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風,還是有些涼,但隱隱中,已經帶著一絲暖意。和煦的春風吹在遼西走廊的大地上,喚醒了幾株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楊競終於在這嫋嫋春風中,等到了徐雲的信,徐雲在信中說,燕王楊棣一直覺得朝廷能打下山海關,不讓徐雲來接迴楊曦。徐雲在信中拜托楊競照顧好楊曦,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楊競看著徐雲的信,頗有些悵然若失,既然徐雲短時間內來不了,那麽等山海關這邊的事情一了,自己就準備返迴襄平了。這要開春了,一腦門子事情呢。
如果說楊競可能陷入了淡淡的春愁,那梁帝就是陷入了憂愁。因為李奇的第二道軍報、齊王楊戰的軍報和楊競的奏疏都到了。事情變化之快,有些超出梁帝的想象了。
李奇的軍報上詳細寫明了幾次失敗,特別是遼軍騎兵主動出擊,殺退自己。自己的右威衛大營發生營嘯,自己好不容易平息營嘯後,遼藩的騎兵再次攻擊,導致自己隻帶2000騎兵出逃。軍報中詳細寫了遼藩騎兵戰鬥力之高,更寫了齊王作壁上觀,不出一兵一卒,導致自己大敗。現在自己準備逃往北平,後續事情請陛下定奪。
齊王楊戰的軍報就簡單了很多,說是右威衛大軍發生營嘯,自己為了避免備倭兵也受影響,就嚴守營地。目前6萬備倭兵無事,後續事宜請父皇定奪。
楊競的奏疏寫的更詳細,先是說了有流民假冒欽差,已經被自己砍了。又說不知道什麽右威衛大軍發生了營嘯,自己帶遼藩士兵平亂。後續統計,死亡了5萬餘人,還歸攏了4.8萬人。目前這4.8萬人已經被安置好,楊競請求朝廷速撥軍糧,不然這4.8萬人就得餓死。
“朕的10萬右威衛大軍,就這麽完了?”梁帝看著三封奏報,所以內容不同、出發點不同,但是結論相同,就是自己的這10萬大軍,完了。
梁帝病了,看完三封奏疏的梁帝在這個節骨眼的時候病了,朝臣們沒有了辦法,隻能每日聚在奉天殿,但也商討不出什麽對策來。兵部尚書方謙也不用籌集火炮了,10萬大軍都沒了,火炮給誰用啊?
最後,還是六部尚書、幾個老臣聯名寫了一個折子,折子裏說,既然遼藩也是朝廷的軍隊,那麽山海關由遼藩駐守也未嚐不可,隻是那4.8萬的右威衛的俘虜兵,還需要朝廷要迴來。實在不行朝廷派出欽差,到山海關麵見遼王殿下,要迴被俘虜的士兵也就算了。
至於齊王的備倭兵,也撤迴齊藩。不過考慮到朝廷的實際情況,齊王的備倭兵劃3萬給朝廷直轄。其實這個條件是蕭炎後加上的。眾臣為了達成一致,也不得不作了讓步,把蕭炎的要求加上了。
出乎眾人意料,這個奏折很快就得到了梁帝的批準,梁帝在朱批中還明確了欽差人選,兵部尚書方謙和錦衣衛指揮使何知遠。梁帝派出了自己比較得力的臣子。連和吐蕃的戰爭,都顧不上了,改由兵部左侍郎統籌了。
梁帝的旨意以600裏加急的速度很快就傳到了楊競、齊王楊戰、在北平的燕王楊棣、李奇等處。楊競收到朝廷的旨意,沒有說什麽,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隻是吩咐吳晉,讓駐守在山海關的各路客軍開始返迴原來的駐地吧。
神策軍兩個騎兵旅1萬人,返迴襄平城東大營駐地;鳳凰衛3000人返迴赤峰縣駐地;遼北邊軍的1個步兵旅也返迴赤峰縣駐地;5000羽林衛則隨楊競一起,返迴襄平城。
以後山海關就由遼西邊軍和新義軍駐守了,楊競對山海關的布防進行了微調,大方向沒變:還是山海關西門以及西門到燕山的長城由遼西邊軍把守;山海關到大海的長城以及山海關東門由新義軍把守,原山海關總兵府改為山海關督師府,吳晉任山海關督師,留駐山海關;三個月後,曾泰前來替換。調遼西邊軍一個步兵旅駐紮錦州縣,其餘無變化。
調整後,山海關守軍為3萬人,其中新義軍兩個步兵旅1萬人,遼西邊軍2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和1個炮兵旅2萬人,由吳晉節製。
“長平,立功受獎的士兵不要忘了,及時給人家升官;此外,每個士兵發5塊銀元的獎勵”楊競又感冒了,鼻音重的和吳晉說。
“殿下放心,三日內,升賞就能全部完成。然後各部開拔。殿下,您這病著,趕路行嗎?要不還是在山海關養著吧”吳晉關心的說
“無妨,還是迴王府吧。長平你辛苦一些,把繳獲的鎧甲、帳篷之類歸置好,就存在山海關,以後都有用呢。三個月後,孤讓曾泰來接替你”楊競有氣無力的說
“殿下放心就是”吳晉答應了下來。見楊競沒有別的吩咐,吳晉立即告退,給楊競留出休息時間。
朝廷的旨意到了齊王這裏以後,齊王沒有絲毫的意外,仿佛這就是天經地義一樣。
“殿下,這朝廷有些不講理吧,自己損兵折將,為什麽要劃走我齊藩的兵?”齊王的大帳裏,齊王府左長史王林,備倭兵北路指揮史裴檢、備倭兵中路指揮史嚴開鬆、右路指揮使王林紛紛對朝廷的旨意表達不滿。
“不講理又能怎麽辦?咱們不像老九,守住山海關,就不怕朝廷幾十萬大軍了;咱們濟南郡行嗎?朝廷大軍合圍,咱們還有活路嗎?”齊王楊戰看著自己的心腹們,無奈的說。
齊藩東到大海,北麵和趙藩相鄰,西麵是魏藩,南麵是徐州郡,雖然是富庶之地,但無險可守啊。齊王楊戰也不像楊競,能夠硬抗朝廷。
“那以殿下的意思?”文白問了出來。
“選出3萬老弱,交給朝廷,每路軍各保留1萬;另外,老九不是給孤1萬副鎧甲嗎?再組建1萬重甲步兵,就叫玄武軍吧”齊王楊戰也對自己的兵力作出了調整。
6萬備倭兵縮編成3萬,還是分成北、中、南三路,每路1萬人,繼續由備倭兵北路指揮史裴檢、備倭兵中路指揮史嚴開鬆、右路指揮使王林統領。新建1萬玄武兵,駐守濟南郡,由齊王楊戰親率、文白代管。其實這也是梁帝的意圖之一,親王的兵力不會再超過3萬了。
齊王楊戰非常的幹脆,接到旨意,給楊競去了封信,就帶著備倭兵撤離了。
燕王楊棣這邊,接到朝廷的旨意,反應是最大的。燕王楊棣不相信朝廷就這麽善罷甘休了,但是聖旨寫的明明白白,讓燕王整頓燕山衛,把燕山衛擴建到3萬,但不要作出任何攻擊遼藩的姿態。讓李奇隨著傳旨的錦衣衛迴京,接受懲處。李奇的2000右威衛騎兵,暫由燕王管理。待朝廷欽差,兵部尚書方謙路過北平時,由方謙帶走。
燕王楊棣十分的無奈,但是也沒有辦法,隻能恭敬的送走傳旨的錦衣衛,眼睜睜的看著李奇被錦衣衛帶走。徐雲知道消息後,鬧著要去遼藩接迴楊曦,燕王楊棣沒了辦法,隻能安排300燕山衛,護送徐雲去山海關。
三日後,楊競登上了自己的馬車,在1000禁衛軍和5000羽林衛的護送下,開始返迴襄平城。吳晉出城10裏相送。頭天晚上,鳳凰衛、神策軍和遼北邊軍也都陸續踏上了歸建的路。
楊競昏昏沉沉的躺在馬車裏,枕著秋華的大腿,昏昏欲睡。楊秀寧想上來照顧,也被楊競趕走了,怕傳染給楊秀寧,就隻留著秋華在車裏照顧著。新任的羽林衛參將馬勇則緊緊的護衛在馬車旁邊。
“殿下,天快黑了,距離下一處驛站還有20裏,看著還要下雨了,要不要快速行進?”秋華輕輕的在楊競耳邊說
“通知羽林衛和禁衛軍快速前進即可,留下20名禁衛軍,鳳凰隨羽林衛走,咱們就野外宿營吧”楊競輕聲的說,他實在是受不了大隊人馬鬧騰騰的。
得到旨意的秋華,立即吩咐下去了。羽林衛參將馬勇讓副手帶著5000羽林衛先行,禁衛軍統領海山留下20名士兵,也讓禁衛軍先行。很快,官道上就剩下楊競的這駕馬車和馬勇、海山及20名禁軍了。
馬勇、海山親自動手,帶著20名禁軍搭建了帳篷,恭敬的請楊競下車到帳篷裏。楊競進了帳篷,躺在榻上,身上蓋得厚厚的。
“把火盆往孤這移的近些,讓馬勇他們也搭帳休息吧,別淋雨了”楊競小聲的吩咐。
秋華先是把火盆向楊競的床榻挪一挪,然後立即出去傳令,馬勇和海山也是把20名禁衛軍分成4組,每組5人,在楊競帳篷四周搭帳篷,把楊競的帳篷圍在中間。馬勇和海山還分了工,上半夜馬勇,下半夜海山,帶隊值夜。
淅瀝淅瀝的春雨越下越大,雨點打著帳篷劈裏啪啦的響,溫度也越來越低。秋華又在楊競的床榻旁安置了一個火盆,摸了摸楊競的頭,還是有些燙。秋華脫去全身的衣服,鑽到楊競的被子裏,緊緊的把楊競摟在懷裏,幫助楊競降溫。
楊競看著徐雲的信,頗有些悵然若失,既然徐雲短時間內來不了,那麽等山海關這邊的事情一了,自己就準備返迴襄平了。這要開春了,一腦門子事情呢。
如果說楊競可能陷入了淡淡的春愁,那梁帝就是陷入了憂愁。因為李奇的第二道軍報、齊王楊戰的軍報和楊競的奏疏都到了。事情變化之快,有些超出梁帝的想象了。
李奇的軍報上詳細寫明了幾次失敗,特別是遼軍騎兵主動出擊,殺退自己。自己的右威衛大營發生營嘯,自己好不容易平息營嘯後,遼藩的騎兵再次攻擊,導致自己隻帶2000騎兵出逃。軍報中詳細寫了遼藩騎兵戰鬥力之高,更寫了齊王作壁上觀,不出一兵一卒,導致自己大敗。現在自己準備逃往北平,後續事情請陛下定奪。
齊王楊戰的軍報就簡單了很多,說是右威衛大軍發生營嘯,自己為了避免備倭兵也受影響,就嚴守營地。目前6萬備倭兵無事,後續事宜請父皇定奪。
楊競的奏疏寫的更詳細,先是說了有流民假冒欽差,已經被自己砍了。又說不知道什麽右威衛大軍發生了營嘯,自己帶遼藩士兵平亂。後續統計,死亡了5萬餘人,還歸攏了4.8萬人。目前這4.8萬人已經被安置好,楊競請求朝廷速撥軍糧,不然這4.8萬人就得餓死。
“朕的10萬右威衛大軍,就這麽完了?”梁帝看著三封奏報,所以內容不同、出發點不同,但是結論相同,就是自己的這10萬大軍,完了。
梁帝病了,看完三封奏疏的梁帝在這個節骨眼的時候病了,朝臣們沒有了辦法,隻能每日聚在奉天殿,但也商討不出什麽對策來。兵部尚書方謙也不用籌集火炮了,10萬大軍都沒了,火炮給誰用啊?
最後,還是六部尚書、幾個老臣聯名寫了一個折子,折子裏說,既然遼藩也是朝廷的軍隊,那麽山海關由遼藩駐守也未嚐不可,隻是那4.8萬的右威衛的俘虜兵,還需要朝廷要迴來。實在不行朝廷派出欽差,到山海關麵見遼王殿下,要迴被俘虜的士兵也就算了。
至於齊王的備倭兵,也撤迴齊藩。不過考慮到朝廷的實際情況,齊王的備倭兵劃3萬給朝廷直轄。其實這個條件是蕭炎後加上的。眾臣為了達成一致,也不得不作了讓步,把蕭炎的要求加上了。
出乎眾人意料,這個奏折很快就得到了梁帝的批準,梁帝在朱批中還明確了欽差人選,兵部尚書方謙和錦衣衛指揮使何知遠。梁帝派出了自己比較得力的臣子。連和吐蕃的戰爭,都顧不上了,改由兵部左侍郎統籌了。
梁帝的旨意以600裏加急的速度很快就傳到了楊競、齊王楊戰、在北平的燕王楊棣、李奇等處。楊競收到朝廷的旨意,沒有說什麽,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隻是吩咐吳晉,讓駐守在山海關的各路客軍開始返迴原來的駐地吧。
神策軍兩個騎兵旅1萬人,返迴襄平城東大營駐地;鳳凰衛3000人返迴赤峰縣駐地;遼北邊軍的1個步兵旅也返迴赤峰縣駐地;5000羽林衛則隨楊競一起,返迴襄平城。
以後山海關就由遼西邊軍和新義軍駐守了,楊競對山海關的布防進行了微調,大方向沒變:還是山海關西門以及西門到燕山的長城由遼西邊軍把守;山海關到大海的長城以及山海關東門由新義軍把守,原山海關總兵府改為山海關督師府,吳晉任山海關督師,留駐山海關;三個月後,曾泰前來替換。調遼西邊軍一個步兵旅駐紮錦州縣,其餘無變化。
調整後,山海關守軍為3萬人,其中新義軍兩個步兵旅1萬人,遼西邊軍2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和1個炮兵旅2萬人,由吳晉節製。
“長平,立功受獎的士兵不要忘了,及時給人家升官;此外,每個士兵發5塊銀元的獎勵”楊競又感冒了,鼻音重的和吳晉說。
“殿下放心,三日內,升賞就能全部完成。然後各部開拔。殿下,您這病著,趕路行嗎?要不還是在山海關養著吧”吳晉關心的說
“無妨,還是迴王府吧。長平你辛苦一些,把繳獲的鎧甲、帳篷之類歸置好,就存在山海關,以後都有用呢。三個月後,孤讓曾泰來接替你”楊競有氣無力的說
“殿下放心就是”吳晉答應了下來。見楊競沒有別的吩咐,吳晉立即告退,給楊競留出休息時間。
朝廷的旨意到了齊王這裏以後,齊王沒有絲毫的意外,仿佛這就是天經地義一樣。
“殿下,這朝廷有些不講理吧,自己損兵折將,為什麽要劃走我齊藩的兵?”齊王的大帳裏,齊王府左長史王林,備倭兵北路指揮史裴檢、備倭兵中路指揮史嚴開鬆、右路指揮使王林紛紛對朝廷的旨意表達不滿。
“不講理又能怎麽辦?咱們不像老九,守住山海關,就不怕朝廷幾十萬大軍了;咱們濟南郡行嗎?朝廷大軍合圍,咱們還有活路嗎?”齊王楊戰看著自己的心腹們,無奈的說。
齊藩東到大海,北麵和趙藩相鄰,西麵是魏藩,南麵是徐州郡,雖然是富庶之地,但無險可守啊。齊王楊戰也不像楊競,能夠硬抗朝廷。
“那以殿下的意思?”文白問了出來。
“選出3萬老弱,交給朝廷,每路軍各保留1萬;另外,老九不是給孤1萬副鎧甲嗎?再組建1萬重甲步兵,就叫玄武軍吧”齊王楊戰也對自己的兵力作出了調整。
6萬備倭兵縮編成3萬,還是分成北、中、南三路,每路1萬人,繼續由備倭兵北路指揮史裴檢、備倭兵中路指揮史嚴開鬆、右路指揮使王林統領。新建1萬玄武兵,駐守濟南郡,由齊王楊戰親率、文白代管。其實這也是梁帝的意圖之一,親王的兵力不會再超過3萬了。
齊王楊戰非常的幹脆,接到旨意,給楊競去了封信,就帶著備倭兵撤離了。
燕王楊棣這邊,接到朝廷的旨意,反應是最大的。燕王楊棣不相信朝廷就這麽善罷甘休了,但是聖旨寫的明明白白,讓燕王整頓燕山衛,把燕山衛擴建到3萬,但不要作出任何攻擊遼藩的姿態。讓李奇隨著傳旨的錦衣衛迴京,接受懲處。李奇的2000右威衛騎兵,暫由燕王管理。待朝廷欽差,兵部尚書方謙路過北平時,由方謙帶走。
燕王楊棣十分的無奈,但是也沒有辦法,隻能恭敬的送走傳旨的錦衣衛,眼睜睜的看著李奇被錦衣衛帶走。徐雲知道消息後,鬧著要去遼藩接迴楊曦,燕王楊棣沒了辦法,隻能安排300燕山衛,護送徐雲去山海關。
三日後,楊競登上了自己的馬車,在1000禁衛軍和5000羽林衛的護送下,開始返迴襄平城。吳晉出城10裏相送。頭天晚上,鳳凰衛、神策軍和遼北邊軍也都陸續踏上了歸建的路。
楊競昏昏沉沉的躺在馬車裏,枕著秋華的大腿,昏昏欲睡。楊秀寧想上來照顧,也被楊競趕走了,怕傳染給楊秀寧,就隻留著秋華在車裏照顧著。新任的羽林衛參將馬勇則緊緊的護衛在馬車旁邊。
“殿下,天快黑了,距離下一處驛站還有20裏,看著還要下雨了,要不要快速行進?”秋華輕輕的在楊競耳邊說
“通知羽林衛和禁衛軍快速前進即可,留下20名禁衛軍,鳳凰隨羽林衛走,咱們就野外宿營吧”楊競輕聲的說,他實在是受不了大隊人馬鬧騰騰的。
得到旨意的秋華,立即吩咐下去了。羽林衛參將馬勇讓副手帶著5000羽林衛先行,禁衛軍統領海山留下20名士兵,也讓禁衛軍先行。很快,官道上就剩下楊競的這駕馬車和馬勇、海山及20名禁軍了。
馬勇、海山親自動手,帶著20名禁軍搭建了帳篷,恭敬的請楊競下車到帳篷裏。楊競進了帳篷,躺在榻上,身上蓋得厚厚的。
“把火盆往孤這移的近些,讓馬勇他們也搭帳休息吧,別淋雨了”楊競小聲的吩咐。
秋華先是把火盆向楊競的床榻挪一挪,然後立即出去傳令,馬勇和海山也是把20名禁衛軍分成4組,每組5人,在楊競帳篷四周搭帳篷,把楊競的帳篷圍在中間。馬勇和海山還分了工,上半夜馬勇,下半夜海山,帶隊值夜。
淅瀝淅瀝的春雨越下越大,雨點打著帳篷劈裏啪啦的響,溫度也越來越低。秋華又在楊競的床榻旁安置了一個火盆,摸了摸楊競的頭,還是有些燙。秋華脫去全身的衣服,鑽到楊競的被子裏,緊緊的把楊競摟在懷裏,幫助楊競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