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競這一晚解鎖的姿勢,比以前一整年都多。畢竟楊競身邊的青陽、秋華、知春、徐雲、王珧、李氏、柳依都是老實本分的人。至於海蘭珠、海蘭察那對姑侄女,傅義的妻女,可以說是都是戰利品,麵對楊競的時候,更是不敢有片刻的放鬆。
安排完一時興起想起的體育課的事情,楊競索性把大學士銜、禮部尚書、千山書院祭酒張元請來,又喊來曾泰、趙石、錢峰幾位尚書一級的官員,徹底研究了一下教育問題。最後的結論是增加教書先生的數量,適當規模的擴建校舍,這一項支出,又是2500萬斤糧食,去年教育基本田上繳的1.12億斤糧食,就剩下了2500萬斤。楊競又安排戶部以500斤一枚銀元的價格,收購了這2500萬斤糧食,教育基金結餘5萬銀元。張元吩咐周明將這5萬銀元存在奉天錢莊,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遼藩四郡,各衙門、各私人商號,都願意在奉天錢莊開設一個賬戶,存取款十分的方便。奉天錢莊在遼藩36個縣全部開設的錢莊,在關內長安、洛陽、晉陽等十個大城市也有分號,存取方便、信譽有保證,所以十分的受歡迎。
安排完教育的事情,楊競又詳細看了看這次山海關之戰的有功之人的獎賞方案。基本上還是老一套:士兵賞銀元10塊,受傷的30塊,陣亡的100塊;陣亡士兵的靈位入英烈祠供奉。將官就是關雲升了新義軍副將,代行總兵之權。其餘的將領主要以賞賜金銀土地為主。
楊競加了幾個,把秋華由從三品的通政司右通政,升為了正三品的通政司左通政,兼管政保司;政保司山海關分司郎中李忍升為政保司主事,成了秋華的副手。這個李忍就是在裴慶的將軍府威脅裴慶的年輕人,這次能奪取山海關,他是首功。以後政保司理論上的一把手就是李忍了,不過秋華以正三品的通政司左通政的身份分管政保司,政保司還是秋華說了算了。
至於江水的軍情司,在這次大戰中,成功挑撥起了齊王的備倭軍和李奇的右威衛大軍之間的矛盾,間接導致了右威衛大軍營嘯的發生,所以這次,楊競讓江水從軍情司主事,掛刑部從三品右侍郎銜改為軍情司主事,掛刑部從三品左侍郎銜,官升了一品。
其餘眾人,楊競沒做什麽改變,至於吳晉,這次也沒有什麽升賞,因為楊競準備適時晉升吳晉為大學士了。
忙完了升賞有功人員,楊競又拿起了繳獲和損失的折子,這次損失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繳獲卻是異常的豐富:完整的步兵鎧甲9萬副(送給了齊王楊戰1萬副,以換取齊王和自己的口徑一致);重甲3000副,都賞給了鳳凰衛,鳳凰衛升級為重甲騎兵;輕騎兵裝備5000套,輕步兵裝備2.5萬套,戰馬5000匹,其餘山海關內金銀和糧食若幹。
由於楊競已經答應曾泰短時間內不再擴軍,所以楊競下令將全部的繳獲裝備封存,戰馬送到王莊馬場飼養。送給晉王楊華的1萬匹戰馬,除了5000匹是在兀哈三部購買的以外,其餘5000匹都是楊競個人的王莊馬場出的,這次可算又是補充了5000匹。楊競在心裏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以後每吸納1萬流民,招500兵,盡可能壓縮兵民比。
山海關繳獲的金銀支付賞賜和撫恤缺口還有1萬多銀元,楊競也沒有廢話,直接王府出了,沒走戶部的錢。弄得趙石一陣的感恩戴德。不過繳獲的那些裝備,兵部也不好開口要了,隻能都歸楊競了。忙活完這些善後的事情,加之處理遼藩積累的政務,一晃七天過去了。
“殿下,山海關來報,朝廷的欽差已經到了山海關,快馬加鞭5日後可以抵達襄平城;燕王後徐雲的車駕也到了山海關,15日後可以抵達襄平城”這天,楊競剛處理完政務,曾泰說了這個消息。
“何知遠和方謙的速度挺快啊”楊競有些驚訝這兩個人的速度,這才將近1個月,兩個人就從長安城趕到了山海關。
“這兩個人都是行伍出身,馬上功夫了得。加之朝廷也是著急,兩人日行150裏,快馬加鞭,趕來也實屬正常”曾泰笑著解釋道
何知遠曾經深入大漠,尋找突厥的蹤跡,馬上功夫不弱;方謙雖然是文官,但當過兵部職方司郎中、武選司郎中,也是久曆沙場,可以長距離騎馬,兩人又憂心王事,所以來的很快。
“也好,早點解決完,早立正。和朝廷關係正常化以後,又可以讓二哥、三哥給我送流民了”楊競笑著說。晉王楊華已經給楊競送了20萬流民,齊王楊戰也表示,願意用流民換楊競的馬匹鎧甲等物資,所以楊競幹脆就把繳獲的鎧甲堆在了山海關,準備以後用來貿易的。
“晉王、齊王兩位殿下和大王真是兄弟情深啊”曾泰笑著恭維了一下。
“哈,二哥對孤倒是不錯,三哥就是那麽迴事吧”楊競認真的說。這話曾泰就不能接了。
三日後,何知遠和曾泰果然趕到了襄平城,在驛館住下後,換身新的官服,翌日天明,到遼王府拜見楊競。
“臣錦衣衛指揮使參見九爺”
“臣兵部尚書方謙參見殿下”
何知遠和方謙恭敬的行禮。錦衣衛是皇家衛率,所以何知遠叫楊競九爺;方謙是正經的尚書,所以稱唿楊競殿下。
“老何,方尚書免禮,賜座”楊競笑著說
“謝九爺、殿下”何知遠和方謙行禮後坐下。
“九爺安好?”何知遠坐下後,又向楊競拱了拱手問道。何知遠算是皇宮來人,總得象征性的關懷問一下楊競。
“一切都好”楊競笑道
“哎,一別九爺其實兩年了,兩年不見,九爺風采更勝往昔”何知遠由衷的讚歎道。以後太子是怎麽欺負楊競的,何知遠這個錦衣衛頭子還是知道的,現在看到楊競兵強馬壯,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的九皇子,何知遠不由得感歎道。
“都是臣工之力,孤不過拱手而治而已”這種場麵話,楊競應付起來簡直太輕鬆了。
“不知何指揮使、方尚書此來?”在楊競的眼神示意下,趙石發問了。楊競也不想再寒暄了,孤和你們很熟悉嗎?
“趙侍郎,此次本官和方尚書此來,一是看望九爺”何知遠頓了頓,斟酌著措辭,“二是英國公李奇帶領的右威衛大軍和遼藩有些誤會,特來化解”
這就是何知遠的說話藝術了,先是說來看望楊競,然後再說正事。何知遠稱唿趙石還是侍郎的官職,不過趙石也不計較這些。
“兩位大人,咱們就敞開說了啊”趙石開始火力全開了,“殿下千裏迢迢的去長安給太後奔喪,接二連三的遭受刺殺,甚至燕山衛,和山海關駐軍明目張膽的截殺殿下,何指揮使,您的錦衣衛是皇家衛率,對親王不敬、截殺親王是什麽罪過啊?”
“那必然是罪不容誅”何知遠肯定的說
“那英國公李奇,先是在奉天殿欺耍殿下,導致殿下差點葬身火海;又率10萬大軍來伐,是不是也是不忠不義?”趙石口才是相當的流利。
“趙大人說的不錯”方謙也苦笑著說
“也不難為2位欽差,朝廷什麽章程說吧”楊競見目的達到,開口了
“迴九爺,朝廷的意思是,山海關以後就由遼藩駐守了,以前的事情一筆勾銷;但是九爺俘虜的那4.8萬兵,朝廷希望九爺還迴去”何知遠直接把底牌亮了出來。
“何指揮使,這朝廷被俘虜的兵,你們準備用什麽換迴去?”曾泰問道
“這位想必就是前秦的兵部曾泰侍郎吧?”何知遠笑著說,點出了曾泰的身份,“不知曾泰大人想要什麽?”
“本官沒什麽想要的,不過朝廷想要迴俘虜兵,是不是也得拿出些誠意?”
“曾大人,山海關以後由遼藩駐守,那就是朝廷的誠意啊”方謙接話。這朝廷都放棄山海關了,你遼藩還想怎麽樣?
“這個,我們遼藩可以不駐守山海關,朝廷派大軍接管就是”曾泰真是太惡心了,一句話就把何知遠和方謙堵了迴去。
“九爺,現在朝廷邊患嚴重,十分的缺兵,您看您能不能高抬貴手?”何知遠知道這是楊競有條件,所以直接問楊競。
“這4.8萬俘虜兵給你們也不是不行,孤有個小條件”楊競慢條斯理的說
“殿下開口就是,銀子、官職朝廷都有”何知遠大喜
“銀子?行啊,100兩一個俘虜,480萬兩白銀,這4.8萬俘虜就給你”楊競好笑的說道
“這個,殿下說笑了”朝廷要是有480萬的白銀,還要什麽4.8萬俘虜兵啊?再招就是了。
“孤的條件就一個,把孤母妃的靈樞移到遼藩安葬,如果朝廷同意這個條件,孤馬上放人”
楊競的這個條件非常出乎何知遠和方謙的預料,兩人對視了一下眼神,何知遠開口了,“九爺,事涉皇家禮儀,臣等需要請示朝廷”
“不急。曾大人,好生安排何大人、方大人住下,等待朝廷旨意”
安排完一時興起想起的體育課的事情,楊競索性把大學士銜、禮部尚書、千山書院祭酒張元請來,又喊來曾泰、趙石、錢峰幾位尚書一級的官員,徹底研究了一下教育問題。最後的結論是增加教書先生的數量,適當規模的擴建校舍,這一項支出,又是2500萬斤糧食,去年教育基本田上繳的1.12億斤糧食,就剩下了2500萬斤。楊競又安排戶部以500斤一枚銀元的價格,收購了這2500萬斤糧食,教育基金結餘5萬銀元。張元吩咐周明將這5萬銀元存在奉天錢莊,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遼藩四郡,各衙門、各私人商號,都願意在奉天錢莊開設一個賬戶,存取款十分的方便。奉天錢莊在遼藩36個縣全部開設的錢莊,在關內長安、洛陽、晉陽等十個大城市也有分號,存取方便、信譽有保證,所以十分的受歡迎。
安排完教育的事情,楊競又詳細看了看這次山海關之戰的有功之人的獎賞方案。基本上還是老一套:士兵賞銀元10塊,受傷的30塊,陣亡的100塊;陣亡士兵的靈位入英烈祠供奉。將官就是關雲升了新義軍副將,代行總兵之權。其餘的將領主要以賞賜金銀土地為主。
楊競加了幾個,把秋華由從三品的通政司右通政,升為了正三品的通政司左通政,兼管政保司;政保司山海關分司郎中李忍升為政保司主事,成了秋華的副手。這個李忍就是在裴慶的將軍府威脅裴慶的年輕人,這次能奪取山海關,他是首功。以後政保司理論上的一把手就是李忍了,不過秋華以正三品的通政司左通政的身份分管政保司,政保司還是秋華說了算了。
至於江水的軍情司,在這次大戰中,成功挑撥起了齊王的備倭軍和李奇的右威衛大軍之間的矛盾,間接導致了右威衛大軍營嘯的發生,所以這次,楊競讓江水從軍情司主事,掛刑部從三品右侍郎銜改為軍情司主事,掛刑部從三品左侍郎銜,官升了一品。
其餘眾人,楊競沒做什麽改變,至於吳晉,這次也沒有什麽升賞,因為楊競準備適時晉升吳晉為大學士了。
忙完了升賞有功人員,楊競又拿起了繳獲和損失的折子,這次損失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繳獲卻是異常的豐富:完整的步兵鎧甲9萬副(送給了齊王楊戰1萬副,以換取齊王和自己的口徑一致);重甲3000副,都賞給了鳳凰衛,鳳凰衛升級為重甲騎兵;輕騎兵裝備5000套,輕步兵裝備2.5萬套,戰馬5000匹,其餘山海關內金銀和糧食若幹。
由於楊競已經答應曾泰短時間內不再擴軍,所以楊競下令將全部的繳獲裝備封存,戰馬送到王莊馬場飼養。送給晉王楊華的1萬匹戰馬,除了5000匹是在兀哈三部購買的以外,其餘5000匹都是楊競個人的王莊馬場出的,這次可算又是補充了5000匹。楊競在心裏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以後每吸納1萬流民,招500兵,盡可能壓縮兵民比。
山海關繳獲的金銀支付賞賜和撫恤缺口還有1萬多銀元,楊競也沒有廢話,直接王府出了,沒走戶部的錢。弄得趙石一陣的感恩戴德。不過繳獲的那些裝備,兵部也不好開口要了,隻能都歸楊競了。忙活完這些善後的事情,加之處理遼藩積累的政務,一晃七天過去了。
“殿下,山海關來報,朝廷的欽差已經到了山海關,快馬加鞭5日後可以抵達襄平城;燕王後徐雲的車駕也到了山海關,15日後可以抵達襄平城”這天,楊競剛處理完政務,曾泰說了這個消息。
“何知遠和方謙的速度挺快啊”楊競有些驚訝這兩個人的速度,這才將近1個月,兩個人就從長安城趕到了山海關。
“這兩個人都是行伍出身,馬上功夫了得。加之朝廷也是著急,兩人日行150裏,快馬加鞭,趕來也實屬正常”曾泰笑著解釋道
何知遠曾經深入大漠,尋找突厥的蹤跡,馬上功夫不弱;方謙雖然是文官,但當過兵部職方司郎中、武選司郎中,也是久曆沙場,可以長距離騎馬,兩人又憂心王事,所以來的很快。
“也好,早點解決完,早立正。和朝廷關係正常化以後,又可以讓二哥、三哥給我送流民了”楊競笑著說。晉王楊華已經給楊競送了20萬流民,齊王楊戰也表示,願意用流民換楊競的馬匹鎧甲等物資,所以楊競幹脆就把繳獲的鎧甲堆在了山海關,準備以後用來貿易的。
“晉王、齊王兩位殿下和大王真是兄弟情深啊”曾泰笑著恭維了一下。
“哈,二哥對孤倒是不錯,三哥就是那麽迴事吧”楊競認真的說。這話曾泰就不能接了。
三日後,何知遠和曾泰果然趕到了襄平城,在驛館住下後,換身新的官服,翌日天明,到遼王府拜見楊競。
“臣錦衣衛指揮使參見九爺”
“臣兵部尚書方謙參見殿下”
何知遠和方謙恭敬的行禮。錦衣衛是皇家衛率,所以何知遠叫楊競九爺;方謙是正經的尚書,所以稱唿楊競殿下。
“老何,方尚書免禮,賜座”楊競笑著說
“謝九爺、殿下”何知遠和方謙行禮後坐下。
“九爺安好?”何知遠坐下後,又向楊競拱了拱手問道。何知遠算是皇宮來人,總得象征性的關懷問一下楊競。
“一切都好”楊競笑道
“哎,一別九爺其實兩年了,兩年不見,九爺風采更勝往昔”何知遠由衷的讚歎道。以後太子是怎麽欺負楊競的,何知遠這個錦衣衛頭子還是知道的,現在看到楊競兵強馬壯,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的九皇子,何知遠不由得感歎道。
“都是臣工之力,孤不過拱手而治而已”這種場麵話,楊競應付起來簡直太輕鬆了。
“不知何指揮使、方尚書此來?”在楊競的眼神示意下,趙石發問了。楊競也不想再寒暄了,孤和你們很熟悉嗎?
“趙侍郎,此次本官和方尚書此來,一是看望九爺”何知遠頓了頓,斟酌著措辭,“二是英國公李奇帶領的右威衛大軍和遼藩有些誤會,特來化解”
這就是何知遠的說話藝術了,先是說來看望楊競,然後再說正事。何知遠稱唿趙石還是侍郎的官職,不過趙石也不計較這些。
“兩位大人,咱們就敞開說了啊”趙石開始火力全開了,“殿下千裏迢迢的去長安給太後奔喪,接二連三的遭受刺殺,甚至燕山衛,和山海關駐軍明目張膽的截殺殿下,何指揮使,您的錦衣衛是皇家衛率,對親王不敬、截殺親王是什麽罪過啊?”
“那必然是罪不容誅”何知遠肯定的說
“那英國公李奇,先是在奉天殿欺耍殿下,導致殿下差點葬身火海;又率10萬大軍來伐,是不是也是不忠不義?”趙石口才是相當的流利。
“趙大人說的不錯”方謙也苦笑著說
“也不難為2位欽差,朝廷什麽章程說吧”楊競見目的達到,開口了
“迴九爺,朝廷的意思是,山海關以後就由遼藩駐守了,以前的事情一筆勾銷;但是九爺俘虜的那4.8萬兵,朝廷希望九爺還迴去”何知遠直接把底牌亮了出來。
“何指揮使,這朝廷被俘虜的兵,你們準備用什麽換迴去?”曾泰問道
“這位想必就是前秦的兵部曾泰侍郎吧?”何知遠笑著說,點出了曾泰的身份,“不知曾泰大人想要什麽?”
“本官沒什麽想要的,不過朝廷想要迴俘虜兵,是不是也得拿出些誠意?”
“曾大人,山海關以後由遼藩駐守,那就是朝廷的誠意啊”方謙接話。這朝廷都放棄山海關了,你遼藩還想怎麽樣?
“這個,我們遼藩可以不駐守山海關,朝廷派大軍接管就是”曾泰真是太惡心了,一句話就把何知遠和方謙堵了迴去。
“九爺,現在朝廷邊患嚴重,十分的缺兵,您看您能不能高抬貴手?”何知遠知道這是楊競有條件,所以直接問楊競。
“這4.8萬俘虜兵給你們也不是不行,孤有個小條件”楊競慢條斯理的說
“殿下開口就是,銀子、官職朝廷都有”何知遠大喜
“銀子?行啊,100兩一個俘虜,480萬兩白銀,這4.8萬俘虜就給你”楊競好笑的說道
“這個,殿下說笑了”朝廷要是有480萬的白銀,還要什麽4.8萬俘虜兵啊?再招就是了。
“孤的條件就一個,把孤母妃的靈樞移到遼藩安葬,如果朝廷同意這個條件,孤馬上放人”
楊競的這個條件非常出乎何知遠和方謙的預料,兩人對視了一下眼神,何知遠開口了,“九爺,事涉皇家禮儀,臣等需要請示朝廷”
“不急。曾大人,好生安排何大人、方大人住下,等待朝廷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