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的春風在鬆花江以東的平原上,唿唿的吹。這裏的春天來的晚一些,也急一些。自從楊靜下令40萬流民安置到這裏以後,千裏沃野,有了很多人的氣息。楊競準備在這片大地上設置5個郡,連名字都起好了。隻待人口足夠的多,就開始劃分郡縣。


    趙石在楊競同意撥付3000萬斤糧食後,立即安排人手將糧食運往鬆花江以東,發放在災民手中。政保司也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混在流民中,避免地方官吏克扣流民的口糧。即使這樣,還是發生了多起基層官吏欺壓流民的情況。


    “趙二是吧?你家幾口人?”一個糧食發放點,有書吏拿著名冊,看著前來前來領糧食的中年流民說。


    “迴大人的話,是小人。小人家裏4口人,小人妻子、兒子和老母,領取這個月的60斤的口糧”趙二點頭哈腰的說。


    趙二本是晉陽郡人,家鄉大旱兩年了,幾畝薄田早就賤賣了糊口了,沒辦法,一家人當了流民。後來聽官府的人說,到襄平去,遼王殿下每人分5畝地,一家人就隨著流民大隊過了山海關,到了遼藩。沒想到遼王殿下真的每人分5畝土地,不論老幼,雖然是沒開墾的荒地,但是三年不納稅啊。自己一家4口,就是20畝地啊,這在老家,妥妥的一個小地主啊。


    “行了,知道了,囉嗦,這40斤糧食拿去吧,在這裏簽字”那書吏不耐煩的說


    “大人,小人家裏4口人,每人每月15斤,應該是60斤啊,怎麽是40斤呢?”那趙二一下急了,每個月60斤糧食,一個月過得都緊緊巴巴,要是40斤,肯定不夠啊。


    “要不要?不要滾蛋”那書吏蠻橫的說


    “遼王千歲金口玉言,每個人每月15斤糧食,您怎麽可以克扣5斤呢?”趙二強勁也上來了。


    “哈,還殿下說了?你聽見了?”


    “宣傳司的人都說了,原來是每人每月10斤,趙尚書向殿下提議12.5斤,結果殿下直接加到15斤,這是宣傳司的大人們說的”趙二梗著脖子說


    這就是楊競現代人思維的作用了,楊競知道很多基層的宥吏欺上瞞下的盤剝百姓,靠的就是信息差。上頭就10斤,他就敢和百姓說1斤,所以發救濟糧這麽大的事情,楊競直接安排宣傳司去進行巡迴宣講政策,把救濟標準、救濟時間、甚至楊競做決策的過程,都全部講給百姓。這樣一來,那些基層的宥吏想欺騙百姓也不行了。


    “哎,你懂的還不少,想造反不成?”那宥吏見欺騙不成,直接玩橫的了,“來人,把這趙二轟出去”


    “住手,我看誰敢?我看你是想造反”這時,流民群中有政保司的吏員出來,脫掉身上破爛的外衣,露出裏麵的鬥牛服。


    “某乃政保司百戶李友忠,將此宥吏拿了”那李百戶斷喝,旁邊執勤的士兵看了看身穿鬥牛服的李友忠,立即上前拿下了那個發糧食的宥吏。


    “押迴去,好好審,看看他後台是誰”李友忠說了一句,然後又看向趙二、看向等待領取救濟糧的流民,“遼王千歲命令我等政保司人員,到各地查訪不法,保護黎庶,爾等若發現有作奸犯科的官吏,即可高聲大喊,政保司無處不在”


    這話多少有些吹牛逼了,政保司雖然勢力強大,但也不可能無處不在,不過這麽說,對官吏的震撼是真的大。政保司、秋華的名聲,已經深入遼藩官僚的心中,都說秋華不僅心狠手辣,而且手段多樣,犯在政保司的手裏,斷然沒有好果子吃。


    “遼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流民們都朝襄平城的方向跪下了,高聲齊唿。通過分地、發放救濟糧、打擊流民身邊的貪官汙吏,短短兩個月,楊競在這40萬流民的心中,威望簡直如日中天。流民在遼藩感受到和大梁不一樣的氣氛。


    遼王府、養心殿,楊競看著政保司報上來的奏折,歎了一口氣,這短短半個月,涉及流民的官吏違法案件就高達45起,有克扣糧食的、有強搶民女的、有隨意毆打人的、甚至有搶奪財物逼死人的,楊競知道,在這個時代,百姓的命,根本就不在那些官吏的眼裏。看來改革司法體係的事情必須提上日程了。


    現在遼藩隻有一個刑部,負責緝拿、審判和定罪,楊競用屁股想都知道,這三項權力集中在一起,是多麽的可怕。所以楊競盯著刑部盯的死死的,刑部尚書王顯也算是清廉,刑部目前問題不大。中樞楊競能盯著,可是地方怎麽辦呢?楊競不可能盯住遼藩所有的司法衙門,所以隻能靠製度治理。


    楊競拿過一張空白的紙,開始寫了起來:設置禦史台,正二品建製,設置都禦史1名,正二品;左都禦史1名,從二品;右都禦史1名,正三品;下設若幹監察禦史,負責遼藩官員的監察工作,各郡設巡察禦史,巡察禦史由禦史台委派,一年一輪換。


    由於巡察禦史一年一輪換,這就大大增大了地方官僚收買巡察禦史的難度,畢竟流動性太快了,你不可能每年都收買一遍新任的禦史吧?或許也可以,但是就大大增加了收買的成本和難度。


    設置藩大理寺,負責審判工作,正二品建製;設大理寺卿1名,正二品;大理寺少卿1名,從二品,負責遼藩的審判工作,所有遼藩子民,不經大理寺審判,即是無罪;各郡、各縣設置大理寺分寺,寺正及其他官吏由大理寺委派,一年一輪換。


    這個也是一樣的道理,楊競讓司法官員流動起來,核心就是一個,避免司法官員和地方官員結成相對牢固的聯盟,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冤案錯案的發生。至少是主觀層麵的冤案錯案發生。


    改組刑部職能,刑部隻負責偵查、逮捕和起訴,大理寺負責審判,遇見重大案件,需要由禦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法司會審,報楊競審批。


    楊競所謂的改革,就是把審判權和偵查權、逮捕權分開,現在遼藩,或者說大梁,都是地方方既負責查案、又負責審案,這樣下來運動員和裁判員都是一個人,能公正才怪呢。所以楊競才設置了大理寺和在地方設置分大理寺,設置禦史台和在地方設置巡察禦史,盡可能的剝奪地方官的司法權力。


    這裏有個例外,政保司不受這個製度約束,政保司是楊競親軍,單獨具備偵查權、起訴權和審判權。楊競還沒有糊塗,不會自廢武功,更不會在這個時代倡導什麽法治精神,他隻是利用他現代的管理經驗,對一些製度性東西進行改良而已。至於說情報機關,這麽好用的手段,楊競又怎麽會輕易放棄?


    楊競洋洋灑灑的寫了好幾篇,對禦史人選啊、晉升流程啊、培養手段啊都進行了規定,反正都是照抄現代的管理製度,主要的還是施行,這才是重中之重。


    “李德全,讓政保司把這個謄抄幾份,分別送各位尚書手中征求一下意見,在關內的長平、山海關的曾大人、在鬆江郡的王顯都要送到,特別是王顯”曾泰是樞密院樞密使,也是尚書一級的官員。楊競把寫好的遼藩司法改革方案,遞給了李德全,李德全立即接過來,用特製的紙袋密封好,蓋好印戳,安排小太監送到通政司。


    這也是楊競主張建立的保密製度,大梁根本沒有保密製度可言,甚至很多官員以炫耀自己知道的秘密為榮,上午在朝堂上研究的機密事項,下午就傳的市井人盡皆知。楊競就藩以後,立即加強的保密工作,這個文件袋,就是其中的改進措施之一。


    文件放入文件袋,密封蓋好印戳,接收的人確認印戳無誤後再簽收,這就避免了文件傳遞過程中的泄密,很多看起來很小,但卻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了遼藩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楊競這個穿越者可能工業技術不行,但是在人文、管理技術上卻是在線,憑借著領先這個時代的管理技術,楊競才保持住了遼藩在某種程度上的對大梁的領先地位。


    “走,去看看海蘭珠和海蘭察”忙活完司法改革方案起草這個大活,楊競忽然來了興致,想去看看那對姑姑侄女。


    “是”秋華立即答應下來。


    來到海蘭珠和海蘭察住的小院,這對姑姑侄女見禮後,楊競啥話沒說,先是發泄了一通,然後在躺在這對姑姑侄女之間,一邊摟著一個,和她倆說話。


    “你倆是怎麽打算的?想要離開孤立即放你們走,想要留下也可以”楊競這倒是真心實意的說。海蘭珠的兒子已經被政保司暗殺在戰場了,其餘的奴真殘部也全部被打散,開始梁化。按照楊競的說法,遼藩沒有梁族、高句麗族、奴真族和突厥族之分,全都是梁族。


    “殿下,我們想留下”海蘭珠和海蘭察的話有點出乎楊競的意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