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的發瘋一樣的怒喝,嚇得馮德寶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他不知道錦衣衛的呈報上到底寫了什麽東西,能讓陛下這麽生氣。就在這時,兵部尚書方謙來了。


    “何事?”梁帝強壓怒火,梁帝此時僅僅知道楊競試圖進攻山海關,還不知道山海關已經易手,山海關守軍全軍覆沒。


    “迴稟陛下,兵部剛剛收到遼藩的急報,說流賊勢大,攻占了山海關。山海關守軍全軍覆沒,總兵傅義殉國;萬幸的是,遼王親率神策軍奪迴了山海關”方謙快速的說


    “什麽?遼藩占領了山海關?”梁帝這迴是大驚失色了,梁帝也是前秦禁軍將領出身,自然知道山海關的重要性。


    “陛下,是流匪占領了山海關,遼藩奪迴了山海關”方謙說道,方謙必須這麽說,他何嚐沒聽出來梁帝的話外音,但是這話不能從他的嘴裏說出來。他是一點不想參與皇族內部的事情,蕭炎參與的多,唯一的兒子都被幹死了。


    梁帝沒有搭理方謙,直接拿錢遼藩上的戰報,戰報上明明白白的寫了:3萬山海關守軍和3000燕山衛全部被流匪殲滅了,而且全部都是梟首,遼藩隨戰報將朱能、張玉、高進、杜預和傅義的人頭送上。


    “他怎麽敢?”梁帝喃喃自語說道,“召集群臣議事吧”


    長安城、奉天殿內,群臣看著大殿中間的幾顆人頭,都有一種懵逼的感覺,什麽情況?這奉天殿成了屠宰場了怎麽三天兩頭的擺人頭玩呢?


    特別是燕王楊棣,看著幾個人頭,竟然笑了出來,“太子殿下,那兩個人頭太像臣弟麾下的大將朱能和張玉了,一會父皇來了,本王要向父皇討要這兩顆人頭,帶迴去給朱能和張玉那兩個貨看”


    “燕王殿下,恐怕您的想法要落空了”兵部尚書方謙在一旁苦笑道


    “不是吧?方尚書,你連兩個腦袋都舍不得?”燕王楊競不滿的說道


    “殿下,不是臣舍不得,是給了殿下人頭,您也沒法給朱能和張玉兩位將軍看了”


    “為何?”


    “因為那兩顆就是朱能和張玉兩位將軍的人頭”


    沉默,無聲的沉默,奉天殿裏的群臣在聽完方謙講述完全部經過以後,都不知道說什麽了,這西邊的吐蕃還沒完事呢,山海關被遼藩占了?別說什麽流匪攻占的山海關、遼藩克複的,流匪要是有那個本事,直接打長安多好?


    還有,燕王和蕭炎是有什麽毛病嗎?燕山衛出現在山海關以東,傻子都知道是去追殺遼王去了啊?你們非惹他幹嘛?這下好了,山海關都丟了,各部門還得加班想著怎麽善後。


    梁帝這時也來到了奉天殿,坐在了寶座上,群臣三唿拜武以後,都安靜的站著,不發一言。群臣可以保持沉默,燕王楊棣不能保持沉默啊,他的遼藩兩員大將都被幹死了。


    “父皇,臣請迴遼藩,統帥大軍,掃平遼藩”燕王楊棣是真的急眼了,竟然口不擇言的說


    “燕王殿下這是何意?流匪殺了朱能將軍等人,占領了山海關,是遼王殿下收複了山海關、奪迴了朱能將軍的人頭,您說要掃蕩遼藩,是何道理?”禮部尚書王素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打仗是要花錢的,朝廷現在正在和吐蕃開戰,要是在去平定遼藩,軍餉何處去出?還不是得向百姓和大戶加稅,這是王素不能容忍的。


    “你,孤的兩員大將死了,他們死了”燕王楊棣非常失態


    “臣自然知道他們死了,不過燕王殿下還是要解釋一下,您的燕山衛怎麽會出現在山海關以東?”王素緊追不舍的問


    “你..”燕王一時詞窮,不知道怎麽說好了。


    “是朕密令燕山衛出關剿匪的”梁帝實在看不下去了,出言幫了燕王一把。不過梁帝這麽說,變相證明了人家遼藩說的沒錯,是流匪攻占了山海關,遼藩克複的。


    “你們議一議,派誰去接收山海關”梁帝繼續說道


    群臣還是低頭不言,蕭炎坐不住了,“陛下,臣以為,應派英國公率右威衛主力10萬大軍,配屬齊王的6萬備倭兵和趙國的3萬白馬騎兵去接收山海關,同時平複流匪”


    “嗬,趙國公好大的口氣,一口氣就出動20萬大軍,想必趙國公管理的戶部能拿出軍餉來吧”


    朝廷這邊在討價還價,楊競也在緊張的忙碌著,除了加緊城防以外,晉王答應的20萬流民也陸續到了。當初楊競答應先後兩匹給晉王1萬匹戰馬,晉王不好意思白拿自己弟弟的戰馬,就派自己手下的9個縣的縣令,每個縣劃拉1萬多流民,足足湊夠了20萬,給楊競送來了。


    這些流民也好管理,每天管兩頓粥,哐哐就是一頓走就是了,反正留下就是餓死,還不如往襄平走呢。而且這一路上,不斷的有流民加入,等到了山海關,流民人數已經達到了25萬餘人。


    “這不發財了嗎?”楊競興奮的直接搓手,“鼎誠,你現在什麽都不要幹,立即調運糧食,在山海關到鬆花江以東地區廣設粥棚,然後合理的把這些流民全部安置在鬆花江以東”


    “曾大人,你現在返迴襄平,把王顯替出來,就說孤讓他繼續擔任鬆江安撫使,把這25萬流民安置好”襄平城沒有個尚書一級的官員留守不行,騾子尚書錢峰還在修城防呢,吳晉得負責調整布防,隻能讓曾泰迴去了。


    看著興奮的楊競,同樣興奮的錢峰開口了,“殿下,臣有個想法”


    “騾子你說,哦不,正德你說”


    “殿下,眼下才是二月初,離春耕還有3個月,雖然整備土地需要時間,但趙大人和王大人也至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來布置粥棚、劃分土地等準備。臣想,是否可以用這25萬流民幫助修築城防,1個月後,再讓他們前往鬆江”


    “好主意啊”楊競立刻就同意了,使用流民修築,都不用給工錢,每天飯管飽就行,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費用,簡直一舉雙得。


    原來山海關主要是為了防東麵之敵的,所以箭樓啊、甕城啊,主要設置在東麵;現在山海關主要是用來防備西麵的敵人,所以得在城西建設這些設施。


    果然,在錢峰宣布每人一天3個饅頭,幹滿一個月就可以前往鬆花江以東領取土地的時候,25萬流民沸騰了,爭先恐後的幫助錢峰幹活。錢峰把老的工匠分開,1個老手代20個流民,整個工程進度大大的快了起來。


    吳晉也沒有閑著,整日帶著兵部的人在流民群裏晃蕩,看見合適的青壯就募集一起,短短十日,竟然募集了1萬餘人。吳晉把繳獲的山海關步兵的武器甲胄給他們裝備上,安排這次有功的神策軍士兵和遼西邊軍、遼北邊軍的士兵擔任基層軍官,操練的有模有樣。


    楊競看著很高興,賜名新義軍,編製1萬人,下轄兩個步兵旅,羽林衛參將關雲被人民為新義軍的總兵。楊競身邊的人,升官就是快。同樣,一大批羽林衛和神策軍的士兵被選拔到新義軍中當低級軍官,羽林衛和神策軍中的低級軍官被選拔到新義軍中當中級軍官。


    秋華則是在流民中物色合適的人手補充到政保司之中,這次政保司立了大功,楊競又特許政保司擴編100人。


    10多天後,趙石的粥棚就全部設置好了,從山海關到鬆花江以東,每30裏設置一個粥棚,整整設置了500個粥棚。王顯也趕到了鬆江縣,開始調度流民的遷徙。王顯成立了45個流民流民遷徙小隊,由戶部官員、當地縣衙的官員和地方守備兵組成,每個隊50人,負責管理5000流民,開始一個隊接著一個隊的向鬆花江以東有序轉移。


    整個遼藩似乎都忙碌起來了,連楊秀寧都向楊競討要了燕山衛那3000副重甲,她準備給自己的鳳凰衛升級為重騎兵,整日泡在軍營裏;隻有楊競,躲在城樓的二樓裏,聽著關內關外的建設聲和新義軍的訓練聲,無所事事。


    秋華當然不會讓楊競閑著,又把傅義的妻子和女兒送來了,這次楊競沒有拒絕,一連十多天,一直在感受這對母女有什麽不同。


    冬末春初可以說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這天楊競正躺在傅義妻子的腿上,逗著傅義的女兒,秋華進來了,“殿下,長安那邊有信了”


    楊競立即起身,示意傅義的妻女下去,然後才問秋華,“怎麽說?”


    “朝廷派遣李奇率右威衛10萬大軍前來接收山海關,齊王楊戰率6萬備倭兵為副”秋華輕聲的說


    “16萬人,真瞧得起孤啊”楊競無所謂的說,“正好孤也想看看李奇的成色,不服他就來吧”


    又過了三天,朝廷的正式公文來了,要求楊競退出山海關;楊競迴複的也很簡單:山海關是遼藩的地界,退出不可能。


    朝廷和遼藩之間的關係,瞬間劍拔弩張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