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平南軍抵京
給我戴綠帽,殺你全家套餐走起 作者:天際的風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下震動,大周境內所有官吏為之啞然。
百姓更是家家戶戶掛上了白帆,以示對於周王的誠心。
沒有任何人想的到,距離陛下傳出身體抱恙,不過月餘之光景,居然就演變成了今日的場景。
周王駕崩,新王即位。
遠在東原鎮壓世家叛亂的永昌侯,還有在北境抵禦魏國大軍的宋國公李績,更是不惜親自在安頓好當地的軍務之後,馬上動身,前往京都。
此行,不僅是為了送周王最後一程,更是為了大周的未來。
局勢動蕩,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麵對此時外界動蕩的張宇航,正在自己的府中麵見一位重要的客人。
“裴將軍,現在大局已定,本王給你的條件,你考慮的如何?”
裴通此時看著眼前的攝政王,眼神之中不知是一種什麽樣的情緒。
理智告訴他,這場宮廷政變之中,此人絕對扮演了重量級的角色,甚至就是他一手謀劃的。
但是自己又能如何?
右軍大營現在已經很明顯是站在張宇航和世家這一邊的,有他們在,再加上禁軍的人數,自己已經是立於絕對的下風。
而且就算在左軍大營內,自己也不能做到絕對的掌控。
“王爺是擔心末將對於宮闈之內發生的事情心有不滿,從而起兵作亂,對您不利嗎?”
張宇航一笑:“你用不著如此糊弄本王,也用不著如此做派。
在本王接任攝政王之時,就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流言蜚語,陰謀論,罵我是亂臣賊子,甚至有人會說我才是那個弑君之人,這些本王心中都知道。
以後,會有數之不盡的明槍暗箭朝本王襲來,刺殺,朝堂爭鬥,甚至是類似於你這樣對於大周肱骨,對於朝廷忠心耿耿的將士,也會將本王視為竊國之賊。
但是這一切都改變不了本王的決心,如果現實不能讓他們閉嘴,那本王會用手中的刀槍告訴他們,什麽才是這世間真正的公平,什麽才是所謂的公道!”
鮮血是最好的震懾,而殺戮,才是他目前處理所有事情最好的手段。
哪怕殺個血流成河,他也必須穩住目前的大局。
“既然王爺心中已經有所抉擇,那為什麽還要擔心末將,有世家和王爺一起執政朝堂,末將就算想做什麽,也不過是有心無力罷了。”
他目前的位置,隻能說是尷尬。
雖然手握左軍大營的將士和軍權,但是除了自己的親信,卻無法指揮的動全軍將士。
而這位攝政王的背後,可不僅隻有現在的禁軍,以及世家掌握的右軍大營,最主要的,他背後還有南域數十萬雄兵,以及現在已經被南域大軍徹底攻陷的東原之地。
“本王已經下令,要不了多久,南域五萬將士,將會趕赴京都,到時候,這京都才算是本王的天下。
而本王對於世家是什麽樣的態度,對於天下百姓又是什麽樣的態度,相信將軍哪怕遠在京都,應該也有所耳聞,此次和世家聯手,乃是無奈之舉。
今日過後,本王希望左軍大營將士能為本王所用,事後,本王會送你去南域一行,等你親眼見過本王打造的南域盛世,到那時,如何抉擇,本王會給你重新選擇的權利。
也或者,今夜迴去之後,將軍就可以帶著身邊的親信,殺進本王的府邸,親手斬殺本王,不過本王一死,南域必反,到時候大周內憂外患一起爆發,你就是大周的千古罪人。
何去何從,本王靜候將軍的選擇!”
在南域大軍沒有趕到京都之前,張宇航必須穩住這位左軍大營的統帥,因為一旦此時大軍作亂,哪怕最終能成功鎮壓,可因此所產生的的後果,也是他絕不想麵對的。
本身他擔任攝政王之位,就會引起無數的猜測,甚至是激烈的反對。
但是因為他拉上了世家作為此時的盟友,這些不平的聲音全部被壓了下去。
可隨著一切逐漸安穩,他與世家之間這奇妙的關係,也必將隨之發生變化。
在接下來幾天,朝廷之上的一切都進行的井然有序。
周王的下葬,後宮的處置,甚至是新王登基的典禮,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七日之後。
京都城下!
以關漢為首的平南軍,經過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這京都之外。
關漢騎在戰馬之上,意氣風發。
他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這麽快就迴到了京都,還是以這種形式。
一路上的所有隘口,他拿出攝政王的手令,上麵又有天子玉璽的加持,沿途守軍,沒有任何人敢有絲毫的阻止,統統放行,一路暢通。
“平南軍大將關漢,率領南域五萬大軍,求見攝政王!”
對著城樓之上的守軍,關漢的聲音響徹雲霄。
整齊劃一的軍列,哪怕一路急行,此時的南域將士,也是顯得格外的精神抖擻。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進入這京都之內,那究竟意味著什麽。
而此時,皇城之內,奉天殿。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
文武百官全數到齊。
小皇帝武承明端坐於王座之上。
新皇登基,年號開文。
“聞我國先皇駕崩,新皇登基,魏國再起兵戈,北疆戰火再燃,宋國公來不及親赴京都為先皇送行,已然再次返迴北境抵禦魏國大軍。”
兵部尚書段崇站在奉天殿之上,環顧一圈,隨即對著坐於王座之下的攝政王拱手道:“如何決斷,還請攝政王明示!”
段崇此時心中無比的憋屈,自己身為世家的一員,朝廷之上堂堂的兵部尚書,此時卻需要向一個少年行禮,那是說不出的憋屈。
但是沒辦法,他是世家之人,段氏更是東原之地首屈一指的大族。
沒錯,就是東原。
可現在,東原在平南軍的突襲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徹底潰敗。
周王的旨意,平南軍裹挾大義之名,而且南域平時對東原的滲透做的有多足,在這一戰之中得到了最為震撼的體現。
大軍所經之處,所過之地,他們所掌握的信息,甚至比他們這些南域的世家,掌權者,更加清楚。
百姓更是家家戶戶掛上了白帆,以示對於周王的誠心。
沒有任何人想的到,距離陛下傳出身體抱恙,不過月餘之光景,居然就演變成了今日的場景。
周王駕崩,新王即位。
遠在東原鎮壓世家叛亂的永昌侯,還有在北境抵禦魏國大軍的宋國公李績,更是不惜親自在安頓好當地的軍務之後,馬上動身,前往京都。
此行,不僅是為了送周王最後一程,更是為了大周的未來。
局勢動蕩,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麵對此時外界動蕩的張宇航,正在自己的府中麵見一位重要的客人。
“裴將軍,現在大局已定,本王給你的條件,你考慮的如何?”
裴通此時看著眼前的攝政王,眼神之中不知是一種什麽樣的情緒。
理智告訴他,這場宮廷政變之中,此人絕對扮演了重量級的角色,甚至就是他一手謀劃的。
但是自己又能如何?
右軍大營現在已經很明顯是站在張宇航和世家這一邊的,有他們在,再加上禁軍的人數,自己已經是立於絕對的下風。
而且就算在左軍大營內,自己也不能做到絕對的掌控。
“王爺是擔心末將對於宮闈之內發生的事情心有不滿,從而起兵作亂,對您不利嗎?”
張宇航一笑:“你用不著如此糊弄本王,也用不著如此做派。
在本王接任攝政王之時,就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流言蜚語,陰謀論,罵我是亂臣賊子,甚至有人會說我才是那個弑君之人,這些本王心中都知道。
以後,會有數之不盡的明槍暗箭朝本王襲來,刺殺,朝堂爭鬥,甚至是類似於你這樣對於大周肱骨,對於朝廷忠心耿耿的將士,也會將本王視為竊國之賊。
但是這一切都改變不了本王的決心,如果現實不能讓他們閉嘴,那本王會用手中的刀槍告訴他們,什麽才是這世間真正的公平,什麽才是所謂的公道!”
鮮血是最好的震懾,而殺戮,才是他目前處理所有事情最好的手段。
哪怕殺個血流成河,他也必須穩住目前的大局。
“既然王爺心中已經有所抉擇,那為什麽還要擔心末將,有世家和王爺一起執政朝堂,末將就算想做什麽,也不過是有心無力罷了。”
他目前的位置,隻能說是尷尬。
雖然手握左軍大營的將士和軍權,但是除了自己的親信,卻無法指揮的動全軍將士。
而這位攝政王的背後,可不僅隻有現在的禁軍,以及世家掌握的右軍大營,最主要的,他背後還有南域數十萬雄兵,以及現在已經被南域大軍徹底攻陷的東原之地。
“本王已經下令,要不了多久,南域五萬將士,將會趕赴京都,到時候,這京都才算是本王的天下。
而本王對於世家是什麽樣的態度,對於天下百姓又是什麽樣的態度,相信將軍哪怕遠在京都,應該也有所耳聞,此次和世家聯手,乃是無奈之舉。
今日過後,本王希望左軍大營將士能為本王所用,事後,本王會送你去南域一行,等你親眼見過本王打造的南域盛世,到那時,如何抉擇,本王會給你重新選擇的權利。
也或者,今夜迴去之後,將軍就可以帶著身邊的親信,殺進本王的府邸,親手斬殺本王,不過本王一死,南域必反,到時候大周內憂外患一起爆發,你就是大周的千古罪人。
何去何從,本王靜候將軍的選擇!”
在南域大軍沒有趕到京都之前,張宇航必須穩住這位左軍大營的統帥,因為一旦此時大軍作亂,哪怕最終能成功鎮壓,可因此所產生的的後果,也是他絕不想麵對的。
本身他擔任攝政王之位,就會引起無數的猜測,甚至是激烈的反對。
但是因為他拉上了世家作為此時的盟友,這些不平的聲音全部被壓了下去。
可隨著一切逐漸安穩,他與世家之間這奇妙的關係,也必將隨之發生變化。
在接下來幾天,朝廷之上的一切都進行的井然有序。
周王的下葬,後宮的處置,甚至是新王登基的典禮,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七日之後。
京都城下!
以關漢為首的平南軍,經過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這京都之外。
關漢騎在戰馬之上,意氣風發。
他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這麽快就迴到了京都,還是以這種形式。
一路上的所有隘口,他拿出攝政王的手令,上麵又有天子玉璽的加持,沿途守軍,沒有任何人敢有絲毫的阻止,統統放行,一路暢通。
“平南軍大將關漢,率領南域五萬大軍,求見攝政王!”
對著城樓之上的守軍,關漢的聲音響徹雲霄。
整齊劃一的軍列,哪怕一路急行,此時的南域將士,也是顯得格外的精神抖擻。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進入這京都之內,那究竟意味著什麽。
而此時,皇城之內,奉天殿。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
文武百官全數到齊。
小皇帝武承明端坐於王座之上。
新皇登基,年號開文。
“聞我國先皇駕崩,新皇登基,魏國再起兵戈,北疆戰火再燃,宋國公來不及親赴京都為先皇送行,已然再次返迴北境抵禦魏國大軍。”
兵部尚書段崇站在奉天殿之上,環顧一圈,隨即對著坐於王座之下的攝政王拱手道:“如何決斷,還請攝政王明示!”
段崇此時心中無比的憋屈,自己身為世家的一員,朝廷之上堂堂的兵部尚書,此時卻需要向一個少年行禮,那是說不出的憋屈。
但是沒辦法,他是世家之人,段氏更是東原之地首屈一指的大族。
沒錯,就是東原。
可現在,東原在平南軍的突襲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徹底潰敗。
周王的旨意,平南軍裹挾大義之名,而且南域平時對東原的滲透做的有多足,在這一戰之中得到了最為震撼的體現。
大軍所經之處,所過之地,他們所掌握的信息,甚至比他們這些南域的世家,掌權者,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