守住並州都很困難,到時候,大梁朝廷勢必會再次統一關內。”吳晉斟酌的說道。


    “而經過幾場打仗鍛煉出來的大梁官軍,戰鬥力會有很大的提升,內部有沒有了各位藩王的掣肘,可以全力對付我們大遼了。所以,在這個時間窗口期,積累力量,方為上策”


    “但是,臣也總覺得,不做點什麽,任由大梁朝廷這麽發展下去,也不是很好。還是得加強對晉、齊二藩的支援,讓他們盡可能消耗大梁朝廷的力量”


    這就是吳晉比別人強的地方,他總能比別人多想一步,別人還在想怎麽守,他已經在想怎麽給大梁添亂了。但是吳晉他們的核心思想,還是齊藩會很快落敗,永安帝取得勝利的可能性最大。


    曾泰也有點動搖了,畢竟吳晉說的還是很有說服力的,曾泰隻是心中不服氣而已。畢竟曾泰畢生的願望,就是看見前秦皇族唯一的血脈楊競奪了江山。


    “你們都說完了?那本王說說”楊競認真的聽完了群臣的意見,笑著開口了,“你們啊,格局要大。本王總告訴你們,看待問題要從大處著眼,處理問題要從小處下手”


    “請大王賜教”群臣一聽楊競這話,說明大王心裏還有別的想法啊。雖然群臣是打心眼了服氣楊競的戰略判斷能力,但是關內目前這個局麵,就是永安帝的大梁朝廷占上風啊,大王還能分析出啥?


    “在本王看來,李奇平定燕藩,是大梁朝廷的巨大戰略失誤”楊競一句驚人的說道。


    見群臣有些不服氣,楊競也不以為意,接著說道,“你們先別著急反駁本王,本王一一給你們分析”


    “第一,表麵看起來,李奇率領15萬大軍,以極其微小的傷亡,就收複了幽州八郡,改編了7萬燕軍,重新恢複了大梁朝廷在河北的統治秩序。甚至獲得了南下、東進、西攻的有利態勢。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就是幽州八郡需要多少兵來駐守?”


    “原來本王不攻打幽州,是想把燕王當成一條看門狗,把咱們大遼和大梁朝廷隔離開來。但是現在狗死了,與我們接壤的就是大梁朝廷,本王可沒說過,不想打他”


    “剛才軍情司說,大梁朝廷在與我們接壤的鎮東關部署了3萬步兵?江水,是3萬吧?”楊競看向軍情司主事江水。


    “大王好記性,就是3萬改編自燕軍的輕步兵,番號為河北鎮”江水立即笑著說。


    “本王的這個永安帝大哥,是沒看得起孤這個遼王啊”楊競笑道,“遼西邊軍和遼中邊軍6萬人,是這三萬人能擋住的嗎?”


    “迴大王,以我遼軍目前的戰鬥力和裝備水平,抵擋遼西邊軍和遼中邊軍至少需要大梁官軍10萬精銳,還是是長城邊軍那樣的精銳”曾泰立即說道。


    “那就是了,那憑什麽李奇的大軍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南下?就憑3萬大軍等擋住本王?”楊競笑道,“所以,朝廷至少還得在燕藩故地布置3萬左右的騎兵,才有可能擋住我們。這還是建立在我們動用三分之一的軍事力量的基礎上”


    “還有,燕藩故地和晉藩隔著800裏太行山,但是其中的八條重要的交通通道太行八陘可都是在晉軍手中呢。你們說,無論是朝廷東進全力對付本王,還是南下對付齊王,晉王二哥會不會兵出太行山,爭取占領燕藩故地?為了防備晉藩,大梁官軍再在這裏布置3萬兵不多吧?”


    “那麽問題來了,李奇原來有15萬兵,改編了7萬燕軍,共計22萬大軍。現在防備我們至少需要6萬,防備晉王二哥至少需要3萬,他的22萬大軍還剩下13萬,還沒有一開始的時候多。齊王不會廢物到連13萬人都抵擋不住吧?”


    楊競的話說完,群臣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豁然開朗啊:大梁朝廷相當於把自己主要的機動兵力15萬人,放置在了晉、齊、遼三家的包圍圈裏,為了守住幽州八郡,大梁朝廷甚至還得分兵,讓本就不富裕的機動兵力更加的少了,這勢必會影響大梁朝廷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也就是說,幽州八郡原來有燕軍守著,晉王楊華、齊王楊戰、遼王楊競不想在燕軍身上浪費工夫,所以一直沒動燕軍。現在幽州八郡歸大梁朝廷了,晉王、齊王和遼王,哪怕是為了自保,也會對這個地區的大梁官軍動手啊。


    群臣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開了,開始瘋狂的進行頭腦風暴,還沒等群臣往更深處想,楊競的話又傳來了,“你們說,要是晉軍的3萬主力騎兵東進、齊軍的3萬主力騎兵北上,我大遼的邊軍主力西進,朝廷這20萬多萬的兵馬,會不會永遠留在幽燕大地啊?”


    群臣驚了,大王竟然有這麽瘋狂的想法,竟然想聯合晉藩和齊藩,全殲李奇大軍。如果這22萬大梁官軍真的被三家聯軍全殲的話,那麽永安帝的統治基本上就可以說是結束了。


    “當然了,本王還沒有想好”楊競笑道,“不過李奇愚蠢的戰略,算是斷送了大梁的國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