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楊競這邊如火如荼的進行農業大生產的準備的同時,長安方麵也在召集會議,準備應對突厥的南下。


    武英殿內,梁帝召集了六部尚書、一眾勳貴,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太子照例旁聽,而晉王和燕王也被召了迴來。


    “陛下,按照錦衣衛提供的情報,此次突厥在王城集中了20萬大軍,分三路南下,其中東路目標是晉北地區、中路目標是雲中郡地區、西路目標是河套平原。按照錦衣衛估計,東路是突厥的主攻地區,大概有騎兵10萬,中路6萬、西路4萬。兵部分析,敵人預計還有半個月能完成集結,一旦完成集結,突厥主力可在七日內抵達長城”兵部尚書李奇在作著分析。


    “諸位愛卿,你們看此次該如何應對?”梁帝坐在寶座上,威嚴的發問。


    眾人都陷入了思考,大梁自立國起,和突厥已經交手三迴了。第一迴突厥占優,大梁二年,突厥攻破雲中郡、代郡、河內郡,直達長安附近的渭河,當時剛剛奪得天下的梁帝不得不求和,賠償了突厥金銀布匹而去。第二迴是大梁八年,還是突厥占有,突厥劫掠了西北5郡,掠奪人口8萬北歸。第三迴是平手,大梁十一年,突厥犯邊,當時長城已經修建完成,大梁邊軍依靠長城,牢牢的將突厥堵在了長城以外。


    “父皇,兒臣覺得,在做好戰鬥準備的同時,最好派一使臣北上,與突厥溝通一下,能不打還是不打為好。兒臣最近看著戶部的賬本,今年的夏稅還沒有開征,現在動武,百姓負擔比較大”太子首先說道。


    太子這波沒毛病,戰爭打的就是後勤,開戰前知道從後勤著手,說明太子長進了,梁帝滿意的點點頭,但並沒有說話。


    “陛下,目前戶部存銀300萬兩,糧食1200萬石,夠30萬大軍使用1年”戶部尚書、趙國公蕭炎接口說。蕭炎這話也算是間接證明了太子說的沒問題,諾大的國家運轉不可能隻有軍事上一項開支,也就是說,現在戶部的存銀和糧食不夠大軍支撐一年。而匈奴出20萬騎兵的話,這邊出步騎30萬應對也也很勉強。


    “陛下,臣等附議太子殿下,也覺得同突厥議和是個不錯的選擇”禮部尚書王素也站了出來。


    太子倒是有些奇怪,平時這些前朝老臣,由於太子針對楊競的緣故,與太子頗為不和,沒想到這次在這麽大的事情上支持自己,太子不禁的露出得意之色。


    一直在觀察太子的燕山楊棣不覺露出一絲冷笑,這太子有些二啊,王素這幫老臣反對戰爭,是怕打起來臨時增加賦稅,他們都是大地主大商人的代表,不想出這個錢而已,拉太子當擋箭牌,太子竟然覺得好。


    “晉王、燕王,你倆也說說”梁帝看向晉王楊華、燕王楊棣說


    “父皇,臣的封地是在晉陽軍,封地北麵就是長城了,兒臣無路可以退,唯有死戰而已”晉王楊華異常堅定,這也由不得他不堅定,這次突厥的主攻方向,就是他的晉陽郡。


    “父皇,依兒臣看,這次突厥騎兵大舉進犯,看似二十萬,實際上也是由不同部落組成的,大的部落幾萬,小的部落幾千,兒臣派出的偵查騎兵偵知,燕山附近幾十個部落都派了騎兵參加突厥的大部隊。兒臣以為,我們或許在這裏做點文章”楊棣慢慢說道


    有情報、有戰術、敢操作,燕山楊棣的話說完,瞬間吸引了一大批眼光,隻不過太子一係的眼光看起來不是那麽友善。


    “晉王才是大才啊”眾臣心裏都感慨,順便鄙視一下太子。


    “你說說看,怎麽做文章?”梁帝饒有興致的問


    “兒臣以為,這幾年,突厥氣候不好,牛羊減產,突厥之所以南下,是因為青黃不接,下來尋糧草而已。所以突厥利急戰,我們利緩戰。我們主力應嚴格按長城布防,堅壁清野;同時組建機動性強的騎兵,打出長城外去,去攻擊突厥人的部落,這樣勢必會調動突厥人迴防,這樣我們就是在草原上調動突厥騎兵。一旦突厥人露出破綻,我們就迅速主力壓上,徹底擊潰敵軍”


    “誰敢率小股騎兵在草原上與突厥對戰?”太子不屑的說


    “兒臣願率燕山衛8000騎兵,掃蕩突厥”燕王楊棣慨聲道,說完,楊棣又看向太子,“太子殿下,臣弟敢、九弟也敢,九弟率100騎兵就敢衝擊突厥大股騎兵。”


    把太子氣個半死。


    “好,好膽氣”梁帝看著燕王楊棣的眼神充滿讚賞。


    其實兵部的方略和燕王的基本吻合,都是沿著長城布防,利用突厥人後勤補給不力的短板,耗走突厥。唯一不同的是,燕王楊棣還想著主動出擊,燕山衛那8000騎兵是一水的重騎兵,的確也有縱橫草原的本錢,加強楊棣手下的大將張玉、朱能,都是難得的良將,所以楊棣有自傲的本錢、也不怎麽看得上太子。


    後續又討論了大半天,梁帝君臣終於下了決心打,於是誰領兵出征又是一個問題。


    “父皇,兒臣願意率晉藩10萬兵馬打出長城去”晉王楊華率先出列。


    “父皇,兒臣保舉舅舅出任行軍大總管,負責抵禦突厥”太子又跳出來了,保舉趙國公蕭炎。


    群臣一陣無語,這蕭炎長於謀略、擅長後勤,你讓他留守大本營,這絕對是沒問題,但是你讓他衝鋒陷陣,這合適嗎?他怎麽說也是文臣啊?太子想抓兵權想瘋了啊?想抓兵權你自己親自上啊。


    “命兵部尚書李奇為征北大將軍,率右威衛10萬主力北上禦敵;命晉王楊華為征北大將軍副將,率6萬晉藩主力守住晉北;命安遠侯吳觀為征北大將軍副將,率左威衛4萬大軍守河套平原長城,命燕王楊棣為征北大將軍副將,率領8000燕山衛出張家口,掃蕩敵軍,加上原來駐守長城的10萬邊軍,30萬大軍全部由李奇節製”梁帝下了最後決心。


    李奇應該是梁國最能打的將軍了,當年梁國西邊的一個小國,就是李奇率兵滅的,正經的梁國軍方第一人。


    “趙國公蕭炎負責轉運糧草,工部尚書嚴紀負責督造軍械,翰林院掌院學士負責起草檄文,禮部尚書王素負責民間宣傳...”


    “眾卿,寡人就一句話: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梁帝念出了楊競寫的那首詩。


    “臣等遵旨”


    梁國龐大的戰爭機器緩緩啟動了起來。


    “聽說了嗎?朝廷要對突厥用兵了”長安城的一個酒館裏,幾個商人模樣的食客聚在一起,邊吃邊聊著


    “聽說突厥這迴派了20萬騎兵,我們能打贏嗎?”一個中年商人略帶擔憂的說


    “這次可是兵部尚書大人親自北上統帥30萬大軍,應該打的贏”一個稍微年輕的商人說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我們肯定打的贏”這時旁邊一個書生打扮的人出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好詩啊,先生大才”飯館裏的人都向那個書生拱手。


    “可不敢可不敢,這不是小可的詩”書生連連擺手


    “那這詩?”


    “這詩是九皇子遼王殿下的,遼王殿下去封國就藩,路遇1萬騎兵,遼王殿下當場作了這首詩,率親王就衝了上去,全殲了突厥騎兵”那書生口若懸河的說


    “你們是不知道啊,遼王殿下今年才16,生的是麵如冠玉,端的是武藝高強,手持一條長槍,當即就把突厥騎兵的首領給刺死了”


    “遼王威武”


    “遼王威武”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飯館裏的人都大喊起來。大敵當前,知道自己的親王能鎮斬敵將,是一件十分激勵士氣的事情。而那首“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真的很鼓舞人心。


    “成了,迴去向員外郎大人複命”那讀書人看酒館裏的人都興奮起來,悄悄的溜走,沒錯,這個讀書人是餘成派來的,餘成是軍情司員外郎,負責長安情報站的工作。這樣的人他派出去30個。沒過半天,全長安都知道了遼王楊競消滅突厥騎兵的事,更知道遼王寫的那首“不教胡馬度陰山”


    看著跪在地上的錦衣衛指揮使何知遠,梁帝就氣不打一處來。你說他廢物吧,但何知遠監察百官、刺探敵軍,從來沒掉過鏈子;你說他聰明吧,一涉及楊競的事,他就像傻子一樣。前不久,這貨在自己麵前,狠狠得罪了太子,也不像是能攀附楊競的主啊?


    “去查吧,看看是誰散播的消息”梁帝無力的揮揮手


    “啊?陛下不罵我?”何知遠茫然的抬頭


    “你現在馬上給我滾”


    “臣謝陛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