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朱越之與李民的交談
給我戴綠帽,殺你全家套餐走起 作者:天際的風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到諸葛安一副和善的模樣,眾人也沒有多想什麽。
隻見其中一位長者走了出來,對著諸葛安拱了拱手,笑道:“遠來是客,既然諸位有興趣和我們一起,當然是求之不得。”
一行人沒有絲毫的拘束,當即便融入了進去。
整個儀式進行的格外順暢,沒有出現任何的差錯,讓這群人的心情也變得好了很多。
見儀式結束,諸葛安自我介紹起來:“我們乃是從京都之內而來的行商,老夫朱越之,這位是聶榮,見到你們舉行的儀式,一時興起,這才湊了上來。”
李民隨意笑了笑:“說的哪的話,民間習俗,大家夥也隻是慶祝一番罷了,那有什麽打不打擾的說法。”
“看起來今年整個南域的收成都很不錯啊,說句實在的,老夫也走遍了很多地方,但是像南域這般生機勃勃的場景,放眼大周,那也是不多見啊!”
見到麵前的這個老人似乎很是熱情,諸葛也是準備一點點了解情況。
先誇讚一番,方便給後麵的話題鋪墊。
“哈哈。”聽到諸葛安的話,李民也是笑了起來,“這都是多虧了我家王爺,要是在三年前,你來南域估計見到的隻能是荒蕪一片,我們食不果腹,掙紮求生。
怎麽會有現在的場景,如此盛世,真是多虧了王爺啊!”
諸葛安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在永門縣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了攝政王的所作所為,僅僅一個輪換製,就讓所有的一切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到你們臉上的笑容,已經是最好的答案,按照計劃,兩年後在這田地裏耕作的,就應該是縣衙之上的那些官老爺了,這可是更古未有之事啊。”
一個製度的改革,究竟是好是壞,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麵,更不能隻是朝廷的一紙文書,能不能給百姓帶來切實的便利和收獲,這才是重點。
曆史上,從不缺乏改革的方法,但是再好的製度,規定的再好,設計的在理想,可要是實施不到位,那一切都會是空中樓閣。
不僅帶不來實質性的改變,反而會給百姓帶來更大的負擔,社會的動亂與隱患也會就此埋下。
所有以後的動亂,都不是無根可尋的。
“王爺雄才大略,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所有人都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有奔頭。”
“就拿你麵前的這片良田來說,以前那都是世家的私有田產,再不濟也是地方上豪強所有,哪裏會輪到到我們這些人擁有。”
說話間,李民的表情無比的感慨,他是經曆過那些動亂的人,甚至可以說,在張宇航來南域執政之前,他過得都是朝不保夕的日子。
而與現在對比,由不得他不為之感慨。
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你是說這些土地現在都是歸你們所有?”
諸葛安神情沒變,卻是發出了自己的質疑。
“當然不是,這些田地都是歸於刺史府名下的,我們隻是擁有耕種權,每年在農業司的指導下耕種,收成,最後會發給我們足夠食用的糧食。
在加上畜牧司那邊的每個月發的一些肉食,還有其他的青菜,在我們這裏,隻要你服從刺史府的調令,不是奸懶饞滑的話,是絕對不會被餓死的。
王爺還說過,現在的政令依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農業司那邊還沒有研製出來高產量的糧食,在加上南域本就是百廢待興的局麵,所以必須將所有的資源集中調配。
正因為這樣,哪怕是三年前,大亂剛歇,南域也沒有因為一窮二白的原因讓太多人被活活餓死,依我說,這已經是神仙般的日子了,還能有什麽缺陷呢?”
李民是個苦命人,但是現在,他感覺自己是整個世界上最為幸福的人。
老伴健在,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連孫子都有了。
而且不用再為一家人的生計操勞,人家王爺都已經給他們想好並解決了。
如此,還有什麽好不滿足的呢。
“這攝政王在行軍打仗上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能僅僅憑借八千將士成為如今的攝政王,麾下更是有數十萬雄兵,但沒想到他在治理地方上,也會有如此手段。
既如此,那我們此次南域之行,想要打開商行的局麵,就已經不再是什麽問題了。”
諸葛安笑著迴應李民的迴答,也對著自己身邊的聶榮說道。
聶榮心中清楚,南域的一切,自己的所見所聞,都已經確定了張宇航現階段的正確性。
哪怕還是有所不足,但最起碼,所有人都知道以後該前進的方向,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之後幾人又繼續交談了許久,諸葛安這才緩緩起身,對著李民拱手道:“李兄,今日借你之口,我們也算是了解了南域諸多內情,他日相見,老夫一定要請你好好吃一頓。
但是當下,我們就不久留了,還要趕去青安郡,那裏是南域的中心之地,會有我們需要的東西,就此告辭了!”
李民也起身,拱手相送。
馬車再次出發,緩緩而行。
而注視著馬車離去的場景,李民的身邊出現了一個少年,雖然是農服打扮,但卻是顯得格外的精神。
“大人,丞相去了青安郡,要是您和他在青安郡碰到了,該如何是好啊?”
李民微微一笑:“那有什麽,我本來就是一個農戶,承蒙王爺不棄,這才被召進了農業司,今日在此,本來也就是為了祭祀慶祝,誰知道能碰到丞相大人啊。”
“再說了,那有丞相,不過隻是一個行商的朱越之,和一個農夫在此交談罷了,他沒有報出自己的真名,是蓄意隱瞞,可要是我主動說出自己的身份,在他看來,豈不是以勢壓人了?”
赫赫有名的諸葛丞相諸葛安,但凡是大周子民,見到的哪能有不崇敬的。
可崇敬歸崇敬,他可沒有忘記監天司傳的話。
一切保持常態,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不必有絲毫的改變。
他做的,不就是他該做的嗎。
而且,他很清楚,自己的表現雖然不差,但也絕對不算是完美,甚至,可能早就引起了他的懷疑。
諸葛安,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隻見其中一位長者走了出來,對著諸葛安拱了拱手,笑道:“遠來是客,既然諸位有興趣和我們一起,當然是求之不得。”
一行人沒有絲毫的拘束,當即便融入了進去。
整個儀式進行的格外順暢,沒有出現任何的差錯,讓這群人的心情也變得好了很多。
見儀式結束,諸葛安自我介紹起來:“我們乃是從京都之內而來的行商,老夫朱越之,這位是聶榮,見到你們舉行的儀式,一時興起,這才湊了上來。”
李民隨意笑了笑:“說的哪的話,民間習俗,大家夥也隻是慶祝一番罷了,那有什麽打不打擾的說法。”
“看起來今年整個南域的收成都很不錯啊,說句實在的,老夫也走遍了很多地方,但是像南域這般生機勃勃的場景,放眼大周,那也是不多見啊!”
見到麵前的這個老人似乎很是熱情,諸葛也是準備一點點了解情況。
先誇讚一番,方便給後麵的話題鋪墊。
“哈哈。”聽到諸葛安的話,李民也是笑了起來,“這都是多虧了我家王爺,要是在三年前,你來南域估計見到的隻能是荒蕪一片,我們食不果腹,掙紮求生。
怎麽會有現在的場景,如此盛世,真是多虧了王爺啊!”
諸葛安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在永門縣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了攝政王的所作所為,僅僅一個輪換製,就讓所有的一切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到你們臉上的笑容,已經是最好的答案,按照計劃,兩年後在這田地裏耕作的,就應該是縣衙之上的那些官老爺了,這可是更古未有之事啊。”
一個製度的改革,究竟是好是壞,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麵,更不能隻是朝廷的一紙文書,能不能給百姓帶來切實的便利和收獲,這才是重點。
曆史上,從不缺乏改革的方法,但是再好的製度,規定的再好,設計的在理想,可要是實施不到位,那一切都會是空中樓閣。
不僅帶不來實質性的改變,反而會給百姓帶來更大的負擔,社會的動亂與隱患也會就此埋下。
所有以後的動亂,都不是無根可尋的。
“王爺雄才大略,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所有人都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有奔頭。”
“就拿你麵前的這片良田來說,以前那都是世家的私有田產,再不濟也是地方上豪強所有,哪裏會輪到到我們這些人擁有。”
說話間,李民的表情無比的感慨,他是經曆過那些動亂的人,甚至可以說,在張宇航來南域執政之前,他過得都是朝不保夕的日子。
而與現在對比,由不得他不為之感慨。
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你是說這些土地現在都是歸你們所有?”
諸葛安神情沒變,卻是發出了自己的質疑。
“當然不是,這些田地都是歸於刺史府名下的,我們隻是擁有耕種權,每年在農業司的指導下耕種,收成,最後會發給我們足夠食用的糧食。
在加上畜牧司那邊的每個月發的一些肉食,還有其他的青菜,在我們這裏,隻要你服從刺史府的調令,不是奸懶饞滑的話,是絕對不會被餓死的。
王爺還說過,現在的政令依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農業司那邊還沒有研製出來高產量的糧食,在加上南域本就是百廢待興的局麵,所以必須將所有的資源集中調配。
正因為這樣,哪怕是三年前,大亂剛歇,南域也沒有因為一窮二白的原因讓太多人被活活餓死,依我說,這已經是神仙般的日子了,還能有什麽缺陷呢?”
李民是個苦命人,但是現在,他感覺自己是整個世界上最為幸福的人。
老伴健在,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連孫子都有了。
而且不用再為一家人的生計操勞,人家王爺都已經給他們想好並解決了。
如此,還有什麽好不滿足的呢。
“這攝政王在行軍打仗上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能僅僅憑借八千將士成為如今的攝政王,麾下更是有數十萬雄兵,但沒想到他在治理地方上,也會有如此手段。
既如此,那我們此次南域之行,想要打開商行的局麵,就已經不再是什麽問題了。”
諸葛安笑著迴應李民的迴答,也對著自己身邊的聶榮說道。
聶榮心中清楚,南域的一切,自己的所見所聞,都已經確定了張宇航現階段的正確性。
哪怕還是有所不足,但最起碼,所有人都知道以後該前進的方向,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之後幾人又繼續交談了許久,諸葛安這才緩緩起身,對著李民拱手道:“李兄,今日借你之口,我們也算是了解了南域諸多內情,他日相見,老夫一定要請你好好吃一頓。
但是當下,我們就不久留了,還要趕去青安郡,那裏是南域的中心之地,會有我們需要的東西,就此告辭了!”
李民也起身,拱手相送。
馬車再次出發,緩緩而行。
而注視著馬車離去的場景,李民的身邊出現了一個少年,雖然是農服打扮,但卻是顯得格外的精神。
“大人,丞相去了青安郡,要是您和他在青安郡碰到了,該如何是好啊?”
李民微微一笑:“那有什麽,我本來就是一個農戶,承蒙王爺不棄,這才被召進了農業司,今日在此,本來也就是為了祭祀慶祝,誰知道能碰到丞相大人啊。”
“再說了,那有丞相,不過隻是一個行商的朱越之,和一個農夫在此交談罷了,他沒有報出自己的真名,是蓄意隱瞞,可要是我主動說出自己的身份,在他看來,豈不是以勢壓人了?”
赫赫有名的諸葛丞相諸葛安,但凡是大周子民,見到的哪能有不崇敬的。
可崇敬歸崇敬,他可沒有忘記監天司傳的話。
一切保持常態,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不必有絲毫的改變。
他做的,不就是他該做的嗎。
而且,他很清楚,自己的表現雖然不差,但也絕對不算是完美,甚至,可能早就引起了他的懷疑。
諸葛安,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