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將軍,你是一位很不錯的統帥之才,迴去以後,一定要好生協助臧乾,登臨王位,把胡州發揚光大!”
吳兜聽後,當場跪下,嚴肅道:
“王上,胡州的王,永遠都隻有你一個,臧乾的確有過人之處,但胡州的王,他還不配添居!”
詹雨一臉無奈的將他扶起,“此去,孤恐怕短時間內不會迴來,國不可一日無主,你們擁護他,又有何不可呢?”
“王上,天朝的話,末將知道的並不多,但有一句,末將記得很清楚,忠臣不事二主,忠君不攬二職。
我既然接受大王的將軍之職,就不會再受他人冊封,如果王上執意要立新王,還請另擇高明!”
吳兜態度決絕,一臉剛毅之色。
雅冰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她明白,不是吳兜一個人這樣想,胡州的每一個人,恐怕都是這樣的想法。
自她父親去世,胡州一直紛亂不休,直到詹雨的出現,才製止這場災難繼續延續。
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詹雨的功績,都是胡州第一人。
“王上,吳將軍既然這麽說,想必已有決定,您就不要強人所難了!”
強人所難?
詹雨一臉錯愕,擁護臧乾繼位,吳兜最少都是大將軍職務,換在征戰不休的中原,這個職務,具有影響戰局的重要作用,在這裏,竟然變成強人所難?
“既如此,就由你去吧,隻是這些戰俘、戰利品,務必要交到臧乾手裏,切不可自己留於手中,明白嗎?”
“末將領命!”
吳兜清楚,這些“東西”意味著什麽,他要是留下,隻怕會被扣上“謀反”的罪名。
“王上,你打算如何返迴神朝?”
詹雨看著三位姿色上佳的美人,柔和道:“以後都要改口一下,不要叫王上,叫夫君。”
“為什麽?”
三女略表疑惑,“夫君”聽起來比較親切些,但以他目前的身份,“王上”才是最最適合的稱唿。
“中原地區,群王紛立,我雖有武王之稱,但“王上”這個稱唿,在北方,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魏王,他才是我們真正的領導者,決策者,知道嗎?”
“明白!”
她們都是“達官貴女”,這樣淺顯的道理,一聽就懂。
“辰韓的盡頭,是帶方、樂浪,這兩個郡城,位於遼東最南麵,雖沒有受高句麗、匈奴、烏桓侵擾,卻被三韓阻於其中,常年備受煎熬,百姓無不喊冤叫苦。
奈何漢帝無能,遼東日益壯大,狼子野心,越發膨脹,長此以往,逐漸脫離中原掌控,自立一方。
公孫度時期,發展還算平穩,也沒有表現出叛逆之心,皆是矛頭指向外敵。
公孫康時期,大肆掠奪幽州居民,幸得公孫瓚阻止,才沒有釀成大禍。
袁紹奪取幽州後,公孫康稍加老實,直到魏王奪下幽州後,一切才有了變化,公孫康乘虛而入,大肆搶奪、招募,致使大魏損失慘重。
因此,遼東軍的主要兵力,都在遼西一帶,我們返迴的路上,不會遇到太多阻攔。”
“王...夫君,我們何不挑選水路呢?”
雅冰本能的反應,顯然還沒適應過來。
“冰兒問得好,為什麽不選水路,原因很簡單。
公孫康此人,疑心重,善猜忌,他父親當政之時,他就掌管水路兵馬。遼東四麵皆敵,唯獨掌控水路,方有一線生機,他又如何不會,加強戒備呢?
我們一旦走水路,不用多想,一定會被發覺,帶方兵少的原因,就是公孫康用來駐守水路了,至於遼東的水路,不用多說,襄平距離碼頭,隻有幾個時辰的路。如果是精銳騎兵,半個時辰就可抵達,你們說,我們走水路,有機會嗎?”
詹雨這麽一分析,眾人恍然大悟,陸路相比水路,比較長遠,卻要風險小得多,遼東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遼西一帶,也就是說,除遼西以外,他們前行的步伐,不會受到太多阻礙。
“王上,李詩華求見!”
“詩華,她怎麽來了?”
吳兜突如其來的匯報,讓三女紛紛側目。
“那個,你們不要誤會,李詩華是我們行軍中,偶然救下的女子,跟我可沒有什麽關係!”
詹雨表現出極強的求生欲,他可不想這種時候麵對修羅場。
吳兜見自己闖禍,連忙解釋道:“三位王妃,事情不是你們想的那樣,王上跟李姑娘,真的沒有什麽。
李姑娘算是混血兒,母親是神朝北平人,跟王上同出一地,他們最多就摟過、抱過而已!”
此話一出,詹雨瞬間石化,大有一種打死吳兜的衝動。
三女聞言,更是似笑非笑的盯著他,從而更加期待李詩華的到來。
片刻功夫,李詩華在守衛的引薦下,款款而來。
雅冰三人,細細打量眼前女子。
除衣服不如她們以外,無論身材、樣貌,亦或者氣質,絲毫不比她們差,要是精心打扮一番,又會是一位“禍國殃民”的存在。
“民女李詩華,見過王上。”
她不認識雅冰等人,自然沒有行禮。
詹雨輕咳一聲,以表尷尬之意。
“不知李姑娘,找孤何事?”
“迴稟王上,小女有重要情報,向您匯報!”
“哦?說來聽聽!”
“等等!”
李詩華正欲開口,安娜出言阻止。
“王上,據我所知,您跟李姑娘,隻是第二次相見,彼此之間,都不了解,她這情報的可靠程度,又有多少呢?”
她看向姿容絕佳,美豔動人的安娜,眼神閃過一絲不悅,淡淡道:“敢問姑娘,所謂何人?”
“大膽,王妃麵前,豈敢無禮?”
李詩華稍作驚訝,輾轉態度道:“小女子不知王妃親臨,還請見諒。不過,妾身帶來的情報,絕對真實可靠!”
“何以見得?”
隨著雅家姐妹的加入,氣氛逐漸詭異起來。
詹雨一臉無奈,似曾相識的感覺,由此而生。
“我是漢韓混血,不敢揚言中原,在辰韓,確有一定信譽,弄到些許情報,不難吧?”
吳兜聽後,當場跪下,嚴肅道:
“王上,胡州的王,永遠都隻有你一個,臧乾的確有過人之處,但胡州的王,他還不配添居!”
詹雨一臉無奈的將他扶起,“此去,孤恐怕短時間內不會迴來,國不可一日無主,你們擁護他,又有何不可呢?”
“王上,天朝的話,末將知道的並不多,但有一句,末將記得很清楚,忠臣不事二主,忠君不攬二職。
我既然接受大王的將軍之職,就不會再受他人冊封,如果王上執意要立新王,還請另擇高明!”
吳兜態度決絕,一臉剛毅之色。
雅冰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她明白,不是吳兜一個人這樣想,胡州的每一個人,恐怕都是這樣的想法。
自她父親去世,胡州一直紛亂不休,直到詹雨的出現,才製止這場災難繼續延續。
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詹雨的功績,都是胡州第一人。
“王上,吳將軍既然這麽說,想必已有決定,您就不要強人所難了!”
強人所難?
詹雨一臉錯愕,擁護臧乾繼位,吳兜最少都是大將軍職務,換在征戰不休的中原,這個職務,具有影響戰局的重要作用,在這裏,竟然變成強人所難?
“既如此,就由你去吧,隻是這些戰俘、戰利品,務必要交到臧乾手裏,切不可自己留於手中,明白嗎?”
“末將領命!”
吳兜清楚,這些“東西”意味著什麽,他要是留下,隻怕會被扣上“謀反”的罪名。
“王上,你打算如何返迴神朝?”
詹雨看著三位姿色上佳的美人,柔和道:“以後都要改口一下,不要叫王上,叫夫君。”
“為什麽?”
三女略表疑惑,“夫君”聽起來比較親切些,但以他目前的身份,“王上”才是最最適合的稱唿。
“中原地區,群王紛立,我雖有武王之稱,但“王上”這個稱唿,在北方,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魏王,他才是我們真正的領導者,決策者,知道嗎?”
“明白!”
她們都是“達官貴女”,這樣淺顯的道理,一聽就懂。
“辰韓的盡頭,是帶方、樂浪,這兩個郡城,位於遼東最南麵,雖沒有受高句麗、匈奴、烏桓侵擾,卻被三韓阻於其中,常年備受煎熬,百姓無不喊冤叫苦。
奈何漢帝無能,遼東日益壯大,狼子野心,越發膨脹,長此以往,逐漸脫離中原掌控,自立一方。
公孫度時期,發展還算平穩,也沒有表現出叛逆之心,皆是矛頭指向外敵。
公孫康時期,大肆掠奪幽州居民,幸得公孫瓚阻止,才沒有釀成大禍。
袁紹奪取幽州後,公孫康稍加老實,直到魏王奪下幽州後,一切才有了變化,公孫康乘虛而入,大肆搶奪、招募,致使大魏損失慘重。
因此,遼東軍的主要兵力,都在遼西一帶,我們返迴的路上,不會遇到太多阻攔。”
“王...夫君,我們何不挑選水路呢?”
雅冰本能的反應,顯然還沒適應過來。
“冰兒問得好,為什麽不選水路,原因很簡單。
公孫康此人,疑心重,善猜忌,他父親當政之時,他就掌管水路兵馬。遼東四麵皆敵,唯獨掌控水路,方有一線生機,他又如何不會,加強戒備呢?
我們一旦走水路,不用多想,一定會被發覺,帶方兵少的原因,就是公孫康用來駐守水路了,至於遼東的水路,不用多說,襄平距離碼頭,隻有幾個時辰的路。如果是精銳騎兵,半個時辰就可抵達,你們說,我們走水路,有機會嗎?”
詹雨這麽一分析,眾人恍然大悟,陸路相比水路,比較長遠,卻要風險小得多,遼東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遼西一帶,也就是說,除遼西以外,他們前行的步伐,不會受到太多阻礙。
“王上,李詩華求見!”
“詩華,她怎麽來了?”
吳兜突如其來的匯報,讓三女紛紛側目。
“那個,你們不要誤會,李詩華是我們行軍中,偶然救下的女子,跟我可沒有什麽關係!”
詹雨表現出極強的求生欲,他可不想這種時候麵對修羅場。
吳兜見自己闖禍,連忙解釋道:“三位王妃,事情不是你們想的那樣,王上跟李姑娘,真的沒有什麽。
李姑娘算是混血兒,母親是神朝北平人,跟王上同出一地,他們最多就摟過、抱過而已!”
此話一出,詹雨瞬間石化,大有一種打死吳兜的衝動。
三女聞言,更是似笑非笑的盯著他,從而更加期待李詩華的到來。
片刻功夫,李詩華在守衛的引薦下,款款而來。
雅冰三人,細細打量眼前女子。
除衣服不如她們以外,無論身材、樣貌,亦或者氣質,絲毫不比她們差,要是精心打扮一番,又會是一位“禍國殃民”的存在。
“民女李詩華,見過王上。”
她不認識雅冰等人,自然沒有行禮。
詹雨輕咳一聲,以表尷尬之意。
“不知李姑娘,找孤何事?”
“迴稟王上,小女有重要情報,向您匯報!”
“哦?說來聽聽!”
“等等!”
李詩華正欲開口,安娜出言阻止。
“王上,據我所知,您跟李姑娘,隻是第二次相見,彼此之間,都不了解,她這情報的可靠程度,又有多少呢?”
她看向姿容絕佳,美豔動人的安娜,眼神閃過一絲不悅,淡淡道:“敢問姑娘,所謂何人?”
“大膽,王妃麵前,豈敢無禮?”
李詩華稍作驚訝,輾轉態度道:“小女子不知王妃親臨,還請見諒。不過,妾身帶來的情報,絕對真實可靠!”
“何以見得?”
隨著雅家姐妹的加入,氣氛逐漸詭異起來。
詹雨一臉無奈,似曾相識的感覺,由此而生。
“我是漢韓混血,不敢揚言中原,在辰韓,確有一定信譽,弄到些許情報,不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