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金鑾殿上,辨群臣
給我戴綠帽,殺你全家套餐走起 作者:天際的風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果不其然,聽到這話,張宇航當即冷笑道:“段尚書真是好借口,三年了,不是三天,更不是三個月,而是整整三年。”
“前線將士拚命在保家衛國,護我大周社稷,可你們兵部卻在三年之內,處理不完本就該你們處置的政務,這說明是你段尚書沒有將前線將士放心心上,還是說你們兵部都是一群酒囊飯袋,施餐裹位之徒?”
“拿著朝廷給你們的俸祿,享受著百姓對你們的敬畏,你們就是這樣做事的嗎?”
被張宇航的話說的段崇戾氣大發,當即就想發作,但卻被一句話給打斷了。
戶部尚書韓新覺率先道:“無雙候此言差矣,兵部總管整個天下兵力部署,需要兼顧方方麵麵,就算對你們南域的事情有所疏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身為南域太守,大周無雙候,又深得陛下信任,總管南域一應軍政大權,按理來說,你還是段尚書的下屬,對待自己的上司,你就用這種語氣說話嗎?”
韓新覺知道,今日的一幕必然是陛下在背後支持,張宇航隻不過是一個明麵上的棋子,但正因如此,他才需要站出來說話。
張宇航迴京的意圖現在已經很明顯了,就是針對朝中的亂局而來,或者說就是針對他們世家而來,身為世家的一員,他責無旁貸。
而張宇航則是冷笑著看著韓新覺,從之前得到的消息而言,自從林紹文辭去禮部尚書之後,在朝中這幾年針對自己積極的,莫過於這位戶部尚書韓新覺。
“韓尚書這麽快就跳了出來,實在是令本侯驚喜,因為就算兵部有再多的理由拖延,推諉,但那關你戶部何事?
難不成我大周的國之重臣,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居然在暗地裏相互勾結,結黨營私,一個總管大周兵力部署,一個更是掌管整個天下的糧草事宜,你們這是想要做什麽?
想要造反嗎?”
造反!
此話一出,兩人神色大變,哪怕他們和周王暗地裏不知道鬥了多少次,也是不敢有這個想法的。
尤其是在如此大庭廣眾之下被如此質問,這張宇航,是真的不怕鬧出天大的亂子啊。
“陛下!”韓新覺聞言後第一時間對著周王拱手示意,生怕真的被扣上這個罪不可赦的帽子。
“臣一片忠心,蒼天可鑒,所說所言,盡皆是為了我大周的江山社稷,更是為了陛下的千秋霸業著想啊,還望陛下不要聽信奸人所言,明察秋毫啊。”
周王也是感覺有些過了,當即對著韓新覺安慰道:“韓愛卿不用擔憂,愛卿對朕,對朝廷之心,朕還是心中有數的。”
說罷,他還不忘用眼神打量了一眼張宇航。
意思很明顯,朕是讓你來挑事的,但也沒讓你挑這麽大的事啊,你給我注意點分寸。
而張宇航注視到周王的眼神,也是無比的委屈,這不是你的意思嗎?
不過是扣了幾個大帽子罷了,至於這樣嗎?
但他還是對著韓尚書微微抱了抱拳:“韓尚書勿怪,本侯為人坦率,沒有那些花花腸子,說的有不對之處,還請尚書大人海涵。”
沒辦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更何況還是對周王低頭,他不丟人。
而韓新覺聞言後也是冷哼一聲,將頭轉向一邊,絲毫也不再搭理張宇航了。
老家夥,還挺傲嬌。
張宇航內心誹誹了一句,隨即繼續道:“但是韓尚書剛才對陛下說不要聽信奸人所言,這個奸人,難道是在說本侯嗎?”
“老臣說的是奸人所言,要是無雙侯覺得是你的話,老臣不會反對。”
不愧是老狐狸,一句話就將張宇航堵得難以繼續抓住這個由頭繼續糾纏。
因為一旦糾纏的話,那這話說的是與不是,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哈哈,韓尚書不愧是戶部尚書,這推皮球的本事,一般人那是拍馬也趕不上啊。
隻是既然如此,本侯也有幾個問題想要問一下尚書大人,不知可否?”
不知為什麽,聽到張宇航如此的話語,韓新覺頓時感到不妙,這混蛋不是逮著誰弄誰,而是有備而來的啊。
可盡管如此,現在在這金鑾殿上,他也不能表現出絲毫的膽怯之意。
“侯爺有什麽想問的,盡管說,老臣問心無愧!”
“好一個問心無愧。”張宇航眼神看向韓新覺,語氣都變得有些陰沉:“既然韓尚書如此的光明正大,那就您這位戶部尚書解釋一下,為什麽南域這三年內撥付的糧草如此之少?
不僅是戰士們所需的口糧,就連當年承諾的對於百姓的救急糧,也是一拖再拖?”
說到這,張宇航不再是僅僅隻是對著韓尚書一人,而是看向滿殿的文武百官,繼續朗聲道:“眾所眾知,南域經曆過戰亂,百姓生活本就是朝不保夕,這種情況下,朝廷答應南域的糧草還不及時運往南域,以安南域子民之心。”
“諸位有很多都是領兵打仗之人,應該不會不清楚,這麽做,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吧?”
看著張宇航一心想要將這件事鬧大,甚至想要引起整個朝局之上所有官員對自己的敵視,韓新覺再也坐不住了,他當即反駁道:
“侯爺此話未免有失偏頗,戶部總管的乃是整個大周社稷,各地所需糧草,軍隊所需用度,均需戶部從中調度,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老臣也想滿足各地所需,甚至希望我大周子民人人得以溫飽,但是這可能嗎?
侯爺拿著南域糧草一事再次喋喋不休,就沒有想過我們戶部也有難處嗎?你為什麽就不能體諒體諒我們?”
張宇航哈哈大笑:‘真是笑話,調度糧草之事,本就是你戶部職責所在,現在出了紕漏,你要讓本侯體諒你們,那誰來體諒那些南域無家可歸的百姓?
他們也是大周的子民,難道因為你們一句話,就要自生自滅嗎?這朝廷之上,要是都是你們這些人,那戶部依照本侯來看,還是趁早換人吧!’
“前線將士拚命在保家衛國,護我大周社稷,可你們兵部卻在三年之內,處理不完本就該你們處置的政務,這說明是你段尚書沒有將前線將士放心心上,還是說你們兵部都是一群酒囊飯袋,施餐裹位之徒?”
“拿著朝廷給你們的俸祿,享受著百姓對你們的敬畏,你們就是這樣做事的嗎?”
被張宇航的話說的段崇戾氣大發,當即就想發作,但卻被一句話給打斷了。
戶部尚書韓新覺率先道:“無雙候此言差矣,兵部總管整個天下兵力部署,需要兼顧方方麵麵,就算對你們南域的事情有所疏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身為南域太守,大周無雙候,又深得陛下信任,總管南域一應軍政大權,按理來說,你還是段尚書的下屬,對待自己的上司,你就用這種語氣說話嗎?”
韓新覺知道,今日的一幕必然是陛下在背後支持,張宇航隻不過是一個明麵上的棋子,但正因如此,他才需要站出來說話。
張宇航迴京的意圖現在已經很明顯了,就是針對朝中的亂局而來,或者說就是針對他們世家而來,身為世家的一員,他責無旁貸。
而張宇航則是冷笑著看著韓新覺,從之前得到的消息而言,自從林紹文辭去禮部尚書之後,在朝中這幾年針對自己積極的,莫過於這位戶部尚書韓新覺。
“韓尚書這麽快就跳了出來,實在是令本侯驚喜,因為就算兵部有再多的理由拖延,推諉,但那關你戶部何事?
難不成我大周的國之重臣,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居然在暗地裏相互勾結,結黨營私,一個總管大周兵力部署,一個更是掌管整個天下的糧草事宜,你們這是想要做什麽?
想要造反嗎?”
造反!
此話一出,兩人神色大變,哪怕他們和周王暗地裏不知道鬥了多少次,也是不敢有這個想法的。
尤其是在如此大庭廣眾之下被如此質問,這張宇航,是真的不怕鬧出天大的亂子啊。
“陛下!”韓新覺聞言後第一時間對著周王拱手示意,生怕真的被扣上這個罪不可赦的帽子。
“臣一片忠心,蒼天可鑒,所說所言,盡皆是為了我大周的江山社稷,更是為了陛下的千秋霸業著想啊,還望陛下不要聽信奸人所言,明察秋毫啊。”
周王也是感覺有些過了,當即對著韓新覺安慰道:“韓愛卿不用擔憂,愛卿對朕,對朝廷之心,朕還是心中有數的。”
說罷,他還不忘用眼神打量了一眼張宇航。
意思很明顯,朕是讓你來挑事的,但也沒讓你挑這麽大的事啊,你給我注意點分寸。
而張宇航注視到周王的眼神,也是無比的委屈,這不是你的意思嗎?
不過是扣了幾個大帽子罷了,至於這樣嗎?
但他還是對著韓尚書微微抱了抱拳:“韓尚書勿怪,本侯為人坦率,沒有那些花花腸子,說的有不對之處,還請尚書大人海涵。”
沒辦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更何況還是對周王低頭,他不丟人。
而韓新覺聞言後也是冷哼一聲,將頭轉向一邊,絲毫也不再搭理張宇航了。
老家夥,還挺傲嬌。
張宇航內心誹誹了一句,隨即繼續道:“但是韓尚書剛才對陛下說不要聽信奸人所言,這個奸人,難道是在說本侯嗎?”
“老臣說的是奸人所言,要是無雙侯覺得是你的話,老臣不會反對。”
不愧是老狐狸,一句話就將張宇航堵得難以繼續抓住這個由頭繼續糾纏。
因為一旦糾纏的話,那這話說的是與不是,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哈哈,韓尚書不愧是戶部尚書,這推皮球的本事,一般人那是拍馬也趕不上啊。
隻是既然如此,本侯也有幾個問題想要問一下尚書大人,不知可否?”
不知為什麽,聽到張宇航如此的話語,韓新覺頓時感到不妙,這混蛋不是逮著誰弄誰,而是有備而來的啊。
可盡管如此,現在在這金鑾殿上,他也不能表現出絲毫的膽怯之意。
“侯爺有什麽想問的,盡管說,老臣問心無愧!”
“好一個問心無愧。”張宇航眼神看向韓新覺,語氣都變得有些陰沉:“既然韓尚書如此的光明正大,那就您這位戶部尚書解釋一下,為什麽南域這三年內撥付的糧草如此之少?
不僅是戰士們所需的口糧,就連當年承諾的對於百姓的救急糧,也是一拖再拖?”
說到這,張宇航不再是僅僅隻是對著韓尚書一人,而是看向滿殿的文武百官,繼續朗聲道:“眾所眾知,南域經曆過戰亂,百姓生活本就是朝不保夕,這種情況下,朝廷答應南域的糧草還不及時運往南域,以安南域子民之心。”
“諸位有很多都是領兵打仗之人,應該不會不清楚,這麽做,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吧?”
看著張宇航一心想要將這件事鬧大,甚至想要引起整個朝局之上所有官員對自己的敵視,韓新覺再也坐不住了,他當即反駁道:
“侯爺此話未免有失偏頗,戶部總管的乃是整個大周社稷,各地所需糧草,軍隊所需用度,均需戶部從中調度,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老臣也想滿足各地所需,甚至希望我大周子民人人得以溫飽,但是這可能嗎?
侯爺拿著南域糧草一事再次喋喋不休,就沒有想過我們戶部也有難處嗎?你為什麽就不能體諒體諒我們?”
張宇航哈哈大笑:‘真是笑話,調度糧草之事,本就是你戶部職責所在,現在出了紕漏,你要讓本侯體諒你們,那誰來體諒那些南域無家可歸的百姓?
他們也是大周的子民,難道因為你們一句話,就要自生自滅嗎?這朝廷之上,要是都是你們這些人,那戶部依照本侯來看,還是趁早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