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竟然拿出這樣的方案?”翌日,楊競又召集吳晉、趙石和柳峻議事,吳晉和趙石拿出的方案,楊競根本沒眼看。
方案規定:凡遼藩城鎮,必須使用石炭作為燃料;賣柴者禁止進入城中賣柴。官府定期檢查,不使用石炭的居民處罰。另外在農村逐步推廣使用石炭,分三年全覆蓋。另外,對石炭的購買、儲存等,也做了規定。
楊競看完,心裏就一個念頭:怕不是你倆也是穿越的吧?而是穿越前還是幹某個行業的?
“你倆是不是還準備禁止燒秸稈?”楊競放下方案,冷不丁的問
“禁止燒秸稈?誰沒事禁止那玩意幹嘛?殿下說笑了”趙石還沒看出火候,笑著說
“是你倆先和孤說笑的”楊競把方案往桌子上一扔,“不使用石炭的居民處罰?不準賣柴者進城?你們覺得這麽規定合理嗎?”
吳晉和趙石終於反應過來楊競生氣的點在哪裏了?原來是這兩條,可是殿下不是您說要大力推廣石炭的嗎?咱們這麽規定也是為了推廣石炭啊。不過這話也就隻敢在心裏說說,嘴上還是說:“請殿下示下”
“長平、鼎誠,你們記著,任何一項政策要想真正的推廣,靠的是符合實際、符合絕大數人的利益。如果不符合實際,那麽一項政策很難的推行下去”楊競歎了一口,“你們知道木柴多少錢一斤嗎?”
“這個..”吳晉、趙石和柳峻都答不上來。不管怎麽說,吳晉和趙石都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柳峻也是巨富之家,他們又怎麽會關心木柴的價格呢?
“孤告訴你們吧,木柴的價格在100文100斤左右,也就是說,1塊銀元能買1000斤木柴”楊競又問了,“米多少錢一斤?”
“迴殿下,正常年月,一塊銀元500斤米”這個趙石還是知道的,立即答了出來。
“這就是了,孤未就藩前,百姓連果腹都難,又怎麽會舍得用柴呢?畢竟2斤柴就是1斤米啊。燒一頓飯,至少得5斤柴吧?”楊競這話是沒錯的,古代的窮苦百姓連取暖都成問題。就以唐代為例吧,《賣炭翁》中說,“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問題是南山的森林資源幾乎被砍伐殆盡,到了唐代中期,長安城內的薪柴已經嚴重缺乏,代宗時期,木炭使黎幹就曾上書朝廷開槽渠從外地往長安調運薪柴。
達官顯貴用薪柴尚且困難,更何況平民百姓呢?
“所以,你們製定方案的時候,根本不用提強製措施。這樣會引起百姓的反感,還會給別有用心之人提供話柄”楊競指出了這個方案的一大問題。
“請殿下賜教”吳晉和趙石一看,這是殿下又想教自己治國理政的方法了,一個個的都端坐了身子。說來也奇怪,殿下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怎麽對人情世故、行政管理這麽擅長呢?吳晉和趙石隻能把這歸結於殿下是天家子孫的原因。
“柳郎中,你估計每1000斤石炭的開采成本為多少?”楊競沒有急著修改吳晉他們的方案,反而是先問了煤的開采成本。
“殿下,您提供的石炭礦特點,都是淺層埋藏的大礦,也就是說,向地下挖開就能獲得石炭。雖然還有後續工藝,但綜合的開采成本,每千斤不會超過10文錢。”柳峻立即迴答到。
“但是殿下,有運輸成本”柳峻的話還沒有說完,“運送石炭,每千斤100裏,需要耗費10文,以撫順縣的石炭礦為例,撫順縣距離遼東郡的郡城鐵山縣900裏,每1000斤石炭運到鐵山縣,加上開采成本,就是100文。襄平城距離撫順縣200裏,每1000斤石炭運到襄平城,加上開采成本,就是30文”柳峻不愧是商賈世家,對各項經商事宜簡直爛熟於心。
“殿下,那這石炭即使在遼東郡的價格,也是薪柴的價格的十分之一啊”趙石驚訝的說。
“這迴知道孤為什麽要大力開采石炭了吧?”楊競笑著說,“而且你還每考慮耐燒程度,1斤石炭相當於3斤薪柴,也就是說燒一頓飯原來需要3斤薪柴,現在僅僅需要1斤石炭就可以了”
“殿下真是全遼藩百姓之福啊,竟然把燃料的成本降低到了三十分之一”吳晉感歎道。
“別給孤下套哈”楊競大笑,“柳郎中,石炭的定價是每1000斤,500文。遼藩各地都是一個價格,襄平城是500文,鐵山縣也是500文”
“殿下,您這麽定價,在襄平城的利潤高達16倍,在鐵山縣的利潤也在4倍以上,咱們綜合一下,石炭的綜合利潤在10倍以上啊”吳晉吃驚的說述職,“也就是,每賣1000斤石炭,襄平商號就可以賺400文”
“如果按照25億石炭的銷量的話,每年賣25億斤石炭,襄平商號就可以賺100萬銀元”趙石迅速算出了襄平商號的淨利潤。
“對啊,要不孤這麽大力推廣石炭幹嘛?但是即使是500文1000斤,百姓也能得到實惠啊”楊競笑著說。其實襄平商號100萬銀元的利潤,楊競能分到97萬,柳峻1萬、魏國公府1萬、徐雲1萬,這就是擁有襄平商號股份的好處。
這話沒有問題,以一戶家庭每年需要3000斤薪柴為例,3000斤薪柴需要花費3塊銀元,但是3000斤薪柴的熱量,1000石炭就能提供,百姓僅僅需要花費500文就行了,燒柴的費用降低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再加上可以撿些馬糞啊、枯枝敗葉啊可以燒的東西,這一年的冬天就可以熬過去了。
柳峻的眼睛都要笑沒了,作為襄平商號的主辦和實際經營者,楊競很是大方的給了他襄平商號1%的股份,柳郡知道,這是自己傳家的。現在襄平商號又開展了石炭生意,每年又多了1萬銀元的收入,柳家成為遼藩巨富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臣一定把石炭的生意開展好”柳峻立即起身說道
“好好做,別忘了照章納稅哦”楊競看著趙石嫉妒的快發紅的臉,大笑著說。
君臣調笑了一陣,楊競開始正色說道,石炭方案這麽調整,“第一,遼藩的全部石炭礦歸王府所有,由襄平商號專營;任何人私自挖煤礦者,以謀反罪論處,誅三族”
“第二,石炭實行統一定價,由襄平商號專營,襄平商號在每個鄉設置分銷點,每戶每年限製平價購買5000斤。超出5000斤的部分,按照市場價購買”
“第三,各地官府鼓勵推廣使用石炭,各地官府、官學、軍營、公辦醫館等場所,一律使用石炭”
“剩餘的儲存、運輸、售賣等具體細則,你們去議論,總之就是一個原則,要寬嚴相濟,明白嗎?”楊競先是給遼藩的石炭條例定了基調,剩下的工作就由吳晉、趙石和柳峻他們執行了。
楊競定的這三條基調,都是很有針對性的,第一條,楊競宣布遼藩所有的石炭就歸王府所有,這就明確了所有權,避免了民間參與開采,更是防止民間資本做大。
第二條,楊競命令襄平商號在遼藩每個鄉設置分銷點,這樣就盡可能的方便農民購買石炭,一旦農民以較為低廉的成本解決了燃料問題,就可以更多的將精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上,個體對宗族的依賴更低,降低減緩宗族勢力做大的時間。為楊競推廣“皇權下縣”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第三條就更加簡單了,各種公家部門帶頭使用石炭,給各類公家部門供應薪柴的商戶就得轉行,倒逼各類商戶轉型。
“殿下英明啊,這個定價,百姓都用得起石炭,這樣一來,不用強製規定,百姓自發的就會放棄薪柴,轉向石炭的使用”吳晉見楊競說完,笑著說
“就這麽辦,然後你們繼續細化,把石炭的開采使用作為一項法律,嗯,就叫《大遼石炭條例》吧”楊競現在有意識的把遼藩和大梁區分開來,出台的辦法,直接把大梁的名字都去掉了。
“殿下,這出台法律,不以大梁開頭,恐怕朝廷會怪罪啊,朝廷會覺得咱們遼藩有不臣之心啊”趙石猶豫了一下,還是出言提醒楊競。正常這個條例應該叫《大梁遼藩石炭條例》,而不是《大遼石炭條例》。
“無妨,朝廷要是不滿,大可以讓錦衣衛可以到遼王府抓孤”楊競無所謂的說。笑話,你要是能製約楊競,楊競才有可能收斂;你都製約不了楊競,僅僅憑區區幾個字,就想把楊競怎麽樣,那不是做夢嗎?
“哈哈,殿下說笑了”吳晉和趙石都笑了起來。
“《大遼石炭條例》你們抓緊製定,抓緊出台”楊競又強調一下,“還有 ,柳郎中,給你的流民,你全部按照襄平商號的員工待遇發放工錢。幹滿一年後,是走是留,悉聽尊便”
“臣曉得的”柳峻立即表示明白。
楊競的想法很簡單,現在來了的流民在明年開春前,也無法種地了,都去給孤挖煤去。如果到了明年初覺得當挖煤工人好,那就繼續挖煤;如果還想種地,就繼續遷徙到鬆花江以東,撥給土地耕種,遼藩現在是資源豐富、人少,所以非常好安排。
方案規定:凡遼藩城鎮,必須使用石炭作為燃料;賣柴者禁止進入城中賣柴。官府定期檢查,不使用石炭的居民處罰。另外在農村逐步推廣使用石炭,分三年全覆蓋。另外,對石炭的購買、儲存等,也做了規定。
楊競看完,心裏就一個念頭:怕不是你倆也是穿越的吧?而是穿越前還是幹某個行業的?
“你倆是不是還準備禁止燒秸稈?”楊競放下方案,冷不丁的問
“禁止燒秸稈?誰沒事禁止那玩意幹嘛?殿下說笑了”趙石還沒看出火候,笑著說
“是你倆先和孤說笑的”楊競把方案往桌子上一扔,“不使用石炭的居民處罰?不準賣柴者進城?你們覺得這麽規定合理嗎?”
吳晉和趙石終於反應過來楊競生氣的點在哪裏了?原來是這兩條,可是殿下不是您說要大力推廣石炭的嗎?咱們這麽規定也是為了推廣石炭啊。不過這話也就隻敢在心裏說說,嘴上還是說:“請殿下示下”
“長平、鼎誠,你們記著,任何一項政策要想真正的推廣,靠的是符合實際、符合絕大數人的利益。如果不符合實際,那麽一項政策很難的推行下去”楊競歎了一口,“你們知道木柴多少錢一斤嗎?”
“這個..”吳晉、趙石和柳峻都答不上來。不管怎麽說,吳晉和趙石都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柳峻也是巨富之家,他們又怎麽會關心木柴的價格呢?
“孤告訴你們吧,木柴的價格在100文100斤左右,也就是說,1塊銀元能買1000斤木柴”楊競又問了,“米多少錢一斤?”
“迴殿下,正常年月,一塊銀元500斤米”這個趙石還是知道的,立即答了出來。
“這就是了,孤未就藩前,百姓連果腹都難,又怎麽會舍得用柴呢?畢竟2斤柴就是1斤米啊。燒一頓飯,至少得5斤柴吧?”楊競這話是沒錯的,古代的窮苦百姓連取暖都成問題。就以唐代為例吧,《賣炭翁》中說,“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問題是南山的森林資源幾乎被砍伐殆盡,到了唐代中期,長安城內的薪柴已經嚴重缺乏,代宗時期,木炭使黎幹就曾上書朝廷開槽渠從外地往長安調運薪柴。
達官顯貴用薪柴尚且困難,更何況平民百姓呢?
“所以,你們製定方案的時候,根本不用提強製措施。這樣會引起百姓的反感,還會給別有用心之人提供話柄”楊競指出了這個方案的一大問題。
“請殿下賜教”吳晉和趙石一看,這是殿下又想教自己治國理政的方法了,一個個的都端坐了身子。說來也奇怪,殿下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怎麽對人情世故、行政管理這麽擅長呢?吳晉和趙石隻能把這歸結於殿下是天家子孫的原因。
“柳郎中,你估計每1000斤石炭的開采成本為多少?”楊競沒有急著修改吳晉他們的方案,反而是先問了煤的開采成本。
“殿下,您提供的石炭礦特點,都是淺層埋藏的大礦,也就是說,向地下挖開就能獲得石炭。雖然還有後續工藝,但綜合的開采成本,每千斤不會超過10文錢。”柳峻立即迴答到。
“但是殿下,有運輸成本”柳峻的話還沒有說完,“運送石炭,每千斤100裏,需要耗費10文,以撫順縣的石炭礦為例,撫順縣距離遼東郡的郡城鐵山縣900裏,每1000斤石炭運到鐵山縣,加上開采成本,就是100文。襄平城距離撫順縣200裏,每1000斤石炭運到襄平城,加上開采成本,就是30文”柳峻不愧是商賈世家,對各項經商事宜簡直爛熟於心。
“殿下,那這石炭即使在遼東郡的價格,也是薪柴的價格的十分之一啊”趙石驚訝的說。
“這迴知道孤為什麽要大力開采石炭了吧?”楊競笑著說,“而且你還每考慮耐燒程度,1斤石炭相當於3斤薪柴,也就是說燒一頓飯原來需要3斤薪柴,現在僅僅需要1斤石炭就可以了”
“殿下真是全遼藩百姓之福啊,竟然把燃料的成本降低到了三十分之一”吳晉感歎道。
“別給孤下套哈”楊競大笑,“柳郎中,石炭的定價是每1000斤,500文。遼藩各地都是一個價格,襄平城是500文,鐵山縣也是500文”
“殿下,您這麽定價,在襄平城的利潤高達16倍,在鐵山縣的利潤也在4倍以上,咱們綜合一下,石炭的綜合利潤在10倍以上啊”吳晉吃驚的說述職,“也就是,每賣1000斤石炭,襄平商號就可以賺400文”
“如果按照25億石炭的銷量的話,每年賣25億斤石炭,襄平商號就可以賺100萬銀元”趙石迅速算出了襄平商號的淨利潤。
“對啊,要不孤這麽大力推廣石炭幹嘛?但是即使是500文1000斤,百姓也能得到實惠啊”楊競笑著說。其實襄平商號100萬銀元的利潤,楊競能分到97萬,柳峻1萬、魏國公府1萬、徐雲1萬,這就是擁有襄平商號股份的好處。
這話沒有問題,以一戶家庭每年需要3000斤薪柴為例,3000斤薪柴需要花費3塊銀元,但是3000斤薪柴的熱量,1000石炭就能提供,百姓僅僅需要花費500文就行了,燒柴的費用降低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再加上可以撿些馬糞啊、枯枝敗葉啊可以燒的東西,這一年的冬天就可以熬過去了。
柳峻的眼睛都要笑沒了,作為襄平商號的主辦和實際經營者,楊競很是大方的給了他襄平商號1%的股份,柳郡知道,這是自己傳家的。現在襄平商號又開展了石炭生意,每年又多了1萬銀元的收入,柳家成為遼藩巨富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臣一定把石炭的生意開展好”柳峻立即起身說道
“好好做,別忘了照章納稅哦”楊競看著趙石嫉妒的快發紅的臉,大笑著說。
君臣調笑了一陣,楊競開始正色說道,石炭方案這麽調整,“第一,遼藩的全部石炭礦歸王府所有,由襄平商號專營;任何人私自挖煤礦者,以謀反罪論處,誅三族”
“第二,石炭實行統一定價,由襄平商號專營,襄平商號在每個鄉設置分銷點,每戶每年限製平價購買5000斤。超出5000斤的部分,按照市場價購買”
“第三,各地官府鼓勵推廣使用石炭,各地官府、官學、軍營、公辦醫館等場所,一律使用石炭”
“剩餘的儲存、運輸、售賣等具體細則,你們去議論,總之就是一個原則,要寬嚴相濟,明白嗎?”楊競先是給遼藩的石炭條例定了基調,剩下的工作就由吳晉、趙石和柳峻他們執行了。
楊競定的這三條基調,都是很有針對性的,第一條,楊競宣布遼藩所有的石炭就歸王府所有,這就明確了所有權,避免了民間參與開采,更是防止民間資本做大。
第二條,楊競命令襄平商號在遼藩每個鄉設置分銷點,這樣就盡可能的方便農民購買石炭,一旦農民以較為低廉的成本解決了燃料問題,就可以更多的將精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上,個體對宗族的依賴更低,降低減緩宗族勢力做大的時間。為楊競推廣“皇權下縣”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第三條就更加簡單了,各種公家部門帶頭使用石炭,給各類公家部門供應薪柴的商戶就得轉行,倒逼各類商戶轉型。
“殿下英明啊,這個定價,百姓都用得起石炭,這樣一來,不用強製規定,百姓自發的就會放棄薪柴,轉向石炭的使用”吳晉見楊競說完,笑著說
“就這麽辦,然後你們繼續細化,把石炭的開采使用作為一項法律,嗯,就叫《大遼石炭條例》吧”楊競現在有意識的把遼藩和大梁區分開來,出台的辦法,直接把大梁的名字都去掉了。
“殿下,這出台法律,不以大梁開頭,恐怕朝廷會怪罪啊,朝廷會覺得咱們遼藩有不臣之心啊”趙石猶豫了一下,還是出言提醒楊競。正常這個條例應該叫《大梁遼藩石炭條例》,而不是《大遼石炭條例》。
“無妨,朝廷要是不滿,大可以讓錦衣衛可以到遼王府抓孤”楊競無所謂的說。笑話,你要是能製約楊競,楊競才有可能收斂;你都製約不了楊競,僅僅憑區區幾個字,就想把楊競怎麽樣,那不是做夢嗎?
“哈哈,殿下說笑了”吳晉和趙石都笑了起來。
“《大遼石炭條例》你們抓緊製定,抓緊出台”楊競又強調一下,“還有 ,柳郎中,給你的流民,你全部按照襄平商號的員工待遇發放工錢。幹滿一年後,是走是留,悉聽尊便”
“臣曉得的”柳峻立即表示明白。
楊競的想法很簡單,現在來了的流民在明年開春前,也無法種地了,都去給孤挖煤去。如果到了明年初覺得當挖煤工人好,那就繼續挖煤;如果還想種地,就繼續遷徙到鬆花江以東,撥給土地耕種,遼藩現在是資源豐富、人少,所以非常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