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競與內閣諸臣商議成立了遼工、遼農、遼能、遼建、遼運和遼紡六大國有公司,遼農、遼建和遼運的注冊資本是30萬銀元,遼工、遼紡和遼能的注冊資本是50萬銀元。都是遼王府占股52%,戶部占股48%。


    由於成立大遼能源公司需要從襄平商號中剝離石炭業務,為此,戶部經過複雜的計算,以遼能集團的名義,還賠償給了魏國公、徐雲和柳峻各2000塊銀元,賠償了戶部1.4萬銀元,賠償了楊競18萬銀元,這才解決了股權交叉的問題。


    一連幾天,楊競都在謹身殿和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六部的尚書在研究這六大國有公司下屬分廠的設置細節。幾經討論,形成了最終的方案。


    “大王,臣匯報一下各個公司分廠的設置地點和主營業務”趙石揉了揉額頭,對楊競說到。趙石雖然是內閣次輔,但主抓經濟建設,所以就由趙石匯報了。


    “首先是大遼工業公司,總部設在襄平城。下轄船舶製造廠、武器製造廠、瓷器製造廠和設備製造廠。其中船舶製造廠,廠址設在遼東郡鐵山縣;武器製造廠,廠址設在襄平郡的安山縣;瓷器生產廠,廠址設在襄平郡的襄平縣;設備製造廠,廠址設在襄平郡的襄平縣”


    本來楊競是想成立船舶公司的,後來想了想,還是把船舶製造劃到了工業公司的旗下,現在大遼工業公司下轄的船舶廠就是負責生產戰艦和民用船,武器製造廠負責生產神威將軍炮和刀劍、鎧甲;瓷器廠就是生產各類瓷器;設備廠範圍就廣泛了,負責生產農具啊、織布機啊等等各類器械。


    “大遼農業公司,總部設在鬆江縣。下設茶葉廠、藥材廠、木材廠和山珍廠。其中茶葉廠設在遼東郡秀岩縣、藥材廠設在鬆江郡鬆江縣、木材廠設在興安郡的興安縣、山珍廠設置在鬆江郡的長白縣”


    其實藥材廠本來也應該設置在鬆江郡的長白縣的,後來楊競考慮到鬆江縣是郡城,沒有支柱產業也不好,加上藥材運輸相對方便,所以就把藥材廠設置在了鬆江縣。鬆江郡的農業資源十分的豐富,鬆江縣又是鬆花江水係和龍江水係的交匯點,楊競幹脆把大遼農業集團的總部設在了鬆江縣。


    “大遼能源公司,總部設在襄平城。下設撫順石炭礦、阜新石炭礦和鶴城石炭礦”這個就比較好理解,石炭礦在哪裏,就是哪裏。這三個石炭礦分別位於襄平郡的撫順縣、遼西郡的阜新縣和依蘭郡的鶴城縣。


    “大遼建築公司,總部設在襄平城。下設基建分公司、交通分公司。基建分公司主要修建城牆、要塞、貴族陵墓,同時對外承接修築宮殿的外包合同。交通分公司主要負責修建大遼的官道”


    大遼建築公司的特色就是可以承接宮殿啊、宅院啊、大型陵墓的設計、建築工作,楊競覺得這是一片藍海市場。工部特意把優秀的建築類工匠劃到了遼建。


    比如說,你想修建一座墓葬,又擔心逾製,那麽你完全可以委托大梁建築公司設計、建築,既可以包工包料,拎包入葬,又可以隻要設計圖紙,遼建的經營理念十分的先進。


    “大遼運河公司,總部設在襄平城。主要負責遼藩境內的運河開挖、運行管理、收費的工作。”這樣也沒有什麽好說的,遼藩目前有兩條運河、在建一條,以後楊競還準備開挖運河,那個時候就是遼運集團大顯身手的時候。


    運河收費還是挺來錢的,去年襄平城到沈陽縣、龍江縣和鶴城縣的運河過路費就收了2萬銀元。今年鬆江縣到龍江縣的運河一旦開通,遼水水係、鬆花江水係和龍江水係就會被連成一片,整個大遼九郡都會享受到運河帶來的便利。


    “大遼紡織公司,總部設在襄平城。下設棉紡織一廠,棉紡織二廠,毛紡織一廠、毛紡織二廠、絲綢廠和製衣廠。其中棉紡織一廠設在遼東郡蓋平縣、棉紡織二廠設在襄平郡海洲縣。毛紡織一廠設置在遼西郡阜新縣、毛紡織二廠設在襄平郡的沈陽縣、絲綢廠設置在遼東郡的安東縣。製衣廠設置在襄平城”


    遼紡公司是這六大公司中下轄工廠最多的了。主要是這迴齊王楊戰給了1萬台織布機和1萬名織布工人,楊競想把這個1萬織布工人和1萬織布機平均分成5份,每份2000人加2000台織布機,依次成立2個棉紡廠、2個毛紡廠和1個絲綢廠。


    除了棉花可以紡織成棉布,羊毛也可以作為紡織原料。羊毛製品有手感豐滿、保暖性好、穿著舒適等特點。楊競現在有著大片的草場,養著大量的牛羊,羊毛產量不低。更何況楊競手下還有兀哈三部,羊毛的來源更不成問題,所以楊競就想成立毛紡織廠。


    兩個毛紡織廠的設置在遼西郡的阜新縣和襄平郡的沈陽縣,毛紡織一廠設置在阜新縣是因為靠近原料產地,大片的草場就在阜新縣的北麵。毛紡織二廠本來內閣是想設置在赤峰縣的,因為赤峰縣更是在草原中部,地理位置優良。


    但楊競還是力排眾議,堅持把毛紡織二廠設置在了沈陽縣。這更多的是從政治上的考量了,沈陽縣地理位置好,是襄平郡連接鬆江郡和遼西郡的地理節點,楊競為了扶持沈陽縣的發展,才把毛紡織二廠設置在這裏。


    上次交易的時候,趙石還要了5萬桑農。其實遼東郡的安東縣、秀岩縣,鳳凰縣、平洲縣和桓縣都有農民養蠶。蠶絲可以用來紡織絲綢,所以楊競準備把那5萬桑農安置在遼東郡諸縣。同時在安東縣設置絲綢廠。


    在安東縣設置絲綢廠的好處是方便對外出口,可以將絲綢出口到高句麗和百濟等地,再者也靠近原料的產地。


    至於說成衣廠,則是楊競的創新了。楊競總覺得在滿足吃飽、穿暖的最基本需求下,百姓對美的追求絕對會是一個經濟增長點。所以想著開一家製衣廠,進行官服、校服和一些潮流服裝的生產,來滿足官員、有錢人和逐漸富裕起來的遼藩百姓的需要。


    因為襄平城是大遼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所以這種帶設計性質的廠子隻能是設置在襄平城。別的城市也沒有能力承接。


    “大王,基本上就是這樣了,六大公司的附屬各廠的位置就是如此安排”趙石說的是口幹舌燥,但是還是清晰的把方案說清楚了。


    楊競點了點頭,示意趙石坐下,隨後開口說道,“經濟就是政治。其實設置這六大國有公司,主要的目的還是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盈利反而是次要的,這個你們要正確理解”


    一個政權要想長久,槍杆子和錢袋子必須控製在自己手裏。這是楊競那個時代婦孺皆知的政治常識,但在這個時代,卻是比較先進的思想。這個時代,哪怕是精英,也對經濟命脈的認識不足,隻是知道有什麽事情,委托大地主、大商人去做就行了。


    其實這也是楊競能在這個時代吃的開的原因:他雖然很少進行技術創新,但是製度創新卻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好的製度絕對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楊競帶來的幾千年政治鬥爭和製度發展的思想,在這個時代是碾壓性的存在。


    “倒不是說不盈利,沒有盈利能力的企業是短命的。隻是要兼顧社會利益。就比如遼能集團吧,就不能把石炭的價格定的太高。價格高可能盈利會好,但是百姓就會用不起石炭,就會挨凍,這不是本王的初衷”


    這兩年,楊競一直在人為的壓製石炭的售價,就是為了給百姓提供廉價的能源,這算是變相補貼百姓了。包括糧食、食鹽等重要物資,楊競一直在關注著售價,並有意識的將他們壓製在較低的水平。


    楊競仿佛是個老夫子一般,在喋喋不休的給內閣、六部的高官講授經濟學常識。“通過大型國有企業掌控經濟命脈,調節經濟發展的節奏,是我們大遼安身立命的根本。你們都是大遼的高級官員,一定要有經濟思維”


    “這次的產業布局,主要的工廠都落在襄平郡、遼東郡和遼西郡,鬆江郡獲得了遼農集團的總部和幾個分廠,也足夠了。主要就是龍江郡、安北郡、依蘭郡、綏化郡和興安郡這5個郡,隻有一個鶴城煤礦和一個木材廠,這有些少了。以後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投資支持”


    通過楊競的講授,群臣對發展經濟也有了初步的認識,紛紛點頭答應下來。


    “齊藩答應給的人員不是會依次到來嗎?內閣做好安置,同時把六大公司的總部設置好,然後依次設廠。剛才鼎誠講的就是一個計劃,是產業布局的計劃,今年年底前搭建好框架就行”弄好這個框架,楊競也是長出了口氣,以後隻要按照這個計劃慢慢執行就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