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這裏,歐陽九來勁了。
他立即將剛才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歐陽九描繪得有聲有色的,聽得張元是驚訝萬分。
“先生和師娘掉水裏先救誰的問題?”張元不明白,為什麽這樣的問題都可以問出來。但其實細究下去,這個問題又令人感覺到疑惑。
“是,陛下,因為這個問題,直接從五百人中選出了七十來人。”
“若是看這問題表麵,確實有點難度,而且,似乎是沒有答案。”
“陛下英明,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大皇子考核的是這些人的辯論力與大局觀。”
“這小子從哪裏學來的理論,這些理論,倒也有點意思!”張元被張然的方法給折服了。
他接著又說:“一般人還想不出這個的方法。”
“是,陛下!當時臣也在當場,不止於臣,百姓們也都沒有見過這種方法。”
“可有依據?”
“有,聽大皇子口中所說,他是依七觀選人。”
“七觀?朕怎麽沒有聽過?是哪七觀?”張元納悶了,他完全沒有聽過七觀相關的說法。
“陛下,且聽臣說來!”
“你說!”張元表現出十分的興趣。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歐陽九話剛落音,張元就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妙妙妙!實在是太妙了!”
顯然,他對於七觀的觀點十分看好。
“臣覺得也是,若是讓大皇子來管大鄴,定是可以管理得有條不紊!陛下能得了臂助也!”歐陽九又說。
不過卻惹得張元不開心了。
“歐陽九,那小子的品性,你又不是不知道,朕可不會因為他的暫時改變而改變對他的看法,所以,往後,不要再說讓他管大鄴的話!大鄴有朕還有你們就足夠了,別人插不了手!”
張元有點不爽。說起話來,還是有點重。
嚇得歐陽九隻得說:“是,陛下,臣往後不會再說。”
但是張元突然又說:“不過,這七觀可以寫入用人之道中!往後朝廷選拔人才,以七觀為主!明年科舉凡進士者,皆以七觀考核,得高分,則為狀元!”
歐陽九聽得張元這麽一說,立即說道:“陛下英明!”
如此一來,對於張然來說,有一個極大的好處。
因為他選的人才,皆以七觀為準則選出來的。此七觀就是他的用人準則,而若是張元以七觀來選 人。
那麽張然的人自然是可以過得了張元這一關。
那麽也就是說,明年科舉能得好名次的人,他的人一定不會在少數。
歐陽九也算是幫了他的忙啊。
“歐陽九!”
“臣在!”
“明年科舉,便由你來主持!”張元大喜。
“是!陛下!”歐陽九大喜,如此一來,可以為大鄴挑選出真正的人才。
然而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太監的聲音。
“皇後殿下到!”片刻之後,楊秀從外麵走了進來,她風塵仆仆的模樣,讓張元有些疑惑。
“皇後,你怎麽了?”張元問道。
“陛下,那翰林書院的事,你可得知?”楊秀一來便說道。
這一件事大,她一定要過來找張元。從而也說明,她急了,十分著急。
“歐陽九,你先退下!”張元說道。
歐陽九這便退了出去 。
“怎麽?你想說什麽?”
“陛下,你可知,張然的小小私塾,竟然搶了書院的生源,這事您得管管!”
張元一聽,原來是這事。
於是,便道:“這沒什麽,授業,當百家爭鳴,大鄴才會富強。”
從現在起,張元對於皇後有點間隙存在。以前皇後說什麽,他都是信的,現在不一樣了,皇後說什麽,他可能隻信一部分。
“可是張然劣跡斑斑,陛下就那麽放心他教的學生?”楊秀跟著又說。
“翰林書院人才濟濟,師資力量亦是十分強大,他們每年為大鄴輸送了多少進士,若是讓張然胡來,那將會是大鄴的損失!”
楊秀聲淚俱下的說,感覺她是為大鄴而著急的。
張元聽到了楊秀這麽一說,便十分篤定的認為,翰林書院與楊家一定是脫不了幹係。
於是,他便板著臉說:“皇後,朕聽說你們有插手於書院事務,左右著書院的管理,可有此事?”
楊秀一聽,便發覺不對。看樣子皇帝已經在關注自己了。
於是,她便道:“子虛烏有!陛下!”
張元見她遲疑了,就知道這事跑不了。
是時候要好好敲打一下。
於是,他說:“往後啊,你們少插手書院的事,否則,都變了味了。若是讓朕發現你們再插手其中,那休怪朕不念情麵。”
“陛下,妾身沒有!”皇後又說。
“有沒有,你們自己心知肚明,我也不多說什麽。當然,若是沒有最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張元這麽一說,令得楊秀一時無語。
她們本以為天衣無縫的事,現在看來,在張元的眼中,竟然如此的明白。
這個皇帝也是不笨啊。
“是,陛下!”皇後不敢再說什麽。
隻能答應著。
“行了,這事就這樣了,張然那小子,這次做得不錯,你們也不要與之為難,既然他都受到了懲罰,那就讓他好好的過日子。”張元第一次這麽明確的說出這種話來。
顯然,他已經有點認同張然了。
如果在一年前,他可不是這麽想的。
“是,陛下!那妾身先告退!”
楊秀這才離開了皇宮,當她出了宮之後,楊忌早在外麵等待著她。
“怎麽樣了?陛下肯查了那小子嗎?”
“不肯,張然一定是做了什麽事,讓皇帝站他那邊!”
“張然這家夥,不如殺之!”楊忌起了殺心。
“要殺,也要借刀殺人殺之!不能自己動手,你可明白?”楊秀如此說道。
“我明白了,我聽說朱燦程與那小子的恩怨頗深,不如借他手殺之……”
“這事你來辦就行,不如與我言說!”
楊秀卻是這麽說。
“明白,這事交給我來便好!”
他立即將剛才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歐陽九描繪得有聲有色的,聽得張元是驚訝萬分。
“先生和師娘掉水裏先救誰的問題?”張元不明白,為什麽這樣的問題都可以問出來。但其實細究下去,這個問題又令人感覺到疑惑。
“是,陛下,因為這個問題,直接從五百人中選出了七十來人。”
“若是看這問題表麵,確實有點難度,而且,似乎是沒有答案。”
“陛下英明,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大皇子考核的是這些人的辯論力與大局觀。”
“這小子從哪裏學來的理論,這些理論,倒也有點意思!”張元被張然的方法給折服了。
他接著又說:“一般人還想不出這個的方法。”
“是,陛下!當時臣也在當場,不止於臣,百姓們也都沒有見過這種方法。”
“可有依據?”
“有,聽大皇子口中所說,他是依七觀選人。”
“七觀?朕怎麽沒有聽過?是哪七觀?”張元納悶了,他完全沒有聽過七觀相關的說法。
“陛下,且聽臣說來!”
“你說!”張元表現出十分的興趣。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歐陽九話剛落音,張元就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妙妙妙!實在是太妙了!”
顯然,他對於七觀的觀點十分看好。
“臣覺得也是,若是讓大皇子來管大鄴,定是可以管理得有條不紊!陛下能得了臂助也!”歐陽九又說。
不過卻惹得張元不開心了。
“歐陽九,那小子的品性,你又不是不知道,朕可不會因為他的暫時改變而改變對他的看法,所以,往後,不要再說讓他管大鄴的話!大鄴有朕還有你們就足夠了,別人插不了手!”
張元有點不爽。說起話來,還是有點重。
嚇得歐陽九隻得說:“是,陛下,臣往後不會再說。”
但是張元突然又說:“不過,這七觀可以寫入用人之道中!往後朝廷選拔人才,以七觀為主!明年科舉凡進士者,皆以七觀考核,得高分,則為狀元!”
歐陽九聽得張元這麽一說,立即說道:“陛下英明!”
如此一來,對於張然來說,有一個極大的好處。
因為他選的人才,皆以七觀為準則選出來的。此七觀就是他的用人準則,而若是張元以七觀來選 人。
那麽張然的人自然是可以過得了張元這一關。
那麽也就是說,明年科舉能得好名次的人,他的人一定不會在少數。
歐陽九也算是幫了他的忙啊。
“歐陽九!”
“臣在!”
“明年科舉,便由你來主持!”張元大喜。
“是!陛下!”歐陽九大喜,如此一來,可以為大鄴挑選出真正的人才。
然而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太監的聲音。
“皇後殿下到!”片刻之後,楊秀從外麵走了進來,她風塵仆仆的模樣,讓張元有些疑惑。
“皇後,你怎麽了?”張元問道。
“陛下,那翰林書院的事,你可得知?”楊秀一來便說道。
這一件事大,她一定要過來找張元。從而也說明,她急了,十分著急。
“歐陽九,你先退下!”張元說道。
歐陽九這便退了出去 。
“怎麽?你想說什麽?”
“陛下,你可知,張然的小小私塾,竟然搶了書院的生源,這事您得管管!”
張元一聽,原來是這事。
於是,便道:“這沒什麽,授業,當百家爭鳴,大鄴才會富強。”
從現在起,張元對於皇後有點間隙存在。以前皇後說什麽,他都是信的,現在不一樣了,皇後說什麽,他可能隻信一部分。
“可是張然劣跡斑斑,陛下就那麽放心他教的學生?”楊秀跟著又說。
“翰林書院人才濟濟,師資力量亦是十分強大,他們每年為大鄴輸送了多少進士,若是讓張然胡來,那將會是大鄴的損失!”
楊秀聲淚俱下的說,感覺她是為大鄴而著急的。
張元聽到了楊秀這麽一說,便十分篤定的認為,翰林書院與楊家一定是脫不了幹係。
於是,他便板著臉說:“皇後,朕聽說你們有插手於書院事務,左右著書院的管理,可有此事?”
楊秀一聽,便發覺不對。看樣子皇帝已經在關注自己了。
於是,她便道:“子虛烏有!陛下!”
張元見她遲疑了,就知道這事跑不了。
是時候要好好敲打一下。
於是,他說:“往後啊,你們少插手書院的事,否則,都變了味了。若是讓朕發現你們再插手其中,那休怪朕不念情麵。”
“陛下,妾身沒有!”皇後又說。
“有沒有,你們自己心知肚明,我也不多說什麽。當然,若是沒有最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張元這麽一說,令得楊秀一時無語。
她們本以為天衣無縫的事,現在看來,在張元的眼中,竟然如此的明白。
這個皇帝也是不笨啊。
“是,陛下!”皇後不敢再說什麽。
隻能答應著。
“行了,這事就這樣了,張然那小子,這次做得不錯,你們也不要與之為難,既然他都受到了懲罰,那就讓他好好的過日子。”張元第一次這麽明確的說出這種話來。
顯然,他已經有點認同張然了。
如果在一年前,他可不是這麽想的。
“是,陛下!那妾身先告退!”
楊秀這才離開了皇宮,當她出了宮之後,楊忌早在外麵等待著她。
“怎麽樣了?陛下肯查了那小子嗎?”
“不肯,張然一定是做了什麽事,讓皇帝站他那邊!”
“張然這家夥,不如殺之!”楊忌起了殺心。
“要殺,也要借刀殺人殺之!不能自己動手,你可明白?”楊秀如此說道。
“我明白了,我聽說朱燦程與那小子的恩怨頗深,不如借他手殺之……”
“這事你來辦就行,不如與我言說!”
楊秀卻是這麽說。
“明白,這事交給我來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