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草原大捷
秦始皇征戰無限副本,大秦贏麻了 作者:奧斯卡羅伯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威是最後離開的,他調轉馬頭衝殺迴來的動作冒頓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
隻是,冒頓並沒有在意。
冒頓不僅沒有在意王威的反擊,他對手下們現在混亂的陣型也不是很在意。
一萬人追殺一千人,縱然大秦將士勇猛無比,但他草原兒郎也不輸他人。
十倍的人數差距本就如天塹一樣,對方還分兵,幾百人對萬人軍隊又能造成什麽影響呢。
這一千秦國騎兵一直逃跑的話,說不定還有機會逃脫。
但像現在這樣迴身拚命,那真就是迴頭送命了。
的確,如果這隻是一支普通的千人騎兵隊,那麽冒頓的想法並沒有錯。
現在依舊緊緊跟在他身後的匈奴騎兵依然有不下兩千人,而對方的‘祥瑞’現在就隻剩下三百人了。
就算剩下八千人被對方耽擱了,但兩千對三百,優勢在我。
冒頓也有想過,這千人會是大秦的精銳,但一個打十個和一千個打一萬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況且,現在還跟在冒頓身邊的兩千匈奴同樣也是精銳。
隻是,冒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千個人會是一千個項羽。
說是項羽稍微有些誇張了,但四支從側翼殺迴來的百人騎卻如四柄利刃般將長蛇斬成五段。
一次穿插,匈奴直接損失超過五百人,戮仙騎卻無人陣亡。
王威率領的三百騎也從趁著胡亥將人往右引的時候,直插長蛇七寸。
...
諸天之上的無盡虛空中,一座仙氣環繞的山峰矗立在那裏。
山頂上立著一座宮殿,殿門的匾額上寫著三個大字,玉虛宮。
三道流光各歸其主之時,元始天尊睜開雙眼,對著虛空說道。
“師兄,人間香火有變。”
“...”
“人皇再現?”
“...”
“天庭至關重要,不管是誰,絕不能出任何差錯。”
“...”
“明白了,我去找通天談。”
...
距離嬴政武廟立碑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發酵,驪山已經成為整個大秦人流最多的景點了。
此時正好是秋收結束,來此地悼念的百姓不僅僅有鹹陽的百姓,全國各地的老秦人全都不遠千裏趕往鹹陽。
而武廟祭碑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除了老秦人之外,舊六國的百姓也開始向往能加入秦軍,馬革裹屍。
對於寒門與沒落的貴族旁支來說,名字留在武廟之前,那可是值得在族譜上單開一頁的事情。
光宗耀祖啊!誰人不想呢!
從這一代人開始,六國的概念徹底消失,從此大家全都是秦人!
山腳下,原本民間商人自發組織的市場已經在朝廷的管控下,變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小鎮。
人聲鼎沸的官道上,一騎飛奔而來。
“草原大捷!”
被快馬驚到的行人正打算破口大罵,聽到這四個字,臉上的表情瞬間就變了。
欣喜中帶著一絲疑惑。
目前整個大秦,有消息的對外征戰就隻有南邊進攻百越,北邊麵對草原上的匈奴,一直是采取防守姿態的,這草原大捷從何而來?
能稱為大捷的,可不是解決幾百個南下打秋風的匈奴匪盜這麽簡單的。
章台宮,嬴政書房,幾個重臣因為這份加急捷報,被嬴政召來。
趙高在嬴政的授意下,拿著北方送來的捷報念了起來。
“公子胡亥,率戮仙騎千人,於靖邊關以北八百裏處,大敗匈奴萬人。
斬敵六千餘人,俘虜匈奴頭曼單於之子冒頓。”
趙高念完,眾位大臣臉上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
蒙毅當即起身,來到嬴政麵前。
“陛下,胡亥雖是皇子,但行此冒功之事,望陛下嚴懲!”
戮仙騎這一千人是蒙毅親自挑選並且訓練的。
接受陛下靈氣洗禮的時候,蒙毅也是和他們一起進行的,對於這一千人的實力他是了解的。
戮仙騎在草原上遇到匈奴的萬人騎兵,想要獲勝並不難。
但這捷報上卻沒有提到戮仙騎任何一人的名字,反而將胡亥的名字放在開頭,這是蒙毅所不能接受的。
別說是蒙毅了,就連嬴政自己第一眼看到這份軍報的時候,他也不敢相信。
這種級別的大勝軍報上,出現具體某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意味著大半功勞要被這人分走了。
要不是嬴政手裏還有兩份更加詳細的戰鬥細節,他也不相信胡亥能立此大功。
“朕這裏還有兩份來自王威和贏傑的戰報,蒙卿自己看吧。”
王威是名將之後,贏傑是宗室之後,兩人又都是戮仙騎中軍職最高的百將,他們的戰報自然不會作假。
蒙毅接過戰報,仔細閱讀了起來。
一開始的什麽胡亥被天降流光擊中直接被蒙毅略過。
看到王威下令迎敵之時,蒙毅暗道了一聲糊塗。
緊接著,便是胡亥的一係列命令,以及最後的戰果。
蒙毅沉默了。
然後,這兩份戰鬥細節在幾位大臣的手中相互傳閱。
然後,大家全都沉默了。
半晌,右丞相馮去疾開口說話。
“陛下,老臣雖未曾領兵征戰,但對兵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其實,在戰國七雄之中,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擊敗同樣強大的趙楚,不僅僅有秦國幾代君王的積累和嬴政的雄韜大略。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國的臣子們,並不是某一個學說流派的擁護者。
不管是早年的商鞅,還是嬴政這一代的呂不韋李斯,他們都是集百家之所長者。
正是秦國這種海納百川的風格,才讓六代老秦,代代人才輩出。
而馮去疾,雖然思想頑固,但能做到右丞相一職,他的學識和能力,並不比在場的任何一人差。
“千人對萬人,以少勝多尚有先例,但...這戰損是否有些過於誇大,臣請召迴公子胡亥與戮仙騎,查明實情。”
書房裏,除了嬴政、蒙毅和趙高三人之外,其他人也都覺得馮去疾所言不錯。
特別是範增,他很欣賞胡亥在戰報中做出的指揮,輕騎兵的確是要不斷迂迴切割,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但,這戰損比是否有些過於誇張了。
殺敵六千五百七十一人,己方陣亡一人,重傷三人,輕傷一百零六人。
戰損比一比六千五百七十一。
這是人能打出來的戰爭?
......
隻是,冒頓並沒有在意。
冒頓不僅沒有在意王威的反擊,他對手下們現在混亂的陣型也不是很在意。
一萬人追殺一千人,縱然大秦將士勇猛無比,但他草原兒郎也不輸他人。
十倍的人數差距本就如天塹一樣,對方還分兵,幾百人對萬人軍隊又能造成什麽影響呢。
這一千秦國騎兵一直逃跑的話,說不定還有機會逃脫。
但像現在這樣迴身拚命,那真就是迴頭送命了。
的確,如果這隻是一支普通的千人騎兵隊,那麽冒頓的想法並沒有錯。
現在依舊緊緊跟在他身後的匈奴騎兵依然有不下兩千人,而對方的‘祥瑞’現在就隻剩下三百人了。
就算剩下八千人被對方耽擱了,但兩千對三百,優勢在我。
冒頓也有想過,這千人會是大秦的精銳,但一個打十個和一千個打一萬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況且,現在還跟在冒頓身邊的兩千匈奴同樣也是精銳。
隻是,冒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千個人會是一千個項羽。
說是項羽稍微有些誇張了,但四支從側翼殺迴來的百人騎卻如四柄利刃般將長蛇斬成五段。
一次穿插,匈奴直接損失超過五百人,戮仙騎卻無人陣亡。
王威率領的三百騎也從趁著胡亥將人往右引的時候,直插長蛇七寸。
...
諸天之上的無盡虛空中,一座仙氣環繞的山峰矗立在那裏。
山頂上立著一座宮殿,殿門的匾額上寫著三個大字,玉虛宮。
三道流光各歸其主之時,元始天尊睜開雙眼,對著虛空說道。
“師兄,人間香火有變。”
“...”
“人皇再現?”
“...”
“天庭至關重要,不管是誰,絕不能出任何差錯。”
“...”
“明白了,我去找通天談。”
...
距離嬴政武廟立碑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發酵,驪山已經成為整個大秦人流最多的景點了。
此時正好是秋收結束,來此地悼念的百姓不僅僅有鹹陽的百姓,全國各地的老秦人全都不遠千裏趕往鹹陽。
而武廟祭碑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除了老秦人之外,舊六國的百姓也開始向往能加入秦軍,馬革裹屍。
對於寒門與沒落的貴族旁支來說,名字留在武廟之前,那可是值得在族譜上單開一頁的事情。
光宗耀祖啊!誰人不想呢!
從這一代人開始,六國的概念徹底消失,從此大家全都是秦人!
山腳下,原本民間商人自發組織的市場已經在朝廷的管控下,變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小鎮。
人聲鼎沸的官道上,一騎飛奔而來。
“草原大捷!”
被快馬驚到的行人正打算破口大罵,聽到這四個字,臉上的表情瞬間就變了。
欣喜中帶著一絲疑惑。
目前整個大秦,有消息的對外征戰就隻有南邊進攻百越,北邊麵對草原上的匈奴,一直是采取防守姿態的,這草原大捷從何而來?
能稱為大捷的,可不是解決幾百個南下打秋風的匈奴匪盜這麽簡單的。
章台宮,嬴政書房,幾個重臣因為這份加急捷報,被嬴政召來。
趙高在嬴政的授意下,拿著北方送來的捷報念了起來。
“公子胡亥,率戮仙騎千人,於靖邊關以北八百裏處,大敗匈奴萬人。
斬敵六千餘人,俘虜匈奴頭曼單於之子冒頓。”
趙高念完,眾位大臣臉上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
蒙毅當即起身,來到嬴政麵前。
“陛下,胡亥雖是皇子,但行此冒功之事,望陛下嚴懲!”
戮仙騎這一千人是蒙毅親自挑選並且訓練的。
接受陛下靈氣洗禮的時候,蒙毅也是和他們一起進行的,對於這一千人的實力他是了解的。
戮仙騎在草原上遇到匈奴的萬人騎兵,想要獲勝並不難。
但這捷報上卻沒有提到戮仙騎任何一人的名字,反而將胡亥的名字放在開頭,這是蒙毅所不能接受的。
別說是蒙毅了,就連嬴政自己第一眼看到這份軍報的時候,他也不敢相信。
這種級別的大勝軍報上,出現具體某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意味著大半功勞要被這人分走了。
要不是嬴政手裏還有兩份更加詳細的戰鬥細節,他也不相信胡亥能立此大功。
“朕這裏還有兩份來自王威和贏傑的戰報,蒙卿自己看吧。”
王威是名將之後,贏傑是宗室之後,兩人又都是戮仙騎中軍職最高的百將,他們的戰報自然不會作假。
蒙毅接過戰報,仔細閱讀了起來。
一開始的什麽胡亥被天降流光擊中直接被蒙毅略過。
看到王威下令迎敵之時,蒙毅暗道了一聲糊塗。
緊接著,便是胡亥的一係列命令,以及最後的戰果。
蒙毅沉默了。
然後,這兩份戰鬥細節在幾位大臣的手中相互傳閱。
然後,大家全都沉默了。
半晌,右丞相馮去疾開口說話。
“陛下,老臣雖未曾領兵征戰,但對兵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其實,在戰國七雄之中,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擊敗同樣強大的趙楚,不僅僅有秦國幾代君王的積累和嬴政的雄韜大略。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國的臣子們,並不是某一個學說流派的擁護者。
不管是早年的商鞅,還是嬴政這一代的呂不韋李斯,他們都是集百家之所長者。
正是秦國這種海納百川的風格,才讓六代老秦,代代人才輩出。
而馮去疾,雖然思想頑固,但能做到右丞相一職,他的學識和能力,並不比在場的任何一人差。
“千人對萬人,以少勝多尚有先例,但...這戰損是否有些過於誇大,臣請召迴公子胡亥與戮仙騎,查明實情。”
書房裏,除了嬴政、蒙毅和趙高三人之外,其他人也都覺得馮去疾所言不錯。
特別是範增,他很欣賞胡亥在戰報中做出的指揮,輕騎兵的確是要不斷迂迴切割,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但,這戰損比是否有些過於誇張了。
殺敵六千五百七十一人,己方陣亡一人,重傷三人,輕傷一百零六人。
戰損比一比六千五百七十一。
這是人能打出來的戰爭?
......