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看法相左
真實遊戲戰場,我開個輔助不過分吧 作者:淮陰小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浩淼並非無能之輩,否則,他也不可能坐到城主之位,更不可能讓這些軍團長對他信服。
在幾天前,吳浩淼就接到了信息,有人在銀光城外的逃難者營地內煽風點火,故意激發逃難者們對銀光城以及對他本人的不滿,吳浩淼對這件事很重視,當時就派人去調查了,隻可惜,對方行事比較謹慎,至今他也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消息。
對於那些人的身份,吳浩淼也有猜測。
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叛軍,而是城外某個不甘寂寞的勢力。
在吳浩淼看來,如今的叛軍還不具備擴張的能力,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內部,鞏固統治,也許叛軍會成為他們的大敵,但絕對不是現在。
反倒是城外的那些勢力,更讓吳浩淼警惕。
如今的銀光城外,聚集了太多其他城市的勢力,可謂是魚龍混雜,這些勢力的人可不都會顧全大局的,有人想要趁亂謀求更大的利益也不是不可能,而隻有將水徹底攪渾,他們才能夠有機會謀求更大的利益。
讓銀光城出現騷亂無疑是一種非常可行的辦法。
再加上,城外的諸多勢力對於城內的暴力事件始終是不聞不問的態度,從未真正約束過他們旗下的幸存者,這讓吳浩淼更加覺得,他們是在圖謀不軌。
莊堅等人聽到吳浩淼的話都麵色凝重的點頭。
軍隊在這亂世之中尤為重要的,隻要軍隊的指揮權牢牢控製在手中,哪怕銀光城真有什麽變故發生,他們也有應對的能力,反之,他們可能會像城外的那些逃難者一樣,倉皇的逃離自己的家園。
會議結束之後,銀光城內外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勢必要找出煽風點火的人。
在吳浩淼等人開會的時候,周誌、趙康以及其他城市一些重要人物也在開會,而他們開會的主題和吳浩淼等人差不多。
吳浩淼等人發現了有人在逃難者中煽風點火,身處其中的周誌等人不可能沒發覺,隻不過,之前他們並未太當一迴事,但他們發現,那些人似乎有越來越過分,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被其煽動,他們再不出麵管管是不行了。
“你們有沒有什麽可靠的消息,到底是誰在煽風點火?”周誌問道。
趙康等人皆是點頭,周誌皺起了眉頭:“會是誰呢?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煽風點火的矛頭直指銀光城,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們的目標肯定是銀光城!”趙康幸災樂禍的說道:“要我說,咱們就別管了,讓他們折騰去,反正他們要對付的肯定是銀光城,咱們在一邊看熱鬧就行了,說不定到時候還能夠渾水摸魚,獲得一些好處呢。”
趙康這話,居然還得到了現場不少人的讚同,可見他們心裏對於銀光城沒什麽好感,哪怕是銀光城給他們提供資源,甚至願意幫助他們建城或者協助他們奪迴城市的控製權,他們也對銀光城沒有好感,在他們看來,吳浩淼居心不良,他提供的那些便利都是不安好心的,從他始終不願意讓逃難者進城過夜,就能夠看出來,吳浩淼不是真的想要幫助他們。
因此,現在看到有人要針對銀光城搞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幫助銀光城解決這個潛在的威脅,而是袖手旁觀,甚至是推波助瀾!
“不能這麽說。”難得的是,周誌還保持著理智,雖然他對吳浩淼同樣沒有什麽好感:“若是銀光城出了事情,我們也很難獨善其身,甚至有可能遭到波及,小事情上,我們可以和銀光城鬥一鬥,但這種大事上,我們應該摒棄前嫌,同心協力才是。”
“周城主,你未免也太善良了。”現場顯然有人不認同周誌的說法:“吳浩淼可沒將我們當做盟友,他怕是從我們到這裏的第一天就在謀劃著要吞並我們了,他不顧全大局,憑什麽讓我們顧全大局?要我說,就按趙城主說的做才是,我們不要插手這件事,任由事情發展,等事情真正爆發了,我們再出手不遲。”
“對啊,我們沒有推波助瀾就已經很給吳浩淼麵子了,讓我們幫他找出煽風點火的人就沒必要了吧?”
“我覺得周城主說的有道理,咱們現在都還在銀光城周圍,一旦銀光城出現大的變故,我們極有可能受到影響,咱們已經到逃亡過一次,若是再發生大的變故,隻怕會引發極大的負麵影響。”
......
現場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很明顯,大多人都讚同趙康的說法,並不打算幫助銀光城去找出暗中挑事的人,靜觀其變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看著現場的眾人,周誌心裏微微歎息。
雖然大家都是逃難者,但很明顯,他們也並非鐵板一塊,內部有不少小團體,這也正常,畢竟,他們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團體甚至是不同的城市,想法不一樣也正常,但在周誌看來,這種關係到所有幸存者的大事上,他們還是應該摒棄前嫌團結一致的,否則,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對方在暗中煽風點火,真就隻是針對銀光城?
那銀光城出事之後呢?對方會不會順手來對付他們?
周誌覺得,這很有可能!
所以,找出暗中搞事的人,這不單單是在幫助銀光城,也是在幫他們自己!
隻可惜,這些人似乎看不明白這一點。
周誌有心相勸,但他知道,效果不會很大,他雖然是一城之主,但現場這些人的地位也都不低,不說趙康也是城主,其他人也都是各自城市內的重要人物,雖然地位不及城主,但人家並不是他的屬下,職位比他低也未必就一定要聽他的。
最終商討的結果就是,一部分人讚成相助銀光城,找出煽風點火的勢力,一部分則是決定靜觀其變,雙方都說服不了對方,最終也就決定各幹各的,互不幹涉。
對於這樣的結果,周誌隻能是再次深深歎了口氣。
在幾天前,吳浩淼就接到了信息,有人在銀光城外的逃難者營地內煽風點火,故意激發逃難者們對銀光城以及對他本人的不滿,吳浩淼對這件事很重視,當時就派人去調查了,隻可惜,對方行事比較謹慎,至今他也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消息。
對於那些人的身份,吳浩淼也有猜測。
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叛軍,而是城外某個不甘寂寞的勢力。
在吳浩淼看來,如今的叛軍還不具備擴張的能力,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內部,鞏固統治,也許叛軍會成為他們的大敵,但絕對不是現在。
反倒是城外的那些勢力,更讓吳浩淼警惕。
如今的銀光城外,聚集了太多其他城市的勢力,可謂是魚龍混雜,這些勢力的人可不都會顧全大局的,有人想要趁亂謀求更大的利益也不是不可能,而隻有將水徹底攪渾,他們才能夠有機會謀求更大的利益。
讓銀光城出現騷亂無疑是一種非常可行的辦法。
再加上,城外的諸多勢力對於城內的暴力事件始終是不聞不問的態度,從未真正約束過他們旗下的幸存者,這讓吳浩淼更加覺得,他們是在圖謀不軌。
莊堅等人聽到吳浩淼的話都麵色凝重的點頭。
軍隊在這亂世之中尤為重要的,隻要軍隊的指揮權牢牢控製在手中,哪怕銀光城真有什麽變故發生,他們也有應對的能力,反之,他們可能會像城外的那些逃難者一樣,倉皇的逃離自己的家園。
會議結束之後,銀光城內外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勢必要找出煽風點火的人。
在吳浩淼等人開會的時候,周誌、趙康以及其他城市一些重要人物也在開會,而他們開會的主題和吳浩淼等人差不多。
吳浩淼等人發現了有人在逃難者中煽風點火,身處其中的周誌等人不可能沒發覺,隻不過,之前他們並未太當一迴事,但他們發現,那些人似乎有越來越過分,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被其煽動,他們再不出麵管管是不行了。
“你們有沒有什麽可靠的消息,到底是誰在煽風點火?”周誌問道。
趙康等人皆是點頭,周誌皺起了眉頭:“會是誰呢?他們的目的是什麽?”
“煽風點火的矛頭直指銀光城,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們的目標肯定是銀光城!”趙康幸災樂禍的說道:“要我說,咱們就別管了,讓他們折騰去,反正他們要對付的肯定是銀光城,咱們在一邊看熱鬧就行了,說不定到時候還能夠渾水摸魚,獲得一些好處呢。”
趙康這話,居然還得到了現場不少人的讚同,可見他們心裏對於銀光城沒什麽好感,哪怕是銀光城給他們提供資源,甚至願意幫助他們建城或者協助他們奪迴城市的控製權,他們也對銀光城沒有好感,在他們看來,吳浩淼居心不良,他提供的那些便利都是不安好心的,從他始終不願意讓逃難者進城過夜,就能夠看出來,吳浩淼不是真的想要幫助他們。
因此,現在看到有人要針對銀光城搞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幫助銀光城解決這個潛在的威脅,而是袖手旁觀,甚至是推波助瀾!
“不能這麽說。”難得的是,周誌還保持著理智,雖然他對吳浩淼同樣沒有什麽好感:“若是銀光城出了事情,我們也很難獨善其身,甚至有可能遭到波及,小事情上,我們可以和銀光城鬥一鬥,但這種大事上,我們應該摒棄前嫌,同心協力才是。”
“周城主,你未免也太善良了。”現場顯然有人不認同周誌的說法:“吳浩淼可沒將我們當做盟友,他怕是從我們到這裏的第一天就在謀劃著要吞並我們了,他不顧全大局,憑什麽讓我們顧全大局?要我說,就按趙城主說的做才是,我們不要插手這件事,任由事情發展,等事情真正爆發了,我們再出手不遲。”
“對啊,我們沒有推波助瀾就已經很給吳浩淼麵子了,讓我們幫他找出煽風點火的人就沒必要了吧?”
“我覺得周城主說的有道理,咱們現在都還在銀光城周圍,一旦銀光城出現大的變故,我們極有可能受到影響,咱們已經到逃亡過一次,若是再發生大的變故,隻怕會引發極大的負麵影響。”
......
現場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很明顯,大多人都讚同趙康的說法,並不打算幫助銀光城去找出暗中挑事的人,靜觀其變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看著現場的眾人,周誌心裏微微歎息。
雖然大家都是逃難者,但很明顯,他們也並非鐵板一塊,內部有不少小團體,這也正常,畢竟,他們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團體甚至是不同的城市,想法不一樣也正常,但在周誌看來,這種關係到所有幸存者的大事上,他們還是應該摒棄前嫌團結一致的,否則,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對方在暗中煽風點火,真就隻是針對銀光城?
那銀光城出事之後呢?對方會不會順手來對付他們?
周誌覺得,這很有可能!
所以,找出暗中搞事的人,這不單單是在幫助銀光城,也是在幫他們自己!
隻可惜,這些人似乎看不明白這一點。
周誌有心相勸,但他知道,效果不會很大,他雖然是一城之主,但現場這些人的地位也都不低,不說趙康也是城主,其他人也都是各自城市內的重要人物,雖然地位不及城主,但人家並不是他的屬下,職位比他低也未必就一定要聽他的。
最終商討的結果就是,一部分人讚成相助銀光城,找出煽風點火的勢力,一部分則是決定靜觀其變,雙方都說服不了對方,最終也就決定各幹各的,互不幹涉。
對於這樣的結果,周誌隻能是再次深深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