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人口多了,幹活的人卻少了
秦始皇征戰無限副本,大秦贏麻了 作者:奧斯卡羅伯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始皇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七,嬴政五十七歲生辰。
轉眼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
如果用後世的紀年法,現在應該是公元前202年,一個在華夏曆史上非常特殊的年份。
當然,始皇四十五年,對大秦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在經曆了四年,總計十二次副本任務之後。
百萬大秦精銳,還剩下六十萬人。
當然,除了駐紮在驪山的這六十萬大軍之外,天下其他八個州加起來,還有幾十萬的守軍。
當然,這些守軍的戰鬥力,和驪山大營這六十萬人是沒辦法比的。
而也正是陳平提出的九州策略,讓位於鹹陽城的大秦中央朝廷輕鬆了很多。
各州的瑣事,都由各州州牧處理掉了。
鹹陽城的文武百官,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修煉上。
驪山之巔,過完今天,整個大秦也就算是正式進入了始皇四十五年。
嬴政的小院子裏,少有的匯集了很多人。
“從今年開始,異世界的入口暫時關閉。”
嬴政開口第一句話,便如一道晴天霹靂砸在了眾人的腦袋上。
“陛下,是有什麽變故嗎?”
作為整個大秦最高級別的軍事指揮官,蒙恬當即開口問道。
從始皇四十一年開始,這四年,雖然折損了三十萬精銳,但剩下的六十萬人,在經過十幾次的異世界任務洗禮,戰鬥力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毫不誇張的說,這六十萬人,放在大秦一統天下之前,大秦根本就不需要用那麽的計謀策略。
六十萬人估計隻需要派出十萬,就能平推天下了。
聽到嬴政說,異世界的入口關閉,蒙恬第一反應便是出什麽大事了。
不然,這可以讓將士們一直成長的好東西,陛下不可能就這麽棄之不用的。
嬴政沒有迴答蒙恬的問題,隻是看向了人群中,頭發已經長迴來的蕭何。
“蕭卿,如今全天下人口幾何?百姓們的生活怎麽樣?國庫裏又有多少錢糧?”
蕭何掌管戶部已有八年之久。
前麵四年,他的日子有多難過,那麽後四年,他的日子就有多爽。
前四年,蕭何恨不得把一粒米掰成兩粒來用。
這四年,蕭何連國庫糧倉裏的老鼠都懶得去抓了。
“啟稟陛下,根據去年十二月,九州州牧上報的奏章來看。
全天下,記錄在冊的人口數量有六千七百二十萬,其中,有近四成,是這幾年出生的新生兒。
至於天下百姓的生活,家家有餘糧,月月能吃肉。
各郡縣的糧倉,就算全天下的百姓三年不種地,也足夠大家吃得了。
國庫如今更是十分充盈。
糧倉裏的糧食每年都是新收的,舊糧都要全都發放出去,糧倉才能放得下。
有了從東海之外運來的金銀,錢倉也都已經堆滿。”
俗話說得好,錢包鼓了,腰杆子就挺了。
蕭何掌管著整個大秦的錢包,現在國庫裏的錢糧都要快堆不下了,他說話的時候,自然是底氣十足。
要不是如今整個大秦還有一個吃錢的大戶,蕭何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十年內大秦全境衣食無憂。
而正是這個吃錢的大戶,如今是蕭何心頭最後一塊心病。
倒不是說錢糧供不起,而是缺人。
蕭何難得有機會直接向嬴政匯報工作,自然不會隻報喜事。
這個困擾整個朝堂的問題,自然也是要提出來的。
“隻是...”
當然,匯報工作也是有技巧的。
蕭何麵露難色的說出了‘隻是’兩個字,然後目光微微在嬴政和李斯的身上來迴流轉了一下。
這件事情,可僅僅是蕭何一個戶部尚書所要麵對的。
所謂‘溫飽思xx’。
在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得到保障之後,天下又會出現各種其他的問題。
“恩?”
嬴政的鼻息裏發出一絲疑問,然後便看向了李斯。
蕭何這點小伎倆,這間屋子裏的人,全都看的一清二楚。
“啟稟陛下,如今天下,四海安康,百姓安居樂業。
隻是,百姓的家裏,餘糧多了,幹活的人就少了。”
雖然大秦的人口相比戰爭剛結束的那幾年,翻了一倍有餘。
但六千多萬人口,對於大秦廣袤的領土來說,依舊是地廣人稀少。
農家培育出來的那些糧食,讓全天下徹底擺脫了饑餓的問題。
隻是,種一年的地,收獲就夠三年吃的了,卻讓很多人變懶了。
也不能說懶了,說是安於現狀更合適。
最重要的是,蕭何心中的那個吃錢大戶,就是整個大秦這幾年正在火速發展的工業化。
工業化的目的,是為了解放出大秦百姓的勞動力,讓他們以後有時間去修煉。
可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勞動力卻是最關鍵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沒人的話,那些鋼材銅材,就不夠人手冶煉。
而原本,大家口糧不夠吃,家裏總會有人去朝廷的工廠和礦場裏去打工,賺錢貼補家用。
現在,家裏有房有地,稅收還少,糧食收的還多,誰又願意去幹那些又累又危險的活呢。
於是,農業和工業兩者就這樣相互牽製住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這個問題才剛剛出現一點苗頭。
工業的發展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最起碼,三年的時間,鹹陽城已經多出了好幾條通往周邊郡縣的鐵路。
上麵這些,李斯並沒有一口氣全都說出來。
這些都是造成勞動力不足的原因,他並不需要向嬴政訴說這些理由。
李斯隻需要把‘幹活的人變少了’這件事情告訴嬴政就行了。
“說說你們的辦法。”
“臣等已經將各處薪水提高了五成,勉強將大半人留住了。
但是,照眼下的情形下去,不出三年,估計就沒有人願意出工了。”
其實,在李斯的心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恢複強製徭役。
但似乎,這個提議支持的人不多。
不說向來以仁義著稱的大皇子扶蘇,就連外派出去的八個州牧,都不同意這個提議。
這件事情,早就已經在嬴政的計劃中。
“恩,知道了,朕今日將你們叫過來,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
轉眼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
如果用後世的紀年法,現在應該是公元前202年,一個在華夏曆史上非常特殊的年份。
當然,始皇四十五年,對大秦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在經曆了四年,總計十二次副本任務之後。
百萬大秦精銳,還剩下六十萬人。
當然,除了駐紮在驪山的這六十萬大軍之外,天下其他八個州加起來,還有幾十萬的守軍。
當然,這些守軍的戰鬥力,和驪山大營這六十萬人是沒辦法比的。
而也正是陳平提出的九州策略,讓位於鹹陽城的大秦中央朝廷輕鬆了很多。
各州的瑣事,都由各州州牧處理掉了。
鹹陽城的文武百官,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修煉上。
驪山之巔,過完今天,整個大秦也就算是正式進入了始皇四十五年。
嬴政的小院子裏,少有的匯集了很多人。
“從今年開始,異世界的入口暫時關閉。”
嬴政開口第一句話,便如一道晴天霹靂砸在了眾人的腦袋上。
“陛下,是有什麽變故嗎?”
作為整個大秦最高級別的軍事指揮官,蒙恬當即開口問道。
從始皇四十一年開始,這四年,雖然折損了三十萬精銳,但剩下的六十萬人,在經過十幾次的異世界任務洗禮,戰鬥力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毫不誇張的說,這六十萬人,放在大秦一統天下之前,大秦根本就不需要用那麽的計謀策略。
六十萬人估計隻需要派出十萬,就能平推天下了。
聽到嬴政說,異世界的入口關閉,蒙恬第一反應便是出什麽大事了。
不然,這可以讓將士們一直成長的好東西,陛下不可能就這麽棄之不用的。
嬴政沒有迴答蒙恬的問題,隻是看向了人群中,頭發已經長迴來的蕭何。
“蕭卿,如今全天下人口幾何?百姓們的生活怎麽樣?國庫裏又有多少錢糧?”
蕭何掌管戶部已有八年之久。
前麵四年,他的日子有多難過,那麽後四年,他的日子就有多爽。
前四年,蕭何恨不得把一粒米掰成兩粒來用。
這四年,蕭何連國庫糧倉裏的老鼠都懶得去抓了。
“啟稟陛下,根據去年十二月,九州州牧上報的奏章來看。
全天下,記錄在冊的人口數量有六千七百二十萬,其中,有近四成,是這幾年出生的新生兒。
至於天下百姓的生活,家家有餘糧,月月能吃肉。
各郡縣的糧倉,就算全天下的百姓三年不種地,也足夠大家吃得了。
國庫如今更是十分充盈。
糧倉裏的糧食每年都是新收的,舊糧都要全都發放出去,糧倉才能放得下。
有了從東海之外運來的金銀,錢倉也都已經堆滿。”
俗話說得好,錢包鼓了,腰杆子就挺了。
蕭何掌管著整個大秦的錢包,現在國庫裏的錢糧都要快堆不下了,他說話的時候,自然是底氣十足。
要不是如今整個大秦還有一個吃錢的大戶,蕭何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十年內大秦全境衣食無憂。
而正是這個吃錢的大戶,如今是蕭何心頭最後一塊心病。
倒不是說錢糧供不起,而是缺人。
蕭何難得有機會直接向嬴政匯報工作,自然不會隻報喜事。
這個困擾整個朝堂的問題,自然也是要提出來的。
“隻是...”
當然,匯報工作也是有技巧的。
蕭何麵露難色的說出了‘隻是’兩個字,然後目光微微在嬴政和李斯的身上來迴流轉了一下。
這件事情,可僅僅是蕭何一個戶部尚書所要麵對的。
所謂‘溫飽思xx’。
在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得到保障之後,天下又會出現各種其他的問題。
“恩?”
嬴政的鼻息裏發出一絲疑問,然後便看向了李斯。
蕭何這點小伎倆,這間屋子裏的人,全都看的一清二楚。
“啟稟陛下,如今天下,四海安康,百姓安居樂業。
隻是,百姓的家裏,餘糧多了,幹活的人就少了。”
雖然大秦的人口相比戰爭剛結束的那幾年,翻了一倍有餘。
但六千多萬人口,對於大秦廣袤的領土來說,依舊是地廣人稀少。
農家培育出來的那些糧食,讓全天下徹底擺脫了饑餓的問題。
隻是,種一年的地,收獲就夠三年吃的了,卻讓很多人變懶了。
也不能說懶了,說是安於現狀更合適。
最重要的是,蕭何心中的那個吃錢大戶,就是整個大秦這幾年正在火速發展的工業化。
工業化的目的,是為了解放出大秦百姓的勞動力,讓他們以後有時間去修煉。
可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勞動力卻是最關鍵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沒人的話,那些鋼材銅材,就不夠人手冶煉。
而原本,大家口糧不夠吃,家裏總會有人去朝廷的工廠和礦場裏去打工,賺錢貼補家用。
現在,家裏有房有地,稅收還少,糧食收的還多,誰又願意去幹那些又累又危險的活呢。
於是,農業和工業兩者就這樣相互牽製住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這個問題才剛剛出現一點苗頭。
工業的發展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最起碼,三年的時間,鹹陽城已經多出了好幾條通往周邊郡縣的鐵路。
上麵這些,李斯並沒有一口氣全都說出來。
這些都是造成勞動力不足的原因,他並不需要向嬴政訴說這些理由。
李斯隻需要把‘幹活的人變少了’這件事情告訴嬴政就行了。
“說說你們的辦法。”
“臣等已經將各處薪水提高了五成,勉強將大半人留住了。
但是,照眼下的情形下去,不出三年,估計就沒有人願意出工了。”
其實,在李斯的心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恢複強製徭役。
但似乎,這個提議支持的人不多。
不說向來以仁義著稱的大皇子扶蘇,就連外派出去的八個州牧,都不同意這個提議。
這件事情,早就已經在嬴政的計劃中。
“恩,知道了,朕今日將你們叫過來,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