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天下之用,莫先平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使國家和百姓的費用充足,最重要的開發財源,理好財政。治理財政的能力一直是地方官員最重要的能力。
其實不管是穿越者,還是正常的統治者,如果不能把財經製度理明白,這個政權是不會強大的,你別說強大了,能夠保持穩定都很難。吃飽飯、分好蛋糕從來比在戰場上斬將奪旗來的重要。戰場上的勝利,隻是經濟上勝利的外延。
遼藩現在的經濟體製就是各項稅收全部歸戶部,然後年初報預算,戶部再按照預算撥付下來。這麽做有一個問題,就是六部及大理寺、禦史台等部門,由於工作相對固定,所以每年報的預算也固定。即使有臨時性的事務,額外追加預算就是了。
以禮部為例,日常辦公費用,英烈祠、賢良祠、四時祭祀,還有宣傳司的費用,原本的預算是8萬銀元;但是今年吏部還需要組織一次省考,所以追加了2萬銀元的預算,今年禮部的預算達到了10萬銀元。各部皆是如此。
但是各郡就不一樣了,各郡的事情太雜了,你就說修橋吧,遼東郡修了,遼西郡修不修?你不修,就眼睜睜的看著別的郡從戶部多要銀子。所以,各郡不管有沒有需要、不管是不是急需,都瘋狂的申報各種建設項目,就是怕自己吃虧、攀比心作祟。
聽完吳晉的話,楊競很快就明白了,這不就是地方和中央的財政劃分矛盾嗎?雖然楊競穿越過來的那個世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有,但是楊競並不想直接說出來,還是想了解一下這個世界的處理方法。
“鼎誠,大梁朝廷怎麽處理這個問題?”楊競聽完吳晉的話,沒有立即提出解決辦法,而是先問問趙石,這個曾經的大梁戶部左侍郎。大梁有九州81郡,同樣麵臨這樣的問題啊。
“這個..迴殿下,大梁允許地方官府向百姓攤派一些稅賦,所以地方官府除了重大工程,很少向戶部要錢”趙石有些尷尬的說。
趙石的話讓謹身殿的眾人都有些尷尬,正常情況下,地方官府是可以向轄區百姓增加徭役的,無論是修橋鋪路還是修繕城牆,都是免費使用百姓的勞動力,至於說苛捐雜稅,各是層出不窮。
幾位內閣大學士之所以尷尬,就是因為他們以前都是大梁的官員,而且級別不低,但是他們都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和現在遼藩百姓比起來,大梁百姓的生活簡直是水深火熱。
這點和楊競不同,楊競規定,遼藩隻有農業稅、關稅、商業稅和鹽鐵稅,和百姓直接相關的也就是農業稅和商稅,其餘一律不準官府向百姓收取一文錢。
而且楊競征發徭役,還發給工資,絕對不白嫖百姓的勞動力。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就是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提高了百姓參加徭役的積極性,百姓無比擁護楊競;壞處也很明顯,就是地方官府太窮了,各項相對合法的灰色收入都被楊競堵死了。
“那你們以為該如何處置?”楊競知道大梁朝廷的處理方法後,直接搖頭。大梁賦稅、徭役之重,狗聽了都搖頭。
“殿下,臣和正德、鼎誠兩位大人商議了,提出了兩個方案”吳晉聽楊競問,立即說道。
“第一個方案,就是每年定額撥給各郡一定的經費,初步定1萬銀元。這筆錢各郡自行開支,節餘不收迴、花沒了不補貼。除了官員工資和救災以外,朝廷不額外撥給一分錢”
這個方案的好處就是:工作流程十分的簡單,每年固定給你一定的經費,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再找戶部了,有點像給大學生的生活費。至於說3萬銀元,絕對夠維持日常開支。
同樣,這個方案也有弊端,就是會極大的限製各郡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反正幹多幹少都一樣,戶部都給撥固定金額的錢。而且每年1萬銀元,也不利於各郡自行組織開展大一點的工程。
“第二個方案是,就是農業稅按比例返給各郡,比例可以定為1:9,就是農業稅地方可以留下一成。比如某郡農業稅1000萬斤,那麽該郡上繳900萬斤即可,剩下的100萬斤自行留用。”
這個方案的好處就是可以鼓勵地方官府為了多留稅收,鼓勵農業生產,增加了地方政府勸課農桑的動力。壞處就是容易增強地方官府的實力,同時造成地域發展的不平衡。
“殿下,以去年為例,去年的農業稅征收80萬銀元,1成就是8萬銀元。”趙石把去年的農業稅收入報了一下,“這農業稅還僅僅是遼東郡、遼西郡和襄平郡的稅收,其餘諸郡還是處於免稅狀態”
鬆江郡免稅三年,去年是最後一年,今年征程征收了。龍江郡、依蘭郡、綏化郡、興安郡和安北郡三年免農業稅稅,今年是第一年。趙石趕緊把稅收金額和楊競說一下,避免楊競造成誤判。
“這樣吧,目前看來,地方官府的主要工作還是恢複生產。整個遼藩的中心任務還是集中力量抵禦可能的外部攻擊,軍隊的建設、運河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都是戶部出錢。這樣的情形下,給予地方官府一定的財力,還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也不宜過多”
楊競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采用第二種方案。不過他還有自己的想法,要對第二套方案完善一下。
“孤以為,除了1成的農業稅,商稅的2成也可以歸地方政府”楊競笑著說,“既然決定分稅改革,那麽就力度大點。飯還是要分鍋吃的嘛”
楊競這麽做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想促進地方官府發展商業經濟,雖然現在是小農經濟,但是補充一定的商業經濟對繁榮經濟、推動可能的市場改革,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殿下,去年的商業稅13萬銀元,2成就是2.6銀元,如果平攤到九個郡的話,平均每個郡3000銀元左右,像襄平郡商業發達,襄平太守府可以分到商業稅就多,安北郡幾乎沒什麽商業,商業稅就聊勝於無”
趙石的話也點明了楊競進行商業稅分稅製改革的初衷,就是為了刺激地方官府發展經濟的動力。
“就從明年開始吧,今年內閣先做好準備”楊競定了調子,“各郡既然年初定了5000銀元的辦公預算,所以就不再追加了,所有請款的折子一律不準”楊競最後把這件事定了下來。
“臣等領旨”吳晉、錢峰和趙石紛紛答應下來。也就是說從明年開始,朝廷就不再給各地撥付除了官員工資和救災資金以外的預算了,各地過得好壞,全看本地的經濟怎麽樣。
“殿下,龍江郡等5個郡由於三年免征農業稅,臣建議,這5個郡每年朝廷補貼3000銀元,直到後年農業稅免稅期結束。商業稅正常分成”吳晉見分稅製改革已經定下來了,就提出了龍江郡等5個郡的情況。
由於農業稅是大頭,如果不給這幾個郡補貼的話,這幾個郡難以維持,左右不過是再補貼2年,楊競還是能接受的。
“準奏”楊競笑道,“具體細節你們議,一定要積極穩妥,既保證地方官府的正常運轉,也不要影響戶部的正常收入”
“殿下放心,臣等曉得”吳晉等人笑著說完,就要告退。
“等等,你們就這麽走了?”楊競奇怪的問
“啊,殿下還是何事吩咐?”吳晉等人也露出奇怪的神色
“財權都分了,事權不分嗎?等著以後各郡和戶部打嘴仗嗎?”楊競無奈的說道。事權,就是官府的行政權利和責任。財權,就是政府的處理財產的權利。通常來說,事權、財權相統一,才能使一級官府運轉正常。
“臣等慚愧”吳晉等人醒悟過來,向楊競拱手賠罪。
“一共三條,你們記下”楊競也不再問吳晉等人的意見,直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了:
“第一,官員的工資、緊急救災的資金,戶部出。各地官府的日常運轉、部分百姓的救濟、城池內部的修建等事宜均由地方官府負責”
“第二,城牆的修繕、官道的修建均有各地官府負責,其中官道的修建戶部配套一半資金。驛站的維護資金戶部出、兵部列支;教師的工資戶部出,禮部列支,無須地方官府支付”
“第三,必須嚴肅財經製度,嚴禁地方官府舉債建設樓堂館所,嚴格禁止地方官府舉債上各種項目。”
“殿下思慮周詳,臣等受教”吳晉等人是真心佩服楊競,殿下的政策總是那麽的貼近實際,可執行性特別強,最主要的是能堵住各種製度上的漏洞。
那是肯定的啊,楊競作為一個文科生穿越,技術革新上可能不是強項,但是在製度建設上,絕對是一頂一的高手,因為楊競穿越過來的那個時代,在古典政治製度建設上,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巔峰了。
其實不管是穿越者,還是正常的統治者,如果不能把財經製度理明白,這個政權是不會強大的,你別說強大了,能夠保持穩定都很難。吃飽飯、分好蛋糕從來比在戰場上斬將奪旗來的重要。戰場上的勝利,隻是經濟上勝利的外延。
遼藩現在的經濟體製就是各項稅收全部歸戶部,然後年初報預算,戶部再按照預算撥付下來。這麽做有一個問題,就是六部及大理寺、禦史台等部門,由於工作相對固定,所以每年報的預算也固定。即使有臨時性的事務,額外追加預算就是了。
以禮部為例,日常辦公費用,英烈祠、賢良祠、四時祭祀,還有宣傳司的費用,原本的預算是8萬銀元;但是今年吏部還需要組織一次省考,所以追加了2萬銀元的預算,今年禮部的預算達到了10萬銀元。各部皆是如此。
但是各郡就不一樣了,各郡的事情太雜了,你就說修橋吧,遼東郡修了,遼西郡修不修?你不修,就眼睜睜的看著別的郡從戶部多要銀子。所以,各郡不管有沒有需要、不管是不是急需,都瘋狂的申報各種建設項目,就是怕自己吃虧、攀比心作祟。
聽完吳晉的話,楊競很快就明白了,這不就是地方和中央的財政劃分矛盾嗎?雖然楊競穿越過來的那個世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有,但是楊競並不想直接說出來,還是想了解一下這個世界的處理方法。
“鼎誠,大梁朝廷怎麽處理這個問題?”楊競聽完吳晉的話,沒有立即提出解決辦法,而是先問問趙石,這個曾經的大梁戶部左侍郎。大梁有九州81郡,同樣麵臨這樣的問題啊。
“這個..迴殿下,大梁允許地方官府向百姓攤派一些稅賦,所以地方官府除了重大工程,很少向戶部要錢”趙石有些尷尬的說。
趙石的話讓謹身殿的眾人都有些尷尬,正常情況下,地方官府是可以向轄區百姓增加徭役的,無論是修橋鋪路還是修繕城牆,都是免費使用百姓的勞動力,至於說苛捐雜稅,各是層出不窮。
幾位內閣大學士之所以尷尬,就是因為他們以前都是大梁的官員,而且級別不低,但是他們都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和現在遼藩百姓比起來,大梁百姓的生活簡直是水深火熱。
這點和楊競不同,楊競規定,遼藩隻有農業稅、關稅、商業稅和鹽鐵稅,和百姓直接相關的也就是農業稅和商稅,其餘一律不準官府向百姓收取一文錢。
而且楊競征發徭役,還發給工資,絕對不白嫖百姓的勞動力。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就是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提高了百姓參加徭役的積極性,百姓無比擁護楊競;壞處也很明顯,就是地方官府太窮了,各項相對合法的灰色收入都被楊競堵死了。
“那你們以為該如何處置?”楊競知道大梁朝廷的處理方法後,直接搖頭。大梁賦稅、徭役之重,狗聽了都搖頭。
“殿下,臣和正德、鼎誠兩位大人商議了,提出了兩個方案”吳晉聽楊競問,立即說道。
“第一個方案,就是每年定額撥給各郡一定的經費,初步定1萬銀元。這筆錢各郡自行開支,節餘不收迴、花沒了不補貼。除了官員工資和救災以外,朝廷不額外撥給一分錢”
這個方案的好處就是:工作流程十分的簡單,每年固定給你一定的經費,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再找戶部了,有點像給大學生的生活費。至於說3萬銀元,絕對夠維持日常開支。
同樣,這個方案也有弊端,就是會極大的限製各郡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反正幹多幹少都一樣,戶部都給撥固定金額的錢。而且每年1萬銀元,也不利於各郡自行組織開展大一點的工程。
“第二個方案是,就是農業稅按比例返給各郡,比例可以定為1:9,就是農業稅地方可以留下一成。比如某郡農業稅1000萬斤,那麽該郡上繳900萬斤即可,剩下的100萬斤自行留用。”
這個方案的好處就是可以鼓勵地方官府為了多留稅收,鼓勵農業生產,增加了地方政府勸課農桑的動力。壞處就是容易增強地方官府的實力,同時造成地域發展的不平衡。
“殿下,以去年為例,去年的農業稅征收80萬銀元,1成就是8萬銀元。”趙石把去年的農業稅收入報了一下,“這農業稅還僅僅是遼東郡、遼西郡和襄平郡的稅收,其餘諸郡還是處於免稅狀態”
鬆江郡免稅三年,去年是最後一年,今年征程征收了。龍江郡、依蘭郡、綏化郡、興安郡和安北郡三年免農業稅稅,今年是第一年。趙石趕緊把稅收金額和楊競說一下,避免楊競造成誤判。
“這樣吧,目前看來,地方官府的主要工作還是恢複生產。整個遼藩的中心任務還是集中力量抵禦可能的外部攻擊,軍隊的建設、運河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都是戶部出錢。這樣的情形下,給予地方官府一定的財力,還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也不宜過多”
楊競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采用第二種方案。不過他還有自己的想法,要對第二套方案完善一下。
“孤以為,除了1成的農業稅,商稅的2成也可以歸地方政府”楊競笑著說,“既然決定分稅改革,那麽就力度大點。飯還是要分鍋吃的嘛”
楊競這麽做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想促進地方官府發展商業經濟,雖然現在是小農經濟,但是補充一定的商業經濟對繁榮經濟、推動可能的市場改革,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殿下,去年的商業稅13萬銀元,2成就是2.6銀元,如果平攤到九個郡的話,平均每個郡3000銀元左右,像襄平郡商業發達,襄平太守府可以分到商業稅就多,安北郡幾乎沒什麽商業,商業稅就聊勝於無”
趙石的話也點明了楊競進行商業稅分稅製改革的初衷,就是為了刺激地方官府發展經濟的動力。
“就從明年開始吧,今年內閣先做好準備”楊競定了調子,“各郡既然年初定了5000銀元的辦公預算,所以就不再追加了,所有請款的折子一律不準”楊競最後把這件事定了下來。
“臣等領旨”吳晉、錢峰和趙石紛紛答應下來。也就是說從明年開始,朝廷就不再給各地撥付除了官員工資和救災資金以外的預算了,各地過得好壞,全看本地的經濟怎麽樣。
“殿下,龍江郡等5個郡由於三年免征農業稅,臣建議,這5個郡每年朝廷補貼3000銀元,直到後年農業稅免稅期結束。商業稅正常分成”吳晉見分稅製改革已經定下來了,就提出了龍江郡等5個郡的情況。
由於農業稅是大頭,如果不給這幾個郡補貼的話,這幾個郡難以維持,左右不過是再補貼2年,楊競還是能接受的。
“準奏”楊競笑道,“具體細節你們議,一定要積極穩妥,既保證地方官府的正常運轉,也不要影響戶部的正常收入”
“殿下放心,臣等曉得”吳晉等人笑著說完,就要告退。
“等等,你們就這麽走了?”楊競奇怪的問
“啊,殿下還是何事吩咐?”吳晉等人也露出奇怪的神色
“財權都分了,事權不分嗎?等著以後各郡和戶部打嘴仗嗎?”楊競無奈的說道。事權,就是官府的行政權利和責任。財權,就是政府的處理財產的權利。通常來說,事權、財權相統一,才能使一級官府運轉正常。
“臣等慚愧”吳晉等人醒悟過來,向楊競拱手賠罪。
“一共三條,你們記下”楊競也不再問吳晉等人的意見,直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了:
“第一,官員的工資、緊急救災的資金,戶部出。各地官府的日常運轉、部分百姓的救濟、城池內部的修建等事宜均由地方官府負責”
“第二,城牆的修繕、官道的修建均有各地官府負責,其中官道的修建戶部配套一半資金。驛站的維護資金戶部出、兵部列支;教師的工資戶部出,禮部列支,無須地方官府支付”
“第三,必須嚴肅財經製度,嚴禁地方官府舉債建設樓堂館所,嚴格禁止地方官府舉債上各種項目。”
“殿下思慮周詳,臣等受教”吳晉等人是真心佩服楊競,殿下的政策總是那麽的貼近實際,可執行性特別強,最主要的是能堵住各種製度上的漏洞。
那是肯定的啊,楊競作為一個文科生穿越,技術革新上可能不是強項,但是在製度建設上,絕對是一頂一的高手,因為楊競穿越過來的那個時代,在古典政治製度建設上,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巔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